APP下载

商周铸铜遗址出土陶管研究

2023-11-24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1331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1期
关键词:鼓风商城考古

黄 丽(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

一、前言

冶铸技术是商周考古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冶铸遗址被发现,使整个铜器生产过程的研究成为可能。

作为冶炼和铸造中提高窑炉温度的重要设备,目前与鼓风相关的陶管研究还较欠缺。国内关于陶管的研究较少,前人对铸铜遗址出土陶管的研究,或篇幅较小,或是与其他铸铜遗物一起进行描述。岳占伟等①认为商代还处于人工皮囊鼓风阶段,陶管可能是熔铜时的鼓风器具。陈建立②曾将我国商周时期铸铜遗址出土的陶管与国外古代铸铜遗址发现的陶管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两者具有相似性,讨论了我国早期冶金技术中发现的西方因素,认为陶管为鼓风嘴。雷兴山③以周原李家墓葬出土的一件陶管所具有的墓主身份指示意义为切入点,指出周原遗址西周时期部分手工业作坊区内居址遗存与墓葬的主人同属于一个特定人群。英国冶金史学者泰利柯特④在《冶金史》一文中将铸铜遗址出土的陶管称为风嘴,并结合其他铸铜遗物,对风嘴的功能进行简单描述。日本学者近藤晴香⑤对商周时期铸铜遗址出土陶管的差异性进行推测,商周时期存在两种不同的铸铜系统,且两者之间存在界限。总的来说,国内外对铸铜遗址出陶管的研究并不多,几乎没有专题性研究。

本文对商周冶铸遗址出土的陶管材料进行了整理,发现对于铸铜遗址出土的陶管似乎没有明确的性质界定,有些发掘报告称之为陶管,有些则按其功能进行划分,称之为鼓风嘴或鼓风管,其作用也存在争议。鉴于以上原因,本文在整理陶管材料的基础上,对商周时期陶管的出土情况、类型和功能等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可以加深人们对陶管的认识。

二、陶管的出土概况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周铸铜遗址被发掘,出土陶管数量也随之增多。商代早期的郑州商城铸铜遗址曾出土过12件中空的陀螺形器,顶小底大,周壁圆鼓,中间有一圆孔(图一,1)。偃师商城出土的4件陶漏斗形器,似喇叭状,两头都有空,器型小(图一,2)。商中期的郑州小双桥遗址出土的一件小陶管,呈不规则圆柱体,头部稍粗,管体略细,中间为圆形穿孔(图一,3)。商代中晚期,江西吴城遗址出土了15件陶铸件,圆管形,中空,有些带有突棱(图一,12、13);安阳洹北商城铸铜作坊遗址出土了大量中空陶管,形状多样,有些带有帽(图一,9、10)。商代晚期的殷墟共出土了78件陶管,其中,包括苗圃北地31件(图一,4、5、6)、孝民屯东南地44件(图一,7、8)、任家庄南地3件(图一,11),安阳辛店地区还出土了2件陶管。此外,武汉鲁台山郭元咀遗址出土了陶管3件。

西周早中期的宁夏彭阳姚河塬遗址出土了一件陶管,为泥质红褐陶,手工捏制,由首部与嘴部粘接在一起(图一,14)。洛阳北窑西周早期铸铜作坊遗存出土过陶管。西周中晚期的陕西岐山孔头沟遗址出土了10余件陶管,泥质,呈黄褐色和红褐色,大多残断,形状可分为圆锥状和伞状(图一,15)。西周晚期偏早的周原遗址墓葬中出曾出土过1件陶管,器身呈圆柱形,一端有帽,中间有孔,器表饰螺旋状沟槽。陕西周原庄李西周铸铜遗址出土了陶伞状管28件、陶管2件,陶伞状管伞部到顶端逐渐变细,中间有一孔,为西周晚期(图一,16)。春秋早中期的河南荥阳官庄遗址铸铜作坊出土了13件陶管,陶管大体呈圆锥状,中间有孔,表面有烧制前留下的刮削痕迹(图一,17)。

1.郑 州 商 城(C5T84 ②:15)⑥;2.偃 师 商 城(1983YSVIIIT1 ⑤:14)⑦;3.小 双 桥(99IXH33:3)⑧;4~6.苗 圃 北 地(PNH235:3、PNT217 ③:5、PN ⅣT5A ⑥:61)⑨;7、8.孝 民 屯 东 南 地(1658/SH233:102、1628/ST2711 ⑭:10)⑩;9、10.洹北商城(H363:2、H458:1)⑪;11.任家庄南地(H31:1)⑫;12、13.吴城遗址(1974QSWT6Z3:3、1975QSWT6 ③:12)⑬;14.宁夏姚河塬遗址(2017PYⅠH2 ①:11)⑭;15.岐山孔头沟(HH63:16)⑮;16.周原庄李西周遗址(H14:14)⑯;17.荥阳官庄遗址(H1966 ①:5)⑰

三、陶管的类型划分

商周时期铸铜遗址出土的陶管尽管在某些形制上具有相似性,但也存在些许差异。前文共整理了商周时期铸铜遗址出土的陶管176件,年代从商代早期到春秋早中期,下面首先按照形制和结构的不同对其进行分型分式,其次在年代方面对其规律性进行探讨。

A型陶管共76件。内部中空,陶管的一端有帽,呈蘑菇状或伞状。标本H363:2,出土于河南安阳洹北商城,商代中期,为泥质灰陶,较粗端有帽,帽上刻有涡纹,长6.1厘米、孔径0.8厘米。标本H53:19,出土于河南安阳辛店,商代晚期,器身呈浅红色和青灰色,帽端略残,长4.9厘米、孔径0.6厘米。

B型陶管共21件。内部中空,管身四周有突棱或节状突起。标本PNⅣT5A⑥:61,出土于安阳殷墟苗圃北地,商代晚期,泥质红陶,管身一周围有三个尖状外凸的泥丁,长5.7厘米、孔径0.5厘米。标本H7∶106,出土于周原庄李西周铸铜遗址,管身较细,围有一圈饼状物,长4.3厘米。

C型陶管共14件。内部中空,整体器型呈圆管状或呈圆柱体,无帽,也无突棱。标本99IXH33:3,出土于郑州小双桥遗址,商代中期,夹砂红褐陶,手制,呈不规则的圆柱体,长5.2厘米、孔径0.7厘米。标本H165∶25,出土于河南安阳洹北商城,泥质灰陶,两层套管,下端收缩,长6.1厘米、孔径0.8厘米。

D型陶管共49件。内部中空,整体器型呈圆锥体状,无帽,无突棱。标PNH235:3,出土于安阳殷墟苗圃北地,商代晚期,一端有折棱,长4.4厘米、孔径0.4厘米。标本H2222②:2,出土于河南荥阳官庄铸铜遗址,春秋早中期,泥质,做工粗糙,长4厘米、孔径0.4~0.9厘米。

E型陶管共16件。内部中空,整体器型呈陀螺形或漏斗型。标本C5T84②:15,出土于郑州商城,商代早期,泥质灰陶,管身素面,高8.2厘米。标本1989YSIVT18⑥:1,出土于偃师商城,商代早期,夹砂灰陶,管身素面,残高6.8厘米、孔径0.6厘米。

按上述铸铜遗址出土陶管的型式划分,本文整理了陶管的类型演变,如表1、表2为各个类型陶管数量统计表。研究中发现,商周时期的不同阶段,陶管的形制和结构也有所不同。

表1 陶管类型演变图

表2 各类型陶管数量统计

商代早期的陶管形制较为特殊,主要是E型陶管,为中空的陀螺形器或呈喇叭状的漏斗形器,与后期所发现的陶管器型差别很大,且在商代中期以后基本不见。因此有学者推测E型陶管与其他类型陶管应属于两种不同的器物,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也不同。商代中期和晚期的陶管类型更为多样,四种类型都有,不同的是,商代中期发现的四种类型的陶管数量较晚期更少,且在商代晚期D型陶管数量最多。西周至春秋早中期,陶管类型也有所变化,主要为A型陶管,数量也是最多的,其次为D型陶管与B型陶管,C型陶管数量较少或是不见。此外,据表1和表2,我们可以发现A 型陶管与D型陶管在商代中晚期至春秋早中期延续使用,不同的是,A型陶管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晚期更为普遍,而D型陶管主要出现在商代晚期、西周中期和春秋早中期;B型陶管基本集中出现在商代,西周后少见或是不见;C型陶管的使用则主要为商代中晚期,西周后不见。

四、陶管的功能及作用

由于陶管常伴随着熔炉及陶制熔炉器皿的残块出土,在殷墟又只见于铸铜遗址中,估计是与铸铜有关的一种器具⑱。陶管作为一种特殊的铸铜工具,具体功能是什么呢?

目前,对于陶管的功能与作用的讨论,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铸铜遗址中发现的陶管为一种鼓风设备—鼓风嘴,有学者推测陶管可能是熔铜时的鼓风器具,安装在木质或竹质管状物之上,木管或竹管另一端衔接皮囊,匠人用皮囊鼓风,陶管接近于火,竹木质管状器不易被火烧毁⑲。胡刚等⑳提出了另一种可能:陶管可能是熔铜炉上的“调温器”,即用封、启管孔或拔、塞陶管来调节熔炉内的温度。

对于以上两种推测,本文认为陶管为鼓风嘴的可能性更大。辽宁省凌源市牛河梁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曾发现一些带有小孔的坩埚残片,经复原后发现炉壁上的小孔为鼓风孔。鼓风孔内壁未见有磨损痕迹,表明鼓风器具并未通过鼓风孔与炉壁相连,其鼓风方式应是用人力吹管鼓风㉑。2019年,湖北武汉黄陂鲁台山郭元咀商代遗址出土了三件带有火烧痕迹的陶管,而火烧的黑色痕迹主要集中在陶管的粗端(图二)。陶管使用时可能是与火接触的,人们在利用吹管鼓风时,将安装陶管的一端对着熔铜炉,对着未安装的一端吹气,这样可以防止吹管直接接触高温火源,延长吹管的使用寿命。此外,有些陶管上存在刮削的痕迹,或是与其他器物搭配使用而进行整理的痕迹,若与陶管的搭配物是吹管的话,本文认为也是符合这一情况的。

图二 武汉郭元咀遗址出土陶管㉒

在国外曾出土类似的陶管,在俄罗斯伏尔加河下游的卡利诺夫卡地区,一座早期铸铜工匠墓中,发现了诸多铸铜遗物,其中就包含了陶管③。该墓葬出土的陶管被认为是鼓风嘴,鼓风嘴的细端与鼓风器相连接,再通过鼓风器将风送入炉中。古埃及底比斯墓葬壁画中就描绘有第十八王朝(约公元前1500年)冶金者用吹管鼓风熔炼的情形。图中四人蹲跪在小型熔炉坩埚周围,紧握鼓风管一起向熔炉内吹风,反映了早期人们利用陶管口吹鼓风工作的情景。

尽管陶管作为早期吹管鼓风工具这一猜测是可行的,但是人通过吹管鼓出的气体体量有限,对大型的熔炉而言,不可能达到较高的冶炼温度。且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器铸造的繁盛时期,仅靠人力吹管鼓风冶炼熔铜来铸造青铜器,似乎并不理想。与古埃及底比斯墓葬壁画熔炼图情形相似的是,在一些商周铸铜遗址中,发现了一种名为“将军盔”的小中型坩埚,内壁糊泥,胎体较厚,猜测可能是用来装铜液的器具。在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中,发掘出土了二里岗文化时期用作坩埚的陶大口缸,其表面粘有铜炼渣,口径28厘米,高33厘米。在郑州商城南关外铸铜遗址中,也出土了二里岗时期用于熔铜的陶大口尊坩埚,出土时其内壁上粘附有烧结的炼渣和铜汁凝液,残高32厘米、底径9厘米。此类中小型坩埚熔铜设备较大型的而言,体积较小,所熔炼的铜块数量较少,若用人力吹管鼓风以增加熔炼温度是可以做到的。因此,本文认为,陶管作为一种特殊的铸铜工具,可能是早期人们用于吹管鼓风的工具之一,且与小中型的熔铜器具搭配使用,或用于融化铜块,或用于铸造小型青铜器具。

五、结语

铸铜遗址中出土的陶管作为一种特殊的铸铜工具,在青铜器的铸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商朝时期,发现陶管的数量最多,使用更为普遍,类型更为多样,随着青铜器铸铜技艺的发展,炼铜技术的提高,至周代陶管数量减少,类型逐渐变得单一,直至后期消失不见。随着青铜铸造业规模的扩大,早期简易的吹管鼓风方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先进的机械鼓风方式,而作为鼓风工具的陶管,其变化发展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冶金鼓风设备的发展过程,更体现了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技术的进步,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发展与繁荣。

注释

①岳占伟,王学荣,何毓灵,等:《河南安阳市孝民屯商代铸铜遗址2003 ~2004 年的发掘》,《考古》,2007 年第1 期。

②陈建立:《中国古代金属冶铸文明新探》,科学出版社,2014 年,第447 页。

③雷兴山:《论周原遗址西周时期手工业者的居与葬—兼谈特殊器物在聚落结构研究中的作用》,《华夏考古》,2009 年第4 期,第96-97 页。

④(英)泰利科特:《世界冶金发展史》,华觉明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5 年,第45 页。

⑤近藤晴香:《大周原地区铸铜遗存与西周的政体》,《三代考古(六)》,2015 年,第371 页。

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商城—1953 ~1985 年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1 年,第339、709 页。

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偃师商城》(第一卷),科学出版社,2013 年,第700 页。

⑧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小双桥:1990—2000 年考古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12 年,第379 页。

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发掘报告(1958—1961)》,文物出版社,1987 年,第31 页。

⑩中国社会科学院:《安阳孝民屯(三)殷商遗存·铸铜遗址》上册,文物出版社,2020 年,第375、379 页。

⑪何毓灵,岳占伟,赵俊杰,等:《河南安阳市洹北商城铸铜作坊遗址2015 ~2019 年发掘简报》,《考古》,2020 年第10 期,第20 页。

⑫孔德铭,焦鹏,孔维鹏,等:《河南安阳市任家庄南地商代晚期铸铜遗址2016—2017 年发掘简报》,《中原文物》,2018 年第5 期,第16 页。

⑬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樟树市博物馆:《吴城—1973 ~2002 年考古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5 年,第360 页。

⑭马强:《宁夏彭阳县姚河塬遗址铸铜作坊区2017~2018 年发掘简报》,《考古》,2020年第10 期,第47 页。

⑮种建荣,郭士嘉,雷兴山:《陕西岐山孔头沟遗址铸铜作坊发掘简报》,《南方文物》,2019 年第3 期,第65 页。

⑯周原考古队:《周原庄李西周铸铜遗址2003 与2004 年春季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11 年第2 期,第284 页。

⑰赵昊,郜向平,丁思聪:《河南荥阳市官庄遗址铸铜作坊区2016 ~2017 年发掘简报》,《考古》,2020 年第10 期,第62 页。

⑱岳占伟:《2000—2001 年安阳孝民屯东南地殷代铸铜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6 年第3 期,第379 页。

⑲李延祥,韩汝玢,宝文博,等:《牛河梁冶铜炉壁残片研究》,《文物》,1999 年第12 期,第44-50 页。

⑳胡刚,程小锋,谢育武,等:《武汉市黄陂区鲁台山郭元咀遗址商代遗存》,《考古》,2021 年第7 期,第66 页。

㉑GIMBUTAS M: Bronze Age of Cultures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eope,Hague:Mouton&Co., 1965 年第548 页。

㉒ 戴向明,田伟,汤毓赟,等:《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2018 ~2019 年发掘简报》,《考古》,2020 年第7 期,第70 页。

猜你喜欢

鼓风商城考古
BGL气化炉鼓风口长周期运行探讨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三星堆考古解谜
合作
论鼓风脱湿对高炉冶炼的影响和意义
商城
悦居商城
悦居商城shop
51,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