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素·情境·逻辑:高质量语文学习任务之设计“孑口”

2023-11-24江苏省无锡市后宅中心小学过美红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29期
关键词:逻辑要素情境

江苏省无锡市后宅中心小学 过美红

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进入深水区,有一个词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教师们的视野与探究中,那就是“学习任务”。什么是学习任务?专家对此的解释各有千秋。有说任务即做事,有说任务即语文或言语的实践活动,还有说任务即项目。由于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界定,人们对语文学习任务的判定就会缺乏标准,导致出现了许多“作秀式”学习任务,甚至还有披着任务的“外衣”却走老式问答形式的情况,极大地削弱了语文学习任务的引领价值。其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已经对如何设计学习任务提出了要求,它指出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基于此,笔者通过总结一线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高质量的学习任务在设计时要关注三处“孑口”,即要素、情境与逻辑。

一、要素为魂

要素,即语文要素,是每一堂课、每一单元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它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而整套教材统筹规划语文要素,尝试建立语文训练体系,最终指向的还是语文素养。因此,以素养为导向的语文要素成了学习任务的灵魂。但是由于对教材解析不到位、不深入,教师们常常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贯彻实施落实不到位,导致在学习任务的设计中产生偏离,使得素养导向最终成为空谈。例如,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在这一课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各种声音的美妙,激发其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设计了“举办一场森林音乐会”的学习任务(见图1)。

图1

此学习任务单通过四个子任务展开学习。整堂课的任务设计从各子任务名称就可以看出来是煞费苦心,但是关注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再回过头来看它的学习任务设计,显然发现这一系列的学习任务徒有其表。尤其是任务三与任务四,它们所聚焦的目标显然已经脱离了本课的基本训练要素“感受、欣赏、表达、积累”。用花里胡哨的设计感博出彩,却忽略了语言本质,这样的学习任务设计是缺少灵魂的。

由此案例可以知晓,学习任务的设计若不能始终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展开,那么不管对于教材,还是教师,抑或是学生来说,偏离素养导向的要素训练都会失去它该有的价值。因此,在设计学习任务时,一定要先从单元语文要素出发,不论是任务的完成过程还是完成后的评价皆应紧扣“要素”,要做到从“要素”中来,到“要素”中去,让“要素”成为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的灵魂。

二、情境为媒

素养导向的语文学习就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展开的,通过学生个体与情境之间主动地、持续地互动与碰撞,不断解决问题与创生意义的过程。真实的任务情境能够使学生自觉产生学习欲望,并持续地推进语文学习活动。因此,它是学习目标高效达成的媒介。但是“真实感”却成为任务情境设计的难点所在,因为它与学科学习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且很难常态化实施。笔者认为所谓真实,并不一定就必须是真实的生活情境,它可以是虚拟的,但是必须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知识与真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又或者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迁移。这样的话,也不失为真实的任务情境。

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第一课时,教师设定的学习目标是: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并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话,简要介绍它的来历。为了达成学习目标,教师这样创设任务情境(见图2)。

图2

由此任务情境驱动,教师设立了三个学习任务:先运用表格,借助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交流主人公“海力布”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后给这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话,介绍它的来历。

在这里,教师突破常规教法,采用逆向思维设计任务情境,避免了学生亦步亦趋地完成练笔任务。将练笔要求前置,按照逆向思维先设置练笔的情境任务,让学生自觉产生积极的表达欲望,然后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强化语言图式,从而形成良好的表达效果,并最终完成任务。教师将小练笔置于一个虚拟的情境中,但还是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联系,且介绍石头来历就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讲述故事,为之后的创造性复述奠定了基础。这样具有一定真实性的任务情境,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也在生活化、趣味性的情境中,主动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融通与迁移。因此,富有真实性、趣味性、挑战性的情境不仅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更是学生与言语实践活动的动力媒介,能有效地保障学习任务的展开。

三、逻辑为纲

为了达成单元学习目标或者单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教师要设置学习任务群。那么,任务群中各个子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成为高质量学习任务群设计的一道“孑口”。子任务之间的逻辑结构,笔者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链式结构。即单篇课文或者整个单元是通过一个个环环相扣的任务链来推进和展开的。它依托于教学内容的逻辑和学生的学习逻辑。这样的结构,使得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得十分紧密,它的优点在于能够深挖文本,使学习过程向着纵深发展,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素养也能得到较为完整又扎实的锻炼。

二是树状结构。即围绕一个任务情境设计多层面的学习任务,各个任务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共同作用于学习目标,犹如一棵大树在主干上长出了很多枝丫,也正是这些枝丫让整棵树变得繁茂。这样的逻辑结构具有一定的发散性思维,围绕中心主题,向各个方向延展,让学生的思维层次更丰富,言语表达更多彩,最终促使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更高效。

这两种逻辑结构互有利弊,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选择。且各个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堆叠,它是有科学的逻辑关系的,不同于从前的板块教学,一个板块完成一个任务,各个板块之间相对独立,看似完整,实则分裂。具有逻辑关系的学习任务群,就如同一栋摩天大厦的钢筋骨架,要想建得高、站得稳,钢筋骨架必须架设到位,否则大厦只会摇摇欲坠。

总之,高质量的学习任务的设计,离不开要素、情境与逻辑,就如同冀中地道战中的“孑口”一样,既是特色,也是途径,要予以重视,更要借此来促进学习任务的设计朝着更为科学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逻辑要素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