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致学”引领学习方式变革
2023-11-24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陈国富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陈国富
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以来,一线教师若能准确、科学地牵住学习方式变革这一牛鼻子,将新课标素养型课程目标、结构化课程内容、整体性学业质量等理念渗透其中,应该是落实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管贤强等教授从上述课程理念中,提出探索具有语文特点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积累、梳理、运用”“自主阅读、深入思考、自由表达”。此三种学习方式看似具有递进的逻辑关系,“探究”“运用”“自由表达”均指向语文实践,可统称为“核心素养导向的语言运用”。笔者认为,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情灵活变序,倡导以具有显性评价意识的“运用”为先导,学生反复运用语言文字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在生生、师生共同交流与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自主评价,发现自己或同伴语言表达的优劣,从而主动积极地积累、梳理与整合,培养良好语感,探究习得语文知识,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循环往复,获得语言运用的成就感。因此,可以将学以致用学习方式灵活变序,突出“运用为先”与“反复运用”,融“教、学、评”于一体的“运用”始终不断地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积累、梳理、运用”“自主阅读、深入思考、自由表达”三种学习方式循环往复,真实且全过程地记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螺旋上升,让“教、学、评”一致性可视化、常态化。笔者称这一学习方式为“核心素养导向的用以致学”(简称“用以致学”)。用以致学的学习思想方法,必将引领新时代的学习方式变革。
汉语拼音属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通过学习与运用汉语拼音,重点培养语言运用这一核心素养。语言运用是语文课程独有的,是核心素养的基础,其他三个素养由语言运用这一途径带动,实现整体共同发展。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的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以上可概括为“培养语感—习得语文知识—提升语用能力—热爱语言文字”四步。新课标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学习内容”第一学段中明确要求:认读拼音字母,拼读音节,认识声调,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音序检字法;在日常交际情境中学习汉语拼音和普通话。
笔者汲取新课标及其解读等重要书籍中众多专家的智慧,尝试从“语言运用”核心素养这一维度,以汉语拼音任务群教学为例,阐述用以致学引领学习方式变革这一重要学习思想方法。
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认读汉字的工具,对于正处于入学适应期的一年级学生,只要求能在阅读与生活中拼读、运用拼音,适度书写拼音,促进其独立识字、热爱阅读、主动识字。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等在教材和生活中以语境、情境的方式呈现,为避免按教材编排顺序一课一课教,避免过于理性、刻板地教拼音知识,笔者将汉语拼音两个单元及“语文园地”组合成一个学习单元,确定“读文识词学拼音,讲诵交际用拼音”为学习主题,创设用汉语拼音积极阅读、在生活中识字交流的真实情境与“拼音真好用”的核心任务,由6个相互关联的任务组成任务群,建议用25个课时完成此学习单元(详见表1)。
表1 学习任务、内容与课时安排表
一、语言实践: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首要场景
课程标准为“语言运用”设置的场景是“丰富的语言实践”,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在“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中,与积累、梳理和整合这一具体路径方法相比,主动学习的态度更为重要。强调语言运用必须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让学生走进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避免直接灌输语言知识和缺乏生活情境的纯语言操练。吴欣歆教授认为,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性体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体验式学习活动链的基本环节为“亲历—反思—抽象—检验—交流—重构”,针对具体内容的学习过程不需要包括所有环节,但必须涵盖亲历、抽象和重构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亲历就是重视学生经历学习情境中语言实践活动的完整过程。
依据“实践第一”的观点,设计任务一为“诵读儿歌、古诗,整体感知拼音”,包括两个活动。活动1:温故知新,诵读已学儿歌、古诗韵文。活动2:文本与拼音结合,整体感知拼音。统编版教材按先整体识字,再学习汉语拼音的顺序编排,符合儿童学习母语的心理发展特点。本任务充分调动学生认读和诵读经典成语、儿歌、古诗、韵文,整体感知汉语拼音与汉字的关联,为系统学习汉语拼音做好铺垫。后续的每一项任务均以文本语境和真实生活情境为基础,按“看图说话,读词读文,再认读含声母、韵母的音节”的顺序设计活动,遵循在真实的语言运用实践中整体感知、认读汉语拼音的原则,避免学习汉语拼音理论知识时超标讲解、机械训练导致低效、负效。
二、培养语感:积累与梳理语言的必然结果
汉语拼音、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汉语拼音、识字与语文园地教学以认读汉语拼音、识字写字为主要目标,积累并梳理语言文字;阅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用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为主要目标,随文认读拼音、随文识字、随文写字为辅。因此,重视阅读与交流,必然能培养良好的语感,积累与梳理汉字与汉语拼音学习经验,促进有效阅读与交流。
运用语感只需调动直觉思维即能迅速做出判断,然而培养语感却必须经过长期大量的语言实践, 逐步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习得语文知识,建构个体独特的语言体系。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言语经验和语感进行梳理、体悟、总结,这样获得的语文知识是鲜活的、具体的、有趣的,因而易于被学生理解、接受和运用。因此,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中不是不重要,关键是教师能否用正确的方法将其教给学生。
基于上述观点和依据,笔者设计汉语拼音学习任务时,重视看图说话、识词用词、朗读背诵等直接运用语感的语言实践活动,淡化或暂缓汉语拼音知识教学,相信学生在后续反复再现认读与阅读中,在鲜活的日常生活交际情境中,会不断地再运用、再学习、再巩固汉语拼音。在课堂内外丰富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学生主动且潜移默化地积累、梳理和整合汉字、词语和汉语拼音,遵循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原则,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日积月累,从而初步培养认读、运用汉语拼音的良好习惯。
三、用以致学: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有效路径
关于语文知识教学,“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单列一条教学提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要避免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脱离实际运用进行机械训练。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语言文字运用的实际需要,从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这一提示反映了语文知识和语文实践之间的紧密关联:“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语文知识是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服务的,语文知识教学要以语言运用实践为基础,教师要根据语言文字运用的实际需要精选语文知识,将知识的传授融入具体的语言运用实践中。
倪岗老师认为,学习任务群的本质是教学顺序的改变。 “学以致用”遵从学知识到用知识的原则,项目化学习遵从“用以促学”的原则,在实际应用中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用以致学”的学习路径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通过实践探索未知的过程,远胜于被动接受知识和结论后再实践。统编版语文教材将汉语拼音设置在一个识字单元后,就意图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幼小衔接适应期,蕴含着启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与日常交际情境中学习汉语拼音时“用以致学”的思想方法。笔者大胆地提出:小学阶段所有语文知识,均应该在课堂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和日常生活交际情境中用以致学。笔者设计汉语拼音任务与活动时,均采用上述观点,或用以致学,或搁置存疑。
叶圣陶先生等老一辈语文教育专家向来强调语言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明确界定了语言运用在语文课程中的核心地位。培养“语言运用”这一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用以致学”的过程中,加深对语文的理解与热爱,努力学会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是其他学科无法通过跨学科学习重点培养的。基于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在整个语文课程中具有了基础地位,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具有了奠基作用,带动其他五个任务群经由“用以致学”学习思想方式共同提升,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