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痛穴平衡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2023-11-24左传兵刘永富邱志伟
左传兵,郭 爽,刘永富,邱志伟
(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肩周炎是由肩关节周围肌肉等软组织出现急慢性炎症所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和/或活动功能障碍,且多呈进行性加重的趋势,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1-2]。本病在中医上属于“痹证”范畴,治疗该病的基本原则为通络止痛和祛湿散寒[3]。中医上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包括内服中西药、针灸、推拿、小针刀、神经阻滞及手法松解等,主要起到松解或减少粘连、消炎止痛与保持关节活动度等作用[4]。针刺疗法常用于治疗肩周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肩关节功能[5]。故本研究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0月来本院治疗的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123例,探讨肩周炎采用肩痛穴平衡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的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0月来本院治疗的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123例,随机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为(57.28±5.49)岁,平均病程为(10.35±2.98)月。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为(57.14±5.32)岁,平均病程为(10.48±2.95)月。两组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骨科学》标准[6]:①肩关节周围伴有持续性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肩部旋转及上举外展功能受限;②经X射线等检查提示为肩周炎。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标准[7],符合关于“痹证”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寒湿痹阻型,主症:肩部疼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畏风恶寒,肩部出现沉重感。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肩周炎的诊断标准;②伴有肩关节活动受限、疼痛及压痛等症状;③患者临床资料齐全,依从性较好;④且患者均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颈椎病等疾病导致肩痛者;②施术部位皮肤瘢痕、破溃或严重皮肤病者;③经检查证实由糖尿病、颈椎病与胆囊炎等引起的肩周疼痛;④接受其他治疗影响治疗效果评定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给予温针灸疗法,保持仰卧位,取穴:天宗、合谷、气海、肩髃、手三里、肩贞、外关和肩髎,采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华佗牌,0.32 mm×50 mm)进针,消毒针具及皮肤,肩髃直刺进针,深度为20 mm左右,肩髎、肩贞、外关、手三里和合谷直刺进针,进针深度为35 mm左右,天宗直刺进针,进针深度为25 mm左右,气海直刺进针,进针深度为30 mm左右,采用平补平泻法运针,得气后加隔薄纸板,将艾灸条3 cm插在针柄处点燃,每处灸2炷,每周治疗5次,治疗4周。
1.5.2 观察组 在此基础上联用肩痛穴平衡针法,取穴:肩痛穴(交叉取穴),位于腓骨骨干上,外踝高点与腓骨小头内侧沿联线的上1/3处;采用华佗牌毫针(0.3 mm×50 mm)进针 30 mm,上下提插得气,出现针感后,嘱患者最大限度地活动患肩 5 min。每周治疗5 d,治疗4周。
1.6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肩部功能完全恢复,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症候积分减少>90%;显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70%~90%,肩部功能有所好转;有效:治疗后症状及肩部功能有所好转,症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8]。
总有效率(%)=临床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7 观察指标
1.7.1 肩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 采用量角器测量,患者站立位,以肩峰为中心,固定边与身体平行,移动壁与上肢平行测定患者前屈、后伸和上举角度,患者坐位,肘关节伸直向外展开至垂直身体,以肩峰为中心,将固定边与地面平行,移动壁与上臂平行测定患者水平外展和内收角度,对比外展、后伸与前屈等关节活动度情况。
1.7.2 Constant-Murley量表评分 采用Constant-Murley量表评价肩关节功能,该量表包括关节活动度和日常生活活动4项,总评分为100 分,评分越高肩关节功能越好[9]。
1.7.3 中医症候积分 治疗前后对两组肩关节压痛、疼痛及活动受限等症候进行评分,根据症候严重程度每项评分为0~6分,评分越高症候越严重[10]。
1.7.4 VAS评分 采用VAS评分评价肩关节疼痛度,总评分为10分,评分越高疼痛度越高[11]。
1.7.5 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 采用MBI 指数评价ADL,总评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自理能力越好[11]。
1.7.6 TGF-β1和PGE2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TGF-β1和PGE2水平。
1.8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症候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压痛、活动受限和疼痛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两组治疗都能降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改善中医症候,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症候积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治疗都能升高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改善肩关节功能,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3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观察组疗效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4 两组患者VAS评分和MBI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和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两组治疗都能改善患者VAS评分和MBI评分,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减轻疼痛,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VAS评分和MBI评分比较
2.5 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肩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两组治疗都能提高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肩关节功能,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2.6 两组患者血清TGF-β1和PGE2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GF-β1和PG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两组治疗都能降低患者血清TGF-β1和PGE2水平,缓解机体局部炎性反应,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血清TGF-β1和PGE2水平比较
3 讨论
在中医上肩周炎属于“痹证”等范畴,多因机体寒湿互结、痹阻经络和气血凝滞而不通,治疗该病的基本治则为通络止痛和祛湿散寒[12]。温针灸疗法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与补益、气血等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13]。选取气海、合谷、手三里、外关、肩贞与天宗等穴位,其中气海穴可益气通经,合谷穴可祛风、通络止痛,针刺手三里可活血化瘀,针刺外关穴可活血止痛、通经活络,针刺肩贞可舒筋利节,针刺肩髃穴可理气散结、祛风通络、通利关节和疏经活络,针刺肩髎穴可通经络、祛风湿。温针灸可结合灸火热力和艾草温通之性,起到扶阳驱寒、疏通经络的作用[14]。符海燕等根据中医理论及临床经验提出肩痛穴平衡针法[15],其中平衡针的理论主要来源于神经调控说和心神调控学说,认为机体内存在一个固有的自我平衡系统,即大脑高级指挥系统,而平衡针是通过针刺促使该系统自我调节起到机体自我平衡[16]。平衡针刺激穴位所产生的刺激可通过神经经络系统的信息反馈效应,从而激发体内抗病能力,可起到调节气血的功效,有助于机体功能的快速恢复,保持动态平衡[17]。平衡针主要刺激的是传导痛觉神经及外周神经,阻滞痛觉纤维的传导。肩周炎在中医上与经络、脏腑和气血等密切相关,本研究选取的肩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特定穴位,是平衡针法中治疗肩周炎的特效穴,“肩痛穴”最早是由王文远等提出的一个经外奇穴,针刺肩痛穴治疗具有起效快、一针见效和取穴少等优点[18]。针刺可促使大脑皮质对病损部位刺激的反应进行重新分配及调整,增强机体调控机能和自我修复,可诱发吗啡受体提高类吗啡样物质的释放,起到止痛的作用[19]。针刺后最大限度地活动患肩,通过针刺及局部运动,可起到引导疏利经络、气血流通。
本研究采用肩痛穴平衡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结果表明观察组疗效明显较高(P<0.05),提示肩痛穴平衡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可提高临床疗效,可能是由于肩痛穴平衡针法具有行气活血止痛和疏通经络的功效。本研究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和VAS评分均明显较低,MBI评分和Constant-Murley总评分明显较高(P<0.05),提示联用肩痛穴平衡针法可缓解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与肩痛穴平衡针法具有行气活血止痛相关,且肩痛穴平衡针法可诱发吗啡受体提高类吗啡样物质的释放,发挥止痛的作用[19-23]。本研究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用肩痛穴平衡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可提高肩关节活动度,有助于患者预后,与肩痛穴平衡针法具有疏通经络作用相关。TGF-β1是纤维化与瘢痕形成病理过程中的关键性细胞因子,PGE2为重要的炎性致病因子, 二者在肩周炎发病中具有重要参与作用,肩周炎在发病时血清TGF-β1和PGE2水平明显升高[24-25],本研究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GF-β1和PGE2水平明显较低,提示肩痛穴平衡针法可降低机体血清TGF-β1和PGE2水平,缓解机体局部炎性反应,从而提高治疗效果[26-30]。
综上所述,肩周炎采用肩痛穴平衡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