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2023-11-24王莹杨宗兴朱丽娜郭伟刚才玥杨笑权吴彤彤曲林琳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长春300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吉林通化34000
王莹,杨宗兴,朱丽娜,郭伟刚,才玥,杨笑权,吴彤彤,曲林琳(.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长春 300;.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吉林通化 34000)
早期研究表明,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预后较差[1-3],专家共识推荐应充分了解COVID-19患者的既往病史,准确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4],监测是否有血栓形成,监测是否需要抗凝治疗,监测病情变化与治疗效果。COVID-19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监测凝血指标波动变化,对患者感染判断病情程度,优化疾病管理,抢先治疗,减少患者死亡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凝血功能对COVID-19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和病案管理资料库,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15日至3月15日收治在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就诊的COVID-19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5],(1)具有新冠病毒感染的相关临床表现;(2)具有以下一种或以上病原学、血清学检查结果:①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②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③新冠病毒分离、培养阳性;④恢复期新冠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为急性期4倍或以上升高。选取的结果为研究对象住院后第一次采血标本检测结果。排除标准:(1)具有其他细菌或常见病毒的感染;(2)入院时已合并需要长期抗凝的急性或慢性疾病,如既往患有持续性心房颤动、静脉血栓栓塞症等;(3)既往存在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异常凝血功能疾病;(4)无明确核酸结果,临床诊断为COVID-19但未确诊的患者。研究分组:结合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测及临床结局,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6],322例患者分为:普通型组(292例),重型组(30例)。
1.2仪器与试剂 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血小板计数(PLT)试剂,Sysmex 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配套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AT)试剂均购自希森美康公司。
1.3方法
1.3.1标本采集和处理 研究对象均于治疗前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2 mL(EDTA-K2抗凝)、2.7 mL(枸橼酸钠抗凝),枸橼酸钠抗凝血采用1 500×g离心15 min获得乏血小板血浆进行凝血检测。
1.3.2实验室检测 分析研究对象的流行病学数据、人口统计学数据、临床特征及凝血相关参数结果。PLT测定采用电阻抗分析法,按照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试剂说明书操作。APTT、PT、TT、Fib测定采用凝固法分析,DD、FDP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AT测定采用发色底物发测定,按照Sysmex 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试剂及试剂说明书操作。
2 结果
2.1COVID-19患者与对照组临床特征比较 根据COVID-19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重型组和普通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年龄、基础疾病、最初症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OVID-19各组患者与对照组临床特征比较[M(P25,P75)]
2.2不同组间COVID-19凝血检测项目结果比较 与普通型组和对照组比较,重型组DD、FDP显著升高,APTT、PT、TT轻度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重型组Fib、PLT升高,但低于普通型组(P<0.05);重型组AT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COVID-19普通型组、重型组和对照组凝血结果比较[M(P25,P75)]
2.3重型组COVID-19患者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8项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目在重型组的风险比(OR)和95%可信区间(CI)见表3。
表3 重型组患者凝血参数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4重型组COVID-19患者DD、APTT、PT、TT的ROC曲线分析 绘制重型组COVID-19患者DD、APTT、PT、TT的ROC曲线,D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最大,特异性最高。见表4。
表4 重型组COVID-19患者的DD、APTT、PT、TT诊断试验评价
2.5重型组COVID-19患者住院期间PT和DD变化规律 连续监测30例重型组COVID-19患者血清PT和DD的变化规律,横坐标为重型组患者的住院检测时间,第一天数据点是基线测量,为治疗开始前测量基础值。每个点对应于一次检测时间。研究发现,血清PT中位数水平显著高于基线中位数水平,呈渐进性升高趋势(P<0.05)。血清DD在治疗周期中表现为DD中位数水平先升高后下降趋势(P<0.05)。见图1。
图1 重型组COVID-19患者凝血PT、DD变化情况
3 讨论
COVID-19患者合并基础疾病会诱发或加重凝血功能障碍,为准确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本研究充分调研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发现,重型组与普通型组和对照组比较,在年龄、基础疾病、最初症状间存在差异,验证了国外研究[7]。
本研究回顾COVID-19患者的凝血功能特征,发现重型组患者DD、FDP显著升高,APTT、PT轻度延长,PLT轻度减低,提示存在凝血紊乱,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风险高。这可能是因为新冠病毒通过S蛋白三聚体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蛋白结合,导致炎性因子大量释放,引起肺、肝、心、肾等实质器官细胞坏死[8-10]。DD是重型COVID-19患者血栓形成的非特异性指标,Ranucci等[7,11]报道纤维蛋白不断积累和裂解导致组织坏死、炎症、低氧,导致DD升高。血小板减少作为病情恶化的参考指标,炎症造成微血管内皮受损、低氧环境,导致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血小板消耗及破坏增加[12-13]。国外研究[14]COVID-19患者PLT中度减少和PT轻微延长,AT明显降低,与本研究相似,可能原因为肝功能不全,AT合成减少;细胞因子风暴导致内皮损伤,AT消耗增加等[15]。
本研究对不同病情程度COVID-19患者凝血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DD、APTT、PT、TT是预测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重型患者凝血物质过度消耗,纤溶激活,凝血指标的水平与COVID-19严重程度密切相关。DD的OR(95%CI)为1.238(1.091~1.546),考虑DD受到低分子肝素的影响,依据预测的危险因素,绘制重型组COVID-19患者DD、APTT、PT、TT的ROC曲线,研究发现重型组COVID-19患者的DD的AUCROC最大,特异性最高。DD半衰期7~8 h,变化幅度大,自身特点决定了在COVID-19患者的重要地位,重型COVID-19患者触发凝血级联反应,引起高凝状态及继发性的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导致DD水平升高,病情严重者可高达3~4倍,与预后不良密切有关[16-17]。
连续监测30例治愈的重型组COVID-19患者血清PT及DD的变化,可见PT呈渐进性延长,DD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重型组COVID-19患者PT渐进性延长,考虑细胞因子风暴激活凝血途径,凝血因子、血小板过度消耗,导致重型COVID-19患者向DIC发展[18]。DD明显升高(>600 ng/mL)的重型组COVID-19患者,考虑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降低DIC风险。低分子肝素减少内皮屏障的破坏,具有抗炎作用,对重型COVID-19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19]。DD检测可用于肝素抗凝治疗监测,动态观察PT和DD水平对COVID-19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