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节日主题活动中的应用
2023-11-24陈雨杰
陈雨杰
幼儿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备受重视的领域。节日主题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培养幼儿综合素质和情感认知的角色。传统节日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将其引入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能增强幼儿的传统文化意识,对幼儿未来的全面发展十分有利。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崭露头角,提供了一种更加亲近生活、关注实际、培养综合能力的教育方式。如何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应用于幼儿园节日主题教育实践中,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当前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旨在探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节日主题活动中的应用,以期为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提供一些借鉴。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解读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生活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该观点强调教育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克服传统教育脱离生活的弊端。具体来说,指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第二,“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思想在学校與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是关于学校教育的本质看法。具体含义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这一观点强调学校教育应该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而不是孤立于社会之外。
第三,“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是“生活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的具体化。具体含义指教与学都必须以“做”为中心,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这一观点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注重在做中学习,在做中提高。
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教育”是其实质,“社会即学校”是其课堂,“教学做合一”是其实施的方法。这一理论在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园节日主题活动中应用的策略
(一)营造节日氛围
1.材料选择:师幼共同选择。
营造节日氛围即装点室内外环境。基于生活教育理论,教师可以着重选择生活化装饰材料,并与孩子们一起完成。原因如下:首先,生活化材料能够增强幼儿对节日主题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当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被用来装饰环境时,他们会感到特别开心和自豪。其次,生活化材料可以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在选择生活化材料时,孩子们需要从二次利用的角度看待生活废弃物,这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也能够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引导幼儿从生活中寻找与节日相关的废弃物,如各种包装纸、盒子、瓶子等。这些物品经过简单加工后,能够变成具有节日气氛的装饰品;第二,在选择生活废弃物时,必须考虑材料的安全性。一些废弃物可能含有害物质,比如一些塑料制品。因此,应该避免选择这些不安全的废弃物;第三,考虑生活废弃物的可再利用性。一些废弃物经过简单加工后,可以变成可重复使用的装饰品。比如,一些包装盒可以用来制作立体装饰品,一些瓶子可以用来种植绿色植物等;第四,考虑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技能水平。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教师可以让他们选择简单的废弃物,如各种纸张、布料等。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教师可以让他们选择更为复杂的废弃物,如废旧电路板、废旧齿轮等。
2.环境打造:师幼共同动手。
在完成材料选择之后,师幼可以一起动手进行房间装饰,以提高幼儿对节日主题活动的参与度和兴趣。当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被用来装饰环境时,他们会感到特别开心和自豪。另外,教师与幼儿一起动手装饰房间,可以帮助孩子们实现从认知经验到动手实践的转化,将掌握的生活操作技能等应用到新的实际活动中,从而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内化这些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幼儿操作时间的把控,保证每个孩子的操作安全性。
以“端午节”为例,师幼可以共同动手制作端午节相关的装饰物。首先,教师可以将上一个环节中师幼共同选好的材料进行集中摆放,并准备好可能用到的工具,如彩色纸、安全剪刀、胶水、细绳等。其次,教师向孩子们介绍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制作装饰物的注意事项,如制作五色丝、打五彩线等。最后,教师引导幼儿参与到装饰物的制作中,指导他们用彩色纸制作粽子、五色丝等,并帮助他们用这些装饰物装饰房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控好时间,合理安排每个装饰物的制作顺序和时间,确保整个装饰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教师需要做好“巡视”工作,密切关注每个孩子的活动表现,留意其工具使用方法是否正确、安全,必要时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二)借助游戏开场
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难长时间保持专注力,但是他们对游戏情有独钟。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能让幼儿获得快乐和愉悦的体验,还能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活动主题上。因此,为了保证节日主题活动的顺利进行,让幼儿始终以高涨的热情参与活动,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游戏活动。
以“中秋节”为例,教师可以借助游戏开场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即开展“月饼加工厂”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厂长”“超市老板”“顾客”等,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游戏中学习。首先,教师需要准备一些游戏材料和工具,如制作月饼的面团、馅料、模具等,以及一些模拟的纸币和硬币等。其次,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先向幼儿介绍游戏的规则和角色,让每名幼儿都能明确自己的角色和任务。最后,在游戏开始后,“厂长”和“工人”们一起搅拌面皮、馅料、模具等,制作出各种不同口味的月饼。在这个过程中,“厂长”还要负责管理月饼的制作过程,确保月饼的质量和数量都能够满足“超市老板”的要求。“超市老板”则要负责售卖月饼,设置价格并接待“顾客”,并向“顾客”介绍月饼的口味、价格等信息,增强“顾客”的购买意愿。当“顾客”购买月饼后,“超市老板”收取相应的费用。在这个游戏中,每名幼儿都有机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到蕴含中秋节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的游戏活动中。
游戏的形式能让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中秋节主题活动中,让他们在游戏中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同时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此外,游戏还可以提升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更加自信。
(三)节日文化教育
1.讲述节日故事或传说,提升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节日故事或传说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幼儿园节日主题活动中,讲述节日故事或传说可以提升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以“中秋节”为例,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与中秋节相关的故事或传说素材,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在讲述这些故事时,教师可以利用生动有趣的口吻和表情动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借助图片、模型等辅助教具展示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这些故事和传说不仅富有趣味性,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如嫦娥奔月的牺牲精神、吴刚伐桂的坚韧不拔等。通过听故事、看图片和模型等方式,幼儿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故事内容。此外,教师在讲述故事时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和价值观。如,在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时,教师可以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嫦娥为什么要奔月呢?你觉得嫦娥奔月后,在天宫的生活是怎樣的?”这样的互动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价值观。如此一来,幼儿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并产生深刻的印象,能将在听故事中领悟的道理践行在现实生活中。
总的来说,讲述节日故事或传说可以有效地提升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讲解现代节日的由来,促进幼儿感知其社会意义。
现代节日的由来往往与历史事件、文化传统或社会变迁有关。因此,教师要注重讲解这些节日的由来,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
以“国庆节”为例,首先,教师向幼儿介绍国庆节的日期和名称,解释国庆节是每年的10月1日,是中国人民共同的节日。其次,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国庆节的由来。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中国历史和文化背景入手,向幼儿介绍中国历史的变迁和发展,以及中国在近现代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国庆节的庆祝场景和活动,让幼儿了解国庆节的重要性,以及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全中国人民是如何庆祝的,即将社会现象与教育联系起来,真正落实“生活教育”理念。最后,教师可以针对国庆节的社会意义展开讲解,让幼儿了解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作用及在国际上的影响等。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介绍国旗、国歌和国徽等国家象征,增强幼儿的家国意识和民族精神。在解释的过程中,教师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例子,同时还要注意与幼儿的互动和交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主题节日的意义和价值。
(四)注重家园共育
1.亲子活动——观察节日相关的自然现象。
在节日主题活动结束后,为了促进幼儿认知的稳定发展,教师可以布置亲子任务,与家长联合起来,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复习”“巩固”节日主题相关内容。这样不但能加深家长对孩子在园所学的了解,还能让幼儿在“亲子时光”中内化在幼儿园了解的节日常识。
仍以“中秋节”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合家长,组织他们和孩子一起欣赏月亮:
第一,提前联系:在中秋节前一周,教师向家长发送电子邮件或短信,提醒他们注意中秋节当晚的天气情况,并鼓励他们与孩子一起观赏明月。
第二,分享资源:教师向家长提供一些关于中秋节与月亮的文化背景、活动建议。例如,分享一些与月亮相关的儿童故事、音乐和诗歌,或者适合儿童观察月亮的望远镜和指南。
第三,安排活动:在中秋节当天,教师组织幼儿在园内或户外观察月亮,并引导他们讨论月亮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等特征。家长也可以参与其中,与孩子一起记录当天的观察结果。
第四,延续活动:在中秋节过后,教师继续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观察月亮,并记录不同时间段月亮的形状和亮度等变化。这可以提高幼儿对月亮的认识程度,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第五,反馈与展示:在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展示他们的观察记录,并分享他们与家长一起赏月的经历。教师可以从旁指导,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并对他们的观察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
2.知识拓展——联系节日相关的文学作品。
幼儿园的节日主题活动内容往往不局限于节日主题本身,即进行一定的知识延伸。为了让幼儿接触活动相关知识元素,教师可以进行一些拓展活动,引入一些富含生活气息的古诗词等文学作品,旨在让幼儿产生一定的亲切感,从而投入更多的热情去了解传统节日。
以“春节”传统节日主题活动为例,教师可以选择以下两首古诗词作为拓展内容:第一首为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元日》,描写了春节期间的各种传统习俗和欢乐氛围。其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述了人们用新桃换下旧符,寓意着辞旧迎新、祈福辟邪的美好愿望。教师可以向幼儿解释这些习俗的含义和历史背景,帮助他们理解古人的智慧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第二首为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田家元日》,描写了农村春节的景象和农民的喜庆心情,体现了农民在春节期间放下繁忙的工作,与家人团聚、享受闲暇时光的情景。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想象自己置身于这种情景中,感受家庭团聚、亲情友情的温暖和美好。
展示这两首古诗词,可以让幼儿了解春节这一重要节日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同时感知古诗词所描绘的生活场景和情感表达,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词所蕴含的生活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得知,按照节日氛围营造、游戏开场、节日文化教育、家园共育的节日主题活动流程,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应用在幼儿园的节日主题活动中,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幼儿能更好地融入活动,获得知识和经验。在今后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我们应继续探索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不同教育场景的应用,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幼儿成长的多元需求,助力幼儿健康成长,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