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2023-11-24张开虎
文/张开虎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集体的灵魂所在,优秀的班级文化能提升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促使学生在情感上积极响应集体号召,热爱集体;在行为上积极维护集体荣誉,自觉约束言行;在精神上丰富对班级文化的认知,培养优秀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在能力上锻炼组织建设、自我管理能力。简而言之,优秀班级文化建设对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班主任应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领导作用,推进文化建设进程,弥补文化建设的不足,使班级文化彰显优秀精神风貌。
一、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与班主任领导力概述
(一)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概述
《辞海》对“文化”的狭义定义为:“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教育大辞典》对“班级文化”的定义为:“班级所有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通俗来说,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人际环境、风尚共识、活动模式,乃至黑板报、图书角等物质环境,均是班级文化的一部分。“班级文化建设”指班级成员共同参与创造的系统活动,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三个部分。其中,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均是精神文化的外化反映。
(二)小学班主任领导力的内涵
结合《中国班主任学》中的内容可知:小学班主任的领导力可界定为:“作为班级领导者,为实现班级共同目标而对学生进行组织、规划、协调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引领学生实现积极发展的能力。”细究其分类,小学班主任的领导力可分为教导力、规划力、组织建设力、决策力和沟通力五个维度。
二、小学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组织规则建设,推进文化建设
在低学段小学生的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学生缺乏基本的协同合作、组织领导能力,因此难以自主配合,完成班级活动的统筹规划工作。班主任此时需酌情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组织建设作用,聚焦学生意识、整合班级资源、灵活调配任务,使班级文化建设得以顺利开展。
(二)提供先进创意,激发学生兴趣
班级文化建设由班级成员共同完成。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小学生思维往往受到认知与生活经验的限制,提供的文化建设策略缺乏实效性与建设性,难以兼顾文化建设依据,或可能在文化建设中融入过多主观意识。班主任可以充分发挥决策规划作用,为学生提供先进的文化建设创意,以丰富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整体质量。
三、小学班主任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以优良班风为统领,推进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的内涵是丰富多元的。不同的班集体展露出来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侧重也有所不同。优良班风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水平的集中体现。要建设优秀的班级精神文化,需班主任充分发挥教导与策划作用:一方面,发现班级不良风气并进行整改教育,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做减法”;另一方面,发掘优秀精神文化内涵在班级推广普及,使之融入班级精神文明中,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做加法”。从整顿班级风气来说,班主任需深度观察学生生活,及时发现影响班风的隐患问题并采取适当教育行为,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自我约束;从丰富精神文化来说,班主任需以相关精神文化内涵为主题策划班级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度感知、解读相关精神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精神文化素养,实现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持续性优化[1]。
例如,班主任在工作中发现班级学生普遍存在散漫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学习得过且过、在活动中队形散乱没有精气神等。散漫风气的盛行使学生学习、活动效率受到影响。班主任以提升学生“干劲儿”为目标,设计月文化主题活动为“少年之月”,以“少年强则国强”“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等鼓励少年积极求索、锐意进取的古诗词作为班级月精神文化价值导向,创设了一系列手抄报、演讲、诗朗诵、写作征文、知识竞答等活动。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精神鼓舞,一改散漫风气,你争我赶地参与班级事务,精神文化建设初具成效。
(二)以功能需求为统领,推进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维持创意美观的布置固然重要,但要注意适度原则,过度考虑班级布置的美观性会分散学生注意力,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在推行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时,班主任需注意发挥决策、沟通与策划能力,遵循安全、美观的原则。
1.发挥决策能力,核查物质文化安全性
小学生生活经验相对匮乏,对物质文化的安全性缺乏感知力。小学班主任在此时需充分发挥决策领导作用,以排查安全隐患、补充安全标识等方式提升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安全性,使班级物质文化给予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和舒适健康的感受。从排查安全隐患角度出发,班主任需紧密观察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安全隐患,如粘钩是否牢固、木制教具是否有木刺、学生公共休息区是否有尖锐物等,以多样化学生行为预演预判安全隐患,尝试调整物品摆放位置或更换材料,以提升班级物质文化的安全系数。班主任还需在班级投放提升学生安全意识的物料,如应用性物料(如碘伏和棉签)、启发性物料(如眼保健操图)等,以此提升学生的安全健康意识[2]。
例如,班主任要在班级张贴安全巡检码、紧急疏散图、眼保健操步骤挂图,为学生详细讲解图中蕴含的健康安全知识,确保学生看懂学会;在讲桌下常备班级小药箱,配备体温计、消毒液、酒精洗手液、创可贴、碘伏等医疗工具,便于学生测量体温,处理擦伤;将班级带有棱角的暖气套上防护罩,及时更换断口尖锐、具有安全风险的扫帚,在物质文化安全问题方面做到未雨绸缪。
2.发挥沟通能力,强调物质文化美观性
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小学生常有个性化的审美创想。此时,班主任需注意发扬沟通领导力,引领学生正确解读建设物质文化的美观性原则,即美化要适度。班主任可以通过图片对比形式引领学生感受不同班级装饰风格展现出来的班级气象,引导学生自主对比、评价,选择适合的一种。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由学生共同参与创造的,因此班主任应适度把握介入程度,杜绝“一言堂”式物质文化建设,合理参考学生美化意见并协商解决,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并能清晰理解班级物质文化代表的含义[3]。
例如,在定制班服的过程中,班主任秉承全员参与的原则,请学生以短袖为基础服装版型,自主设计绘制班服。班主任可提示:班服的设计美感要适度,以简约大气、体现班级风貌为准,不可堆砌过多无意义的装饰元素,喧宾夺主,分散学习注意力。学生纷纷按照个人创意绘制了班服图纸,班主任利用一节班会课,请学生轮流展示自己的图纸并说明设计构想。学生轮流展示后,班主任将图纸粘贴在班级文化墙中并请学生在课间自主投票,在最喜欢的设计图纸上签名,最终评选出优胜者。班主任再酌情发挥沟通能力,引领学生对此图中的设计要素做整体性优化,使班服最终呈现“适度美观”的效果,既能彰显班级精气神,又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注意力。
(三)以公平秩序为统领,推进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规章制度是助力班级事务有序落实、班级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前提。班级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人员架构和公约规则两个方面。班主任一方面需引导学生自主建立班委体系,另一方面需明确制定班级规章制度,使学生行为举止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1.发挥组织建设能力,协同制定班级制度
小学班级规章制度一般包括作息制度、值日制度、图书借阅制度、行为守则等。制度明确规定了班级成员的日常作息准则。小到物品摆放,大到裁定行为,学生都应按章办事,约束自身行为,营造公平、有序的班级氛围。小学生对班级制度的想象力与概括能力有限,因此班主任在建立规则方面需多参与:可以借鉴优秀教育资源中的班级制度,予以学生有益参考,启发学生规则意识;可以在日常活动中捕捉规则漏洞问题,引领学生一起正视问题,补充规章制度,提出中肯的解决方法。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组织建设能力,推进班级规章制度的形成与落实,做制度的监管者与裁决者,使制度文化建设发挥实效[4]。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到四年级的过渡阶段,班主任以“细化班级制度”为目标,组织了班会活动,请学生结合新学年的展望和过去一年行为规范的变化,对上学期班级制度进行细化和修改。如“保持桌面整洁”一条,有学生提出疑问:“每个人对整洁的认知不同,在小组相互纠察时经常起争执。整洁的评定标准是什么?”学生集思广益,结合平时对桌面整洁的理解制订标准:“不得随意涂画桌面,保持桌布无污渍,桌面不能放置与课堂无关的书本和工具。”在班主任的组织引领下,学生全员参与到制度制订活动中,为建设班级制度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2.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建立班委自管体系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合作交流能力也是班主任工作职责的一部分。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可以通过建设班级委员会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自主管理体系,逐步锻炼学生干部的统筹规划、协同管理能力。培养班委自管体系,可以从民主选举班委会、发布班级管理任务两个方面入手。从选举班委的角度出发,班委会是服务于班集体的学生组织,要在班级事务中起到服务奉献、身先垂范、带头引领的作用。由学生自发选出的班委会更能服众。从发布管理任务的角度出发,随着学生学龄、学段的增长,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与统筹规划能力逐渐增强。班主任可以适当放手,循序渐进地为班委会布置组织会议、设计活动、选举裁决等班级任务,让班委会在实践中锻炼协同沟通、组织建设能力,逐渐形成班级自管体系。班主任则退居幕后,关注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情况,必要时发出倡议,或进行干预,确保班级管理体系向正确、积极的方向发展[5]。
例如,在班级管理事务中,班主任为优化班委会人员架构,提升学生学习、生活凝聚力,在原有的班委会架构基础上增设了小组长职位,需在班级范围内选出6 名小组长。为锻炼学生的规划组织能力,班主任将“设计小组长工作制度”和“选拔小组长”的任务下达给现有的班委会。班长带头组织会议,与班委会选定小组长选拔时间、形式和规则,并协同草拟了一份小组长工作职责和准则,详细说明了小组长的工作范畴和行为标准。在班会前,宣传委员以手抄报形式向班级同学宣传小组长选拔事宜。在班会上,想参与选拔的学生毛遂自荐,进行演讲。学生结合个人意愿进行匿名投票,由班委会公开唱票,选出小组长。确立人事安排后,班委会在班级向同学展示自拟的小组长制度,请同学集思广益,进行细化补充。如此,在学生的自行组织下,班级小组长管理体系初步构成,班委会团队得以壮大,职责得以进一步丰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级文化建设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三个层面。班主任需发挥决策、沟通作用,基于美观与安全的原则进行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发挥组织建设作用,积极推进班级制度建立并引领学生全员参与,深度思考;需充分发挥教导与策划作用,整顿班级风气,策划文化活动,以此优化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非朝夕之功,需班主任脚踏实地,以引领参与和辅助管控的方式指导学生建设班级文化,打造优秀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