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精神视角下幼儿自主游戏的探析
2023-11-23查婷婷
查婷婷
【摘 要】游戏被视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探索周围的环境。幼儿园已经意识到自主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促进他们形成独立、创新的个性,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文章从游戏精神的视角观察幼儿的自主游戏,发现存在一定问题,进而基于游戏精神的内涵提出改进策略,促进幼儿更好地开展自主游戏。
【关键词】游戏精神 幼儿 自主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15-86-0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与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主游戏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游戏,逐渐成为幼儿园中重要的游戏形式。[1]自主游戏遵循幼儿内心需求、发挥幼儿自主性,给予幼儿充分的游戏决定权[2],自主游戏适应幼儿发展的特点也要求教师不断地深入学习,认识自主游戏内在的价值,发现实施存在的問题,不断改进,促进幼儿自主游戏的开展。
一、游戏精神视角下对自主游戏的认识
基于游戏精神的视角探讨自主游戏的前提是要厘清游戏精神是什么。游戏精神是游戏本身的特征和特点,是人们赋予游戏特定的价值和内涵,其本质是“自由、愉快、创造、体验”等精神特质。有学者认为游戏精神是游戏活动的本体价值,是游戏称其为游戏的标志,是与儿童的本性相一致的,是儿童所需要的精神环境。[3]
自主游戏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健全的过程。[4]从字面上理解,自主游戏是幼儿自己的游戏,他们能在游戏中自由地玩耍。
游戏精神视角下的自主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产生的、不受外界干扰或束缚的游戏,游戏过程中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现自由、愉快、创造、体验等特质。游戏精神伴随幼儿游戏全过程,是幼儿游戏的基础。自主游戏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与周围的环境、材料进行互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从游戏精神的视角看幼儿的自主游戏,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游戏环境,促进幼儿自主游戏的开展。
二、游戏精神视角下幼儿自主游戏存在的问题
幼儿一日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游戏中度过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从游戏精神的视角观察幼儿的自主游戏,发现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模糊“自主”概念,绝对“自由”盛行
自主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产生的,但在幼儿自主游戏中存在模糊“自主”的概念,将“自主”与“自由”划上等号的问题。幼儿的自主游戏等同于自由游戏吗?自由是指不受限制和阻碍,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不受他人的强制干涉。自主是指自己主动,不受别人支配。[5]有学者提出自主性是自我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张的有机统一。自主性是个体依靠自身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决定、并能自我调节以达成目标的行为倾向。[6]从这里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自由不等同于自主,自由只是自主游戏的特征之一。自主游戏应是有限度的自由,是有边界的自由游戏,是有“规则”的游戏。然而,在观察中发现在自主游戏中,教师模糊“自主”游戏与“自由”游戏的界限。有研究者认为游戏中的自由是建立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之上的,即自主游戏中自由与规则是同步的。[7]幼儿自己主动发起的游戏并不意味着幼儿是绝对自由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游戏的发展,当幼儿自主游戏出现问题时,要及时地介入,促进幼儿自主游戏的继续发展。
案例1:幼儿在区角里进行绘本故事的角色扮演游戏。君君拿着国王的披风和权杖,说道:“我是国王。”此时,安安戴着皇冠,扮演起皇后的角色。安安说:“不好了,国王晕倒了,快叫医生来。”俊俊穿着白大褂,脖子挂着听诊器,走了过来,俊俊扒开国王的眼睛看了看,用听诊器听了听,说:“唉,国王这是太胖了,需要减肥。国王要运动起来,不能吃垃圾食品了。”于是君君跑起步来,过了一会儿,说:“不行了,坚持不下去了。”安安说:“再坚持一下。”俊俊也为国王打气。这时,星艺与依依争执了起来,依依看见星艺头上戴的皇冠,表示也想当公主。于是,依依对星艺说:“我不想当厨师了,我也想当公主。”星艺说:“不行,我们刚刚已经安排好了,你后面再当公主。”依依说:“我就是想当公主,我们换换。”两人为此争论不休。
在这个案例中,星艺和依依为谁扮演公主的角色产生了争执,在案例的后续发展中,由于教师没有及时地进行干预,依依直接动手抢走了皇冠,导致幼儿发生肢体冲突。教师给予幼儿“绝对的自由”,幼儿发起角色扮演的游戏,自己分配角色。然而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幼儿由于缺少一定的规则意识,在表演过程中对角色分配不满,出现了抢夺的现象。
当幼儿出现争执时,教师是否仍应给予幼儿完全的自主,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还是应适当地介入其中?这是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需不需要介入,如何干预,这都需要教师对幼儿的自主游戏进行充分的判断。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一个度,即妥善处理好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如果幼儿在自主游戏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没有干预,那么幼儿可能会因为困难放弃继续游戏,也有可能生成冲突,影响自主游戏的开展。因此幼儿的自主游戏没有完全的自由,幼儿的自主游戏应是在教师的关注下进行的有限度、有一定规则的游戏。
(二)教师的控制性强,幼儿的“自由”缺失,游戏愉悦性减少
自主游戏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是幼儿在探索过程中自发自愿生成的,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幼儿的自主游戏中存在着游戏的“泛化”问题,容易混淆自主游戏与教学游戏的概念,不清楚自主游戏的含义。部分教师认为没有教师参与的、幼儿自己玩的游戏就是幼儿自主游戏。其实,这些教师忽略了游戏的发起主体,将教师组织的教学游戏归纳到幼儿的自主游戏中。实际上,教学游戏是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游戏化教学方式,与幼儿自主自愿组织的游戏有很大的差别。教学游戏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而自主游戏却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自主游戏的本质是让幼儿自由自主地进行游戏,在游戏中收获愉悦体验。而教学游戏本质上还是教学,只是采取的方式是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这种活动是教师主导的,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忽略幼儿的内在动机,忽略幼儿游戏最本质的追求——愉悦、快乐。如果在游戏过程中一味地追求游戏的目的性、教育性,会忽略幼儿的主体性、主动性、愉悦性,使游戏成为教师控制的活动。当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处于主导地位时,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幼儿,幼儿会被教师的想法牵制住。幼儿想这样玩,教师却想那样玩,幼儿的自主性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幼儿的思维被教师的思维所固化,幼儿游戏的愉悦也得不到体现,幼儿为了游戏而游戏,而不是发自内心地进行创造,收获快乐。
案例2:建构游戏区,明明搭建了一座漂亮的城堡,但作品还没有完成,第二天他继续来到该区域想继续搭建城堡。但是第二天教师要教大家认识各种各样的车,当教师看见明明在搭建积木时,想要明明搭建车子,以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深化。于是教师打断明明的搭建,对明明说:“明明,今天我们学习了各种各样的车子,你可以用积木搭建一辆车子吗?”明明看了看教师,搭建起了车辆。
在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师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幼儿,打断幼儿的自主游戏,在该游戏中,教师的主观性强,已经偏离幼儿自主的概念,幼儿的自主性在该游戏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幼儿的想法被教师的想法所限制,教师意图用搭建的方式让幼儿巩固所学的知识。此时,幼儿进行的游戏已经脱离了自主游戏的范围,幼儿的思维被教师的思维所束缚,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创造,脱离自主游戏的本质,远离自发自愿,远离愉悦体验的生成,幼儿在游戏中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三、游戏精神视角下对幼儿自主游戏的建议
自主游戏就是幼儿自由自在地玩耍、自由自在地创造,在游戏中体验和学习,在游戏中收获快乐。幼儿在自主游戏中没有过多的限制,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里得到尽情释放。一根绳子、一块石头、一张纸都能成为幼儿玩耍的道具,让幼儿收获最纯粹的快乐。如何保障幼儿的自主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下面将基于对幼儿自主游戏的认识和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幼儿的自主游戏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亲身体验自主游戏,树立正确游戏观
自主游戏是幼儿自己的游戏,是出自幼儿内心的需求,是幼儿真正需要的。在自主游戏中,幼儿是主体,是游戏的发起者和参与者,他们是游戏真正的主人。在游戏精神视角下,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可以通过专题研讨学习的方式明确自主游戏的概念、价值等,了解游戏精神视角下自主游戏的表现形式,能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类型、游戏同伴,使幼儿自主创造游戏情境,自发创生游戏种类等。其次,教师要在游戏情境中转变自己的观念,在参与中体验和感悟。教师可以在区角中自由选择游戏材料、自主创造游戏,体验自主游戏,以更好地给予幼儿引导。
案例3:刚开学,班级环境创设需要更换主题,教师发现幼儿对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本次的环境创设与自然有关系。在投放游戏材料时,教师选择了一些自然材料,例如石子、树叶、莲蓬等。在投放材料时教师之间产生了争执:这些材料可以玩起来吗?玩法是不是比较单一?于是教师自己试着玩一玩,创造游戏的多种玩法。石子可以抛接,可以数一数,可以弹一弹,还可以将石子放进莲蓬里进行匹配,在石子上作画等。教师在游戏中发现玩法多样,有很多新奇的体验。在这次体验中,教师充分理解了自主游戏是什么,也明白自主游戏会给予幼儿更多新奇的体验。
自由选择玩伴、材料,自定规则的游戏让幼儿拥有自主的空间、自主的权利。这样的游戏能让幼儿更喜欢、更投入,也能更积极地去创新玩法、更主动地与同伴交流。教师应当转变自己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游戏观,相信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能够与周围的环境和材料积极互动,主动建构自己的世界,在自主游戏中全面发展。
(二)平衡好自由與限制,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自主游戏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幼儿有着绝对的自由,教师给予幼儿最大的游戏权利,认为自主游戏是属于幼儿自己的,是幼儿自己选择、自主参与的,错误地认为自主游戏是一种“放羊式”的游戏,教师不需要参与其中。二是在自主游戏中,教师越过“自由”的界限,成为幼儿自主游戏的掌控者。教师认为需要为幼儿的自主游戏制订一系列的规则,明确内容和方式等,幼儿只是游戏的参与者。对此,教师要平衡好“自由”与“限制”的关系,避免陷入两个极端之中。绝对的自由容易导致幼儿的自主游戏失控,陷入游戏时间短、主题多变、易出现冲突等问题。如果教师给予过多的限制,则容易陷入教师“高掌控”的局面中,幼儿的自主游戏成为教师掌控的游戏,幼儿的自主、自由、愉悦等特质得不到体现。从游戏精神的视角出发,自主游戏应体现幼儿的愉悦性、自由性、创造性等。
案例4:毛毛在小厨房区角里进行游戏,教师将这边的游戏材料收在附近的材料柜中。毛毛看了看小厨房里的材料,发现没有什么可以放在锅里炒,于是到“娃娃家”中拿来了材料进行翻炒。过了一会儿,毛毛又跑进“娃娃家”里进行翻找。毛毛看见齐齐在摆弄娃娃,于是立刻跟了过去,与齐齐交谈了起来。
在这个案例中,幼儿有完全的自由,可以自由取放材料、自由选择同伴、自由决定玩什么。但是在幼儿充分的自由下,毛毛存在游戏时间短、游戏主题变化快、游戏规则混乱等情况。可见,完全自由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设置一定的规则,让幼儿在规则下自由地玩耍。但是,过多的限制也会降低幼儿的游戏兴趣。例如教师为了维持幼儿游戏的秩序,禁止幼儿与其他区域幼儿互动。当幼儿出现与其他区域的幼儿互动的情况时,教师大声提醒:“老师刚刚说过,请小朋友们在自己的区域进行游戏,不要跑到别的区域里进行游戏,现在我看见有些小朋友拿着小厨房的东西跑向了‘娃娃家,老师讲的规则是怎么样的?这些小朋友再乱跑,就不要玩了。”教师制订的强制性规则会限制幼儿的创造性,减少幼儿的愉悦性、自由性,让幼儿在教师的想法中游戏。
因此在自主游戏中,教师既不能完全放手,也不能过度限制幼儿的活动,而是应衡量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到适合的度。在一定的规则下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让幼儿有序地进行创造性游戏。
(三)提供充足的材料、时间和空间,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巴
充足的材料、空间和场地是幼儿进行自主游戏的重要前提,宽松的游戏环境会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调动他们探索和创造的欲望。时间、空间的限制导致幼儿对材料、环境探索不充分,会影响幼儿游戏的内容、质量和进程等。如果教师未给予充足的游戏时间,那么游戏可能会在幼儿玩得最开心的时候强行结束,破坏幼儿的游戏兴致,妨碍幼儿的成长。游戏场地的大小、位置不同,也都会影响幼儿自主游戏的生成。
案例5:星星和年年在“甜品屋”里玩耍。但是“甜品屋”里只有做好的甜品材料和简单的材料,例如一些塑料的高脚杯、黏土、毛球。星星用黏土和毛球给年年做了一个甜品。年年拿着甜品假装吃完后一直坐在桌子上,双手托着脸颊,无所事事。教师看见后,选择介入,说:“甜品屋里可以喝饮料吗?”年年看了看说:“没有饮料。”教师邀请年年去材料柜中寻找新的材料。
在这个案例中,由于甜品屋材料的不充足,幼儿在做完甜品后无所事事,游戏兴致低。材料缺少会限制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幼儿的自主游戏中,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材料、足够的时间和多样的空间场地,鼓励幼儿自主生成不同的游戏。同时,教师要尊重儿童的意愿,儿童奇特的思维赋予游戏多种玩法。例如贝贝在户外玩球,除了拍球、投球等,他发现有一块斜坡,贝贝将球放在高处让它滚下来。同时,贝贝还邀请其他幼儿一起来玩耍,告诉他们他发现的秘密。从这里可以看出,场地会影响幼儿的游戏兴致。让幼儿在游戏中动起来,解放幼儿的双手、头脑、嘴巴,不多说、不多管,在自主游戏中成长。
(四)深度观察幼儿,在恰当的时机里选择适宜的支持方式
自主游戏强调幼儿的自由探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脱离幼儿。在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支持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支持,如何发挥支持的作用是值得思考的。教师支持的前提是教师全方位、深入观察幼儿的自主游戏,在幼儿遇到困难时选择适宜的方式支持。这个支持可以是语言、动作、材料等。
案例6:可儿一个人坐在数学区角里进行颜色拼图游戏。朵朵将所用的图块放在桌子上,随机拿起一块进行比对。但是,可儿拿的图块都不是正确的图块。在不停的试错中,可儿逐渐表现出不耐烦,手上的动作也逐渐加快了起来。教师注意到可儿的情况后来到她身旁,仔细观察可儿的动作后,问可儿:“是这块吗?”可儿拿起这块图块进行比对,发现是正确的,明显高兴起来了。教师继续引导:“你看看这块图块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可以放在这里呢?”可儿听了教师的话后看了看拼图,思考了一会儿,她将所有红色的图块找了出来,在这里进行一一比对。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在仔细观察幼儿的情况后选择用提问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支持,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思考。幼儿也从混乱的试错中学到方法,将拼图的范围缩小,选择一种颜色进行试错。由此可见,教师支持在可儿的自主游戏中发挥重要作用,能支持她继续探索拼图的奥秘。一句话、一个材料都能引导幼儿继续开展游戏,引发幼儿的深入探索。何时提供支持,提供什么样的支持,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情况,发现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是缺少材料的问题,教师的支持应当是提供材料;如果是其他的问题,那么教师的支持应当是能解决幼儿当前的问题。何时选择支持,也要观察幼儿的状态,当幼儿出现烦躁、畏难的情绪和动作或者出现放弃的行为时,教师就要介入其中。
幼儿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他们在纷繁的世界里寻找属于自己天性的土壤,在这里开花结果。教师要做的是尊重幼儿的天性,让幼儿能在游戏中尽情地玩耍,在游戏中成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写道:“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求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那么就让那个绝妙的世界在鲜明的色彩中、在嘹亮颤动的音响中、在童话和游戏中、在自己的创作中、在激动他的美景中、在为人们做好事的意愿中展现吧。通过童话、幻想和游戏,通过儿童独特的创作——这才是通向孩子心灵的正确道路。”[8]教师要让幼儿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在自主游戏中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晓虹.DAP教育理念下幼儿自主游戏的环境创设[J].教育观察,2020,9(32):19-21.
[2]汪彩萍.幼儿园大班幼儿自主性游戏的观察、支持与引导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课程,2020(10):27-33.
[3]肖碧兰.尝试自主游戏[J].教学与管理,2003(9):52.
[4]王后玉.游戏精神的回归:幼儿园游戏异化现象的批判[D].重庆:西南大学,2013.
[5]董旭花.自由游戲不等于自主游戏[J].福建教育,2021(20):57.
[6]邹晓燕,曲可佳.学前儿童自主性的发展与促进[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
[7]邱学青.关于儿童的自主性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2001(6):36-37.
[8]B·A·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唐其慈,毕淑芝,赵玮,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