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奋斗观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2023-11-23吴琼牛玉洁

高校辅导员 2023年5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大学生

吴琼 牛玉洁

摘 要:网络流行语是大学生奋斗观的一种映射,其特殊的表达方式和潜在内涵对大学生奋斗观具有双重影响。网络流行语可以提供正向引导,推动形塑积极奋斗观,赋能高校奋斗观培育。但其良莠不齐的海量内容容易误导大学生的奋斗认知,其隐含的享乐主义成分容易消解大学生的奋斗热情,其兼具的功利主义元素容易削弱大学生的奋斗意志。政府、高校及大学生自身分别可以通过加强监管、价值引导及发挥自身能动作用,充分发挥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奋斗观的积极效用,规避其消极影响。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大学生;奋斗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618(2023)05-0038-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课题“首都大学生奋斗观调查研究”(项目编号:L22H200010)阶段性成果。

网络流行语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而衍生出的独特的语言形态。从“马甲”“GG”“MM”到“神马都是浮云”“高富帅”“土豪”,再到“YYDS”“觉醒年代”“小镇做题家”“孔乙己文学”……旧的网络流行语还未丧失活性,新的网络流行语早已在网络平台上广泛传播。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传播、发展是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一种映射形式,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定时期内人们的思想观念,同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语言表达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是网络流行语的重要创造者、使用者、传播者。网络流行语不仅能够反映大学生的奋斗观,其特殊的表达方式和潜在内涵也会影响大学生奋斗观的形成发展。考察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奋斗观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于培育大学生积极奋斗观,使大学生成长为新时代好青年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流行语反映并影响大学生的奋斗观

大学生的奋斗观体现了大学生对于奋斗问题的认知、理解、判断和抉择,表现在大学生的奋斗认知、奋斗热情、奋斗意志、奋斗信念、奋斗实践等多重维度和环节。网络流行语是在网络上盛行并被广泛使用的语言,它伴随着社会发展、网络文化的兴盛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而不断更迭。作为大学生群体的日常交流语言,网络流行语可以反映并影响大学生的奋斗观。

(一) 网络流行语的内涵

网络流行语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以网络媒介为传播载体,由网民基于方言词语、外来词汇、影视文学作品、新闻事件等创造的,在一定时间内风靡于网络空间甚至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的,具有一定生命周期的语言符号。它是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反映,往往能够对社会现实产生一定影响。

近些年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咬文嚼字》《语言文字周报》等期刊都统计公布了年度网络流行语中的高频词汇。以作用功能为标准对这些权威发布的网络流行语进行划分,可以将它们分为正功能性、中性、负功能性三种类型。正功能性的网络流行语大都能够发挥正面引导或情感激励作用,如中国梦、“觉醒年代”“逆行者”“大白”“工匠精神”等;中性的网络流行语无明显的指向性特征,如“吃瓜群众”“凡尔赛文学”“且行且珍惜”等;负功能性的网络流行语一般具有消极含义,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如“躺平”“摆烂”“巨婴”“有钱就是任性”“屌丝”等。

作为观点表达的语言工具,网络流行语是洞察网民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重要窗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1]数量众多的网民是网络流行语的创造者、使用者和传播者,他们希冀通过网络流行语,或呈现出良好的自我形象,或寻求社会认同,或满足自身情绪宣泄的心理诉求,抑或表达对现实社会问题的不满,于是,以文字、数字、字母和其他特定符号为主要载体,以简洁抽象、幽默诙谐为表达形式的网络流行语最终形成、发酵并迅速扩散于网络内外。网络流行语不仅透视着时代的脉搏、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还对社会现实、人们的思想观念等产生一定影响。

(二) 网络流行语可以反映大学生的奋斗观

语言具有社会性,“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下社会文化的内容及载体”,[2]是人们表达思想意识和描述主客观事实的工具。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3]作为一种富有时代性的语言,网络流行语是时代的缩影,记载了社会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反映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比如,“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网络流行语的走红,隱含着人们向往美好生活、追求自由的人生观;“觉醒年代”“强国有我”等词语的流行,体现了新时代青年意气风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价值观。

青年大学生作为网民群体中最为活跃的部分,思维敏捷、好奇尚异、表现欲强,对新鲜事物的创造和接受能力强,对简单抽象、诙谐幽默、别致新颖的网络流行语青睐有加,是网络流行语的重要创造者、狂热使用者和主动传播者。青年大学生的奋斗观也自然隐含于网络流行语的孕育发展过程,或内含于网络流行语的创作之初,抑或隐匿于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之时,以各种形式透过网络流行语得以映射。譬如,“后浪”、中国梦、“觉醒年代”等网络流行语反映了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奋斗心态,而“佛系”“内卷”等网络流行语也昭示着部分大学生在树立正确的奋斗观方面仍存在思想偏差。

(三) 网络流行语能够影响大学生的奋斗观

文化学中的模因论是一种以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是人类文化的进化论。其中,模因是文化进化的一种基本单位,类似遗传学中的基因。在文化传播、复制、创新、演变的进化过程中,只有经过优胜劣汰的模因才能持久传承下去。这些传播力和适应力较强的模因被视为“强势模因”。网络流行语由于大部分具有“强势模因”的“保真性、多产性、长寿性”三大特征,[4]所以被认为是一种“强势模因”,能够在网络和现实社会发酵并迅速扩散。网络流行语具有传播力强、内涵丰富、标新立异等特征,迎合了大学生群体在日常交流中倾诉情感、找寻快乐、彰显个性等心理需求,从而被大学生青睐并频繁使用。例如,有一种无奈叫“躺着也中枪”,有一种可爱叫“萌萌哒”,有一种忧伤叫“蓝瘦,香菇”,有一种嫉妒叫“柠檬精”,有一种赞叹叫“绝绝子”“YYDS(永远的神)”等等。

但是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仍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思想观念仍处于“拔节孕穗”的关键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对良莠混杂的网络流行语的甄别筛选能力参差不齐。当大学生在标签化思维的影响下,不加辨别和区分地盲目接受和滥用“我太南(难)了”“摆烂”等网络流行语时,这些具有消极意义的网络流行语可能会因为其反复出现、长期浸染而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刻板印象,传递给大学生以负面的奋斗观念和生活态度,并过度放大大学生对于社会压力和焦虑情绪的感知,对大学生奮斗观造成消极影响。

二、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奋斗观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有生动、高效、诙谐的正向旨趣,也有低俗、灰暗、消极的负面特征,其复杂多样的特点给大学生奋斗观带来的影响也是双重的,既有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也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一)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奋斗观的积极影响

网络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正确奋斗观的形成有积极影响。它丰富、生动的语料资源既能为大学生形塑积极奋斗观提供正向引导,又能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培育奋斗观赋能增效。

1.提供正向引导,推动积极奋斗观形成

网络流行语中富含正能量的话语在广泛传播及使用过程中,能够给予大学生群体正向引导,助力青年大学生形塑积极奋斗观。例如,“工匠精神”所内蕴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奋斗理念,能够引导大学生铸牢坚持不懈、顽强奋斗的正确奋斗态度。“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等网络流行语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带领下奋勇前进、努力奋发的精神面貌,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做出正确的奋斗方式选择。中国梦内蕴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丰富内涵,“逆行者”在新冠疫情阻击战中不顾个人安危、迎难而上的精神,“觉醒年代”对一代代青年民族意识的唤醒,“强国有我”对青年人发出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呼吁,都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于奋斗目标的定位和奋斗价值标准的确立。这些积极正面的网络流行语能够有效引导大学生形塑艰苦奋斗、永久奋斗、接续奋斗的积极奋斗观。

2.丰富话语资源,赋能高校奋斗观培育

网络流行语备受当代大学生青睐,它的产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新鲜元素,有利于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助力高校奋斗观培育实现入耳、入脑、入心。一方面,网络流行语可以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提供丰富的教育教学话语资源。譬如,思政工作者可以将“内卷”“佛系”“后浪”“小镇做题家”“觉醒年代”等网络流行语巧妙设计于课堂教学环节中,组织以“面对越来越卷的社会,大学生应当‘逼自己一把还是‘放自己一马”,“如何看待‘佛系青年‘鸡娃现象”,“你是如何理解‘后浪‘逆行者‘小镇做题家的”等为主题的课堂辩论赛。通过辩论与课堂交流,使大学生们越辩越明,形成对积极奋斗观越来越明晰深刻的理解,进而提高高校奋斗观培育的成效。另一方面,网络流行语中饱含情感的话语内容以及极具个性化的话语表达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增添生气,提升话语的感染性和亲和力。高校思政工作者将这些网络流行语融入日常教育教学的话语表达中,能够提高教育教学吸引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产生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奋斗观的消极影响

负功能性的网络流行语不可避免地会对大学生奋斗观产生消极影响,容易误导大学生的奋斗认知,消解大学生的奋斗热情,削弱大学生的奋斗意志,最终弱化大学生积极投身奋斗实践的能力。

1.海量内容良莠不齐,容易误导大学生的奋斗认知

“认知是情感得以形成、意志信念得以坚定、行为得以落实的基础和前提”,[5]奋斗认知不到位,行动上就会出现偏差。网络流行语是一种语言的狂欢,其中的海量信息良莠不齐。青年大学生心智机能尚不完全成熟,面对参差不齐的语言信息辨别能力较差,容易形成错误的奋斗认知。青年大学生错误的奋斗认知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一是“奋斗无望论”。[6]如来源于网络热门事件的网络热词“万柳书院少爷”一词一经发酵,不仅出现了很多酸“万柳书院住宅区”及该事件视频中“齐白石的画”的“柠檬精”,评论区自称“老奴”“奴婢”的网友也叫声一片,更有不少网友发声“我越来越不相信努力改变命运这句话了”。“万柳书院少爷”“拼爹”“我爸是李刚”等类型的网络流行语的弥散,使部分大学生的奋斗观受到冲击,萌生出“学得好不如背景好”、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小镇做题家”命运的观念,埋怨社会阶层固化,催生出他们奋斗无望的消极认知。二是“奋斗畏惧论”。[7]近年来,“佛系”“躺平”“摆烂”等网络流行语深受大学生青睐,部分大学生标榜自己是“佛系青年”,要谈“佛系恋爱”,过“佛系人生”,喊出“只要躺得平,休想卷到我”的“誓言”。这其实是他们在奋斗过程中面对困难与挫折时既不敢直面现实又不甘逃避,最终异化为“与世无争,一切随缘”的佛系心理。这些网络流行语的扩散与长期熏染不可避免地会对青年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误导他们对于奋斗的认知,使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往往消极悲观、畏惧退缩而不愿积极进取。

2.隐含享乐主义成分,容易消解大学生的奋斗热情

稳定的情感可以向内影响认知,向外影响行为,有无饱满的奋斗热情在道阻且长的奋斗进程中至关重要。网络流行语现已日益成为大学生休闲娱乐、日常交流、情感宣泄的重要工具,不可忽视的是,其中隐含的享乐主义成分与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的愿望之间存在摩擦,易使大学生沉溺于娱乐的狂欢,逐渐丧失奋斗热情。近年来,“网红”成为大学生中关注度较高的群体。娱乐化渲染的“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现象使一些大学生把“出名要趁早”“有钱万事成”等不良价值观念作为人生信条。部分大学生受“网红月入千万”现象的影响,放弃自己成为工程师、人民教师的理想,梦想成为在家拍拍视频、开开直播就有“榜一大哥”“壕送”“嘉年华”的轻松“网红”,为理想而奋斗的热情逐渐消沉。如2018年国庆期间支付宝官方微博开展的抽奖活动带动了“锦鲤”一词的走红,自此在网络上掀起了一系列“锦鲤转运”“锦鲤祈愿”“锦鲤保佑”等“锦鲤现象”,无论是在期末考试、四六级考试等考试之前,还是为求姻缘、保平安,都能看到大学生转发锦鲤的身影。部分大学生受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丢掉高考前勤奋刻苦的学习状态,甘愿在大学“养老”,沉溺于寝室追剧打游戏,对于考试抱着“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心态考前突击,许愿自己是老师捞起的那条“锦鲤”。在这些负能量网络流行语的长期熏染下,部分大学生的享乐思想逐渐形成,畏难逃避心理逐渐放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奋斗热情在“大学养老院”中被逐渐弱化。

3.兼具功利主义元素,容易削弱大学生的奋斗意志

“意志主要表现为人们在追求理想、实现目标过程中锲而不舍的信念、毅力。”[8]奋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始终需要坚强的奋斗意志作为支撑和保障。网络流行语中夹带的功利主义成分与大学生应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目标而永久奋斗的要求背道而驰,使部分大学生囿于追求唾手可得的成效,幻想通过“走捷径”“搭便车”走向成功,奋斗意志被逐渐削弱。比如,2013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土豪,我們做朋友吧”,是普通民众对于“土豪”的调侃,也是带有憧憬之意的自嘲,而想要和“土豪”做朋友是对阶层固化、自身境遇和社会残酷现实无可奈何之后的妥协心态写照,也是拜金思想和功利主义思想的流露。和“土豪”做朋友的动机并不是真的结交朋友,而是想要享受作为土豪的朋友而能够获取的一些经济利益和帮助。再如,“年少不知软饭香”,出自2021年初网络上流传的打油诗《富婆博弈论》。一时间,“阿姨,我不想努力了”“富婆,饿饿,饭饭”等同类型流行语和表情包在大学生中广泛传播。“和土豪做朋友”以及“傍傍族”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功利和拜金的社会风气,点燃了部分大学生内心深处不愿砥砺奋斗、想要投机取巧、坐享其成的小火苗,削弱了大学生本应具有的持之以恒的奋斗意志。

三、网络流行语影响下的大学生奋斗观培育对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号召并激励广大青年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矢志艰苦奋斗、坚持永久奋斗、一代代接续奋斗,谱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针对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奋斗观带来的双重影响,政府、高校及大学生自身等各个主体应积极应对,通过加强语言监管、价值引导及发挥大学生能动作用,培育大学生积极奋斗观。

(一) 加强网络流行语监管,营造矢志奋斗的文化氛围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网络空间治理主体主要包括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互联网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网民三大类,其中政府居于主导地位,在指导、管理和监察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培育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奋斗观首先需要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完善对网络流行语的监管机制,积极宣传健康向上、正功能性的网络流行语,为大学生健康奋斗观的树立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政府要加强对网络流行语的监管。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9]政府强有力的监管是维持网络空间规范秩序的坚实保障。政府要承担起“过滤器”的重任,及时阻止不良网络流行语的进一步传播。相关部门应该实时动态追踪网络流行语,通过人工干预加技术监管的办法,对低俗粗鄙的网络流行语进行筛选拦截,并列出低俗网络流行语黑名单,在网络媒体平台过滤掉这些词汇,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但要切忌简单棒喝,粗暴禁言、删帖等,以免引起公众的疑惑与不满情绪。政府在监管的时候要视具体情况采取分层管理办法。在官方媒体、公共媒体平台,对于低俗粗鄙的网络流行语要采取坚决禁止的态度与管制手段,而在个人账号及相关社交平台则可以适当放宽管制条件,在保证网络空间良好秩序的前提下满足网民发泄情绪、表达自我心理需求。

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鼓励的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可以联合各大媒体平台,积极宣扬正能量的网络流行语,对网络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大学生积极奋斗观树立有益处的网络流行语予以肯定、鼓励。在日常网络空间多展示、传播“十四亿护旗手”“工匠精神”“后浪”“觉醒年代”等具有正面意义的网络流行语,挖掘这些正能量网络流行语的深刻内涵,营造良好的、矢志奋斗的文化氛围,加强大学生对正能量网络流行语及其蕴含的积极奋斗观的情感认同。

(二) 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价值引导,提高奋斗观培育成效

“学校不仅是对年轻一代进行智力训练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年轻一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10]做好网络流行语影响下的大学生奋斗观培育工作,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作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流行语,发挥网络流行语带来的积极效应,抵制不良网络流行语的消极影响。

高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1]在网络流行语盛行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可以将网络流行语作为切入点,把正能量的网络流行语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话语,提升课堂吸引力,增强奋斗观培育实效性。一是将正能量的网络流行语的相关话题和案例巧妙设计于课堂教学中,切实加强奋斗观培育过程中教学语言的时代性与感染力。二是要注意对网络流行语的科学辨别、合理选用。教育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良莠不齐的网络流行语澄沙汰砾,并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对“内卷”“躺平”“孔乙己文学”等网络流行语的认识,让学生在思中辨,在辨中明,自觉树立积极奋斗观。

高校要合理运用学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这个重要阵地。高校应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实践,以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党团组织、社团活动、日常管理等为载体,将奋斗观教育全方位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一是要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创建文明校园。如精心设计校园环境,于细微处嵌入积极奋斗理念,将奋斗内涵融入校园各种物质载体中,张贴“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等标语寓教于物,对大学生进行奋斗观教育。二是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育人活动。如举行“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为主题的微电影、微视频摄制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感悟和践行积极奋斗观。

(三) 发挥大学生能动作用,塑造砥砺奋发的良好品格

面对不断迭代更新的网络流行语,青年大学生要自觉提高自身主观能动性,不因为追求个性、盲赶潮流而做出错误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不耽溺“伪奋斗”、沉沦“丧文化”,而应着力提升自身认知和甄别网络流行语的能力,发挥自我教育的内因作用,塑造青年大学生砥砺奋发的良好品格。

大学生要强化自身认知和甄别的能力。面对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网络流行语,大学生要明辨是非,在对各种网络流行语全面系统认知的基础上甄别出正、负功能的网络流行语,并抵御负功能网络流行语对自身奋斗观的侵害。一是要提高自身对网络流行语的认知能力。大学生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理性、客观地分析网络流行语,透过浅显的表面现象看到深层次的本质所在。比如看似洒脱修为、乐观自在的“佛系”“躺平”等网络流行语的背后,实则是价值虚无主义、享乐主义在作祟。二是要强化自身对网络流行语的甄别能力。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学习并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衡量、甄别不同性质的网络流行语,自觉抵制负能量网络流行语对奋斗观的侵蚀。

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能动作用。“自我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引导下,受教育者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反思等方式,主动接受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等,以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方法。”[12]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的能动作用,树立积极奋斗观。一是要深化自身奋斗认知。大学生要深刻认识到“奋斗无望论”“奋斗畏惧论”的谬误所在,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奋斗观。二是要汇聚起自身奋斗热情。大学生要拒绝耽溺于娱乐的狂欢而丧失斗志,燃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奋斗热情。三是要铸牢自身奋斗意志。大学生要深切明白奋斗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的永久奋斗、代代相传的接续奋斗。四是要坚定自身奋斗信念。大学生要坚信幸福都是奮斗出来的,只有奋斗才能创造美好生活。五是要在知、情、意、信的基础上做到知行合一,落实到奋斗实践。“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广大青年大学生要踔厉奋发,以奋斗的姿态激扬青春,以踏实、沉稳的步伐躬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3-08-28)[2023-09-05].https:// www.cnnic.cn/n4/2023/0828/c88-10829.html

[2]赵蓉晖.语言社会功能的当代理解[J].中国社会科学, 2017,(02):159-171.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4.

[4]曹进,靳琰.网络强势语言模因传播力的学理阐释[J].国际新闻界,2016,(02):37-56.

[5][8][10]沈壮海.新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112,113,179.

[6][7]李红革,戴开成.大学生奋斗观异化倾向及引导策略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0,(10):142-146.

[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05.

[11]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1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25.

(责任编辑:刘敏)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从目的论角度谈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网络流行语言的变迁及其特点
浅析网络流行语及其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谈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分析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