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石之瓠》的哲思之探

2023-11-23冯海恩陈清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3年10期
关键词:深度教学

冯海恩?陈清华

摘 要 教学先秦诸子散文应引导学生理解先秦诸子原典的思想价值和人文内涵,自觉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学生对先秦诸子思想的理解及对先秦诸子散文的赏析存有较大困难,在深度教学背景下,利用互文式阅读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 深度教学  诸子散文  互文式阅读

深度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科想象可见,让高阶思维发生,让文化得以浸润,让价值观成为灵魂,从而使学生学科素养在知识结构化、思想体系化、能力表现化、经验连续化中得到真切的促进。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的《五石之瓠》对高中生来说,在理解文章含义、体悟庄子精神的层面上存在不少困难,互文式阅读能使诸多问题迎刃而解。

一、《五石之瓠》文内互读:“五石之瓠”与“不龟手药”的互文解读

惠子得到了五石之瓠,却无所用,只能“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谓之“拙于用大”,并举出“不龟手之药”的故事。这里有一句容易引起学生误会的句子:“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有必要引导学生对这两个故事进行互文式阅读。“裂地而封”与“洴澼絖”当然是两种云泥之别的待遇,如果将其看成庄子是褒“客”而贬“宋人”,则有违庄子的本意,同时又会对这两个故事的互文关联产生误读。

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拙于用大”,那么怎样才是“用大”呢?“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可见,对五石之瓠来说,无论是“以盛水浆”还是“剖之以为瓢”,都不适合。在庄子看来,五石之瓠的用大,便是成为大樽浮乎江湖,因用不得其所,五石之瓠最终被“掊之”。所以,与“拙于用大”相比,宋人与客对“不龟手之药”只是“所用之异”,郭象注此言:“此章言物各有宜,苟得其宜,安往而不逍遥也。”可见,庄子对宋人与客并无褒贬,他引用这个故事的意图是说明物各有宜的道理。既然“不龟手之药”的故事并不是用来论证“用大”的,那么,庄子举出这个故事的意义何在呢?这便涉及到另一种互文阅读方式了。

二、《逍遥游》篇内互读:“至人无己”与“逍遥”之旨的互文关联

在庄子看来,“至人无己”是逍遥的最高境界。那么,庄子在《五石之瓠》里运用的故事,与“至人无己”又有什么联系呢?

庄子认为,“至人无己”便是“去人合天”。惠施对五石之瓠的处理,被庄子批评为“有蓬之心也夫”。如果把逍遥作为至人无己的结果,那么就能够理解庄子《五石之瓠》的论证逻辑了。庄子“拙于用大”的评价只是表层评价,并非庄子想要表达的核心主旨。庄子举出不龟手药的例子,其实是为了证明惠子不能做到“至人”的境界,由五石之瓠最终“掊之”的命运来看,惠子处置五石之瓠时,过分地在乎它的“有用”与“无用”,因为无论是大瓠的“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还是“瓠落无所容”,都是取决于“用大”之人而不在于大瓠本身。惠施正是因为一曲之士执着自我之见,故而无法真正做到“无己”。因此,将《五石之瓠》置于《逍遥游》全篇来互读就不难看出,庄子借惠子处置五石之瓠的做法,批评惠子过于注重一己的“有用无用”而导致“拙于用大”,深层次则是表达要去除“有蓬之心”,不要在乎物的有用无用,最终达到“至人无己”的逍遥境界。

三、老庄互读:老子与庄子思想的互文探析

明白了《五石之瓠》的内在主旨,不妨让学生对课文中老庄思想进行互文式阅读,以此比较老庄思想的异同。

庄子其实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并发展了老子二元辯证的理论。如《老子》第十一章中,通过对车轮、陶器、房舍的观察与思考,强调“无”对“有”的作用,总结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在这一章中,老子举了三个例子说明两个道理:其一,“有”与“无”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其二,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为一般人所觉察。在《五石之瓠》中,庄子不局限于“有”与“无”,而在“用”的基础上从五石之瓠推演,衍生出“不龟手药”的“小大之辨”,最终将“用”上升到大用小用的形而上的境界,指出造成这种变化在于我们是凭有蓬之心处事,衡量物的“用”是基于自己的欲望(即是否对自己有利),所以自然便无法体会到五石之瓠的“用”了。而这恰恰与老子“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思想相通。在《五石之瓠》中,庄子虽然发展了老子的二元辩证的理论,但并没有过分强调“有”与“无”,而是把着眼点放在用的“大小”上,这可以说是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如果说,老子探讨的“有”与“无”是宇宙运行的规律,现实存在的利用,那么庄子则是在“有用”与“无用”的基础上,探讨人心的“有蓬”与否,探讨人是否能够去人合天,达到与宇宙万物的齐一,最终达到“至人无己”的逍遥状态。

四、先秦诸子互读:诸子思想与庄子思想的互文探究

“庄子观诸子”。《庄子·天下》分别对儒家、道家、墨家、杂家、名家等进行评价。《庄子·天下》叙述墨子提倡平等之爱,勤俭力行、利他精神,反对战争,反对贵贱上下等级的礼,提出薄葬的主张。但对墨翟、禽滑厘等人的评价则认为如果照此实行,“将使后世之墨者,必以自苦腓无胈、脛无毛相进而已矣”,结果便是“乱之上也,治之下也”。可见,庄子肯定了墨子个人的品德,但对他思想的可行性是怀疑与否定的。对于惠施,庄子认为“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对惠施的才能,庄子是肯定的,而对惠施的思想学说,庄子认为他是可惜的。

从庄子对老子的评价中可以窥探出老庄学说的传承性。《庄子·天下》对老子一派的评价为“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虽然有“未至于极”的遗憾,但老子可称得上是“古之博大真人哉”。庄子把达到逍遥分为三个层次,而“真人”与“至人”“神人”“圣人”是一体的,庄子在《庄子·大宗师》里便给我们刻画出一个超越生死的“真人”形象。同时从“真人”的特点可以看出,庄子与老子的思想具有一定的传承性。

那么,庄子如何评价自己呢?在《庄子·天下》中,庄子说自己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评价是“其理不竭,其来不蜕,芒乎昧乎,未之尽者”。就是说,庄子的道理是无穷尽的,可见庄子对自己的肯定。

“杂家观诸子”。《吕氏春秋·不二》:“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老子的“柔”,源于老子的“以柔克刚”,孔子的“仁”是儒家“仁者爱人”的核心思想,墨翟的“廉”则对应墨子的勤俭思想。这可以让学生对诸子思想有一个高度凝练的认识。

互文式阅读是“深度教学”视域下古诗文教学的高效路径,有利于提升学生古诗文阅读的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

[本文系广州市海珠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深度教学视域下高中古诗文‘互文式阅读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2C04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广州市南武中学]

猜你喜欢

深度教学
基于1∶1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
结构导向学习:深度教学的基础性策略
有效教学的深度追求
期待教学从表层走向深入
期待教学从表层走向深入
探究:让学习从浅表走向深入
探究:让学习从浅表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