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教学应突出学生思维培养

2023-11-23林海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3年10期
关键词:思维培养诗歌教学

林海

摘 要 诗歌教学有多重任务,发展和提升学生思维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以《诗经·卫风·氓》教学为例,重点探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的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 诗歌教学  思维培养  路径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项目。诗歌教学与小说、散文、戏剧教学一样,都要重视學生“思维发展与提升”,都要突出学生思维培养。现以《诗经·卫风·氓》教学为例,探讨诗歌教学突出思维培养的突破口与具体方法。

一、培养逻辑思维,读出诗句逻辑关联性

诗歌教学应突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要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上、下句之间的逻辑关联性。诗歌的一大特点是思维的跳跃性比较强,语言含蓄,诗句之间有留白。因此,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推敲上、下句的逻辑关系,推理出上、下句到底是总分关系,还是分总关系,是平行并列关系,还是递进深化关系,是观点与论据的关系,还是观点与解说的关系,是前因后果关系,还是先果后因关系。读出诗句之间的逻辑关联性有助于发展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

《氓》第一节诗的第一句叙述、描写,推出一幅形象化的画面“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无论是男子因用力抱着布匹长途奔走而不自主地发出“吭哧”声,还是与人说话吞吞吐吐地“吭哧”着,显得忠厚老实的样子,这都只是一种表象,是他的外在表现。第二句议论,“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是对男子外在行为的客观评判。一、二句之间实际上是外在与内在、表象与本质的关系,揭示了男子的虚伪,他以“抱布贸丝”为愰子掩盖登门求婚的真实目的,求婚成功了,自然是好事,求婚失败了,对他没有损失。可见男子并非真诚求婚。第三句叙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女子出村相送,一直将男子送到了顿丘,这是女子对男子的真心喜爱,真情流露,表现女子的善解人意、温柔体贴。第四句叙事,“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这是女子耐心劝解男子的口吻。女子的一路相送、一路耐心劝解是“果”,第四句间接揭示了“因”,那就是男子求婚遭到了女方家长的拒绝、男子因而恼怒生气了。正因为男子恼怒生气,女子才一路相送,一路相劝,而且男子一直没有消气,女子迫不得已私自向男子约婚“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读出了第三、四句之间的前果后因关系,自然就洞悉了男子自私虚伪而且任性易怒的丑恶面目。这也是女子婚后遭遇家暴、被弃的根源。这样,读出了诗句的逻辑关联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能获得发展与提升。

二、培养形象思维,读出诗句画面形象感

诗歌教学应突出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要引导学生细心揣摩诗歌的形象画面,感悟诗歌形象特征与形象意蕴。要读出诗句的画面形象感,一要抓意象,二要抓动词,三要关联词,要把握物象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借助想象,活化画面,读出人物、物象的连续性动态;借助关联词,建构富有生活气息的完整画面。这样,读出诗句的画面形象感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氓》第二节诗的前三句以先总后分的关系写女子“乘彼垝垣”的恋爱表现,第一句是总写,第二、三句是分写。第一句总写,一要抓意象“垝垣”“复关”,二要抓住动词“乘”“望”,展开想象,读出有生活气息的活动画面:女子满怀欢欣,颤巍巍地爬上一堵残破的土墙,急切地踮起脚尖,屏气凝神遥望男子的居住地复关,想一睹男子身影,慰藉躁动的热切思念的心。第二句分写女子“不见复关”的神态,“泣涕涟涟”,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涟涟,展开想象可以读出女子思见不得的失落伤怀的愁容。第三句分写女子“既见复关”的神态,“载笑载言”,情郎依稀复关现,手舞足蹈叽叽喳喳笑不停,展开想象可以读出女子得偿所愿见情郎后开怀愉悦的神态。这三句诗生动细腻地描写了沉醉于恋爱中的痴情少女形象。她急切登墙遥望复关、不见而失落伤情、见而叽喳欢笑的种种举动神态无不显示出恋爱少女的纯真、痴迷、深情。正因为对爱情的痴迷、渴望,使得她大胆允婚男子,“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勇敢追求爱情,痴迷爱情几乎达到不管不顾地步、似乎昏了头的纯真少女形象呼之欲出。这也为她婚后遭遇家暴与被休的结局埋下了祸根。

三、培养联想思维,读出诗歌内涵社会性

诗歌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联系社会现象,深入挖掘诗歌丰富的社会性内涵。感悟诗歌内涵的社会性,一是由“这一个”人物或事件联想到“这一类”人物或事件,二是揣摩诗歌中的象征手法作用,由自然物、自然现象联想到社会人、社会现象,由自然物的习性、特点联想到社会人的品质、特点。

《氓》第三、四节诗采用比兴手法,分别写桑叶茂盛、凋零时的不同特点与结局。第三节写“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叶未落之时茂密又繁多,嫩绿温润好看味道佳。这种象征手法容易让人联想到恋爱中温柔美丽的青春少女形象。诗中女子以过来人的亲身经历告诫世人,自然界中斑鸠过于贪吃嫩绿桑叶就容易沉醉自失,现实社会中年轻女孩过于迷恋爱情,就不能有清醒认知,辨不清男人的真面目,一旦被骗,婚后回头就难了。第四节写“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桑叶凋零殆尽时,枯黄憔悴招人厌。这种象征手法让人联想女子结婚成家,年长色衰时,容易遭受男人厌弃。诗中女子在认清了负心男子真面目之后,终于对爱情有了清醒认识。“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这里以自然现象中的淇水波涛汹涌写社会人的心理反应,映现被弃女子翻江倒海般的不平心理,她回顾“自我徂尔,三岁食贫”的艰辛历程,反思“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的婚后生活,认清了“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的本质。教学中,引导学生由“其叶沃若”“其黄而陨”的自然物,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恋爱女子,由诗中女子“这一个”联想到社会上“这一类”,深入挖掘出诗歌内涵的社会性,丰富学生的社会经历、人生经验,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

四、培养逆向思维,读出诗歌主题深刻性

诗歌教学应突出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引导学生破除常规思维,辩证思考问题,要善于从事物的反面或作者观点的对立面发现问题,深入探究,提出与既有观点相佐的看法、主张,从而读出诗歌深刻性的主题。

《氓》第五节诗补叙女子多年为妇的苦楚,“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男子婚后除了好吃懒做,便是对女人暴戾行凶,残忍毒打。女人除了承担家中全部脏活累活,还要承受丈夫的无情虐待,还遭到娘家兄弟的讥笑。女子心中有苦无处诉,独自伤神和泪咽。第六节诗以“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起兴,比喻男子家暴没有收敛,无休无止地折磨女子。女子对这桩婚姻心灰意冷,下定“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决心,表现出割断与男子的感情的决绝态度。当然,女子这种认识与决心,比起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继续这段婚姻让人欣慰。诗中表现女子最终的清醒与自尊的主题有积极意义。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逆向思维,面对家暴,女子是否只能哀怨叹息?家中兄弟对她遭受家暴与被休,没有同情,反而讥笑,女子是否该默默忍受?女子对这段不幸的婚姻是否只有无奈放弃一个路径?让学生多维思考,充分讨论,自能深化学生认知。学生最终都能认识到,女子完全可以上诉打官司,坚决维权,不打破男权社会的不公平制度,就没有女子的自尊与自由,女子要反抗自救,就必须建立男女公平的社会制度。这样逆向思维,探究诗歌内容,就能读出诗歌更深刻的主题。

[作者通联:江苏连云港市海滨中学]

猜你喜欢

思维培养诗歌教学
思维培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诗歌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中学诗歌教学陷入困境的思考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浅谈网络环境下中学图书馆的创新管理
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思维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