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脊轩志》的三重空间解读

2023-11-23毛贵贤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3年10期
关键词:项脊轩志伦理现实

毛贵贤

摘 要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以项脊轩为支点,结构清晰地描写了三重空间,修葺前后项脊轩的现实空间,“诸父异爨”的家族伦理空间,追忆母亲、大母、妻子的情感空间。解读文本架构的三重空间,阐释《项脊轩志》的三重空间诗学意蕴,极富教学价值。

关键词 《项脊轩志》  空间解读  现实  伦理  情感

通过解读归有光《项脊轩志》架构的三重空间,可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曲折幽深的情感意脉,感受作者丰富而有张力的心路历程,阐释文中三重空间的诗学意蕴。

一、现实空间的逼仄与诗化

《项脊轩志》第1段描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状态。修葺前的项脊轩狭小、破败、昏暗;修葺后幽静、风雅、明亮,修葺前后的变化不可谓不大。细读“稍为修葺”的空间修补行为,可从文本缝隙处读出新的意蕴。文中说:“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稍”字可见修葺的力度并不大,仅止于“不上漏”,辟窗和修墙也只改善了采光条件,杂植兰桂竹木只是修饰装点。在现实空间中,项脊轩仍旧是那个“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的“百年老屋”,逼仄而破败。

归有光的项脊轩生活却是“借书满架,偃仰啸歌……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这里环境清幽,景物可爱,读书生活更是自在舒展,现实空间的逼仄在这里被诗意地遮蔽了。这种诗意还体现在语言文字方面,这一段文字长短句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文字如笔下景,珊珊可爱,全无逼仄之感,而有灵动之美。

归有光写这段文字时年方18,意气勃发的少年觅得一方读书的清净地,他的内心想必有着小小的喜悦和自得。加勒东巴什《空间的诗学》说:“从内心的角度来看,即使是家宅中最简陋的居室,我们也可以发现它的美。”归有光用喜悦自得的内心感受去同化项脊轩,便发现了项脊轩的美——明亮、幽雅。他的主观情感世界与空间的客观世界互相融合,营造出一种诗化的氛围和意境,项脊轩由此成为外有兰桂竹木葱茏,内有书籍满架的幽静书斋,成为了他喜爱的宁静而自适的精神家园。

此处可引导学生联想陶渊明的“五柳之宅”,现实空间“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却可照见他自由淡泊的心境;杜甫的草堂“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恰与彼时诗人安定悠然的情绪相关联;刘禹锡的陋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却给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精神享受。现实空间的特点和作者内心情感息息相关,也往往和诗人的精神、气质有着密切关联,甚至和人的思想产生相似性,构成某种哲学意味。项脊轩固然简陋,却成为少年归有光“诗意地栖居”之所,成了超凡脱俗的诗意世界。

二、伦理空间的崩解与重建

《项脊轩志》第2段写道:“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用富有特征的细节写出了旧式大家族内部关系的分崩离析。“诸父异爨”使原本南北为一的和睦伦理空间被截断,“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如果说“篱”体现的隔阂还比较轻,那么“墙”则凸显了伦理空间中的隔阂日益加重,“鸡栖于厅”的生活细节消解了大家族聚会议事之所在的“厅”的神圣性和严肃性,使本应庄重的场所变得世俗化了。种种细节表明,归有光家族的亲情伦理空间日益崩解,家族隔阂日益加深。

归家曾是当地的望族,历史上曾有过五世同堂的记录。归有光祖父的高祖死前留有遗训:“吾家自高、曾以来,累世未尝分异。”可见归家高祖对于家族团结的重视,对于家族伦理空间的守护。生于“家道思想”的传统中,长于伦理空间崩解的背景下,归有光身上有着深厚的家族情义和担当。旧式大家族分裂的深层原因往往是族人在仕途经济方面的衰落不振,从大母“吾家读书久不效”的感慨中可略窥一斑。大母又有言“儿之成,则可待乎”,言语温温,对“读书轩中”的归有光寄托了重振家业的厚望。少年归有光立下壮志,希望通过读书光耀门楣、振兴家族,重整家族伦理秩序,重建家族伦理空间。

统编教材《项脊轩志》删去了一段论赞文字,可为学生补充如下: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引导学生运用对比阅读的思维,可感知此段文字所释放的催人感奋上进的生涯志向,归有光将自己与蜀清、诸葛孔明相类比,希望能和蜀清、孔明一样扬名天下。少年书生意气风发,虽“区区处败屋中”,却等待能够“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之日,其志实不在小。此段心声铿锵有力,抱负、豪情顿显,坚定、自信、乐观兼具。尽管家族伦理空间的崩解令归有光伤感和惆怅,但重振家族的道义担当也带来重建的希望,此时,他的文字里有光,也有希望。

三、情感空间的承载与超越

教读《项脊轩志》时把项脊轩作为作者情感空间的支点,可挖掘“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的丰富情感内涵。文中述老妪对归有光母亲的回忆,“某所,而母立于兹”,母亲生前曾立足的空间被赋予了情感记忆,项脊轩成为了承载情感记忆之所,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自然寄寓其中。归有光七岁丧母,《先妣事略》一文曾记述他的痛呼“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时间的流逝没有淡化他对母亲的深情怀念,空间的记忆建构又使情感加深了。

项脊轩承载了大母对归有光的关爱和期许。大母“久不见”有光,便特意寻访,可知大母的关切之深,离开时“以手闔门”,动作细心温柔,为孙辈创设安静的读书环境,于自言自语中流露对孙辈勤奋读书的赞许和期待,赠象笏的庄重举动和勉励的话语更是生动体现了祖母的良苦用心。可见,项脊轩和母亲、大母对归有光的关爱紧密相连,构成了他安放深情怀念的载体,令他“瞻顾遗迹,如在昨日”。项脊轩成为了令归有光感受到母爱和安全感的“母性的家宅”。

最后两段补记了归有光对妻子的追忆。自从妻子嫁到归家,常常来到项脊轩中,或向他请教古事,或俯于书案学写字,夫妻日常生活的点滴真实而自然,细腻而风雅,其和谐美好可比《浮生六记》中的沈复、陈芸夫妇,项脊轩中,沧浪亭畔,自承载一段温暖的情感和记忆。就项脊轩的毁坏和修补而言,补记回应了开头。不同的是,18岁时的诗意重修和33岁时的失意复葺中间隔了漫长的艰难时光。归有光写完《项脊轩志》正文后,19岁考中秀才,之后五次乡试未中,直到第六次才考中举人,此时归有光已经35岁了。十数年间,功名之途屡遭踬踣,久困科场,这与他18岁时“扬眉瞬目”踌躇满志已大不同。不仅如此,他的家庭生活也反复遭际不测,归有光23岁结婚后,仅仅六载,妻子魏氏病殁,之后十岁即陪魏氏来府的丫鬟寒花夭折,期间自己的幼女如兰也不幸夭亡。人到中年,归有光痛失爱妻、功名难求、有失亲望、家业复兴渺茫。凡此种种,更令他视项脊轩为超越苦难的心灵庇护所。项脊轩在,情感记忆在,他便能哀而不颓、悲而不败,激发出生命内在的坚韧与永恒。

归有光在18岁时写下《项脊轩志》,35岁时又补写了结尾。他写的是居处,是情感,也是人生。解读此文的三重空间,我们读到了一个生命真实的历程。生命就像一条长河,那个青葱的少年顺流而下,河水最终将他冲刷成深沉的模样。

[作者通联:江苏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项脊轩志伦理现实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反思
《项脊轩志》教学案例
浅谈《项脊轩志》的写作艺术
枇杷树:一个不容忽视的意象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