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好的状态是不变

2023-11-23李睿秋

青年文摘 2023年7期
关键词:短时间早睡早起作息

李睿秋

大脑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求:希望停留在“ 基线” 上,不去改变。什么是基线呢?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态,就是我们的基线。比如,你习惯每天晚上12 点睡觉,早上8 点起床,这就是你的作息基线;你习惯每天吃多少饭,少吃一点就会感到饿,这就是你的饮食基线。

对大脑来说,我们的生活轨迹保持在基线附近是最好的状态。一旦偏离基线,大脑就会把它识别为“异常”,從而调动资源去想办法解决这个异常,让我们的状态回归基线。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享乐适应”。心理学认为,我们的幸福感和快乐也是有一条基线的。一旦我们遇到非常好的事情,比如,职位晋升、薪资上涨……短时间内我们会感到非常快乐,但这种快乐很快会回落,重新回到之前的基线上。这种效应又叫“享乐跑步机”,因为脑中的快乐会一直维持在适当的水平,就像在跑步机上原地奔跑。

再以睡眠为例,很多人觉得健康的睡眠就是早睡早起,但这并不适合每个人。心理学家霍恩等人在1976 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我们的作息规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一种叫晨型人,适合早睡早起;一种叫夜型人,适合较晚睡觉、较晚起床;还有一种叫中间型,介于两者之间。如果你是一个夜型人,强行让你晚上10 点睡觉,早晨5 点起床,这其实是不健康的,因为它不符合大脑为你设定好的基线。反过来亦然。

优质的睡眠是什么样的呢?我把它总结为三点:好、长、稳。睡眠质量要好,不受外在干扰;睡眠时间要长,能够保证每晚7.5 小时(5 个睡眠周期)的睡眠时间;每一天都在一个固定的、适合自己的时间入睡与醒来,最好不要去打乱它。

做到这三点,比要求几点入睡、几点醒来更重要。因为这可以让大脑工作在良好的基线上,给它充分的安全感和稳定感,不需要耗费精力监控和调整自身的状态。最需要避免的是紊乱的作息。偶尔几次,大脑可以调整过来;长此以往,大脑会陷入困惑,以为我们长期处于“异常”状态中,从而产生慢性压力,使人状态低落。

再举一个例子:减肥。许多人认为,减肥就是要加强运动和锻炼。这个观点是不全面的。人类学家赫尔曼·庞瑟研究发现:当人运动时,的确会在短时间内减少体重;但一旦把时间拉长,如超过一年,那么大多数人的体重都会反弹。因为我们的身体拥有超强的适应性,它会很快适应你做出的改变。当你锻炼时,一方面你的身体会很快适应这个强度,从而使你实际消耗的热量下降;另一方面你的身体会刺激你摄入更多的能量,以弥补能量缺口。

更有效的做法,是把锻炼和饮食结合起来。通过更健康、更均衡、能够让你舒适地持续下去的饮食模式,让大脑把这种饮食模式和运动习惯固化下来,塑造大脑新的“基线”。

大脑的这一特性可以解释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总是难以真正有效地改变自己?因为一切偏离基线的状态和行为, 对大脑来说都是异常的,需要纠正和修复。

要想养成良好的习惯,改掉自己的坏习惯,绝不能指望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因为那相当于在跟大脑做斗争,注定是徒劳无功的。你要做的是通过缓慢的、日复一日的微调,去改变自己的基线,让大脑一步步适应新的模式,用它去代替旧的常态。

大脑认知的改变不是突变,而是渐变。就像种下一颗种子,悉心照料,等待它慢慢成长。

(摘自《打开心智》,中信出版社)

猜你喜欢

短时间早睡早起作息
不 顺
爱心健康作息表
当一个人变得自律
早睡早起(部级优课)
早睡早起 不易抑郁
超级秀场 作息规律
联合多元作息的激光雷达点云多核分类方法研究
基于短时间序列对帕金森患者步态规律的分析
天才博美犬荣获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诱导时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防治腹腔镜术后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