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现状、问题与对策

2023-11-23陈贵攀陈正余谢进军

北方蚕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蚕体小蚕养蚕

柯 琛 陈贵攀 陈 佳 刘 晓 陈正余* 谢进军

(1.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有限公司,陕西安康 725019;2.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陕西安康 725000;3.石泉县蚕桑发展服务中心,陕西石泉 725200)

家蚕人工饲料育是养蚕技术史上一项重大技术革新,是蚕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家蚕人工饲料是根据蚕的食性特点和营养要求制成的蚕代用饲料。人工饲料养蚕改变了传统的桑叶养蚕模式[1],使养蚕生产不受季节限制,可增加养蚕批次,降低用工成本,还可有效预防蚕病的发生与农药中毒,保障生产安全。2011年安康市开始引进家蚕颗粒人工饲料小蚕共育技术[2],2018年引进家蚕粉体饲料小蚕共育技术,2020年后逐步向全省示范推广。在连续多年的技术引进与技术推广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本文对陕西省近年来人工饲料小蚕共育的现状和问题作一探讨,供同行参考。

1 人工饲料小蚕共育现状

1.1 共育效果

据统计,2020—2022年陕西省推广粉体人工饲料小蚕共育4 590张,建立人工饲料小蚕共育点22个,1—2龄开展小蚕共育4 070张,1—3龄小蚕共育400余张,1—4龄小蚕共育100张,全龄人工饲料育20张蚕种。总产茧量

199.515吨,总产值997.575万元,张种产茧量42.6 kg,张种产值2 132元。主要分布在安康市汉滨区、石泉县、平利县、旬阳县、汉阴县和汉中市西乡县、城固县,商洛市的镇安县、洛南县,延安市的子长市等蚕区。见表1。

表1 2020—2022年家蚕粉体人工饲料小蚕共育示范点产量统计表

由于人工饲料共育1—2龄小蚕,每龄只喂1次,1—2龄小蚕共育7天只喂2次料,每个共育人员可承担40张种以上的共育任务,比传统桑叶共育用工节省80%以上,节省用工和饲料成本60%以上,同时规避了桑叶污染和夏秋季小蚕桑叶难采等问题。1—2龄小蚕人工饲料育用工和饲料成本概算见表2。

表2 2020—2022年4 590张种小蚕共育用工与饲料成本概算表

1.2 共育适期

根据刘晓等[3]不同龄期人工饲料育的试验,1—2龄人工饲料育蚕体整体食性好,蚕体发育与桑叶育发育基本一致;3龄蚕转为桑叶饲育,蚕儿食性好,蚕体生长基本与桑叶育一致,蚕儿食桑快,蚕体发育快,但3龄眠蚕单个蚕体重较桑叶育轻;4龄蚕转桑叶饲育,蚕儿食性较好,蚕体间开差较小,蚕体发育比较整齐;4龄转为桑叶育,其死笼率低于对照种,虫蛹统一生命率高于对照种。从全茧量、茧层量、死笼率、生命率、平均收茧量等综合指标看,人工饲料育在1—2龄蚕体发育整齐,在3一4龄转桑叶育前较桑叶育蚕体型偏小,体重偏轻,但在5龄盛食期时蚕体重与桑叶育开差较小,体型大小基本一致,且蚕体健壮。

根据袁胜逸等[4]家蚕1—2龄不同人工饲料育对生长发育和饲料效率的影响研究,1—2龄人工饲料育在3龄改为桑叶育后,蚕儿生长发育加快,3—5龄的体重增长倍数大,故熟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与全龄桑叶育均差异不大,这说明小蚕饲料育提高了家蚕的生长代偿能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大蚕桑叶育对茧丝生产和效率的影响研究甚少,小蚕饲料育在前期体重较小及5龄期食下量减少的情况下,通过代偿生长作用,不仅熟蚕体重和全茧量基本达到全龄桑叶育水平,而且蚕茧转化效率和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2 存在的问题

人工饲料小蚕共育技术尽管在我省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急需找出根源加以解决,否则会影响人工饲料推广应用效果。人工饲料小蚕共育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总体来看,新技术符合现代蚕桑发展的需要,推广前景广阔。在推广过程中,部分示范点严格按照操作技术规范饲养,效果良好,蚕体发育整齐、健壮、发病率低、产量高,如汉滨区沈坝镇桥头村顶峰农民专业合作社,2022年春季粉体人工饲料小蚕共育195张,发育整齐,蚕体健壮,无蚕病发生,平均张产45 kg以上;汉滨区五里镇刘营村瑞雪蚕桑合作社自2013年采用人工饲料小蚕共育以来,年养蚕批次由3批次增加到8批次[5],累计共育小蚕1 000余张,蚕体发育整齐,无蚕病发生,平均张产45 kg以上。但是有少数示范点对技术未完全掌握,如饲料蒸煮、装袋、给料、收蚁、温湿度、除沙等关键环节操作不规范,致使蚕体发育不整齐,有5%以上小蚕发生,导致饲养失败,蚕农失去信心;还有一少部分蚕农持观望态度,对该技术推广造成负面影响,甚至造成阻力[6]。

2.1 认识不到位

安康市自2011年开始推广人工饲料小蚕共育技术,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未能在全省大面积推广,主要原因是人们对人工饲料的认识不到位。当前,企业、蚕农、技术干部、领导干部没有从实际效果研究、讨论和总结,只能从潜意识判断,普遍认为饲料养蚕比桑叶养蚕产量低、质量差,技术难度大,严重影响了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另一方面,从技术的处理上,人们还未完全接受,尤其是要求温度达到29~30 ℃、湿度95%~99%、全黑暗饲养,这比桑叶育条件要求高,要达到相应的饲育条件,需增加升温补湿度设施和饲料处理设备等费用,由于一次性投资费用增加,以致部分群众对人工饲料养蚕技术有看法,潜意识认为技术应用难度大。

2.2 出现小蚕现象

从人工饲料小蚕共育试验过程看,1—2龄小蚕少,3—4龄有5%以上小蚕出现,部分蚕农误认为该技术不过关。分析其原因:一是在收蚁过程中,采用黑暗袋收蚁法,很多人不适应,对黑暗袋的装种、补催青、感温、感湿不规范,收蚁时间、操作手法用力轻重不一,导致少数蚕种孵化不整齐;二是在给料过程中,加水倍数控制不标准、饲料的处理细度不一致,影响蚁蚕食性和饲料摄入量,给料厚度不一致影响食下量,蚕座面积大小不标准影响蚕体发育;三是眠期处理时,止桑采用专用隔离粉,与传统的焦糠、石灰差异性较大,很多群众对止桑粉不适应,对青蚕、眠蚕、起蚕判断不准确,使用隔离粉的时间、厚度不规范,影响隔离效果,导致起蚕吃料时间不一致,影响发育整齐度。

2.3 温湿度控制不规范

由于大多数共育室由原来蚕室改造,不是专用标准化共育室,很多温控设备也没达到标准化的温控设备要求,在共育过程中,大多数蚕室温度、湿度、光照达不到人工饲料共育蚕体小环境温湿度标准,严重影响了蚕的发育及饲料的保鲜度;光照达不到要求,严重影响蚕座上蚕儿分布均匀度。很多蚕室未按时换气,影响室内气流和蚕儿呼吸。因此,人工饲料小蚕共育出现少数蚕体发育不整齐,蚕体瘦小,体重稍轻的现象。

2.4 专用蚕品种少

桑蚕属于寡食性昆虫,对饲料的要求严格。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蚕品种对人工饲料不适应,目前安康乃至陕西推广的适应性品种中,主要有“菁松×皓月”“川山×蜀水”“两广二号”“春华×秋实”“明丰×春玉”等,但“菁松×皓月”是春用品种,在夏秋季不适应;“两广二号”虽然是夏秋用品种,但茧型小,产量低,推广量少;“春华×秋实”“明丰×春玉”生产厂家少,无法满足市场供应;“川山×蜀水”是春秋兼用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好,但生产量少,也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少数群众对品种适应性了解不够,盲目选用品种,影响人工饲料的共育质量和效果。

2.5 技术操作不规范

由于人工饲料养蚕是一项新技术,从技术干部到蚕农都较为陌生,在品种的选择、饲料的调配、处理、养蚕条件以及发育条件等方面,是全新认知和学习的过程。在技术推广过程中,由于市、县级技术推广部门业务干部较少,不能进行全程的技术指导,只能对示范点进行指导和培训,尤其是对偏远地区示范点无法达到全方位的指导。在饲养操作过程中,蚕农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接受新技术的难度较大。对关键技术的处理、关键环节的把控和应急措施跟不上。对整个操作过程的无菌化的安全要求达不到,如戴手套、口罩、鞋套,穿工作服、用净化水等。

3 对策建议

3.1 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利用各大媒体,现身说法,典型引路,广泛宣传人工饲料养蚕能够节省成本、提高工效、减少蚕病发生的优越性,适应于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小蚕共育的需要,改变传统的小蚕共育模式,转变人们对人工饲料养蚕的认识。树立典型,推广成功经验,利用现身说法辐射带动发展。蚕种装量上可适当增加5%的种量,严格淘汰小蚕,在收蚁时间上可适当延迟1天,转为桑叶育后,桑叶适当偏嫩,尤其在5龄期要良桑饱食,保证发育整齐,不出现小蚕现象。

3.2 加快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种的选育和繁育速度

加大品种选择,在引进推广适应性品种的基础上,加快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种的选育和繁育速度,扩大品种的适应性。蚕种场要引进繁育专用性品种,调整品种结构,多繁育春秋兼用性人工饲料品种,发挥品种的特性。加大安康自主选育的“兴安秦源”推广力度,加快“优食1号”等专用品种的引进与推广。

3.3 建立饲料配送中心

重点蚕桑县区应建立人工饲料配送中心,设立饲料专供点,安排专人负责人工饲料调配、蒸煮、保鲜处理和配送;配备专用搅拌、保鲜、粉碎、运输等设备;制定饲料配送计划和配送政策,保证饲料质量、用量、时间。推广“两段式共育三段式养蚕”模式,开展工厂化、商品化小蚕共育。

3.4 加大技术培训

各市级蚕桑业务部门对县区饲料养蚕点进行指导,制定《人工饲料小蚕共育技术规程》,编印培训技术资料,在关键环节派驻专人到示范点具体指导。各县区派专业技术干部对共育点蚕前准备到养蚕结束亲自指导,对饲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做到了如指掌,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操作,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尤其是在黑暗袋蚕种装袋、补催青、收蚁、饲料加水配比、蒸料时间、饲料保鲜、切料、给料、温度、湿度、光线的调节等技术环节要严格按标准执行,不能有半点松懈与马虎。对眠期处理做到早止饲料、迟饷食;对环境卫生要做到“三洗手、三换鞋”,要求进蚕室洗手、粉料前洗手、给料前洗手,进蚕室换鞋、进饲料室换鞋、出蚕室换鞋。

3.5 给以政策扶持

加大项目支持,在科技、农业、苏陕合作等项目上给予倾斜;在财政上给予专项投入,促进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从蚕品种、蚕室、蚕具、温控设备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改变传统的养蚕条件,用现代、省力工具全过程提升技术水平。

猜你喜欢

蚕体小蚕养蚕
蚕品种对不同发育阶段蚕体、蚕沙及蚕茧稳定同位素特征的影响
养蚕不易
养蚕记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关于毛脚茧判定方法的探讨
秋蚕僵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可爱的小蚕
在养蚕中成长
可爱的小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