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2023-11-23张予腾王佳雨姜双全田家玮冷晓萍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结果显示颈部淋巴结

梅 雪,张予腾,王佳雨,姜双全*,孙 宇,田家玮,冷晓萍

(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医学科,2.甲状腺外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检出率逐年升高。目前WHO 将直径≤10 mm的PTC 定义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其中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具有一定侵袭性,可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1];术前预测有无淋巴结转移对于判断肿瘤分期及选择术式至关重要。超声较易检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而对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漏诊率可达33%~90%[2]。本研究观察PTMC 发生颈部CLNM 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 年9 月—2022 年8月230 例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PTMC患者,男40 例、女190 例,年龄18~61 岁、平均(42.3±11.0)岁;根据术后病理显示有无颈部CLNM 将其分为CLNM 组(n=75)和非CLNM 组(n=155)。纳入标准:①单发病灶且最大径≤10 mm;②术后病理证实PTC;③接受BRAF V600E基因检测;④无颈部手术史或其他恶性肿瘤史;⑤术前超声资料完整。检查前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与方法 嘱患者仰卧并充分暴露颈部。采用Hitachi Avius 超声诊断仪、频率5~12 MHz 高频线阵探头扫查双侧甲状腺,记录肿瘤位置、最大径、回声、边界、纵横比、与被膜的位置关系及有无钙化;扫查颈部淋巴结,观察淋巴结大小、数目、位置、形态、回声及血流等,评估有无异常淋巴结。由2 名具有10 年以上浅表器官诊断经验的高年资超声医师分析图像,意见存在分歧时经讨论达成一致。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统计分析软件。以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PTMC 存在颈部CLNM 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评估模型预测PTMC 发生颈部CLNM 的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前超声提示CLNM 组19 例(19/75,25.33%)存在可疑颈部CLNM,术后病理证实18 例CLNM、1 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术后病理结果显示,CLNM 组75例中,4 例同时存在CLNM 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71 例仅存在CLNM。术前超声诊断PTMC 颈部CLNM 的敏感度为24.00%(18/75)、特异度99.35%(154/155)。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间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与被膜位置关系及BRAF V600E基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位置、回声、边界、纵横比、有无钙化及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图1 及表1。

图1 患者男,33 岁,右叶PTMC 颈部CLNM A.二维超声声像图示甲状腺右叶中部6.5 mm×5.5 mm×8.2 mm 低回声结节,与被膜接触面积36%(箭); B.病理图示肿瘤结构为乳头状,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内见包涵体,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箭;HE,×200); C.病理图示淋巴结内大量癌细胞(箭;HE,×200)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MC 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与被膜位置关系及BRAF V600E基因均为PTMC 发生颈部CLNM 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见表2。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上述各因素与颈部CLNM 的ROC 曲线,其AUC 分别为0.580、0.564、0.738 及0.639;以之构建的logistic 回归模型预测PTMC 发生颈部CLNM 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0.802、73.33%(55/75)、77.42%(120/155)及76.09%(175/230)。见图2。

表2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MC 发生颈部CLNM 的影响因素

图2 以各独立影响因素预测PTMC 发生颈部CLNM 的ROC 曲线

3 讨论

PTMC 进展缓慢、预后良好,临床对低危PTMC可选择主动监测,但仍有约10% 患者因为焦虑而选择传统外科手术,并因此承受手术带来的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出血和感染等风险。近年来热消融治疗PTMC 逐渐得到临床认可,为治疗PTMC 提供了一种新选择。超声操作简便、安全无创且价格低廉,为影像学检查甲状腺及浅表淋巴结的主要手段,可用于治疗前评估甲状腺癌分期。术前如能根据患者临床特征、PTMC 声像图表现及其分子生物学特征准确预测颈部CLNM,将对个体化选择治疗PTMC 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PTMC 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约14%~30%,以颈部CLNM 最常见[3]。CLNM 病灶体积较小、位置隐蔽。既往研究[4]显示,超声诊断颈部CLNM 具有较高特异度,但其敏感度仅为10.5%~38.0%,明显低于颈侧区淋巴结。本研究中PTMC 颈部CLNM 发生率为32.61%(75/230),对此超声诊断特异度为99.35%,但敏感度仅24.00%。

本研究发现,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与被膜位置关系及BRAF V600E基因均为PTMC 发生颈部CLNM 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HUANG 等[5]基于临床及超声资料构建列线图预测PTMC 发生颈部CLNM 的风险,结果显示CLNM 阳性组年龄小于CLNM 阴性组。本研究参考第8 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癌症分期[6]以55 岁为界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颈部CLNM 发生率在<55 岁组为36.7%、而在>55 岁组仅8.8%,提示对于相对年轻的PTMC 患者更应详细评估有无CLNM,术中必要时可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本研究针对PTMC 最大径的分析结果显示,230 例中,颈部CLNM 发生率在肿瘤最大径>5 mm 者高达35.82%,而在≤5 mm 者仅10.34%,与既往研究[7]相符;原因可能在于随肿瘤负荷增加,其侵袭性相应升高,更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

PTMC 与甲状腺被膜的位置关系为CLNM 的另一独立影响因素。甲状腺周围存在丰富的淋巴管网,甲状腺癌邻近或接触被膜可侵袭周围组织,增加颈部淋巴结转移概率;PTC 与被膜的位置关系影响肿瘤侵袭及转移[8-9]。巴晨曦等[8]提出PTC 与被膜距离<1.7 mm为其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JEONG等[9]报道,根据PTMC 紧邻被膜诊断其腺外侵犯的敏感度最高,以肿瘤与被膜接触面积>50%诊断其腺外侵犯的特异度最高。曾有学者[10]提出热消融用于PTMC 的适应证为肿瘤距被膜距离>2 mm。新近研究[11]发现,无论PTMC 是否侵袭甲状腺被膜,微波消融治疗均安全、有效,但该研究未对肿瘤与被膜的位置关系详加探讨。本研究结果显示,随PTMC 与被膜距离缩短、接触面积增加,发生颈部CLNM 风险逐渐增高,PTMC 与被膜接触面积>50%时,颈部CLNM 发生率甚至高达92.9%,根据PTMC 与被膜的位置关系预测其发生颈部CLNM 的AUC 为0.738;进一步细化分析,发现PTMC 与被膜距离>2 mm、0~2 mm 及与被膜接触面积<24%情况下颈部CLNM 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肿瘤邻近被膜或仅与之轻微接触并未显著增加颈部CLNM 风险,或有助于拓宽热消融治疗PTMC 适应证范围。

突变型BRAF V600E基因指第600 位密码子缬氨酸被谷氨酸代替致异常磷酸化,是甲状腺癌常见遗传变异;术前可经细针穿刺活检获得检测结果,用于定性诊断PTC 具有极高特异度。目前对于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CLNM 的关系尚存在争议。ZHENG 等[12]提出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PTC 颈部CLNM 无显著相关;而CHEN 等[13]认为BRAF V600E基因突变为PTC CLNM 的预测因素。本研究结果支持CHEN 等[13]的观点。

此外,有学者[14]回顾性分析3 607 例PTMC 临床资料,发现男性更易发生颈部CLNM。本研究组间患者性别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男性PTMC 患者颈部CLNM 发生率高达47.50%(19/40),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并非PTMC 颈部CLNM 的独立影响因素,可能与样本选择偏倚有关。

综上所述,PTMC 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与被膜位置关系及BRAF V600E基因均为PTMC 发生颈部CLNM 的独立影响因素。但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样本量有限且性别分布不均,可能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有待后续进一步观察。

猜你喜欢

结果显示颈部淋巴结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最严象牙禁售令
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野生大熊猫保护取得新成效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精细解剖保护甲状旁腺技术在甲状腺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