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对华技术出口管制态势解析及应对*
2023-11-23王治喃
张 潇 苏 楠 陈 志 王治喃
(1.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 北京 100038;2.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 北京 100038)
0 引 言
科技在经济、军事、安全等领域的多重角色,使其成为中美博弈的核心和内在驱动力。拜登政府广泛利用《出口管制改革法案》限制关键技术流向中国,并将先进半导体认定为中国科技实力的“力量倍增器”,严格管控对华关键和新兴技术的出口。2022年10月,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修改出口管制规则,从“人、财、物”等全方位限制对华先进芯片、半导体设备、超级计算机和高性能计算等的关键技术出口,且不断通过联合盟友或伙伴,对中国在特定领域实施更严苛的协同管控,这标志着美对华技术出口管制进入新阶段。出口管制已成为美对华在高技术领域推动“精准脱钩”的长期战略和常态化工具,准确把握其特点和态势是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的前提和基础。
1 相关研究概述
近年来,美国出口管制新政频出,出口管制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但不局限于如下五个方面:一是系统梳理了美国特定时间段出台的涉华出口管制政策,并总结归纳出该时期美对华出口管制的主要特点[1-4];二是对美国出口管制制度体系展开深入研究,或将其与类似法规体系进行对比分析[5-7];三是选取出口管制实体清单上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经济计量或“全球贸易一般均衡模型”的方法分析出口管制对中国企业科技创新、贸易经济等方面的影响[8-11]。四是选取典型案例,以解剖“麻雀”的方式研究美国对华出口管制的实质及对中国企业的影响[12-13]。五是系统研究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各类清单的具体内容并分析对我国科技、经济等的影响[14-17]。
其中,第一类文献与本文研究方向较类似,该类文献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扎实基础,但也存在如下三点不足:一是这类文献对美国对华出口管制的制度基础、基本内容等方面展开细致研究,但聚焦拜登政府执政以来对华技术出口管制态势解析的文献较少;二是这类文献多以定性研究为主,鲜有文献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深入观察并解析拜登政府对华出口管制态势;三是该类文献多以美对华出口管制相关政策文本作为分析对象,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而相关会议、新闻、声明,或拜登团队核心人物的评论态度,对于跟踪拜登政府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动态,合理预判其对华技术出口管制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截至2023年4月,尚未检索到有学者采用文本挖掘的方式深入分析拜登政府对华技术出口管制主要特点,并基于定性和定量的研究结果,研判未来执法重点和趋势。
鉴于学术界对拜登政府对华出口管制态势解析整体性、系统性仍显不足,面对海量的政策文本、新闻公告、演讲、评论等非结构化数据,本文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借助文本挖掘等手段对非结构化文本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找出拜登政府对华出口管制相关文本的主体脉络和发展规律,并合理预判美对华技术出口管制趋势,为我国应对争端、制定对策提供量化支撑。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
本文以美出口管制主要执法部门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BIS),出口管制主管部门美国商务部,相关联合部门(如美国国务院、国防部、财政部、能源部、国土安全部等),以及联邦政府公报等官方网站为主要数据来源,将“中国”和“出口管制”为关键词和标题进行定向检索和筛选,内容涵盖涉华出口管制政策原文、关键会议概况、重要新闻或声明摘要等。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本文对搜集的文本进行逐条筛选和剔除。最终,经过搜索、清洗、筛选等处理步骤,获取拜登总统任内的2021—2022年间,美国政府官网“中国”和“出口管制”相关有效文本277份,其中,2021年126份,2022年151份(简记:文本数据1)。除了对官网文本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将进一步对拜登团队核心成员在国外主流社交媒体及个人官方网页上公开发表的涉华出口管制评论或演讲进行内容检索和筛选。选择的核心成员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出口管制政策制定和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的人物,包括美国总统约瑟夫·R·拜登、国防部部长劳埃德·J·奥斯汀三世、财政部部长珍妮特·耶伦 、国土安全部部长亚历杭德罗·马约卡斯、能源部部长詹妮弗·M·格兰霍姆、国会议长凯文·麦卡锡,及经常发表涉华言论或出口管制事宜相关的议员,如参议院议员查克·舒默、议员米奇 ·麦康奈尔、国会议员迈克尔·T·麦考尔等;另一类是直接影响出口管制政策制定和执法的核心人物,包括商务部部长吉娜·M·雷蒙多、商务部负责工业和安全的副部长艾伦·F·埃斯特维兹、商务部负责出口管理执法的助理部长西娅·D·罗兹曼·肯德勒、商务部负责出口执法的助理部长马修·阿克塞尔罗德,该类人物发表的涉华出口管制相关演讲或评论的文本数据对于趋势预判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文本数据处理过程如上,最终获得437份有效文本数据,其中,2021年201份文本数据,2022年236份文本数据(简记:文本数据2)。其中,本文综合采用文本数据1和2解析拜登政府对华出口管制总体态势,第三部分也主要选取文本数据1和2为数据集展开分析,但在情感分析和焦点领域研判部分仅使用文本数据2。
2.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本挖掘等定量分析技术工具,深入研究拜登政府对华技术出口管制态势及执法趋势,避免了事实分析的主观性。同时,总结和归纳拜登政府涉华技术出口管制法规制定或执法的典型事实,以克服单纯使用定量分析的片面性和形式化。
2.2.1英文文本挖掘预处理
英文文本挖掘预处理是文本内容分析的第一步。本文首先除去文本数据1和2中非文本部分,并将其导入数据库,建立文档集。在此基础上,基于Python编程开发环境,对文本数据依次进行拼写检查更正、词形还原、转化为小写、引用停用词、特征处理并建立分析模型。其中,本文采用Pyenchant数据库完成拼写检查,运用NLTK语料库进行词形还原,直接调用Python的Web应用编程接口完成大小写转化,并采用Scikit-learn来对文本特征进行处理,并将文本数据向量化,以便后续操作,并进行词频统计[18]。
2.2.2基于深度学习的情感分析
在情感分析研究中,根据文本特点和分析对象不同,可以分为词、句、篇三个层级,且这三个层级分析粒度不同。为了准确、合理地判断拜登团队核心成员在出口管制特定领域的对华态度,本文通过将文本片段化,以英文语句为单位进行情感分析研究,识别出给定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倾向及强度[19-20]。在情感分析部分,本文重点选取文本数据2作为情感分析数据集。首先,从文本数据2中的19 652句文本数据中剔除一般性描述语句,提取652句关键领域评论数据;其次,鉴于部分句子同时言及多个领域,为使得分析结论有效,故最终将652句评论数据,分割成884句文本数据,处理后的每句文本数据内容仅涉及一个领域;然后,重新划分情感极性,进一步人工修正情感极性分类,建立了一个更高质量的英文文本情感分析数据集。为解决由于词向量维度增长而导致的矩阵稀疏问题,本文参考薛雨[21]的英文情感分析方法,采用层次 Softfmax结构,并在该结构的输出层引入负抽样方法,以节省训练时间。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本文将原有二叉树结构替换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
3 拜登政府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关注重点领域分析
图1统计了拜登政府核心团队成员及出口管制管理和执法关键人物发表的涉华出口管制言论或文章中涉及重点领域的词频数,包括半导体、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网络与信息通信技术、量子技术、数字技术、生物技术、清洁能源、空天技术9个重点领域(仅采用文本数据2统计图1关键人物涉华出口管制言论重点领域关键词词频数。)。
在2021—2022年间,半导体、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网络与信息通信技术,在关键人物发表的涉华出口管制言论中出现的频次均超过500次,依次出现1 217次、546次、759次、626次。而数字技术、生物技术、量子技术、半导体、人工智能和先进计算6个领域,在2022年出现的频次较2021年增幅均超过50%,分别增加64%、69%、67%、68%、56%和51%。其中,半导体、人工智能和先进计算领域出现频次不仅超过500次,且2022年较2021年出现频次的增幅均大于50%。可见这四个领域一直是拜登团队关键人物对华出口管制关注的重点且不断强化。此外,生物技术、量子技术和数字技术出现频次加和虽未列前位,但增幅却位列前3名,这三个领域未来将是拜登政府对华出口管制关注的热点且将被进一步强化。
可以看出,美国针对战略性技术领域对华出口管制持续加强,重点针对两种战略性技术领域:一是以半导体、网络与信息通信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传统竞争性战略技术领域;二是以人工智能、先进计算、量子技术、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战略技术领域。此外,“空天技术”一直是美国对华出口管制的执法重点,但并非最新热点,由图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21年和2022年“空天技术”在美相关核心人物涉华出口管制的言论中出现频次基本持平,分别为128次和129次。
图2-图9则对上述重点领域中词频数增幅较大的8个领域的关键词频作进一步统计(采用文本数据1和2统计图2-图9各重点领域关键词词频数)。图2统计了半导体领域关键词词频数和变化。2022年,“半导体”和“芯片”的词频数较2021年均大幅增加,增幅均超过一倍。其中,人工智能芯片、芯片技术、芯片制造工艺以及芯片设备是美对华在芯片半导体领域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2022年“人工智能芯片”的词频数较2021年增加近两倍,电脑芯片、芯粒技术、逻辑芯片和存储芯片的词频数也有明显提高,增幅均超过35%。图 3统计了人工智能领域关键词词频数及变化幅度,2022年“人工智能”词频数热度不减且持续升温,较2021年增幅高达80%,“机器人”是人工智能领域关注的重点细分行业,远高于其他细分行业。此外,“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脑机接口”“机器学习”“VR技术”和“人机接口”等细分领域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也有所增加。图 4统计了先进计算领域关键词词频数和变化,可以看出“量子计算”和“超级计算机”在2022年出现的频次较2021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分别增加51%和17%。图5统计了网络与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关键词词频数和增幅,其中,5G和6G技术是下一代通信技术关注的焦点,二者在2022年分别出现188次和78次,较2021年词频数均增加超过4倍。进一步对比5G和6G技术两年的词频数及变化,可以看出5G技术依旧是近期关注的重点,而6G技术则是面向未来的通信技术领域关注的热点。
图2 半导体领域关键词频统计
图3 人工智能领域关键词频统计
图4 先进计算领域关键词频统计
图5 网络与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关键词频统计
图6统计了生物技术领域关键词词频数及变化,该领域中“生物制造”“生物材料”以及“生物武器”是美国关注的重点。图7统计了量子技术领域关键词词频数及变化,量子技术是美政府涉华出口管制文本中关注的焦点,且“量子技术/量子信息技术”在2022年较2021年的词频数增加了一倍,其中,“量子计算”是量子技术领域关注的重点。图 8统计了数字技术领域关键词词频数及变化,“数字数据”和“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技术领域关注的重点。“ 电动汽车”“ 电池技术”“ 光伏技术”“ 清洁材料”是清洁能源领域关注的重点(见图9)。2021—2022 年间,在涉华出口文本中分别共出现 486 次、442 次、395 次和 243 次。其中,“清洁材料”和“光伏技术”的增幅分别为 48%和 44%。
图6 生物技术领域关键词频统计
图7 量子技术领域关键词频统计
图8 数字技术领域关键词频统计
图9 清洁能源领域关键词频统计
4 拜登政府对华技术领域执法趋势研判
4.1 强化对华传统竞争性战略技术领域出口管制
拜登政府未来预计将对以半导体为代表的传统竞争性战略技术领域实施更为严苛的出口管制。2021年9月,美国商务部部长吉娜·雷蒙多指出,美国将采取系列措施阻止中国获取半导体、超级计算机等先进技术。2020年12月,美国商务部BIS宣布禁止美国企业向中芯国际提供用于10纳米制程及以下集成电路所需的任何技术或设备。2022年10月,美国商务部BIS颁布出口管制新规,进一步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国半导体生产商供应16纳米或14纳米制程以下的逻辑芯片、128层及以上的NAND存储器以及18纳米及以下制程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且禁止美国人参与中国境内半导体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任何活动。在2022年8月出台的《芯片法案》中专门设置了所谓的“护栏”条款,禁止获得芯片产业补贴的企业在中国投资或扩建先进制程的半导体工厂。
具体而言,拜登政府未来将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加强对华出口管制:一是不断提高对中国出口半导体技术参数的上限;二是不断扩大“外国直接生产规则”(Foreign Direct Product Rule, FDP)的适用范围;三是不断强化最终用户(End-user)和最终用途(End-use)的审查力度。
4.2 传统竞争性战略技术领域出口管制执法实践炮制到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
拜登政府不断加强对华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的出口管控。2022年2月,美国白宫更新《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Critical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List, 以下简称“CET清单”),为其后续出台《国家安全战略》、《芯片法案》等提供了政策基础和方向指引。如图10所示,“先进技术”“关键技术”“新兴技术”和“敏感技术”在2021年和2022年涉华出口管制文本中词频数加和均超过600次,依次出现850次、734次、683次和682次,其中,“新兴技术”和“关键技术”词频数增幅最大,分别增加104%和43%。这反映了近年来美对华出口管制重点关注“先进技术”“关键技术”“新兴技术”和“敏感技术”领域,且不断加强对华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的出口管控。
图10 技术类型词频统计
预判拜登政府未来会不断完善针对中国半导体领域的出口管制措施,并借鉴半导体领域的执法实践以复制到四类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及其子领域(结合图1-9的统计数据分析)。第一类是计算相关领域,包括先进计算、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技术等技术领域;第二类是生物技术相关领域,重点涉及生物材料、生物制造和生物武器等技术领域;第三类是网络与信息通信相关领域,重点涉及5G技术、6G技术、微电子信息技术等技术领域;第四类是数字技术相关领域,重点涉及数字基础设施、数字资产等技术领域。此外,《芯片法案》《涉疆法案》《国防授权法案》《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等相关内容也会进一步加快落实。
4.3 管控范围精细化且在“脱敏”技术地带存在国际合作空间
未来美国政府将密切关注中国科技发展情况和科技政策,并动态调整其对华管控领域,对半导体、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关键领域设立严格的管制措施,但对非“极限竞争”领域适当放松管制。如图11所示,在涉华出口管制“清洁能源”领域相关的96条评论中,共有18条是正向情感,有30条评论为中性情感,有48条评论为负向情感。图12展示了2021—2022年间,拜登团队关键人物在涉华出口管制相关言论中“其他领域”的情感分析。在884条评论数据中,共有740条负向情感评价,144条中性情感评价,0条正向情感评价。这意味着,在现有的对话机制下,美国未来可能在清洁能源等非“涉军”“涉疆”的细分“脱敏”技术地带与中国存在国际事务合作空间,而在其他敏感的关键技术领域,将对中国采取更为严苛的管控措施,且两国国际合作空间较小,仅从情感分析角度来看,合作可能性的大小取决于144条中性评论的未来态度转向。也就是说,利益平衡诉求将推动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所导致的“脱钩”与“挂钩”并存,对华管制范围趋向精细化并不断动态调整(在情感分析中,仅采用文本数据2进行分析)。
图11 清洁能源领域情感分析
图12 其他关键领域情感分析
5 结论及建议
5.1 主要结论
研究表明,拜登政府基本延续了特朗普政府时期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的严厉打压之势。拜登政府在战略性技术领域对华出口管制呈现持续加强的特点,重点针对两种战略性技术领域:一是以半导体、网络与信息通信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传统竞争性战略技术领域;二是以人工智能、先进计算、量子技术、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战略性技术领域。美国发展尖端技术是其改革国内经济发展,强化全球霸权地位的关键抓手,对华实施技术出口管制则是其遏制中国科技进步,加大美中在全球高技术产业供应链相对位势的重要“武器”。拜登政府未来预计将对以半导体为代表的传统竞争性战略技术领域实施更为严苛的出口管制,并借鉴半导体领域的执法实践炮制到四类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及其子领域,具体包括:计算相关领域、生物技术相关领域、网络与信息通信相关领域、数字技术相关领域。此外,相比特朗普时期, 拜登对“与中国脱钩论”相对谨慎, 在现有的对话机制下,美国未来可能在绿色能源技术等非“涉军”“涉疆”的细分“脱敏”技术地带与中国存在国际事务合作空间。
5.2 应对技术出口管制的建议
平衡管制和发展的关系,平衡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关系,立足国内,布局全球是我应对美技术出口管制的有效处理方式,本文为此提出如下三方面建议:
一是建设集成举国力量和国际资源的技术竞争情报系统,构建产业预警体系。美国不断加强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力度给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带来巨大的挑战和风险,政府需综合考量我国国情和所处发展阶段,并充分发挥独特的制度优势,加强统一领导和全国统筹协调,以应对外部危机。一方面,针对传统竞争性战略技术领域,以及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给予一揽子政策扶持,加快建设技术竞争情报系统,强化国家对出口管制和制裁风险的分析和预警能力,统筹协同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高校、驻外媒体等力量,提前部署以应对美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的不断加码。另一方面,组织产业和企业合规专家力量,了解美国及其盟国出口管制制度,跟踪出口管制行业动态,主动构建我国产业和企业合规管理框架。
二是加大对关键和新兴技术部门投资和支持力度。随着美国对关键技术的识别范围不断扩大,技术合作和技术引进面临更大障碍,相关行业技术的披露和扩散、转让或协作都将受到重大影响。中国应该扩大对核心技术和基础研究部门的投资规模,促进自主创新,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将核心技术如芯片技术、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等研发作为战略优先考虑,逐渐提升相关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嵌入地位。在投资形式上,利用天使投资、创新孵化器、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对冲基金、主权财富基金等多元化投资模式,为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提供充足的资金要素保障。同时,制定有效的研发税收体系,增加在中国境内进行的研发信贷,以激励学术机构和产业界关键技术研发的投入和热情。
三是妥善应对中美博弈新局面,为中国谋建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努力加深与美国在气候变化、绿色能源技术、绿色金融技术以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碳中和、碳达峰的合作,力促在气候议题等全球性问题上与美国达成战略互信,能从一定程度上缓冲美对华出口管制的紧张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