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优化分析
2023-11-23张懋容尤溪县不动产登记中心
张懋容 尤溪县不动产登记中心
引言
基于经济体系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事业单位也加快了改革进程。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创新思维理念,完善财务管理策略,按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特征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
与企业相比较而言,事业单位的性质十分特殊,部分管理人员只是把财务管理当成保持收支平衡的工作,并没有真正了解并认识到全面贯彻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管理中产生的优势以及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作用。从具体操作方面来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性。财务管理方式既可以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果,同时也有利于管理工作良好开展,本身呈现出了各项业务公共性、服务性和非营利性的特征。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是以财政拨款为主,渠道比较单一,这就使财务管理工作十分特殊,离不开内部控制的支持。而且通过财务管理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人员对业务运行状态和资金分配情况的掌握程度,了解到业务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优化财务管理工作,同时财务管理方式的优化也可以完善内控体系。另外,内部控制能够有效保障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事业单位通过分层管理财务业务,量化财务指标数据,在整合分析的基础上,融合内部控制关键点,了解到存在的问题,从而预防财务风险,降低财务风险出现概率。在内控体系构建过程中,必须达到全面覆盖的目的,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其中,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第一,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保障实现财务目标。结合内部控制制度,达到财务管理、组织、业务机制三方面优化的目的,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在分析整合的基础上了解到不合理因素,全面控制财务组织风险、业务风险、机制风险,制定健全的内控评价体系,全面覆盖事业单位内控体系的各个环节。将新型的管理方式落实到单位各个层面的财务管理方面中,给予财务控制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创新和优化财务管理思维理念,动态性地识别和应对风险,拓展和延伸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路。第二,改善财务管理方式,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是无偿且比较单一的,因此事业单位有着复杂性的特征,需要采取加强内部控制的方式加以管理。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动态性地掌握单位运行状态、资金分配情况,了解到业务流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有针对性地优化和改进内部控制实施方式。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随着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日益健全与完善,确保事业单位内部形成一项有机整体。在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进程进一步加快的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除了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之外,同时也面临着改革的需求。要想提升财政资金的效率,关键在于创新和改进财务管理方式。一方面,目前采取的会计集中核算和财政集中核算主要是以外部制度约束的形式为主,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式加以创新,从而产生良好的效果,增强资金使用行为的规范性。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内部按照具体情况对管理机制加以完善,保持资金配置的合理性,提升资金配置效率,将资金的优势发挥出来,从而促使各项工作稳定开展。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是落实内部控制机制的关键所在,通过加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力度,能够推动事业单位管理机制改革进程的加快。一般情况下,内控机制包含了事业单位内部各个方面,财务管理则是一项重点,以往单一的财务管理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背景下财务管理工作要求,普遍存在着内部控制措施不健全、机制不到位的一系列现象。因此对财务管理方式加以创新是落实内控机制的一项必然形式。通过动态性的监督和管理,发挥出内部控制机制的整体价值,降低风险出现概率,提升工作质量。
二、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的分析和探究
第一,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事业单位成立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大多数工作人员年龄比较大,业务水平低,学习能力也较弱,完全削弱了他们的积极性,本身存在着掌握的理论知识点不足、缺少创新能力的现象。而且财务风险问题普遍存在,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发展。基于此,工作人员的更新换代也是特别重要的。第二,财务管理中内控意识有待创新和改进。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管理特别关键,结合目前管理情况来看,存在着内控意识较弱的情况。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财务人员并没有正确了解到内部控制的作用,只是按部就班地展开管理,整体过程缺少合理的管控方式,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事业单位内部对财政财务管理意识比较薄弱,觉得财务管理工作和自身所在部门关系不大,而是财务部门应当承担的责任。而且人的行为普遍受意识影响,对财务管理意识存在偏差,因此财务人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缺少成本意识和财务管控理念,导致事业单位运行管理成本非常高,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把财政财务管理和财务部门相挂钩,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影响了管理效果的体现。第三,内部监督需要强化。在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管理过程中,展开审计是内控的基本措施。从审计方面可以看出,缺少监管工作是存在的主要现象,审计中即便是存在着问题,也难以被发现。有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中出现了缺陷,鲜少进行披露。如此一来,内部审计缺少一定的审计作用,也不能对审计产生良好的监管效果,财务内控有的漏洞管理也发生了问题。有些事业单位针对内部审计成立了有关的监管部门。但这种部门只是一个空壳,从审计中没有真正发挥出良好的效果,内部财政,财务审计监管不到位,难以消除部分人员违反财务规定的现象。第四,没有制定相关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对于事业单位来讲,在运行期间并不是以盈利为主的,因此,对于财务风险的关注度不高,事业单位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这就导致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来临以后,难以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应对。第五,财务核算和预算工作力度不足。要想推动事业单位稳定运行,关键在于做好资金核算和预算工作。不过在具体的工作中,有关的成本核算和预算机制不完善,难以让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作出合理的决策,导致整体工作不具备规范性。由于预算工作力度不足,因此影响了下一个财政年度甚至事业单位整体工作的正常开展,也无法规范性地实施专款支出等。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式的优化策略
(一)优化管理机制
通过优化管理机制,能够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稳定开展。基于此,应当建立内控评价制度,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明确各项评价标准,遵循量化的原则,有效处理内部评价指标,采取各种方式探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制定管理对策,改进资金支出和审批制度,以免资金支出阶段中出现不良的风险现象。加强内部和外部审计监督体系的构建,落实制度规定,加深各项部门的交流和沟通,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在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基础上确保资金的安全性。检查制度是结合财政财务管理整个阶段有效地落实考核问责工作,将考核结果归纳到内部控制整体效果评价中,符合管理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为了体现出评价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和规范性,还必须以专家认证和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为主,体现出评价数据的价值,利用新型的信息化技术优化监督检查制度。比如可以把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工作中,从而实现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
(二)构建内部控制信息系统
建设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把财务管理中包含的各项资源全面整理到一起,提升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共享数据资源,保持工作流程的规范性,从而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在信息化建设前期阶段中,应当制定清楚的管理目标以及信息化建设方案,构建信息化网络平台,规范电算化管理系统,统一整合和分析各项数据,搭建完善的财务信息处理平台。最后,体现出信息化建设系统整体功能,加大日常经营和成本输出阶段的管理控制,精准地掌握单位资金流向,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电算化系统水平,加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力度,从而保持内控信息系统稳定运行。
(三)对财务管理组织进行健全
第一,分开处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定有关的内控制度,有效分离财权管理和事权管理,财务部门应当和其他部门相互制衡,让全体部门全部参与到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中。第二,在建立财务管理组织过程中,必须秉承一体化的基本原则,加深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之间的联系性。预算管理属于财务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应当和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相互对接,以财务组织提供的预算标准为基本依据,科学合理地展开预算编制工作。与此同时,财务部门应当按照预算编制的结果。在确认无误的情况下,经过审批以后交给有关部门落实,综合性考虑到事业单位组织活动通常包含了政府采购资产控制等多项内容。预算的编制和审批都应当和单位预算编制控制相互对接,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在内部控制体系中落实绩效评估管理,分析评估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分析工作。
(四)树立良好的财务管理理念
财政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大内部控制力度,增强全体员工的管控意识,事业单位领导从统筹安排和规划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职责,紧抓内部控制。特别是财政财务管理过程中,务必加大管控力度,在明确财政财务管理作用的基础上从多项渠道入手,让内部全体员工形成财务管理和内控意识,领导在内部工作会议以及各项工作报告中明确强调财政财务工作的作用,领导起到带头作用,让内部人员认真对待各项工作,激发财务内部控制的积极性,提升管理效率。同时,事业单位必须转变内部人员对财务内控的认识,财政财务管理除了和财务部门有着密切联系之外,同时也和其他部门有着很大的联系。事业单位全体人员应当积极主动参与到财务管理和控制中,对自身行为加以约束,减少资产浪费,在全面监督和控制的基础上,发挥出财政内部控制整体效果。
(五)制定财务管理体系
首先,对评价体系加以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方式包含了两方面,分别是侧重于要素导向评价的自我评价,另一方面则是目标导向为评价基础,比较重视外部监管和利益相关者的评价。事业单位应当从财务管理有效性入手,利用两种方式综合开展评价,明确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逻辑和评价范围,获取定性与定量相互结合到一起的内控指标,体现出内控评价的有效性。另外,健全监督检查机制事业单位,有效的应用云计算、数据挖掘等多项技术,让技术人员全面开发智能化会计电算化平台,动态性地处理财务数据,从而符合财务监管智能化需求。同时要加大内部审计监察力度,定期审核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情况,严格控制日常业务支出的审核。审核各类凭证,要求各个部门定期通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预算执行偏离度等,一旦发现异常现象以后必须规范性调整,促使业务活动良好开展。
(六)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风险预警体系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识别和应对各类风险的关键在于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借助该项体系提前了解到事业单位运行和经营期间出现的各项风险,依照风险制定完善的风险预防制度,以免事业单位经营活动受到不良的影响。
(七)合理使用财务预算分析指标
对于事业单位来讲,在实施员工绩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般是依照绩效设置有关的指标,利用该项指标衡量员工工作情况,获取准确的员工绩效结果。此种方式的合理应用可以促使事业单位绩效工作得到规范性的开展,同时,单位依照财务管理工作设置有关指标,分析财务管理各个环节。另外,财务指标分析体系还能清楚地衡量和判断风险,以免发生重大的财务风险,确保风险被及时转移,以免财务预期收益降低,受到不良的影响。
结语
在事业单位改革背景下,需要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对财务的管理决定了事业单位发展情况,有效的财务管理能够推动事业单位进一步发展。基于此,事业单位务必注重内部财务管理力度,构建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确保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创新和改进财务管理方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将资金管理中的问题有效解决,加大财务监督力度,以此加快经济发展进程,实现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