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023-11-22周晓涛李艳敏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5期
关键词:免疫学医学生医学

周晓涛,李艳敏,徐 琦

(新疆医科大学 a.基础医学院;b.新疆地方病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1]。各大高校是为祖国锻造优秀青年的大熔炉。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的座谈会上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这对高校如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能够坚定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新时代中国青年敲响了警钟[3]。我国高校的立身之基在于立德树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好高等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要让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达到协同并进的理想效果[4]。这种新形势下,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战场”,探寻医学免疫学的深层思想政治内涵,强化实践课的潜在价值传递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继而全方位地提升医学生的整体素养。从课程思政的维度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价值作用。

医学免疫学作为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桥梁学科,其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在课程思政融入医学免疫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课程思政不是课程和思政“两张皮”,两者应起到正向的协同效应,进而完成铸魂育人的根本任务。教师应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思政教育合理、有效、有趣地融入其中,以此引导大学生提升家国情怀、科研精神和文化素养,培育新时代医学领域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一、思政教育与医学免疫学教学的联系

医学生是我国医疗队伍的一支重要的后备人才队伍,其整体水平关乎国家今后的医疗领域发展,因此,对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容忽视。综合素质要求医学生不仅有高明的医术水平,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医德的培养不可小觑,课程思政则为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专业人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免疫学专业的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思政教育具有导向性,它解决了“为学而学”的问题,只有更好地掌握专业课基础理论知识,才能实现相应的政治教育目标。医学免疫学与临床实践密切相连,是医学生的必修专业课,教学过程以学科的专业内容为主线,也应将思政教育贯穿其中。比如,将思政教育与现阶段的新冠疫苗、器官移植等更易引起医学生人文关怀的社会话题融合在一起,为医学免疫学课程增添具有实际价值的思政元素,继而促进医学生人文意识和家国情怀的形式。引导医学院校的学生不断提升医学技术的同时,也不忘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置于首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合一,强化“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行并重,可贯彻落实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二、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

(一)抓好教师队伍“主力军”

部分高校存在医学免疫学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安排由不同院系管理与负责的现象,其教学过程没有任何交集,形成课程与思政“两张皮”的局面,与我们的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相背而驰,基于这一问题以及医学免疫学课时多、任务重的特点,亟须更新医学免疫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因此,通过专题培训、集中学习等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会精神的学习和领悟,使其建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学理念[6],将思政内容渗透到教学中去。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改进教学理念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所以要牢牢抓好教师队伍这一决定力量。

一是组织免疫学教研室教师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深入探究医学免疫学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契合点,将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授课,调动教师的备课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使教师所掌握的政治理论高效、恰当地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中。二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培训,加强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历史人文、时事政治、家国情怀等方面基本理论概念的理解,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7],将思政元素恰到好处地带到教学目的和授课方法中去,由单一的专业传授形式转变为全方位育人的形式。比如,讲述医学免疫学这一学科发展历程中的重大转折点、免疫学领域基础研究的前沿知识、科研工作人员的优秀事迹和新的临床实践转化成果的过程中引入相关案例[8],让学生准确地了解医学免疫学专业的基本信息,自主地发现医学免疫学学科的特性,在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兴趣的同时,加强其选择从医的坚定信念。血清疗法的创始人Behring,经历约300次试验才将血清疗法应用于人体,给医生带来了与疾病和死亡斗争的重要武器。以此类案例告诉学生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会存在许多的坎坷和困难,只有保持对科学的坚守和敬畏,才能开辟医学科研领域的新方向,让医学生认识到是这些科研人员的责任与担当有力地控制了某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并大大推动了医学免疫学事业的发展。让教师讲出医学免疫学领域的文化故事,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筑好课堂教学“主战场”

1.“案例”引入式教学模式。大学课堂是实施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的得力“主战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将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贯彻到底。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授课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融会贯通,使其产生“叠加效应”。例如,在讲授疫苗开启人类和传染病斗争的新篇章时,告诉学生在疫苗研制过程中要遵守科研诚信。山西2007年乙脑疫苗事件、深圳2013年乙肝疫苗事件以及长春2018年狂犬疫苗相关事件等,让在校医学生明白他们未来从事的职业是人民性命相托的职业,一定不能辜负人民的信任,要严格遵守医师道德和风尚,做到医者仁心。在医学免疫学的实际授课过程中有一些动物实验的内容,例如,使用豚鼠可以开展补体实验,使用小白鼠可以开展淋巴细胞分离实验等。动物实验是医学生直接认识生命现象的重要媒介,将抽象化的理论概念具体呈现出来,它对于人们认识有机界的各种规律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在思政层面教导学生敬畏生命,在处死实验动物的时候要尽量减少其不必要的痛苦。将案例融合思政元素贯穿教学全过程,培养“强基础、高素质、精技能、重实用”的临床医学专业型人才。

三年多来,我们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在此期间,医疗领域的工作人员首当其冲,义无反顾冲上防疫第一线,以行动捍卫生命。当然,这也得力于中国免疫学领域专家的努力。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生后,陈薇院士带领团队拼搏与实干,成功研制出了“新冠重组疫苗”,为疫情防控做出重大贡献。将中国国情带入课堂,告诫学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关注国家时事政治,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医学生的学科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Commirnaty(BNT162b2)mRNA疫苗是第一种获得美国FDA批准的用于人类的mRNA疫苗,用于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性疾病(COVID-19)。mRNA疫苗能迅速研发及生产,正得益于中国向全世界无偿共享的新冠病毒(COVID-19)的全基因组序列,这也体现了中国对于全世界的贡献。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疫情肆虐中的表现,正是我们党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履行职责的真实表现。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新冠病毒感染疫情背景下,为了实现高质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随之而来。这种教学模式丰富了医学免疫学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比如,课前将新冠病毒如何侵入机体以及人体免疫系统与其斗争的过程以动画形式分享给学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免疫系统的魅力,使课上的理论知识不再晦涩难懂。此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提高其学科参与感和获得感,从而锤炼医学生的科研精神、创新精神。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让学生主动探寻医学免疫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自觉关注与医学免疫学相关的时政热点,了解思政与医学免疫学间的微妙联系,并且有逻辑、有条理的讲述出来,使思政内容恰如其分地融入医学免疫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思政相关内容和专业知识的深入见解,锻炼学生多角度、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发挥课程思政的最大成效。

三、创新考核形式,突出思政教育评价

根据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课程考核及评判标准进行改进,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医学免疫学课程考核不仅包括对专业知识层面的考查,还要拓展到医学实践活动体验当中,将实践操作的内容融入考评环节,提高实践内容在课程思政教育考核中占有的比例,以此激发学生对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要考查医学生的实践行动能力,同时注重考查思政理论的应用,例如开展义诊活动,为当地群众免费测量血压、血糖等,并提出合理建议,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专业层面与思政层面的综合评价,让医学生在行动中践行使命,不断奉献,争做时代新人,助力乡村振兴,积极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庄严承诺。另一方面,要做好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可以通过问卷星线上发放调查问卷,让学生评价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为下一步的课程设计提供合理化参考。从目标理念、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实施等方面构建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标准体系,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科学精准评价。

四、思政教育在免疫学教学中的成效与挑战

教师队伍作为专业知识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执行者,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9]。课程思政在大学的实施,提高了整体教学效果,对培养满足国家和人民需求的优秀医学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思政教育还普遍存在说教式或者强制性灌输模式,教师的思政教学设计能力有所欠缺,不能真正将专业课程内容和思政教育内容巧妙融合。如何增加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如何找到创新性的手段开展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去接受课程思政内容,同时又学好专业知识,这对广大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此外,课程思政内容要适度进行,不能占用太多课堂时间。对于心智不够成熟的低年级学生,可能会对其自身感兴趣的话题过度延伸与探讨,从而影响正常教学秩序。课程思政改革仍面临许多问题,我们要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

五、总结与展望

“重专业、轻思政”是许多高校存在的普遍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校医学免疫学教学强化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养的重视,在教授专业内容的同时,开始注重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更是现代医学课程改革模式的刚需[10]。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学之本,不断探索、克服现存的问题和挑战,不断优化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医者仁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

猜你喜欢

免疫学医学生医学
《现代免疫学》稿约
《现代免疫学》稿约
医学的进步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医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生命科学类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