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学专业课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以“投资学”为例

2023-11-22马子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5期
关键词:金融学研究性教学模式

马子红,李 波

(云南大学 经济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目前,中国金融业的发展驱动着证券市场规模的持续壮大,市场主体们对既有较深的理论功底又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投资人才的需求快速增加。研究性教学是通过调转方向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研究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金融学本科专业的“投资学”课程上积极探索研究性教学新模式,不仅有利于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更有利于培养适应金融市场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拔尖人才。

一、研究性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研究性教学”是教师通过创设类似于应用性的科学研究场景,从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问题分析中,创造性地探索并解决行业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应用研究能力及创新能力。应用研究具体包括应用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与应用型研究生的“应用性科学研究”不一样的是,在本科阶段的“应用研究性教学”中对学生应用研究能力的培养重心不在于应用理论研究能力,同时也与理论知识的构建能力联系不大,而是将重心放在应用研究方法水平的提升上。目前,针对“应用研究性教学”领域的研究相对有限,学者们更多是考虑了“应用”而非“研究”,过度强调了理论知识的应用,较少关注研究性思维的训练。部分研究者对“应用研究性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应用,但未从引导、探讨和发现三维度来对其内涵与目的进行系统化界定,很难充分显现出研究性教学的理念[1-2]。就金融学这一应用型本科专业而言,在整个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自发主动地探究式学习,作为答疑解惑的教师更多的要承担起引领与组织的作用,而让学生作为教学和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开展研究性教学使学生掌握主动认识问题—分析已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金融学本科专业应用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理论教学

在应用型本科教学实践中,以我校金融学专业本科三年级的“投资学”课程为试点,根据实际需要安排相应课时,将文献研读、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贯穿于应用型研究教学实践中,并对实际问题做调查研究。

1.文献研读。教学内容与课时设置:“投资学”是金融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以“金融市场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课程为基础,专业性强,综合性高,知识点琐碎,计算例题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感到比较吃力。而课程中关于投资学的内容相对浅显易懂,且证券市场和证券投资环境等内容与“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内容重复,这些部分可由学生自行组织学习并形成相应的成果进行汇报。

课时设置:4个课时的理论教学环节,其中:2个课时分配给《证券市场》章节的学习,2个课时分配给与“证券投资分析”重复内容的深入巩固。

具体实践方法:在“证券市场”一节中,教师负责“证券市场有效性”和“行为金融学”等重难点讲解,其余较简单的部分分为三个小课题,即“投资组合理论”“资本市场定价模型”“投资异象”。课程理论知识内容浅显易懂,附带资料丰富多样且容易检索,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与研读能力。学生通过一周的文献查询与研读,形成 PPT、综合报告或其他成果的读后感,于下周课堂汇报交流。PPT等研究成果用移动硬盘加以保存,以便后期对学生成绩的考核和评定。

教学实践效果:(1)调节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性。在课堂上,由学生上讲台进行 PPT演说,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按照学生的思路来探讨问题,在加强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也更能针对学生的兴趣点和知识误区进行有效梳理。同时,学生对自己的展示任务的高度重视,有助于提高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改善了教学效果。(2)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认同感。学生从基础教育转变到高等教育时,容易感到缺少教师的关注,也较少关注教师,因而丧失其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在具体实践中,更多的学生拥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和与教师探讨的需求,能够增进与教师的交流。(3)后进学生的参与程度明显偏低。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中出现较大分化,学习能力排名靠前的学生,对该研究性教学方法的满意度高达100%;其次为中等学生的满意程度为95%;“三类”学生中满意度最低的为后进学生,仍然超过85%;平均满意程度达到93.3%。以上数据表明学生总体满意度较高,但从主体分析,学习能力稍弱的同学对应用型教学模式仍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分析调查原因发现,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自学能力较差,积极性不足,参与率偏低。

2.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法主要是将金融行业真实事件引入教学课堂,通过学生分析、探讨,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分析解决金融投资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课时设置:设置6个课时的教学环节,其中:4个课时分配给《证券定价》章节的学习,2个课时分配给《证券投资策略》章节的学习。

具体实践方法:首先,教师提前将案例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按时并按质按量完成研读;其次,课堂上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学生以案例为切入点对其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讨论形式不限,可以采用先由小组讨论再选代表发言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自由发言的形式;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依据各位学生在小组中的发言内容和表现力评定此次案例分析的综合成绩,或者课后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形成案例分析综合报告,并以纸质版形式上交由任课教师存档,将其作为期末综合评定的重要标准。

教学实践效果:(1)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教学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检验所学书本理论知识的正确与否,提高其鉴别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也能使学生从案例中学到新的知识,对原有课本理论得以补充、修正、完善和发展。(2)确保教学成果的产生。通过案例分析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找准学生的易错点,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库开发和建设,有助于独具特色的投资学案例教学成果的产生。

3.探讨与质疑。在上述两种教学方法应用过程中,积极组织课内外探讨并鼓励质疑,以便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提升其辩证分析和创新能力、竞争意识和优良品格。涵盖系列实际问题课堂探讨、案例分析专题研讨会、文献研读感悟汇报答辩、课外答疑交流等形式。质疑的对象涵盖授课内容、书本知识以及业界的操作方式。围绕质疑问题,师生间进行充分的交流探讨。

教学内容与课时设置:设置4个课时的教学环节,主要围绕文献研读、案例分析两部分的内容来展开。

具体实践方法:首先,教师或学生提出疑问;其次,师生共同探讨,并化解疑点;最后,教师对学生在探讨与质疑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和语言评价。

教学实践效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投资学理论和实务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渐踏上了应用研究能力培养的阶梯,为后续课程的应用研究性教学新模式奠定了兴趣和能力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预设的讨论问题应突出强调应用性,而非纯理论性;探讨与质疑不仅在课堂上完成,课外也可通过课后面谈、微信及在线教学平台等途径开展。

(二)实践教学

1.课程实践。金融学本科专业的课程实践类教学通常有两类:一类是为辅助理论性课程而开设的少量学时的实验教学,是对课程某些理论和方法进行验证和应用,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并付诸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另一类是独立的技能性实验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某专门技能而单独设立的课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上机模拟操作训练。“投资学”的课程实践侧重于前者,主要涉及证券交易、证券分析、基金实务、金融衍生品等理论方法在操作层面的具体应用,总课时量不低于12学时。在证券交易实践课程中,学生可以更深入理解当前上交所、深交所及中金期货交易所的相关交易规则;更熟练掌握相关证券交易软件的热键操作、板块操作、指数的操作等。在证券分析实践课程中,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股票、债券等长期金融投资品种的市场估值方法,具体掌握各种估值模型和估值方法的差别及使用;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技术分析、组合分析和行为分析等分析方法;争取逐步满足投资顾问和分析师所要求的一般条件,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的投资建议,甚至做到顾问式理财。在基金实务实践教学中,学生能够掌握基金的认购、申购和赎回的实际操作步骤;掌握各类基金的分析方法,包括股指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和货币基金;分析客户的风险偏好状况并为客户建立专业的投资组合,以期满足客户理财和投资的个性化需求。在金融衍生品的实践课教学中,学生能够掌握我国期权的投资和风控的具体操作流程;精通期货套期保值增值、投机套利的实际操作;具备根据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情况进而对商品期货调控的实操能力。

2.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包括金融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体娱乐活动。其中:金融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应用研究性任务作业的形式开展,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模拟炒股大赛等的某些环节也应该设计应用研究性任务,并将理论教学的探讨与质疑放到第二课堂中开展。

三、金融学本科专业应用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推广价值

(一)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面对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中国必须借助于技术创新实现经济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成功转换。因此,要重视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创新工作,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这就需要从教育上用心着力,教育引导更多人培养综合能力,塑造创新思维。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运用,正是上述新时代教育改革理念的充分体现,将有助于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的有效对接,不断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行动力,将创新意识转化到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之中,促使身心健康发展。近3年来,云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本科学生在各类专业项目竞赛或评比中屡创佳绩,先后荣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6项、“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竞赛省级一等奖5项、“东方财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挑战赛省级一等奖10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项。这些成绩的取得,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研究性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训练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也为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有益经验。

(二)有助于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研究性教学的灵魂是在“研究”中学习领会理论知识,其实质是教学方法的创新,最终是以教学成效为检验的标准,势必对高校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从教学能力培养来看,通过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让教师能够在教学中体会到知识与学科、授课与育人的深刻联系,进而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程的内在价值。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必须全面掌握教材和课程的相关内容,结合自身的科研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出具有研究价值的若干问题;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必须先向学生讲授研究方法、步骤和重点,进而针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从科研能力培养来看,研究性教学系统中的“情景设定”赋予抽象的专业理论以直接性和现实性,成为构建师生沟通网络的关键,在让学生实现了知识获取的同时伴随了道德情感的高度宣扬,能够极大地焕发大学教育的内在生命力和进化潜力。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推广运用,云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有了明显提升,近3年来,共有5位教师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2位教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6位教师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1位教师获省级教改项目立项。

(三)有助于促进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

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在摒弃教师“一言堂”、实行课堂“双向互动”的同时,将有力地推动一流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从专业建设来看,研究性教学模式以模块化教学内容为中心,重组教学结构安排,整体构建课程体系,更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将单一的教学活动划分成不同的模块,同时以教学目标为基础设计安排教学内容,制定授课时数、形式,优化提高教学体系,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学专业性与效率。在此基础上,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以研究性教学为抓手,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探索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改革,培养优秀人才。从学科发展来看,依托学科建设基础和优势,面向国家、地方战略需求和学科前沿,以研究性教学为手段,积极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团队开展高层次课题研究;同时,加强应用性研究,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团队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之中,推进学科建设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研究性教学在我校“投资学”课程中已经实施了五年,经历了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模式转变、教学内容重构和实验实训优化等过程。研究性教学实施效果说明这种多元化复合式教学模式适合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实操性强的课程,其教学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金融学研究性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浅述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在价值投资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