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习期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
——在《医师法》实施背景下

2023-11-22李嘉丽顾加栋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5期
关键词:实习期政治素质医学生

李嘉丽,顾加栋

(南京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6)

2022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以下简称《医师法》)对医师的政治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育应当引起医学教育界更多关注。基于医学教育实践性特征,医学生较长时段的学习生涯都在实习医院度过。为了实现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目标,必须遵循“全程育人”的方针,高度重视实习期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具有合格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医师法》的明确要求

《医师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医师应当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遵守执业规范,提高执业水平,履行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在此之前的医疗卫生立法对医师思想政治素质没有明确规定。人们谈及医师素质,大多从职业道德素质和医疗业务素质两个方面做评价,所谓“德不近佛者不能为医,术不近仙者不能为医”。1998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三条第一款的规定是:“医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执业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2019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规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相似。上述两部法律都是从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方面对医师(医疗卫生人员)素养做出的规定,而《医师法》则将“坚持人民至上”摆在了比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专业水平更为突出的位置。毫无疑问,新时代的医学生应当进一步加强“人民至上”政治理念和情怀的培养。

加强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医学生在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作为社会主义健康事业未来建设者的医学生,更应当注重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而不仅限于专业水平或医学职业道德的提升。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仍然在持续进行之中,理顺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内的医疗服务参与主体利益关系是一项复杂又绕不开的工作。国家投入尚难以全面到位、医务人员的付出与收入一时还难以匹配等问题客观存在,医疗领域的腐败事件时有发生,医患关系紧张的状态并未有实质性好转,此种背景之下,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必要而迫切。

二、实习期开展医学生政治素质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实习期医学生所处环境复杂,需要提高思想政治“免疫力”。实习期间,医学生所处的不再是纯净的校园环境,在实习医院面临更多的、更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人际关系也比校内的师生复杂得多,人性的善良与险恶都会时不时地显现出来。他们既有机会接触到救死扶伤等“正能量”的社会现象,也会遇到收受红包、收受回扣以及辱医、伤医等不良社会事件。面对红包、回扣及紧急医疗救治等情形时,实习生能否正确评价或应对,关键是看他们思想政治素质是否合格。

2.实习期医学生对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具有迫切性,应当积极跟进。实习期医学生时常直面医疗领域的利益纷争现象、生死别离景象以及部分患者的经济困顿,从而触发他们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等问题的思考[2]。另一方面,完成临床实习之后,大部分同学就要正式踏入社会,他们可能对此充满憧憬,同时也免不了时有困惑,这是他们人生道路选择的关键时期。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帮助他们把握人生的正确航向,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3.实习期是提升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机遇期,必须充分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热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1]实习期,是学校教育的最后环节,是医学生接受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最后机会。医院临床实习能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而鲜活的素材,疫情防控等事件的紧要关头的先进事迹、日常工作中救死扶伤的典型人物、贪污腐败的案例可能就在他们身边。所谓“实践出真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规律,把握好以实践谈思想政治素质的时机。此外,实习期间医学生有机会与带教教师亲密接触,如果能够建立有效的师生交流机制,医学生也可以获得很好的思想政治素养熏陶。

三、实习期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缺位现象

1.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承担缺少制度安排。2008年9月,卫生部、教育部印发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简称《规定》)规定,临床教学基地负责组织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实践活动,为实施临床教学实践活动和完成教学任务提供必要的条件(第五条);同时也规定,临床教学基地和相关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学生和试用期医学毕业生的医德医风及职业素质教育(第八条)。但是,《规定》没有涉及实习医院对思想政治教育职责的承担。2014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同样如此。基于学籍管理体制,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仍属于学校,但事实上,进入实习阶段后辅导员及学校职能部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大大下降。学校职能部门通常也难以对其思想政治素质直接考核,需要借助实习医院对实习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进行评价。但由于缺乏法律规定,实习医院没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2.思想政治素质理论与临床实践难以有效整合。知识传播碎片化是当下教育教学活动中令人关注的现象[3]。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知识传播碎片化同样不容忽视,医学教育工作中还没有普遍形成思想政治素质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整合模式。高等医学教育的第一、第二学年,思想政治教学只能停留在政治理论层面,难以跟医疗服务实践相结合,加之大学生刚刚踏入高校不久,联系社会热点、实际生活的能力也不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不仅有进行知识整合的现实条件,而且有了整合的现实需要,但是,医学生并不具有将思想政治素质理论运用到临床实习实践中去的自觉性和能力。需要结合临床实习课程积极进行思政课程改革,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临床实习课程中的有机融入。

3.实习期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复合型教学师资。由于不具有临床工作能力和经历,校内专职思政课教师难以独立胜任实习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临床带教教师是实习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师资。临床带教教师对医学生而言有着强大的人格魅力和亲和力,其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医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当前的实习工作中,部分带教教师没有认识到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也没有掌握思想政治教学的方法,带教工作侧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

四、实习期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路径探析

1.赋予实习医院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并形成院校协同机制。首先,应当明确实习医院思想政治教育职责。目前的状况是:能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习医院并没有法定职责,而学校职能部门时常鞭长莫及。在教育职责划分上,实习医院和学校之间应当相互补充、相互衔接,避免职责重叠或职责空白。其次,需要建立校院协同机制。在确立学校党委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地位的前提下,实习医院各级党组织应当协助学校完成对实习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考核,并为临床带教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指导和帮助。学校党委及有关职能部门与医院党委、职能科室、业务科室党组织可以确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就年度工作计划或其他重要问题开会讨论。此外,学校有必要成立专门工作部门,负责协调临床带教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资格考察、校内外相关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安排以及相关工作的评价、考核、奖惩等。

2.为实习生配备校内导师,与临床带教教师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全方位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并热心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临床带教教师队伍至关重要。但是,队伍建设并非一日之功,师资整合形成导师团队也是一种选择。具体而言:(1)从校内专职教师及学工教师中遴选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教师担任实习生的校内导师。2005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推行导师制,不少医学院校对此已积极贯彻。基于“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要求,校内导师担负起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理所当然[4],学生进入实习期后要持续跟进。(2)明确要求临床带教教师承担相应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学任务。临床带教教师也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员,一方面应当积极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并在专业教学中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要积极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发挥品德示范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临床带教教师。(3)进一步发挥辅导员的作用。辅导员与学时联系紧密,具有丰富的管理手段。校内导师、临床带教教师及辅导员要定期交流,相互了解实习生的思想状况,拿出工作改进方案。个别实习生暴露出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时,辅导员、校内导师及临床带教教师应当及时相互通报信息,共同应对。

3.尝试开展实习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并促进临床教学、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具体而言:(1)结合国家形式与政策变化开展实习期思想政治素质课堂教学。进入实习阶段后,面对医疗工作中的各种社会现象,医学生的思想动态可能会有较大的变化,开展课堂教学,结合实际,重温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很有必要;开展课堂教学,还可以把实习生集中起来,开展卫生国情教育。安排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可以侧重于系统地就热点问题展开,尤其是围绕党和国家的最新思想政治建设动态进行理论研讨,或者以医疗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建设及反腐败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2)在临床实习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进临床实习课程思政改革。临床实习课程思政改革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是思政课堂教学活动无法替代的,结合临床实践,可以探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运用,可以探讨流行性疾病防治工作中党的领导作用发挥,等等。临床实习的课程思政改革,重点在于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的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5]。(3)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受高等教育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与创新活动,是提高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效途径,更是我国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6]。为了达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结合实习期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经历和生活阅历,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必不可少。对实习期的医学生而言,参观反腐倡廉展览,可以促进其走上工作岗位后廉洁行医,杜绝收回扣、拿红包的现象;参加农村或落后地区的义诊,可以帮他们全面了解患者群体的经济状况、生活状况,未来执业过程中的诊疗服务可以更符合基层百姓的需求;参与卫生政策的社会调查,可以帮他们了解我国医改动向及卫生政策精髓所在;等等。

猜你喜欢

实习期政治素质医学生
浅谈企业保卫人员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必要性
浅谈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跟踪导练(五)4
拿到驾照后这些知识必须知道!
提高医院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思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驾照实习期注意事项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