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背景下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3-11-22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5期
关键词:动画课程教学

陈 玲

(北方民族大学 设计艺术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的召开,为高校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目前高等教育进入了普及化阶段,2020年11月,时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曾提出:“唯有创新,才能以变应变,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就是高校教育应对未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格局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主动求变。

2020年春季学期开始至今,中国教育从面临线上化教学的挑战,到目前已经进入全面混合式教学的态势。混合教学模式优化了传统教学中比较耗时耗力的烦琐工作,教学的结果也证明,较“教”者而言,新一代的“学”者,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基础认知与基础技能的线上化、企业产品级制作流程的线上化,使学生的学习更高效,学习者能够参与更多具备高阶性、挑战性、创新性的拓展项目。

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的要点及痛点

(一)传统教学观念的革新

线上教学是简化教学的一大利器,动画专业较其他学科而言,线上教学模式开展得更早一些,早在2000年左右,学习者已经普遍使用数据光盘进行软件技能及动画原理的学习,尽管那时的学习方式不是实时在线。随着5G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线上数据的版权问题不断呈现,同时由于各个学校的学情不尽相同,使已长久习惯于传统教学的教师缺乏改变固有教学观念的原动力[1]。高校能否快速进行线上教学的切换,体现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强弱。教学实践表明,动画专业的技能基础、认知部分课程,非常适合混合式的教学模式。

(二)教育部宏观指导的明确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应该培养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中国声音的传播者、中国理论的创新者、中国未来的开创者,具备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的人才。具体到大部分普通高校是以服务国家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符合学校人才定位总目标,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那么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是教师作为“教什么,怎么教”的主导方向。地处西部的高校教师要明确国家及地方亟须解决的问题,及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作为我们教什么、怎么教的前提。具体专业上,“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首先要基于行业及国家需求为前提,也就是基于产出(OBE)的教学设计。以培养目标为指导——体,毕业要求为抓手——面,课程群能力培养为构建——线,课程考核标准为支撑——点,形成系统清晰的培养体系架构。

(三)教学内容的重构与更新

动画专业毕业生就业趋向于细化分工,需要“一专多能”。动画专业培养模块内容中包含:故事编导、绘画造型、角色设计、场景氛围、动画制作、后期合成等,全流程的综合能力培养。而在应用型本科中,学生初学时,并不能明确自己擅长的环节。如果专业课之间不进行有效的衔接,学生在课程中执行作业和项目不形成体系化,那么学生学习成果积累就很有限,学习的获得感和系统性就很难实现。教学内容模块化、进阶式,通过各个课程间的有效衔接,实现课程与课程间的优化过渡,学生在一学期或者一学年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将自己的项目深化完善。

(四)共享教学资源的运用

SPOC中教学资源有效重构,使学生学习由碎片式过渡到系统式。动画专业线上教学资源主要分为三部分:各大高校的MOOC、SPOC资源;社会培训机构及企业收费资源;国内外公开的资源、共享平台及直播课程。熟悉这三部分内容资源后,开展混合式教学。选择灵活的方式,可以避免重复基础性内容的工作。对于需要付费资源,可以进行购入补充;对于其他平台的资源,通过链接合理转引。西部地区的学生,同样可以共享到与名校同等水平的线上学习资源,缩短因地域而产生的教学水平差距。

(五)教学管理部门的保障

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会使各个专业在建设中,具体到课程的要求千差万别,所以教学管理部门的顶层设计,一定不能过于死板套用模式。采取混合式教学后,对原有课程教学大纲几乎是颠覆性的重构,线上教学内容调整的灵活性非常大。如果教学管理部门能够简化烦琐的管理,给予学科个性化、多样性的教学设计权限,直接采取线上方式进行课程质量监控,教师就不用疲于套模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以课程体系为实现准则,以综合评教评学为持续改进的依据,在课程实施、评价反馈过程中,持续改进课程标准,不断拔高学生多维度能力培养的要求,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二、人才培养实践中探索符合民族院校的实施策略

(一)校企合作,通过多企业合作,实现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

校企优势互补,实现专业人才输出与用人单位接收的有效对接。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我校的人才定位,所以要了解行业以及用人单位的要求,与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共建SPOC,通过产品级项目资源的充实,培养行业对接人才。通过几年合作,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每个企业的产品定位都非常明确且模式化。通过两到三年的合作后,如果该企业的行业导师不能带来新的内容,就要采取多企业合作模式。譬如我校与功夫动漫合作的同时,也与当地企业对接合作,并邀请企业在线直播讲座,反馈行业信息。

(二)优化课程群结构,实现知识模块化、能力进阶性、项目高阶性

在课程建设方面始终要秉承持续改进,完善课程体系,形成模块化、关联递进的课程群。通过大一、大二的课程群,达成夯实技能基础、强化艺术素养、拓展项目能力培养的目标。强调课程间导师教学内容的协调关系,实现各个课程有效衔接,形成模块化的对接接口。使学生的成果在课程群的学习中不断优化完善和培育,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借助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或者教师工作室实现跨年级的项目实施,由高年级学长执行创新性、高阶性工作,由低年级同学执行基础实践性工作。嵌入项目的作品,实现成果的转化可能性增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和自信心。

(三)课证融合,通过教育部职业技能认证考试,部分基础课程实行学分制

网络化学习认证,使早期西北地区受地域限制的一些学习内容不再成为当下“网生代”学习的阻碍。采取软件技能的部分“证书化”,结合教育部“1+X”认证,使学生能够自主完成技术技能的学习。此外,可以调动学生自有资源,缓解教学设备资源普遍老化等现象,实现学生自主选修学习的目的。根据动画专业基础认知、技能培养的毕业要求,比如二维软件、三维软件基础等,可量化考核的技能,分配在一、二学年中,学生只有修得相关认证学分,在三年级才可以进驻相关方向的工作室、项目组。

(四)PBL问题导向式,提高职业素养,实现人才产出对接

问题导向式实践学习和产出导向制培养方式,最终目标是锻炼学生的自主开拓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通过三种方式开展: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提高一、二年级通识类、学科基础类课程学习的紧凑度,实现高年级的实践必修与选修的合理搭配,在三年级开展“PBL项目制方式”“联合创作”等课程,第五学期进行校内联合创作,第六学期采取企业产品级项目的复现或者参与。通过教师项目和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现跨年级的项目合作[2]。

(五)有效利用国内外共享教学资源,结合自建线上数字工坊,满足个性化学习

目前,关于动画的学习共享资源平台非常丰富。国内B站、动画学术趴、摸鱼走马、WUHU动画人、动画师手册等网站或公众号,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线上学习资源。国外CG talk、虚幻引擎、Animation-school、sketchfab等网站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专业人,共同分享自己的作品,形成了具备社交功能、产品转化的共享共用平台。有选择性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共享资源,开拓自主的学习专业知识,转化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作品中,这种方式可有效地节约学习成本,实现学习资源随时随地获取,提高学生对于作业水平的要求,逐步向产品级靠拢。

(六)隐性课堂思政,项目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行业专家讲座提高学生自信

学生项目、教师研究项目、企业实操项目,始终要将“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问题放在首位,所以在课题研究时,引导学生关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之间的社会问题注入课堂。课题选定时,引导学生能够做到“立足中国国情、扎根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避免受到国外二次元文化影响的一些动画学生,进行没有根源文化调查的所谓创作。在课程建设和实施中,始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融入点,通过将敦煌文化、剪纸艺术、黄河流域文化等内容融入课程,并鼓励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创新项目申报、创业项目实施,通过项目来巩固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三、人才培养中,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方式

(一)甄选优质共享课程补充,争取参与国家级虚拟教研室教研活动

网络上有越来越多的优质课程出现,选好共享课程,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有明显的作用。智慧树、学习通、腾讯课堂等目前国内线上优质课程资源越来越多。学生都会自主选择一些课程购买使用,这样对教师遴选优质课程就显得更有迫切性,而且国家资助建设的课程,学生使用都不需要支付费用,且由于线上沟通越来越普遍,虚拟教研室也可将全国优秀教师汇聚一堂,实现隔空教研,提高教学质量。

(二)自建课程内容更新迭代,精简优化线上资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线上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负责人会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一方面使得课程更系统完善,另一方面会使视频的内容不断增多。在授课过程中,课程负责人必须对课程内容不断地更新删减,否则线上部分内容会不断地庞大,会加重学生线上学习的负担,无论是必修部分还是拓展部分都会有此感受。在课程建设中,课程建设者会有建设课程不知道如何舍弃,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往下继续完善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将课程再次克隆,在新的班级进行新重构内容的实施。

(三)快速激活学生课堂兴趣,多元化调动学生自主开拓学习积极性

线上内容的建设减少了教师在课程基础认知和基础技能方面的耗时,使教师可以有时间投入课堂高阶活动的设计,但课堂不能缺少兴趣的导入,每一次课程都面临新一届学生。所以在课程开展时,需要设置一些能够快速激活学生课堂兴趣的内容注入,否则在课堂中总会有一种线上内容学习情况,上一届学生学习状态比这一届好的感觉。原因在于基础认知是不变的,但是如何让学生与不变的内容产生新的、有趣的链接,通过多元丰富的新案例才能够激活课堂氛围,调动学生自主开拓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合OBE模式目标导向,聘请行业导师进行岗位模拟测试点评

目标导向的教学模式效果显著,越来越多的课程开始实施此方式,但是在课程中教师除了能够借助赛事的方式,将赛事项目引入课堂外,还可以将企业测试项目引入。尤其是动画领域,在学生就业过程中,一般都会接收到动画师、原画师、剪辑师、分镜师这样具体的测试题目,而赛事项目一般都是全流程作业,学生如果做不到“一专多能”就很难通过企业测试,在就业初期遇到障碍。故在课程中,我们也尝试结合OBE模式,将企业测试题引入课堂,并且邀请各环节行业导师对学生测试,进行不少于2次的点评,使学生得到更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就业做好前期准备。

(五)简单总结促进深度学习,互动反馈实施效果,并调整新一轮教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中,课堂教学容易被忽略的就是简单的总结。每天几分钟的总结和反馈,会使学生下一阶段学习目标更明确,上一个阶段学习内容成果也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成就感。通过导师总结、学生总结、同伴总结等方式形成良好的总结习惯,导师的总结提高学生学习获得感,学生总结可以促进教师进行课程内容的更新思考,讨论总结可以提高课程的参与度,学生也能够成为课程建设的参与者。

基于学情分析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创新教学给予了西北地区高校人才培养的新契机,可以拉近与知名院校动画人才培养产出的距离,但必须始终立足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符合国家人才培养的总规划。学校给予教师更多课程重构及云教材编著的支持,调动优质企业项目资源入驻高校的可能性与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创新、服务社会的拓展意识。以主动求变,来面对未来的人才培养。改变观念,转换思维,采取“共建、共用、共享”的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使“自助餐”变成“厨王争霸”,才是使学生获得更多高阶学习收获的有效手段,才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想模式。优化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达到学生能力素养的不断提升,为培养胸怀祖国、讲好中国故事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猜你喜欢

动画课程教学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做个动画给你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动画发展史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我是动画迷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