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智移云区”时代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探索

2023-11-22李弄文谢林海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5期
关键词:云区会计学课程体系

罗 翔,李弄文,谢林海

(1.江西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会计学院,北京 100070)

引言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会计学专业高等教育取得了瞩目成绩,为我国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会计人才。在双循环经济格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步入了波澜壮阔的新时代,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区块链(简称“大智移云区”)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刻影响和改变着现代社会工作方式,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会计职业与教育也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与变革。在此背景下,高校会计学专业亟须进行全方位而创新性的教学改革,从而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会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基于此,本文从“大智移云区”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教学改革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以期为“大智移云区”时代背景下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提供一定借鉴和指引。

一、“大智移云区”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在数字经济加速建设过程中,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能将逐步被智能财务技术取代,进而更加关注会计人员的大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和实时决策支持能力。因此,“大智移云区”时代会计除应具有反映和监督的基本职能外,还应该具备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和实时决策支持等能力。

(一)大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

会计意义上的大数据是数据科学、计算机技术科学等相关学科交叉赋予会计学科的新技能,是以会计数据为基础、会计信息为主体,融合到企业业务和管理决策的系统性会计分析活动。以往由于技术的限制,能够给管理层提供的分析结果主要是基于财务报表中的结构化数据,然而,这些数据显然规模有限且表征单一,难以充分考虑到企业业务特色和宏观经济信息,而且传统会计分析更加侧重指标分析,导致传统的会计分析本质上还是十分有限的数量分析。在“大智移云区”时代,高素质会计人才除了要充分利用企业自身数据进行分析外,更应该延伸到社会经济活动方面,将更多的业务相关信息和社会信息挖掘纳入会计分析视野,使新时代的会计群体成为链接宏微观经济管理和社会活动的桥梁[1],助力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以此为基础的会计分析才是真正蕴含了大数据的本质,从传统会计分析演化为大数据分析,因而,会计分析所使用的资料除了企业内部各类信息,还扩大到社会层面的集群数据,如经济政策、市场情绪、消费者偏好等。

(二)实时决策支持能力

“大智移云区”时代的会计职能由传统核算型向管理决策型转变,新时代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转变为提供高质量会计数据、实时性会计信息,为企业战略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在新兴信息技术时代,企业业务流程或经营样本已经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研发、制造和经营销售,更凸显的是价值创造、柔性决策和智能经营。传统会计提供有价值信息的技术十分有限,然而新时代会计完全可以高效、精准、低成本且实时地提供企业战略、科学决策所需的绝大部分会计信息甚至是社会层面的经济环境信息。微观企业以企业内外各类会计信息为基础进行大数据分析,对企业管理决策将有巨大帮助。况且新时代会计不仅仅是数据收集和分析等一般意义上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更关键的是,新时代会计可以作为链接宏微观信息的桥梁,进行契合企业利益的数据准备、数据理解、建立模型从而精准评估或预测,这将不断提高会计人员对数据的利用水平,并增强管理层对企业本身、市场真实情况的把握,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同时还可以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二、“大智移云区”时代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目标定位不够清晰

任何学科的人才培养都必须有明确的学科定位,在“大智移云区”时代,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会计学专业更加如此。新时代会计人才教学改革须以会计为基础,深度融合新兴信息技术。近年来,在“智能会计人才”的培养定位上,鲜有高校将“智能信息技术”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应用方向,部分高校进行“会计+信息技术”的简单结合,大部分高校受资源条件限制仍在教学改革前徘徊不定。新时代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绝非简单否定以往会计体系,也不是一味照搬新兴信息技术简单融入教学工作中,而是必须以会计管理活动论思想体系为理论基础[2],引入新兴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充分履行传统会计核算职能的同时,高效发挥会计服务决策管理的新职能。

(二)课程体系不够健全

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义,然而当前高校针对新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尚未健全。一方面,高校现有专业课与基础课比例失衡,一些专业课程内容局限,而且和培养体系链接不够紧密;另一方面,会计学专业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然而本科高校实践性课程普遍不足,实践设备短缺且陈旧,现阶段的课程仍然只是试图让学生使用已有的简单数据,熟悉简单的会计业务流程,填制和制作简单的财务报表。缺少经典案例深度教学和现实会计角色模拟,更缺少适应新时代会计要求的实习和实践基地。会计教学不仅与现实实践相脱离,更无法与新兴信息科技形成有效衔接。

(三)师资结构不够合理

师资队伍结构普遍不平衡、不充分且不合理。师资建设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础,但具有会计和新兴信息技术交叉学科背景的高校教师数量十分罕见。现有高校里具有丰富会计学科教学经验的教师较多,但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理解尚有欠缺,难以较好地承担新时代会计教学工作。而学校新引进的青年博士,普遍是本硕博均为会计学相关专业,少有高校会计专业新进教师具有会计与信息技术双重学历背景。而且,高校现有的绩效考核机制更驱使青年教师投身科研,这显然占据了青年力量在新时代会计课程改革实践上的时间,难以将新兴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知识有机统一,容易产生“两张皮”的情况,是高校会计改革的显要阻力。

(四)教材建设相对滞后

教材建设是新时代会计培养工作的重点工作,由于“大智移云区”时代强调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而培养的关键在于新兴信息技术与业务、财务的深度融合(业财技),而培养会计人才实现业财技融合则需要在教材建设中下功夫,具体的新理念融入、教材编写、经典案例、教学形式和考核方法等都需要进行全面考虑。目前各高校的大数据会计或智能化会计教学改革仍处于初始阶段,重要教材或辅助教材极为短缺,亟须进行新时代会计教材体系的重构,促进会计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有效交叉融合。

(五)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培养“大智移云区”时代新型综合型会计人才,教学手段是重中之重。然而当前的会计教学并未与新兴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教学形式单一、手段简单和方法传统仍然普遍存在,不仅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发挥新兴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在过去几年,教学硬件不足、教师网络授课不熟练、网络教学资源不全面、师生互动效率低等困难尤其突出。如何在“大智移云区”时代做好硬件升级保障、如何提升高校教师利用互联网设备的教学水平以及如何将传统教学范式推向新时代“互联网教育”和“智能教育”的转变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

(六)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培养会计学专业学生,必须强调理论与实际并重。在当代经济社会中,最适合会计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地方就是广大一线企业。在“大智移云区”时代,大多数高校对会计学专业的“产学研”融合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尽管有一定经验积累,却依然存在不少短板。目前,不论是会计人才的供给端还是需求端,均认为我国高校现存会计培养制度无法较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实际需要,主要表现在:高校人才培养缺乏特色、缺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与实务严重脱节,教学与商业模式、企业经营过程等割裂;教学形式单一。由此可知,我国传统会计培养模式已然显现出与“大智移云区”时代会计职业要求不匹配、需求和供给不平衡、会计教育和职业发展相脱节等现象[3]。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亟须对会计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改革,在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教材建设、教学手段等方面加强创新探索,以期培养更适应于“大智移云区”时代所要求的优秀会计人才。

三、“大智移云区”时代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重塑新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应当以立德树人为本,培育综合素质优、整体能力强、专业知识翔实、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创新能力的管理型会计人才。综合素质优秀表现在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团队合作能力、科学逻辑、信息素养、整合创新、实际操作等能力,具备能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式的能力。专业知识翔实表现在能够洞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科技进步发展,既有扎实的基础会计理论知识,又能紧跟标准、实务发展变化,紧密联系理论和实践。实践和创新能力展现在本科学习过程中,有大量机会和时间参与实践,在培养技能熟练度和积累工作经验的同时,培养系统性、逻辑性创新思维能力,深入培养新时代企业所需的互联网思维,熟练掌握新时代会计职业所必需的数字化技能。

(二)重构新时代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优质的课程体系是保证学科和专业紧密联系的桥梁,只有通过重构课程体系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首先,“大智移云区”时代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可以重构为三大板块:综合素质板块、通用技能板块以及专业技能板块,并可依据学科特色方向设立交叉课程以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其次,新时代课程内容除涵盖经典专业基础知识外,还必须贴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和企业实际所需。高校既要重视并强化新时代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也要加快会计与信息技术、大数据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借鉴和推广南京审计大学的智能会计四层次课程体系——计算机基础类、数字资源获取类、数据分析类、智能决策类[4],势必有助于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动“大智移云区”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范式改革,有利于实现会计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

(三)加强新时代会计师资队伍建设

实现我国新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是教师队伍,师资队伍水平至关重要。一方面,高校必须逐步建立规模合适、结构合理的新时代会计专业师资队伍,不论是从外部引进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青年博士教师,还是从实务界引进具备较高实践水平的技术人才,均可以有效弥补高校现有师资队伍的不足,促进形成具备较高理论水平、实践技术的人才梯队,初步形成教学保障。另一方面,高校还应设立研究专项,加快新兴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和方法论研究,加快培育适应“大智移云区”时代的一流教学团队。

(四)完善新时代会计教材建设

教育部门和高校需要尽快拓展会计学专业教材体系口径,着重在会计理论与“大智移云区”信息技术实践与应用的结合上下功夫。编写《大数据+智能会计基础》《智能会计信息系统》《智能财务共享》《大数据财务决策》《大数据审计》《财务大数据与可视化》等适应“大智移云区”时代的会计学专业教材。相关出版社可发挥资源优势,组织全国会计名师及时更新或出版会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会计学专业教材;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或二级学院可以设置一些教材建设专项,调动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

(五)优化教学手段,发力校企合作

会计学专业历来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大智移云区”新时代更应如此。高校必须在明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观念、改革线下教学方式,尤其是要重视新培养体系下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全方位促进会计理论与实践交叉。利用新时代信息科技优势,争取优化现有单向知识传授模式,通过“大智移云区”等科技手段,逐步实现“讲授+案例+创新项目研发”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提供培养新时代会计人才的必要条件。现有高校会计学专业培养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亟须加大与社会一线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创新训练中心等配套设施,以此满足新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的实践需求。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可以把实际人才需求反映给培养高校,高校再进一步分析归纳,从而对培养体系进行优化完善,以此形成长效、灵活的联动培养机制。

猜你喜欢

云区会计学课程体系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湖南省教育会计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