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活动中的信息素养问题探讨

2023-11-22李修波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5期
关键词:检索技能图书馆

李修波

(山东大学 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100)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加强全民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普及提升公民数字素养”同步列入国家新时代发展远景,为高校大学生创新活动指明了方向,也使信息素养对大学生创新活动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出来。所谓信息素养,是指有效获取、管理与利用信息的能力与意识,由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伦理所组成。它不但是大学生创新活动信息获取和甄别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创新性判断的动力来源,在大学生创新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对应,在目前的高校创新活动中,大学生存在信息知识匮乏、信息技能不足、信息意识薄弱、信息伦理模糊等信息素养问题,已经对大学生创新活动产生了不利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对于厘清问题来源、找出问题解决方案、促进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发展具有较大现实意义。

一、信息素养和科技创新的关系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1974年,时任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首次提到了信息素养一词,并定义为能够利用大量信息源和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对其做了进一步解释,信息素养被描述为一种个体能够掌握何时需要信息,并能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美国图书情报学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布拉格宣言:走向具有信息素养的社会》,信息素养内涵被进一步细化,成为能够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解决面临问题的能力。在以上阶段,信息素养多被描述为“技能”或“能力”。信息素养内涵的突破出现在2005年,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与美国信息素质论坛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召开的国际高级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研讨会后,发布了《信息社会灯塔:关于信息素质和终身学习的亚历山大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其中指出,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核心,是数字时代一项基本权利,包括识别信息需求能力及在特定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查找、评价、应用和创建信息的能力。《宣言》再次确认了信息获取能力为信息素养的基本内容,强调了终身学习以及文化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对信息素养的影响,使信息素养突破了“技能”或“能力”的单一表达,变得更为深刻。2015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在《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以下简称《框架》)中,再次丰富了信息素养内涵,提出了信息素养是对信息的批判性思考的理念。在国内,信息素养概念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此时信息素养概念刚传入中国,马海群就其内涵和特点进行了解读[1]。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提出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将信息素养教育上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二)信息素养是科技创新的基础要素

何谓创新?赵乃瑄等[2]结合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所形成的创新概念较具有代表性,在他们笔下,创新是“个体在认识某一事物或解决某一问题时,能够突破常规和传统,摆脱以往路径依赖,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分析、重组原有知识体系,创造出新的思路、办法和理论,并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前人未曾解决的问题”。基于这一认知,可以得出结论,所有创新活动中,创新者要有一种能力,即判断什么是“前人未曾解决的问题”。要判断前人是否解决了问题,就必须充分研究前人发表的文献;要在海量信息中找到这些文献,就必须具备较高的文献检索能力。同时,创新者应善于甄别信息,在与海量信息打交道的过程中,保留有效信息,排除无用信息;善于洞察学科发展趋势,发现学科融合创新点。

关于信息素养与科技创新的关系,许多研究者给予了充分揭示。如Alekseeva[3]认为,信息素养不但可以帮助创新者扩展研究范围和内容,使创新具有更多自主性,还可以帮助创新者树立信心,完成思维方式转变。苑世芬[4]认为,信息素养提升与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高度一致性,信息素养较高的人批判性思维更强,创新态度更加自信。林如诗等[5]以元认知理论为基础,将创新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等三个过程结合起来,由此提出了创新素养教育理念,并认为创新素养可以看作信息素养的一个分支。

关于信息素养对大学生创新活动的支撑作用,也有研究者给予了深刻论述。例如,杨兰芝等[6]认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于提高其综合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时代,与创造力相关的变量之一是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强的学生信息素养更高,能够达到更高的目标”[7]。在《框架》中,信息素养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也被明确写入信息素养标准中。

二、大学生创新活动中的信息素养问题

对创新活动而言,创新者的信息素养非常重要。大学生作为高校创新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其信息素养存在较多问题,归纳如下。

(一)信息知识相对匮乏

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基础,主要涵盖文献、信息、信息资源等知识。信息知识相对匮乏意味着大学生信息素养“大厦”的地基没有打好,解决信息获取等问题时,无法深入问题的内部,抓住问题本质。例如,对不同出版类型文献的知识掌握不牢,就弄不清图书、期刊、会议等信息的区别,并引发文献全文获取上的困难。再如,对创新信息资源知识了解不充分,就会缺乏对创新主题可利用资源的总体把握。在选择信息检索工具时,物理类创新就不懂得利用PA(物理文摘);获得高校外创新文献时,不会充分利用图书馆的馆际互借服务。

(二)信息技能存在不足

创新活动对大学生信息获取能力要求很高,但在高校创新实践中,部分大学生仍存在信息技能不高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在面对创新课题时,课题分析能力一般,在检索关键词的使用上,选择能力不强,缺乏从文献全文去把握关键词的能力,最终导致创新调研不理想;在实施检索时,检索策略构建能力差。只了解布尔逻辑等检索技术,对截词、位置运算等检索技术了解不充分,制定的检索表达式水平和质量都较为普通;在使用检索模式时,只会使用初级检索,不会使用专家检索。在创新活动中,由于信息技能不高,虽进行了创新检索,仍无法准确找到问题源头,对创新活动新颖性的判断含糊、不清晰,重复性创新风险较大。

(三)信息意识较为薄弱

大学生创新活动中的信息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素养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目前的信息素养教育中,部分大学生搞不清科技创新和信息素养的关系,有的学生甚至认为信息素养就是一些选修课或培训,不重视信息素养的提升。网络时代,信息混杂,全面、准确找到信息非常困难,如果认识不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不加强检索技能的学习,就容易在创新信息获取时手足无措,弄不清努力方向。二是创新活动的信息意识不够。遇到创新课题时,大学生本应自发形成找到课题所需信息的思路和方法。但现状是,部分大学生在创新活动中并不具备这一能力,这导致他们在遇到创新难题时,信心不足。

(四)信息伦理比较模糊

近年来,大学生信息伦理水平总体有所提升,但部分学生仍存在信息伦理模糊的情况。2013年,郭玮[8]对兰州大学94名本科生进行信息素养实施的专题调查发现,有近50%的学生在引用他人文章时会偶尔标注或不标注。2022年,姜晓宇[9]对山东省19所高校333名大学生进行了同主题调查,发现引用他人文章或观点时随意标注或不标注的学生比例下降到了11.71%。显而易见,在过去十年中,大学生信息伦理水平有了显著改善,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在利用他人信息时,对他人知识产权成果有效保护的主动性不够,信息伦理比较模糊,水平有待提升。

三、高校图书馆解决大学生创新活动中信息素养问题的策略

作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高校图书馆是解决大学生创新信息素养问题的主要力量,高校图书馆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解决大学生创新活动中的信息素养问题。

(一)丰富大学生的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基础要素,是解决大学生创新活动中信息素养问题的基点。高校图书馆应该重视对大学生信息知识的培养,努力创造条件丰富大学生的信息知识储备。为达到这一教育目标,高校图书馆应在调研大学生信息知识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设创新性信息素养课程,举办创新专题培训。通过课程或培训等方式,帮助大学生充分掌握文献、信息、信息资源等知识;帮助大学生掌握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学科资源;帮助大学生学习信息获取、信息处理的知识等,提升他们的信息知识储备。

(二)提升大学生的信息技能

信息技能是信息素养的关键和核心,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重点。换言之,较高的信息素养是通过信息技能应用能力来体现的。作为大学生创新课题信息调研的前置能力,信息技能甚至决定着大学生创新的成败。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大学生创新活动特点,开展针对性的信息技能培养,加强检索实操实训。必要时可开设信息技能专题培训,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信息检索技能。例如,开设“专业检索”微课,提升大学生检索表达式的写作能力;举办检索实操大赛等,培养大学生信息检索和信息处理的综合能力。

(三)强化大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根本要义,是大学生创新性判断的思想源泉。信息意识的取得要经过长时间信息知识积累和检索锤炼才能获得。高校图书馆可从信息素养课程着手,强化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1)改变课程性质。加强通识核心课、必修课建设,提升信息素养课程位阶,让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在学生心中扎根。(2)加强课程内容建设。将课程建设与创新活动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增设一些创新检索实践,让学生充分体会信息素养对创新的支撑作用。(3)加强教学方法变革。鼓励教师充分利用雨课堂等在线教学工具,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增加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课程有兴趣,便于唤醒他们的信息意识。

(四)增强大学生的信息伦理

网络时代,信息复制几乎没有成本,非常容易引发侵权问题。在大学生的创新信息伦理教育中,空洞说教的教育效果一般。高校图书馆可以在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中,积极引入案例教学,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不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的危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伦理观。尊重智力创造,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不被侵犯,同时对他人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给予尊重;让学生了解到,绝大多数创新都需要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完成。使用了他人智力成果,不要隐瞒,要通过一定方式体现出来,有效降低知识产权侵权的可能性。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新过程中遇到的信息知识匮乏、信息技能不足、信息意识薄弱、信息伦理模糊等信息素养问题,事关大学生创新性判断,影响着大学生创新活动的成败。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大学生才能在激烈的创新竞争中脱颖而出。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高校图书馆要在解决大学生信息素养问题上有所作为,为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健康发展做贡献。

猜你喜欢

检索技能图书馆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图书馆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画唇技能轻松
国际标准检索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