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商学院的人工智能伦理教育
2023-11-22彭晨明
彭晨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商学院,北京 100029)
引言
在数字经济时代中,人工智能是当前最为重要的先进科学技术之一。人工智能将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生产、决策和服务等各个商业活动环节。人工智能不同于传统机器,可进行创造性思考。人工智能也不同于人类,可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高效。因此,人工智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例如自动驾驶汽车、智能理财专家、智能医生助手等。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超4 000亿元。然而,人工智能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智能和高效的商业革新的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伦理挑战,比如,个人隐私数据泄露、算法歧视和不公平、高度自主性算法的责任归因问题等。
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严峻性和急迫性引起了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我国科学技术部于2019年成立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专委会,提出人工智能道德伦理问题和全球变暖问题一样需警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3个会员国于2021年一致通过《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建议书》。在业界和政府之外,学术界也开始探讨人工智能道德伦理问题。国际商业伦理核心期刊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发表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商业伦理”专题讨论[1],主编呼吁学术界更多思考人工智能给商业伦理研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人工智能商业伦理与商学院教育密切相关。在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应用普遍流行于商业决策和活动,这意味着商学院学生毕业后工作将与人工智能紧密联系。因此,作为未来商界的重要参与者甚至是领导者,商学院学生非常有必要接受与时俱进的人工智能伦理教育,不仅有利于个人发展,更有助于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所以,本文将在梳理人工智能伦理的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商学院的人工智能伦理教育(包括商学院的独特性、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效果评估),以期为商学院的人工智能伦理教育提供一系列可行的建议。
一、理论内涵的探索
人工智能道德伦理问题是人工智能活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社会伦理和人类道德问题。人工智能伦理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涵盖了道德伦理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学科。目前,绝大部分人工智能伦理研究探讨的是人工智能自身伦理行为,其行为的实施主体是人工智能。基于研究视角的差异,人工智能自身伦理行为研究可进一步分为三类:个人、企业、政府或社会组织。
从个人视角出发,学者关注个体如何看待和评价人工智能涉及道德伦理的行为。例如,Dietvorst等[2]研讨了面对涉及道德权衡的问题时,人们更愿意选择人工智能还是人类来进行决策。宋晓兵等[3]发现当企业采取个性化定价的价格歧视策略时,因为人工智能(与人类相比)定价的蓄意性归因更低,消费者觉得人工智能定价的价格公平性更高。从企业视角出发,研究者关心如何设计和开发人工智能,使其行为符合道德伦理规范。例如,白惠仁[4]提出在面对未来可能的交通事故时,屏蔽信息而依靠“道德运气”进行随机选择和基于完全信息的人工智能系统自主抉择都存在严重困难,因此应当为自动驾驶汽车预设“道德算法”。从政府或社会组织视角出发,学者主要分析应该如何治理人工智能伦理行为。例如,杜严勇[5]探讨在法律上应该如何界定人工智能的道德责任问题。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探讨人工智能给人类的伦理行为带来了何种影响,而不再是人工智能自己的道德行为。例如,Kim等[6]在多个服务场景下(如兑换购物券、在线购物和退还商品等)发现相比人类服务者,人工智能服务者会降低人们的内疚感,导致人们不道德行为概率上升。不同于关注不道德的行为,Zhou等[7]则聚焦人工智能服务对人们慈善行为的影响,其通过对比人与聊天机器人承担慈善活动的在线解答工作,发现人工智能解答员会触发人们偏理性的实用判断,降低捐款数额。
综上所述,无论是人工智能自身伦理行为研究还是人工智能对人类伦理行为的影响研究,都揭示了人工智能伦理问题是亟须解决的。此外,目前主要关注的人工智能伦理问题有:(1)隐私数据风险,即个人数据被记录和泄露的风险[8];(2)社会价值风险,即个人工作或社会角色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风险[9];(3)偏见不公风险,即人工智能系统因受训练数据或算法逻辑影响,对特定群体产生歧视性结果的风险[10];(4)责任归因风险,指在人工智能决策导致问题时,错误地归因责任方的风险[11];(5)决策解释风险,即人工智能算法决策过程的不透明性导致公众无法了解其背后的逻辑,引发可靠性担忧。
二、商学院的人工智能伦理教育
(一)商学院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的独特性
在人工智能伦理教育领域,商学院教育与其他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体而言,不同于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等理工学科,商学院教育的重点不在于教授学生如何设计人工智能算法,而在于帮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例如,商科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消费者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服务、企业如何采纳人工智能设计产品和服务、营销经理如何在思考和决策中采纳人工智能建议等[12]。因此,商学院着重教导的是人工智能的商业应用原则,比如隐私保护(即企业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时要避免侵犯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公平公正(即企业避免采纳带有偏见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免加剧社会歧视问题)以及透明度等(即企业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时应该提供清晰的决策原理,以便各方面利益相关方有充分的知情权)。由于商业竞争环境是动态且复杂的,商学院在人工智能伦理教育时,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紧跟时代,敏锐地捕捉市场各方的变化和相应的人工智能伦理需求,如消费者行为、竞争企业策略、供应商管理等。最后,因为市场不是独立于社会存在,市场问题涉及社会学、法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多学科领域,作为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多元化视角来深入思考人工智能伦理问题,这对商科的人工智能伦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在数字经济时代,商学院的人工智能伦理教育存在独特的机遇和挑战。商学院必须重新思考和优化教育模式。这意味着不仅要确保学生能够在实际商业环境中做出明智的决策,更要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在技术与伦理之间找到平衡,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二)打造满足人工智能伦理需求的商科教学模式
为应对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挑战,商科教学模式应从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全面更新。具体而言,课程设计的调整主要涉及三个环节:(1)整合人工智能与商科核心课程。比如,在市场营销的“数字营销”“整合营销”“商业数据分析”等多门专业课中融合人工智能应用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在某些商业环节或决策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2)开设专门的人工智能商业伦理课程,讲述阐释人工智能伦理的主要风险类型和危害性,人工智能伦理的学术研究现状,介绍政府和组织机构对人工智能伦理采取的相应措施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与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商业、法律和社会议题,树立正确的人工智能道德伦理观;(3)编写人工智能商业伦理教材。现有商科教材中鲜有涉及商业伦理的内容,更别提人工智能商业伦理,导致任课教师缺少合适的资料上课,也使得学生没有可靠的资料系统性了解人工智能商业伦理问题。
教学方法的变革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1)采用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引入真实人工智能商业伦理案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商业实践情况。(2)开展小组讨论与合作,鼓励学生形成人工智能商业伦理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对人工智能伦理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团队协作调研。(3)邀请业界专家进课堂,进行现身说法,提供学生与人工智能商业伦理相关的最新案例。例如,一个技术公司如何在开发人工智能产品时考虑消费者隐私,或一个零售企业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定价,同时避免对消费者的不公平待遇。这些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人工智能商业伦理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挑战。(4)商业模拟与实践,通过采用模拟软件或虚拟实验室,使得学生可以设身处地感受真实的人工智能技术环境和商业决策。例如,可以基于模拟软件,让学生设计人工智能商品推荐系统,考察人工智能设计特征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以及如何防止潜在的不公平和隐私泄露问题。(5)提供人工智能相关实习机会,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进入人工智能企业实习,全面了解人工智能的设计、管理以及应用等各个环节。
(三)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的评估机制
在调整现有教学模式之后,商学院仍需构建针对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的评价机制,以帮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不断迭代更新,形成良好的正向反馈。本文认为可主要考虑三个方面:(1)学生评估。学生是教育的根本与受众。商学院应该定期通过在线问卷或者线下访谈的方式收集学生的意见,又或者基于考试或测评评估学生人工智能伦理知识的掌握程度。(2)教师互评和专家反馈。学校建立完善的教师互评、督导评审、外部专家打分等多环节多方位的评估反馈机制,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也为年轻教师提供了更多向前辈专家学习的机会。(3)业界交流与反馈。与业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及洽谈实习等合作机会,积极收集用人单位对于实习生或毕业生在人工智能伦理方面表现的评价和建议,从而调整教育方案和方法。
结语
随着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迅速普及,应对其引发的道德伦理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我院及时将人工智能伦理纳入教育体系中,培养未来商界领袖。商学院可在三方面进行调整:(1)不同于理工科,商科教育要强调人工智能应用的伦理问题,而不是从技术视角探讨人工智能算法的开发;(2)改革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将人工智能伦理融入商科教育中;(3)从学生评估、教师专家指点、业界反馈三个方面构建全面的人工智能伦理教育评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