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
2023-11-22姜芳长春高新兴华学校吉林省长春市
■ 姜芳 (长春高新兴华学校/吉林省长春市)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对学生加以有效的教育是目前教学的关键所在。从核心素养教育要求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可以更好地推动课程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起到一定的指导与规范作用。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以实际生活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融合,增强他们对知识的运用与转化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完善自己的品德与言行,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一、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出发,确立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要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角度制订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道德品格,彰显课程育人价值,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够逐步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具备必备品格,兼具关键能力,是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所在。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及责任意识等,这符合新时期对学生的全新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制定教学目标,将其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促使教育目标更好地推动核心素养的培养。确立教学目标,需要从如下方面着手:首先,政治立场鲜明;其次,价值导向清晰;最后,知行要求明确。基于学生年龄特点,同时参考不同学段特点,针对观念认知,还有道德品行,予以科学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目标,在教学中实现知行合一。
例如,《认识居民身份证》的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内容的核心观点,身份证不仅是中国公民身份的证明,还意味着作为中国公民享有的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所以本课不只是让学生知道居民身份证上的信息,还要让学生认识到小小的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建立了公民和国家的联系,而身份证的用途这么广泛,是因为它代表了作为中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所以我们要保护身份证的信息,不去侵犯他人和国家的权益,同时也是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他人的侵害。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不是简单了解身份证信息、认识身份证用途和保护身份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背后的观点,懂得公民和国家之间的密切关系,知道作为中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从而树立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
二、关注学生生活,开展综合性课程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极为明确,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兼具法治及人格素养,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围绕学生实际生活组织教学,从培养学生品格、法治等层面进行深度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及情感变化,通过教育教学为学生进行一定的生活引导,提供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弱化知识与学生的距离感和边界感,促使学生能够真正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
例如《学会沟通与交流》的教学中,对于学生而言,因为他们成长环境与背景的差异性,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在生活方式方面都有差异,在看待问题方面,立场也存在区别,所以在沟通交流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思维差异,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外向,善于沟通交流,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沟通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尤其重视不善沟通的学生,引导他们敢于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看法,对于善于沟通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看待问题,掌握沟通技巧,提升学生沟通与交流能力及效果。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当我们的意见与父母的意见发生冲突时,该如何处理?当我们和同学观点不一致时,该如何处理?当我们在公共场所遇到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人,该如何处理?学生在发表自己观点与看法时,教师需要适当地点拨与指引,要求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冷静思考,以合理的观点及正确的态度及价值观与人沟通,掌握沟通的平衡点,这对于学生之后的成长及生活都具有极大的帮助。
三、组织实践活动,增强教学效果
所谓实践出真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适当地组织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增强他们的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道德与法治学科相较于其他的学科内容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需要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理解的深度,这样更利于他们内化成为自己的道德价值观。通过长期实践活动,学生习惯性得以形成,品德也在此过程中得以提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组织实践活动,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少让父母为我操心》的教学中,教师以实践展开教学,以视频或是图片的形式,记录父母一天的生活,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拍摄成果,引导他们大胆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之情,理解父母的难处,加深彼此之间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能够利用周末时间帮父母做一些事情,比如打扫卫生、做简单的饭菜等,表达他们对父母的感激感情,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道德水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掌握教育思想本质,融合说理与启发教育
从教育层面来说,无论是思政理论,还是道德与法律规范,都不是自发形成的,要彰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以有效的课堂讲解,让学生了解到课程知识中的基本概念,还有相关的理念与理论,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要将道理清楚透彻地传递给学生,同时也要对学生加以启发,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学习,能够有效领悟课程知识的核心所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遵循讲授及启发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做到“讲中有启”,“启中有讲”。在实际课堂开展中,教师要筛选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设计他们能够调动自主性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不能一味地使用讲授式教学,要鼓励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主性,在此过程中引导他们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对其价值观加以引导。教师主导性,还有学生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实现高度统一,针对学生的困惑与疑虑,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从内心里接受,然后顺其自然获得结论,做到以理服人。
例如,教师在开展《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的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公共秩序着手,比如:每天坐公交车的时候,大家井然有序排队,就是一种维护公共秩序的行为;再如:与父母一起去超市购物,结账的时候大家也都是按照秩序排队;公众场合不宜大声喧哗,街道上不随意扔垃圾,这些行为都是维护公共秩序。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若大家都不遵守公共秩序,那必然会造成秩序混乱,影响正常的生活。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以及带来的恶劣影响。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将这种思维融入个人的日常行为之中,约束自己的行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的内化能力,进一步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五、开展案例教学,践行知行合一
基于教学层面来说,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相对刻板复杂,缺乏趣味性,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知识乏味无趣,自然难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做好教学筹划工作,合理开展教学活动,筛选适当的实际案例辅助教学活动开展,让学生能够借助案例分析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深度和广度,利于他们构建积极正向的价值观。案例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对课程知识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课程学习与自身发展的关联性。
例如,《弘扬优秀家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去阐述家风代表的具体意义及其蕴含的丰富文化情感,感知正能量。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比如杨家将满门忠烈的故事,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杨家忠君爱国的家风传统。
再如,《朱德的家风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比较具有影响力的人物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家风的真正含义,然后再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家风故事,从生活中的小细节着手,让学生感受到家风的传承。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借助案例教学更好地向学生渗透课程教育精髓和核心内容,重视养成教育,教师在此过程中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融入实际生活,真正践行课堂所学,做到知行合一。
通过弘扬优秀家风的教学,学生能够从鲜活的人物与案例中获取课程教学的核心思想,并且在之后的日常生活中传承优秀家风,更好地感悟生活,将所学知识真正在生活中有所体现。
六、融合校园德育活动
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的同时,还需要与校园德育活动实现有效的融合,学校需要不定期开展相关的活动,以德育活动推动德育工作能够更好开展。这对于教师而言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他们需要从学生具体情况着手,了解他们的需求,开展针对性的道德教学。通常情况下,校园德育活动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关系密切,德育活动能够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更为真实,更充满活力,学生的感受也比较直观全面,更利于他们掌握吸收知识。
例如,开展《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的教学时,教师要适当开展校园德育活动,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一些演讲比赛活动,开设相应的图片展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熏陶,让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有更为深刻的认知,具备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在开展校园德育活动时,要基于新《课标》,组织有效的德育校园活动,将校园活动与实际教学密切联系,增强课程教学的活力,强化课程教学效果。从教学的综合层面分析,融合校园德育活动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拓展与延伸,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理解课程知识,使理性的认知与感性的思想更好地融合,提高学生思想认知高度,促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格,无论是对学生未来发展还是其成长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七、整合教育资源,夯实课堂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因为教材篇幅的限制性,所以教学内容大都是浓缩的,这对于教师教学是极大的教学挑战,他们需要合理开发教材,对知识进行整合,并予以适当的补充。在研读教材时,对于教材的弹性空间,要予以合理运用。在教材中,存在很多的空白的学习空间,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充,从而最大程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的教学中,在课后作业设计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适当的知识延伸,给予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如:要求学生以自己喜欢或是擅长的方式,描绘自己喜爱的山水风光,突显风景的独特之处,感受文化韵味,欣赏祖国山水。合理有效的课后作业,对于学生的学习巩固与拓展具有极大的帮助,而且能够拓展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思想文化层面得以提高,让学生的文化修养逐步提升,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也大有益处。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育资源整合,合理运用教学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从实际教学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以课程内容体系为蓝本,结合社会发展进程,同时结合国内外重大时事予以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融入党与国家理论与实践成果,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同时融入学生实际生活,从而使课堂具有现实关怀,体现人文温度。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综合型课程教学内容,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格、道德素养与法治意识,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师要注重讲授与启发教育的有效融合,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启发,使其能够积极思考,彰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联系实际生活及时事对学生加以有效的价值观引导,从而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及道德法律规范,提升教育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