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理念下高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运用
——以 “大数据财务分析” 为例
2023-11-21苏洪爱和丽玲
苏洪爱 和丽玲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商务信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皆强调,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融合程度,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水平。对实际教学环境中的各类信息进行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现因材施教。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混合式教学作为教学新常态具有突破教学时空限制、便于构建线上线下相融的教学情境等特点,可较好地满足学习者的深度学习诉求,促进其知识、技能与素养的综合提升。
一、深度学习理念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目标指向与设计策略
深度学习理念最早由瑞典学者马顿与萨尔乔提出,是一项旨在面向真实情景和复杂技术的学习方式和理念。1976年,马顿与萨尔乔在相同班级、相同教师的条件下,针对 “大学生群体存在的学业成就差异” 这一问题,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群体的学习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处在相同班级、相同教师教学下的学生群体,学业成就的差异归因在于学习方式的不同。一般而言,学业成就高的学生群体使用深层学习策略,往往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更为深刻,而学业成就低的学生群体使用浅层学习策略,其知识内容掌握大多只停留在浅层学习的范畴之上。①参见吴永军:《关于深度学习的再认识》,《课程·教材·教法》2019年第2期。深度学习已经成为现代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学习方式。威廉和弗洛拉·休利特基金会认为, “深度学习是学生胜任21 世纪工作和公民生活必须具备的能力,这些能力可以让学生灵活地掌握和理解学科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课堂和未来工作中的问题,主要包括掌握核心学科知识、批判性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团队协作、有效沟通、学会学习、学习毅力六个维度的基本能力。”①William and Flora Hewlett Foundation. Deeper learning competencies.[2016-04-15]. http://www.hewlett.org/uploads/documents/Deeper_Learning_Defined__April_2013.pdf,2023年4月11日。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目标指向
深度学习突出学习的理解性,其核心目标旨在培养学习者的高阶思维、强化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度学习模式要求学习者在已有认知基础上,围绕新知进行全面整合,并开展批判性、主动性学习,最终将所学习的新知带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实现新知的深度掌握与迁移。深度学习模式有效运行的关键点在于运用混合式教学法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关注学生个人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学习能力(提问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元认知能力等)。因此,深度学习模式的实现往往可以通过依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引领学生从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迈进,帮助学生抓取学习内容的整体性逻辑,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发散性理解和迁移性转化,实现对知识内容的深度掌握,并在不断地理解与记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问题分析解决能力。②参见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11期。
通过深度学习一个重要指向就是通过学生高水平或主动的认知加工,拓展个人思维,提升其批判性思维,增强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不同情景下新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为此,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实现将知识与真实世界的连接,通过面向问题的学习任务,积极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思维隐藏的创造力。通过深度学习的开发和运用,不断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沟通、协调、自主能力的提升也是其重要的目标,最终推动 “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高层次认知的实现。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策略
深度学习的目标的关键在于发挥教师教学设计的效果,凸出教学策略所具有的作用与功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度理解相关概念,鼓励学生在运用创新性思维并结合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的教学追求。混合式教学发挥了线上、线下教学各自具备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综合性应用学习资源、学习环境以及学习策略,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效果。③参见朱旻媛:《深度学习视域下告知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职教论坛》2020年第10期。因此,深度学习与混合式教学模式有着内在契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从学科特色出发,在把握学科特色以及学科重点的基础上明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迁移能力以及协作能力,为实现以上目标,教师应当注重以下设计策略的有效运用。
第一,创设合理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教师通过创设任务情境与学习情境的方法,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相关概念,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创设合理情境同样是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体系、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应当由浅入深,通过对学生进行逐步引导帮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环节。
第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深度学习的重要体现之一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开发与运用,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反思能力等。在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重帮助学生养成主动、自觉、反思等优良的学习行为与习惯的养成,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行启发。
第三,引导学生学习反思、学会反思,进一步提升深度学习质量。反思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反思能够帮助学生扩充思维框架体系,在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形成有效连接,还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有效的反思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个人能力,还能提升深度学习质量。
第四,运用多元评价法,强化深度学习。深度学习评价需要以学生与教师共同制定的学习目标为准线,通过采用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的方式反映学生深度学习情况,考察学生是否具备高阶思维能力,通过运用多元评价法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
二、深度学习理念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模型构建
将深度学习与混合式学习模式相融合,构建了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型(如图1)。这一模型体现了深度学习所应当具备的维度与目标,包含了问题解决活动、学生个性发展、深度学习反思、深度学习评价等多个模块。一是通过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育模式,鼓励学生在课前进行线上自主预习,同时在线上环节中,通过教师的导学与学生的自学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是通过线下课堂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以任务驱动模式为主导结合协作式学习方式,进一步提升深度学习程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扩充反思渠道与空间,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图1 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型
(一)教学前端的目标分析:构建深度学习基础
教学设计的前端在学术上被认定为教学前端与教学目标分析,包括对以下内容的具体设计,即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环境以及学习内容等内容。教师需要从宏观视角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与分析,教师在结合学生特点与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以及学习表现是用以测评学生深度学习的基础。
教师需要对每一节课进行设计并以此作为考察标准,在结合学生学习情况以及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教学内容的范围以及重点,并以此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缓解学生由于线上学习而产生的陌生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在课程开展初期,教师应当注重提升班级凝聚力,构建学习共同体,建立学生的身份认同感与自我归属感,以此提升学生后续的学习能力。教师还需要整合相关教学资源,对教学环境进行深度分析,充分运用所需要的工具与技术为后续教学开展打下基础。
(二)教学环境的资源导入:提供深度学习支持
学习活动需要以学习环境作为辅助。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实现教学活动的开展,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保障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习环境主要包括线上与线下两个部分。其中,线下学习环境主要包括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为学生提供的教学资源、学习课件等;而线上的在线学习资源主要包括线上网站平台、视频等在线资源,以及在线上平台为学生提供相关讨论区与交流平台。
(三)教学活动的阶段设计:保障深度学习实施
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学活动的设计。约翰·丹尼尔爵士以混合学习效果为研究对象展开的调查表明:混合学习具备的优点并非来源于在线媒体本身,而是来自混合学习中的各个元素,促使学习者更深层次地参与到教学系统,尤其是那些已经被多项研究证明有效的学习活动的纳入起到重要作用。①参见约翰·丹尼尔:《理解混合学习:珍惜古老的传统还是寻找更好的未来》,刘黛林、邵慧平译,《中国远程教育》2015年第11期。在深度学习的要求下,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需要着重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领学生积极地投身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以此提升学生知识深加工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比如协作式学习方法、通过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改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个人综合能力与个人素养。同时,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知识框架的整体性以及教学过程的延续性。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运用协作式学习方法等帮助学生深度掌握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系统把握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三个主要环节:
第一,线上自主学习。线上自主学习属于浅层学习环节,学生以完成教师制定的任务为基础进行线上自主学习。教师任务的制定应当由教学内容确定,在线上自主学习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需要线上上传与学生学习内容相关的在线学习资源以及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作业与测试题,通过提供讨论区的方式帮助学生针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向教师提问,讨论区还应具有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以及作业情况的功能。
第二,线下课堂学习。线下课堂学习属于深度学习环节,在进行线下授课时,教师应当着重考虑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引导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该环节的核心为问题解决、任务驱动与项目探究。深度学习的学习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新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教师通过将现实问题与知识点进行融合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相关知识点并总结相关规律。学生在去情境化后能够在教师引导之下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体系,通过再情境化的方式明确当前问题存在的意义,通过再情境化的二次呈现下,提升学生的多场景问题运用能力,形成知识迁移。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前,应当创设问题情境或任务情境通过问题情境与知识点的结合创设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在任务结束后进行规律总结。另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不断深入知识点,通过反复运用 “情境呈现—规律总结—再情境” 这模式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最终形成知识整体框架的迁移与运用。
第三,批判与反思活动设计。反思是实现理解性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深度学习强调学生的批判性学习思维以及理解性学习思维,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着批判态度与思维,对新知识进行不断钻研与思考,从而形成不同知识点之间的框架,进一步加深个人对于复杂概念的认知程度进而实现知识迁移运用。因此,想要进行深度学习就必须对学习过程进行适当反思。反思应当是持久深入的过程,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反思活动的设计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为核心目标,教师在进行学习活动设计时应当增设反思环节,教师和学生在不断总结反思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以找到合适的解决策略。
(四)学习评价的综合运用:检验深度学习成效
对深度学习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应当以学习目标为根本依据,始终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为导向,运用多元评价的形式形成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具体的评价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程以及课程要求进行自主选择,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量表法、测验法、调查法或统计分析法等。教师通过对上述方法进行综合性使用,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完成对学习过程的总体性认识。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深度学习目标进行适当调整。①参见钱宇华等:《深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宇学习评价体系构建—以 “flash动画制作” 课程为例》,《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第12期。深度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因此,在对深度学习进行评价时一是需要对高阶思维进行评价。二是还需要考虑学生在深度学习过程中操作技能能力。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技能的熟练程度、技能迁移运用能力、新动作技能的创造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深度学习动作技能目标进行评价。情感目标的实现情况是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情感目标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态度、价值观等。情感目标与学习过程息息相关,学生的情感目标完成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对学生深度学习情况进行考察与评价时,需要结合学生情感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学习态度量表并邀请学生进行自主填写,反映学生个人在情感目标指标中的完成情况。
三、深度学习理念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深度学习的理念,教学活动以目标问题为导向,以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深度学习能力形成为目的,注重学生获得知识整合、知识迁移、知识反思和深度学习自觉的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通过构建基于前段导入、中段支持、活动实施与末端评价的教学流程。以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线上学习资源与环境的优点。教学活动注重利用线上平台实现知识传递与知识内化,并且将课堂内容与课后知识进行连接,以期帮助学生寻找到适合个人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效率。
(一)前端:目标设计
“大数据财务分析” 课程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广度、深度与关联性的深度学习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坚持以数据分析岗位的新技能新业态新标准来确定课程目标的思路。与此同时,将法制观念、合规意识、责任意识、诚实守信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育人之中,积极引领学生,使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突出 “大数据财务分析” 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为社会输送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出色的职业技能与素养的人才。基于此, “大数据财务分析” 课程的三维学习目标与深度学习理论的六个维度进行融合,目标设计注重对学生满足未来社会财务分析需求的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见表1)。
表1 “大数据财务分析” 课程前端目标设计
(二)支持:资源导入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分析师岗位胜任力要求越来越高,以岗位的技能需求来确定课程体系就是以数据分析师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来确定资源要素和课程内容。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岗位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邀请从事企业财务分析的人员参与课程任务设计,将企业财务分析真实工作场景、职业需求反映到教学中来。如将身边一家西饼屋的经营数据处理后请学生进行分析,脱敏后的企业经营数据就是学生进行财务分析面对的真实数据。具有现实意义的、情景化的问题解决往往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学生通过寻求综合知识的运用,探究性的解决问题,推动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同时, “大数据财务分析” 课程资源设计引入 “岗—课—赛—证” 融通的教育理念。课程教学活动以岗位为起点设计课程内容,将 “全国职业院校大数据财务分析大赛” 和教育部 “大数据财务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的资源碎片化、项目化改造后有机融入现有课程学习中,丰富了课程内容,提升了教学含金量。
(三)实施:活动设计
“大数据财务分析” 课程教学在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学习活动划分为三个环节分别为:线上自主学习、线下课堂学习以及评价反思环节。
1.课前自主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设计将低阶思维与碎片化知识放置于课前线上学习环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完成教师前端目标,如完成财务分析相关方法与分析指标的学习。一是在课前线上自主学习环节,教师通过提供线上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线上学习资源可以来源于中国大学mooc 平台、超星学习平台、雨课堂等。当然,教师根据学习任务录制的资源更具适用性。二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相关学习资源后完成相关的作业与自测,注重对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的培养。三是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平台讨论区发帖,教师和同学会及时参与讨论等形式实现互动。
2.课中深度学习活动设计
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的自我探究为中心,注重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决问题。因此,教学设计将培养高阶思维的 “问题、任务” 放在线下面对面课程中进行解决。一是对学生课前学习遇到的典型问题加以解释。二是在解除学生之前学习的疑问后,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某公司特定财务分析任务。小组学习开展知识外化,共同协作完成分析任务,财务分析不仅仅是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可视化的呈现,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综合运用财务分析技能,层层深入地进行分析最终找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小组同学经过讨论、思想碰撞后最终达成一致性看法,在此过程中不仅凸显认识,还凸显情感、社交等深度学习的目标要求,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职业品质和不畏困难的精神。三是各小组将学习成果在线上学习平台进行展示。四是小组间进行成果互评、提出相关建议,培养学生的批判想思维。五是教师就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况进行总结,同时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文化通识等内容进行结合、拓展。
3.课后反思巩固活动设计
课后反思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促成深度学习能力的形成。教学设计力求当堂任务当堂解决,没有课后作业,但教师和同学都需对本次课程进行回顾,开展反思和总结。学生利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回顾,反思内省学习的收获与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与解决,可以将学习体会和观点在讨论区发表。大部分同学反思中认为财务分析思维和能力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关注财经新闻,通过多听、多看、多观察,通过思考不断提升财务分析能力。同时,学生还需进行下一次课的课前准备,完成任务学习、作业测试等,从而形成学习过程的闭环。
(四)评价:检验成效
学习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作为反馈资料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过程,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大数据财务分析” 课程的评价设计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从认知效果、交流协作、情感与态度进行具体评价(见表2)。
表2 “大数据财务分析” 课程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融入过程性评价和结构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涵盖线上的课前学习、线下的课中问题解决能力、线上的交流讨论。评价主体为多元评价主体,包括系统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等。通过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体系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态,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同时让学生产生学习效能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