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行为研究的情报赋能探索解析
2023-11-21刘金亚王馨悦孟高慧李雨佳彭晗琦宋筱璇王延飞
刘金亚,王馨悦,孟高慧,李雨佳,彭晗琦,宋筱璇,刘 畅,王延飞
(1.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 100871;2. 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京 210033)
0 引 言
受到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战略和政策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影响,我国情报事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1]。学界引入“赋能”概念,以期使之成为推动情报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的驱动力[2-4],并为情报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5-7]。情报赋能概念的提出,更为情报研究支撑复杂信息环境下的国家战略决策提供了新的视角。王延飞等[8-10]指出,情报赋能强调从能力视角开展情报研究,最终结果是利用情报实现用户决策能力的提升。柯平[7]认为开展情报赋能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既展现了情报的时代魅力,也是迎接下一代情报学诞生重要的突破口。王忠军等[11]提出情报赋能是情报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在应对现实和未来不确定性所应承担的中心任务。情报赋能的理论指明了未来情报事业的发展方向,为情报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信息行为研究领域作为情报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之一,随着时间的发展,其研究内容得到了延伸与拓展。自以用户为中心的范式转变以来,信息行为研究围绕人们在不同情境中如何需求、获取、使用和给予信息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12]。探索中所积累的研究成果既丰富了信息行为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情报事业的发展。随着情报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信息行为研究的使命和任务也在发生变化。情报赋能理念的诞生,为信息行为研究重新思考如何结合情报学在新的发展阶段的核心关切开展研究,提供了绝佳的契机。在情报赋能理念下,信息行为研究可以更加积极地响应复杂信息环境中的情报工作,并为情报研究提供生动的素材。信息行为研究在实现情报赋能的过程中,也从情报学的各分支领域中不断吸取研究养分。
在回顾赋能概念的来源、含义以及视角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赋能视角下情报学领域的研究内容,并据此区分了以技术、组织等外部手段作用于个体能力的使能视角和激发个体内在能动性的赋能视角。同时,在回顾信息行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重新审视和认识信息行为研究的成果,达到增强情报工作中的线索发现、分析研究和决策保障的效能、提升情报用户的决策能力的赋能过程的实现的目的。在展现信息行为研究情报赋能价值的过程中,展望情报赋能视角下信息行为研究的前景。
1 情报学领域的情报赋能
1.1 赋能的来源、含义与视角
赋能(empowerment) 既强调赋能之初的目的或主体、赋能过程中的状态或活动,也强调赋能的结果[13]。赋能一词起源于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领域,并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14-17]。赋能理论认为,行动、活动或结构可能成为赋能的手段,而赋能的结果则会导致其赋能对象能力的变化。对于个人来说,赋能是指与个人能力提升、自我完善、环境感知、预警应变等行为发生关联的概念[18];对于组织或团队来说,赋能涵盖了一系列旨在提升组织成员技能,并为其提供必要的相互支持,进而推动社区层面的变革的流程和结构[19]。
赋能与使能(enabling) 互为同义词,在中文语境中常常被混用。王建冬等[20]将技术分为通用技术(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ies,GPTs) 和使能技术(enabling technologies)。通用技术并不会改变使用者的能力,但使能技术可以促进使用者现有的技术能力的改进和提升。数据使能是使能技术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概念,科研人员开始利用数据使能来增强管理研究和应用[21]。其中,通过人工智能、区块链、云技术、大数据等数字化工具促进特定人员的专业技术和技术能力的提升,是数字使能关注的重点。肖鹏等[4]提出,虽然图书情报领域用了“赋能”,但其实所表达的意思应该是“empowerment”“enabling”等词的融合。
赋能概念的解读通常围绕技术视角、组织视角和个体视角展开。彭亮等[13]认为组织管理视角主要关注心理赋能、管理赋能和结构赋能,而技术视角则是关注数字赋能、知识赋能、智慧赋能。肖鹏等[4]认为赋能的内涵包括外部增权和内部增能两个方面,其中外部增权是关注技术的作用,而内部增能是自我能力的提升。张翠娟等[22]认为技术视角的数字赋能不太能满足人们知识主体内部潜能的激活,还需要提升知识主体的知识创新动力,使知识活化。对于个体来说,如果能够激活内在于人心智中的智识,那么将更有助于人们的发展[23]。同时,技术赋能概念具体化了赋能的内涵,强调赋能理论关注技术对社会的改变以及对人的潜在助力,是赋能的衍生概念;赋能更多的是激发人的潜能,使得个体特定能力得到提升,核心要义是人们主动改变现状的能力、意愿和权利[4]。
1.2 情报学领域的赋能研究
赋能理论内容的不断丰富,多视角下的赋能研究给情报事业发展注入了关键的源动力,也为情报学术在探索应对一些关键问题时提供了新的依据[2,4,16]。
1.2.1 研究现状回顾
为发现情报赋能视角下的研究线索,本文从赋能对象、赋能手段和赋能结果3 个方面总结了情报学领域在赋能视角下的研究现状(表1)。从赋能对象来看,情报学领域主要从对图书情报事业的赋能、对机构/行业的赋能和对个体的赋能3 个层次展开。赋能手段包括外部增权和内部增能。其中,外部增权是思考如何利用社会信念、价值、文化以及技术等增强组织或社会的能力;内部增能则存在两种途径:一是讨论如何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组织机构行动的作用被动提升个体能力,二是通过心理、教育等手段直接激活个体的能力。因此,当赋能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个体能力时,情报学领域的赋能思想可能存在两种视角,即强调激活个体潜在能力的赋能视角以及强调利用技术、组织等途径提升个体能力的使能视角。
表1 赋能视角下的研究内容
1.2.2 信息行为研究的情报赋能含义
在本文的研究视阈中,情报赋能是指情报专业机构或人员通过解决信息不完备问题的方式来提升用户的决策分析和应急处置能力。信息行为研究的成果非常丰富,蕴含了大量情报工作所需的素材,从信息行为研究中所析取出来的成果可以较好地满足情报研究中对于行为主体本底调查、信息环境场景刻画和信息传播意图感知等诸多类型的线索发现需求,因而,信息行为研究成为情报赋能不可或缺的要件。
当引入情报赋能理念时,信息行为研究首先要思考如何响应情报赋能的关切,以解决情报用户信息不完备的问题。其次,要思考如何利用多种途径实现情报赋能的目标。这里的“情报用户”并不泛指信息用户,而是指需要情报来解决复杂信息环境中决策问题的用户,主要分为高层决策用户、中层管理用户和一般业务用户[50]。情报赋能视角下的信息行为研究是指结合情报事业的核心关切,以提升情报用户在复杂信息环境中的决策能力为目标,以重新审视和认识自身价值从而令信息行为研究响应情报赋能的时代要求为过程的研究。情报赋能的过程则是信息行为研究重新审视自身的理论与实践成果,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自身研究质量(提质),同时,以素材、理论、方法或工具的形式提供、印证、帮助情报工作效能的增强(增效),进而解决情报用户信息不完备的问题的过程。
1.3 信息行为研究的情报赋能机制
信息行为研究在不断发展中逐渐积累了大量的素材、理论、方法和工具,对其进一步分析与应用可提升情报用户的决策能力,并可增强情报工作的效能。既是在响应情报事业的时代要求,也在情报学术研究者的教育和培育工作中表现出重要价值。为了更好地展现信息行为研究在情报赋能中的价值和实现过程,本文结合以上分析总结了信息行为研究的情报赋能机制(图1)。其中,情报赋能视角下的信息行为研究的目标是提升情报用户的决策能力,实现情报赋能的过程则是进行提质增效的过程。
图1 信息行为研究的情报赋能机制
1.3.1 信息行为研究的情报赋能目标
信息行为研究的情报赋能目标是提升情报用户的决策能力。情报学探究的是特定的、服务于决策的、解决管理决策中信息不完备问题的、经过分析加工和抽象提炼的特殊信息,而不是泛泛而谈的所有信息[51]。因此,情报赋能具有如何通过情报为国家科技竞争战略的实施和运行提供决策支撑的作用[6],最终的结果是通过情报带来用户决策能力的改善[24]。情报赋能的过程既是具备情报思维、学会将信息转化为有用情报的过程,又是在赋能过程中不断提升情报用户精准对标、逻辑、竞争、战略等情报思维的过程[25]。
情报用户决策能力的提升可通过内部潜在决策能力提升的赋能视角和发展情报用户决策能力(外部能量增加)的使能视角展开。①赋能视角主要关注如何激发情报用户的决策潜能,发挥其在需求信息、获取和使用信息过程中的主动性。信息行为研究所关注的“搜索即学习”“信息的选择性暴露”等研究主题的结论,可激发人们内在能力的发展[52-54]。其中,通过激发人们元认知能力、主观能动性等,可达到提升其内在能力的目的[55-56]。因此,可对这些成果做进一步分析以激发情报用户的情报思维。②使能视角主要关注如何通过提升情报工作的线索发现、分析研究和决策支持,来发展情报用户决策的能力。对于系统设计者来说,信息行为研究是通过问卷调查、用户实验法、日志分析法等不同方法,发现人们使用搜索系统时的偏好、习惯、思维过程等。将研究结果融入搜索系统的设计中,以优化检索系统的排序、推送等功能,可帮助人们更快、更简单、更愉悦地完成其任务[53-54]。同时,也可以通过让人们了解检索系统的排序规则、检索式的构造规则以及信息组织的方式等来帮助人们理解信息检索,提升其获取信息的能力[55]。最近语音助手、聊天机器人等工具的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在表达信息需求以及获取信息等方面的问题[57-58]。这些理论发现和研究方法都可作为素材、产品和建议提供给情报用户以辅助决策。
1.3.2 信息行为研究的情报赋能过程
信息行为研究的情报赋能过程是提质增效的过程;是将自身的研究目标紧密与情报事业的核心关切结合,以开展高质量的研究的过程;是支持情报实践工作的开展,增强线索发现、分析研究和决策保障等情报工作的效能的过程。
(1)客体视角:增强情报工作的效能
信息行为研究的客体视角是增强情报工作效能,以实现赋能目标的过程。信息行为研究所积累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可以素材、产品和建议等形式提供、印证、保障情报工作。在扩大自身研究成果影响力的同时,也能够为寻找研究应用和新的研究内容提供思路。例如,受到用户画像(persona profile)思想的启发,情报工作者开始刻画情报用户在决策过程中的关注重点,并以情报用户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来生产情报产品[6]。情报工作者为帮助情报用户理解、评析和展望情报感知问题对象,根据意义构建(sense making)理论的思想,构建了认知层面的分析框架[59]。
(2)主体视角:提高自身研究质量
信息行为研究的主体视角是提高自身研究质量以实现赋能目标的过程。此时,信息行为研究的根本目的并非寻求情报用户在具体情境下行为的改善,而是寻求宏观层面上的个人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自身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才能从根本上全面地解决情报用户在复杂信息环境中的决策问题,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于良芝教授曾在2021 年信息行为研究年会上指出,信息行为研究应该强调个人在其信息活动中的主体性特征,这种主体性特征是超越具体活动情境的,能够渗透到个人在各种情境下的信息活动,从而对情境化的信息行为产生影响[60]。因此,在依赖情报工作发展情报用户决策能力的同时,还需要结合情报用户的类型、决策情境、心理特征等多方因素,唤醒其情报思维,激发其决策潜能。
2 信息行为研究的情报赋能价值实现
信息行为研究积累的调查研究结果、行为数据记录与分析以及理论内容等成果,可作为情报赋能视角下信息行为研究的素材,可在重新深入分析和认识自身研究的过程中实现情报赋能的价值。为了展现情报赋能视角下的信息行为研究的可能,本节对上文所提出的赋能机制的实现进行了分析。
2.1 客体视角: 增强情报工作的效能
信息行为研究的客体视角是指信息行为研究将研究成果进行多方应用、对比分析以及提交反馈的过程,是实现支持更加多元的线索发现渠道、更加精准的分析方法以及更加灵活的决策保障,以实现情报工作效能增强,达到情报用户决策能力提升的过程。直接提供线索是较为初级的情报工作支持,而决策建议则是更加高级的情报工作[61]。
2.1.1 更加多元的线索发现渠道
信息行为研究广泛的社会行为调查、行为数据的记录以及行为规律的总结,可以线索的形式提供给情报工作,进而支持情报工作更加多元的线索发现渠道的形成。①需求发现。信息行为研究广泛的社会行为调查,可为情报用户了解信息技术的使用概况、信息服务的提供内容、决定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等提供线索。早期的信息行为研究被称为用户研究,旨在为图书馆用户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即通过了解服务对象的信息需求、信息行为特征、过程或障碍,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发挥信息服务应有价值[62-63]。然而,广大社会群体需求的变化性和期望性等特点,要求信息服务应以用户为导向,强调用户指向性和参与性[64],应涵盖信息行为的各个阶段[65]。社会群体的重要价值使得情报用户无法忽略社会行为调查对决策工作的参考价值。因此,信息行为研究通过实时、积极的反馈深入社会群体进行广泛调研所获得的结果,可为情报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线索。②舆情监测。信息行为研究发现,提供的信息并非越多越好,人们往往会规避某些信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同时,会更加频繁地接触跟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66]。但从长远来看,可能会最终导致思想上的极化现象。通过深入理解人们在信息交互过程中的行为和模式的特征和规律,将所获得的结果与情报工作的舆情工作结合[67],以发现舆情产生的时间、原因、传播的途径与流转的渠道,最终可为情报用户的舆情检测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线索。
2.1.2 更加精准的分析研究方法
信息行为研究通过实时监测、定期分析人们在搜索系统等平台留下的行为数据,综合对比分析多种渠道的行为数据,可为情报工作的精准分析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①分析验证。由于国际竞争环境的激烈性,情报用户往往无法获得所需要的直接的情报。而来自社交媒体平台、搜索系统、对话搜索系统等的行为数据,经过整合分析,可以为情报工作提供对比分析的素材。目前,如何从更全面的渠道为人们提供信息来源,是信息行为研究在信息源等方面关注的重点[68]。然而,信息行为研究的数据通常出自单个来源,缺乏对多种来源数据的整合。如果能够实现对多源异构数据的有效整合,那么就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分析[2]。例如,通过将多源信息转化为对决策和行动有价值的情报或知识,以提升分析方法的精准性,可使得情报用户的洞见能力和感知能力得到提升[24]。此外,在重大的突发决策事件中,情报工作者希望能够融入情报思维来赋能情报用户的决策流程,帮助情报用户及时捕获各种危险信号[30]。然而,危险信号的捕捉并不是简单的过程,而是有赖于从多方渠道发现尽可能多的真实可靠的线索,以帮助情报用户做出重大决策。信息行为研究中对于重大危机事件中的信息用户应对谣言的行为特征以及过程等的分析,恰恰可为情报用户预测重大危机事件中群体反应提供线索[69]。②群体行为的意图分析。通过分析群体行为所产生的过程,可为情报工作分析群体行为的意图提供素材。人们的信息行为记录反映了目前所面临的任务情境,当大量的类似的行为数据产生时,可反映某地区或某国家的现实困境。例如,谷歌流感趋势(Google Flu Trends)通过汇总的谷歌搜索数据,可以实现对全球当前的流感疫情进行实时估测的目的[70]。因此,可以深入分析人们留下的信息行为数据,从而为情报工作进行群体行为意图精准分析提供重要支撑。
2.1.3 更加灵活的决策保障
信息行为研究中通过理论分析和成果反馈等形式,可保障情报工作对情报用户决策建议。一直以来,情报工作者既需要承担情报“醒早眺远”的特殊使命,也要发挥对未知问题的感知探索、对不确定性未来的揭示预警的情报工作真正价值[71]。帮助情报用户解决与信息获取、信息理解等相关的问题则是情报工作者在进行情报研究过程中重要的价值指引[51]。为了帮助情报用户提升决策过程中的能力,情报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研究,也从信息行为研究中借鉴了较多的研究灵感。王延飞等[8]提出国家在科技情报治理过程中,应以情报用户可理解的方式来报送情报产品,应从认知层面构建情报用户感知情报的框架,以及刻画情报用户的特征,这与信息行为研究中的意义构建和用户画像不谋而合。因此,通过将信息行为研究的理论研究以理论内容、建议或报告的形式提供给情报工作,将在较大程度上支持情报分析人员决策建议工作的开展。
2.2 主体视角: 提高自身研究质量
信息行为研究的主体视角是指信息行为研究深化理论分析,开辟新的研究内容以提升自身研究质量,达到情报用户决策能力提升的目标的过程。
2.2.1 提高情报用户潜在的决策能力
信息行为研究围绕认知、态度、情感等研究的展开,融入情报分析后,可以培养情报用户的情报思维,进而激发其潜在决策能力的发挥。
(1)模糊需求明确。当面临复杂和前瞻性的战略问题时,高层决策用户通常无法清晰地表达其需求,情报分析人员也不知道该提供哪些情报产品,这给情报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探索式搜索是指在信息需求模糊、缺乏相关目标知识的问题情境下,用户通过多次交互、多次循环、变化目标,以多种方法不断探索,来完成信息目标的信息搜寻过程,这种搜寻过程与学习和调查类活动特别相关[72]。早期的浆果采摘模型[73]、信息觅食理论[74]和信息搜寻过程模型(information-seeking process model,ISP)[75]均对探索式搜索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探索式搜索研究强调搜索系统不应只提供搜索结果,而应该帮助人们探索、克服不确定性,并最终完成任务[76]。此外,探索式搜索研究发现在搜索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阅读、对比和判断信息,这对人们提出了更高层次认知能力的要求。这些认知活动有知识获取(knowledge acquisition)、理解(comprehension)、解释(interpretation)、对比(comparison)以及整合(integration)等[72]。探索式搜索的相关研究也注重人们综合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关注各类探索式搜索行为和知识改变特征之间的关联关系[77-79]。如果将探索式搜索过程融入情报用户的认知能力提升中,转化为多种形式的情报思维,那么可激发情报用户的决策能力。
(2)打破思维僵局。信息行为研究发现,人们在进行信息选择时往往会倾向于采用选择性信息接触的模式,即主动接近与自身态度、信仰和行为一致的信息,并积极回避可能挑战已有观点的信息[66]。这可能导致人们信息行为的固化和信息视野的窄化[80],并逐渐失去了解多元事物的机会和能力,慢慢形成个人的信息茧房[81]。同时,信息行为研究调查研究表明,个体的信息处理能力、个性特征、情绪和认知状态[82]等,信息的易用性、呈现顺序等,以及媒体环境、任务特征等[83],都会导致选择性接触现象[84]。因此,如何融合情报思维支持情报工作引导情报用户对情报产品的反思和改进,打破思维僵局,破除思维固化,扩展情报视野,是值得在信息行为研究和情报赋能研究中深入探讨的内容。
2.2.2 发展情报用户决策的能力
信息行为研究是关于工具、系统、情境、任务等方面的研究,通过支持开发情报产品、优化决策环境、保障情报工作的高效开展等途径,可发展情报用户决策的能力。其中,决策情境优化途径是指通过简化情报用户的决策过程,发展情报用户决策能力的过程。信息行为研究关于“搜索即学习(search as learning,SAL) ”主题的相关研究强调信息搜索过程与学习过程的联系,倡导搜索不仅以提供答案为导向,而且应该为学习提供广泛空间[85-86],强调用户在搜索过程中学习能力的提升,关注人们在搜索和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变化,以及在信息搜索过程中人们对信息的理解与分析、比较与综合以及创造等能力[87]。相关学者将搜索视为学习的一种工具[88],通过为人们构建良好的知识情境[89],来引导人们高阶认知功能的出现。因此,通过信息行为研究中关于认知导航、元认知等的研究思路,可辅助情报人员为情报用户开发支持决策的系统。同时,在搜索即学习的框架下,情感、时间、任务等会对搜索产生影响。而协同信息搜索情境下,团队成员亲密度[90]、协作倾向[90]、先验知识差异[91]等因素会对搜索与学习效果造成影响。此外,学习型搜索研究表明,通过优化搜索系统、完善搜索结果页面或增加搜索后的信息分析功能,可以推动人们利用搜索结果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学习[92-93]。因此,当改变情报用户的情报内容的展现方式时,同样可以简化情报用户的决策过程。
3 情报赋能视角下信息行为研究的未来展望
作为情报事业发展中的一部分,信息行为研究应置于情报事业的发展框架下,树立全局思维,结合情报赋能的关切,重新审视和认识自身的研究成果。在帮助解决情报用户信息不完备问题的同时,也在扩大研究应用的广度和理论分析深度,展现研究内容的时代价值。因此,情报赋能视角下,未来的信息行为研究不仅需要思考如何提高自身研究质量,还需要增强其对于情报工作的效能,进而实现情报用户的决策能力的提升的目标。在不断地丰富研究的理论体系的保障下,支持情报工作的高效开展。
3.1 支持情报工作开展的信息行为研究
赋能是图书情报机构实现创新发展的主动选择,提升服务效能的必然要求,彰显社会价值的必由之路。因此,基于情报赋能的理念,以加强信息行为研究支持情报工作开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总结发现还需要学界进一步投入努力开展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
信息行为研究积累的一系列理论成果或借助新技术的发展形成的实践成果可以有效地保障情报工作的进行。因此,当面临新的技术环境、面临情报学术研究新的挑战时,考虑如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在国家科技竞争中激发情报学的潜能[6,13],信息行为研究也将大有可为。例如,信息行为研究中对个人认知层面的研究,可以帮助情报人员认清决策过程中的思维定式、认知偏差等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升其情报感知能力[70]。学习型搜索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在选择信息源时存在一定的偏好,并按照一定的策略展开,这一发现作为设计思路启发了系统设计者合理规划人们的搜索路径[94]。当高层决策用户遇到更加复杂的问题,决策环境更多变时,这一发现可在预测对方意图、推测对方决策依据时提供线索。情报赋能视角下的信息行为研究对于自身价值的更大发挥,以及情报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价值。从国家竞争的角度出发,信息行为研究中关于信息源、信息渠道等的研究可以启发情报用户思考自身的信息源偏好是否成为国家竞争中被对手误导的方式。当情报用户可参考的决策信息较少时,信息行为研究在用户画像、虚假信息接纳行为、信息规避行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均可成为线索以发现信息发布者、信息传递者的意图,为破解信息传播途径等提供理论依据。由此可见,结合情报学和情报赋能的核心关切,重新审视和认识信息行为研究的成果,可增强情报工作的效能,解决情报用户决策过程中信息不完备的问题。
3.2 加强情报用户决策能力提升的信息行为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信息行为研究重新思考在便利情报用户信息获取的过程时,应提升其对情报、情报产品等的理解;做好自身的研究的同时,要着力提升情报用户的决策能力。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思维及应用驱动了新一轮经济社会变革,人类社会正在迈向数智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初衷在于服务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但技术是把双刃剑,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问题。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信息过载和碎片化、信息茧房等一系列问题[95],这些给人们的信息使用和信息管理带来困难,引发信息焦虑。此外,人们在利用搜索系统获取信息后,经常会高估自己的知识水平,误认为网络上获取的知识就是自己头脑中已经存在的知识[96],出现“达克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等认知偏差[87]。随着智能算法的不断成熟,信息获取过程中的算法推荐越来越个性化,这有助于提高信息获取效率,促进知识发现。与此同时,信息茧房的存在使人们获取的信息内容窄化,导致信息偏食、知识固化、个性偏执等一系列问题[97]。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在于,虽然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却没有明显提升。这些现象对于站在决策角度、把控未来战略发展方向的情报用户非常不利。因此,未来信息行为研究不仅要为情报用户提供更加便利、快速的情报产品和信息渠道,还应该发挥情报用户的决策潜能,我们呼吁未来应加强提升情报用户决策能力的信息行为研究。
在宏观层面上,相关研究的未来发展可以朝着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展开:在横向维度上,针对不同层级的情报用户,开创更多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主题。其中,高阶认知能力、创新能力、联结能力、意义建构能力和元认知能力等均是数智时代最迫切需要的能力[98];在纵向维度上,持续加强现有研究领域和主题的深度,在刻画行为表征之外对行为机理进行揭示,特别是思考高层决策用户的决策特点,并结合使用心理学、认知科学、教育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各种智能技术设备实现研究创新。
在微观层面上,提高情报用户的自我意识,优化信息行为,为情报用户赋能。在研究内容上,未来可进一步验证用户元认知调节与情报用户赋能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如何支撑情报用户的决策情境。在实践上,应深入情报用户的决策环境中,通过长期观察法、出声思维法和用户实验法等开展研究。其中,实验法用于关注用户在完成单次学习型搜索任务过程中的元认知活动的微观表现;长期观察法是通过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用户对自身的搜索行为和元认知活动开展的自我观察和记录,与实验法获得的数据互为补充。实验法和长期观察法相互结合,可以获得丰富的微观特征,便于自动监测与预测,也可以审视宏观层面上的完整性和综合性。
3.3 加强对信息行为情报赋能下的理论研究
信息行为研究关于赋能概念的讨论已经引起了重视,如何更好地借鉴此概念还需要加强理论的研究。可在借鉴其他领域关于赋能机制的理论研究的同时,结合情报学的话语体系为其注入新的活力。例如,为了推动人们做出更好的决策,决策行为领域提出了宣扬(boost)的方法,即通过提升人们的能力,来帮助其实现最好的目标。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扩展决策策略、技能和知识,直接提高个人的能力;二是改变决策的情境,通过提升信息的可理解性来做出更好的选择[99-100]。这也对应了上文分析的情报赋能中的两种赋能视角,即外部使能视角和内部激能视角。如何在信息行为研究中运用不同的赋能理论,发挥信息行为研究在情报学的话语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仍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4 结 语
本文通过对信息行为研究中情报赋能机制的揭示以及价值实现过程的分析,展现了信息行为研究进行情报赋能的重要意义以及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信息行为研究在情报赋能的价值理念指导下,既需要关注主体层面的研究质量的提升,也需要关注客体层面的情报工作效能的增强,进而实现提高情报用户决策能力的赋能目标。作为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需要有全局观念,以推动情报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以来,国家和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情报体系能力的提升、解决情报用户信息不完备的问题仍然是情报学关注的重点内容。因此,情报赋能视角下的信息行为研究可为信息行为领域以及情报学术研究的潜力和价值的发挥提供新的可能,为情报事业增添重要的一笔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