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时代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机制探析
2023-11-21王利艳刘宝军
王利艳 刘宝军
[摘 要]本文对数智化时代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探析,促进高校教师深刻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内涵和评价过程,推动重过程的、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实现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全过程评价。基于数据精准分析的重过程的教学评价体系,从根源上变革基于主观感知满意度的评价体系,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理念。
[关键词]数智化;以学生为中心;高校教师;教学评价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7.05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7-0200-05
0 引 言
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高校的立足之本。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是高校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对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完整体系,目前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虽然以学生为评价主体,但基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教学能力等方面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的方式,存在评价主观性强、缺失评价过程证据支持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理念无法真正落地。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向教育实践的纵深发展,以智能、互联、实时为特征的数智化环境已基本形成,翻转课堂、在线课堂、智慧课堂、同步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高校教学逐步进入数智化时代,由此引发了高校教师教学的深度改革与教师教学评价结构的重塑。
1 数智化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教学评价的内涵
1.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源自建构主义理论,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以学为本”的学习主体的转变,由“传授模式”转变为“学习模式”,由“教师、教材、课堂”向“学生、收获、体验”递进转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并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教师在“主导”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和学习需求,重视学生“主体”地位[2]。数智化时代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学习意识与学习习惯,教師更应该转变传统“教”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引”的作用,积极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1.2 数智化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
进入数智化时代,随着网络教育与智慧教育的推广,当前的教学评价体系难以契合“终身学习”与“跨学科”的教学理念,难以实现数智化时代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智能性、智慧性、融合性、引领性、公平性、终身性、人本性等特性,亟待构建差异化、重过程、多维度的教学评价体系,从根源上改变以往基于主观感知满意度的评价体系,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理念。
随着数智化时代网络教育与智慧教育的推广,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不断渗入高校的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实现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各大高校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积极进行课程的全过程改造,鼓励教师积极采用智慧教学工具,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程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状态等数据的实时采集,构建基于数据精准分析的信息化教学评价机制[3]。进入数智化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体系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变革以往在特定时空场景下以讲授为主的单向教学活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跨时空、多维度、教学相长的双向学习模式,培养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摆脱过度依赖教师、现场教学的传统学习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学习习惯。
2 数智化时代高校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
2.1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困境
2.1.1 教学评价难以发挥提升教学质量的功效
随着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与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得以不断完善,由早期的百分制排名方式发展到等级制分级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评价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设计、教学方式、专业能力等方面,但这种基于学生满意度的评价方式带有显著的主观性色彩,缺少必要的证据支持。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存在主观色彩显著、形式化、主体参与评价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学评价内容注重结果、教学评价指标缺乏系统性等诸多问题,导致教学评价结果无法对教师提升教学能力、职业技能、发展能力等方面提供有价值性的建议,教师教学评价体系难以充分发挥提升与改进教师教学质量的作用,无法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理念。
2.1.2 教学评价缺乏过程证据支持
随着高校教师教学模式步入数智化时代,学生学习场景呈跨时空、跨学科融合,智慧性等特征,多源异构教学数据是不同场景下教学外在行为和内在认知心理的数据信息载体,这些数据存在存储方式与存储类型的差异性,教学数据的多源性、异构性、多维性,使得教师教学评价测量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共享集成与交互共享,基于跨时空、跨模态的数据汇聚与融合可以为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支撑。传统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测量数据来源较为单一,数据类型缺乏多样性,数据解释力不足,难以解决不同场景下教学行为与教学内容的结构重组与语义匹配问题。面对数智化时代教学评价方式转变,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理念与实践脱节、教学评价主体缺乏发展性、教学评价内容难以考核过程、教学评价指标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更加突显,亟待构建基于精准分析数据的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系统性的,重过程的教学评价体系,从根源上改变以往基于主观感知满意度的评价体系,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理念。
2.2 数智化时代高校教师教学模式
2.2.1 技术赋能的教学场景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向教育实践的纵深发展,以智能、互联、实时为特征的数智化环境已基本形成,翻转课堂、在线课堂、智慧课堂、同步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高校教学逐步进入数智化时代。处在动态演进中的新一代数字智能技术在人机关系、教育流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实现了颠覆式创新,打破了传统教育系统的固有生态,解构了现有教育理论的思维定式和对教学范式的路径依赖,构建起技术赋能的教学场景。面对即将席卷高等教育领域的智能技术新浪潮,高校教师必须做好迎接智能教育的充分准备,需要具备智能教学能力,综合提升以专业教学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学术能力为核心的智能教学能力,不断优化智能教育生态下的教学主体、教学目的、教学环境、教学过程等要素,构建个性化、多元化、差异性的教学体系,建构广泛、灵活、开放的教学场景,真正推进并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达到“他人即老师、社会即学校、创造即学习”的教育最高境界。
2.2.2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数智化时代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既要强调教师的“教”,又要关注学生的“学”,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特点、生活实践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创造学习机会与学习环境,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数智化时代高校教师注重开发跨学科交叉的教学内容,重构“因材施教”的教学体系,建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教无类”的教学场景,通过实施创新探究式、引导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评价的教学评价体系与教学反馈机制。数智化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师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3 数智化时代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机制
数智化时代可实现教学过程的实时评价与反馈,从而能持续提升教師教学质量。高校教师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课堂教学、教学反思等诸多环节,每个环节的教学行为紧密相连,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4]。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既需要教学技能、教育理念、教学责任感、自身发展等内在需求,也需要学校规章制度、奖励等外在因素激励,需要“自上而下”的管理保障和“自下而上”的改革推动,需要文化建设、组织管理和资源保障等方面的整体配合,形成教学改革、教学成果推广、教学评价激励等一体化的多主体、多渠道、多形式的协同创新态势[5]。高校教师教学评价需要多层次、多维度、立体化地展现教师教学特质,建构发展性评价、动态性评价、系统性评价体系以实现“立德树人”的评价理念,设置科学判断教师教学“质”和“量”的评价内容,构建教学相长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教师教学过程与职业发展相结合,形成教师教学“质”和“量”的综合评判结果,持续构建教师教学质量的良性循环,如图2所示。
3.1 评价理念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师的职业操守,高校教师评价体系要利于推动师德师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利于促进教师永远保持一种追求新知识、发现新知识和应用新知识的动力和能力,以教师对知识的热爱来激发学生对高深知识的热情,激励学生不断增强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成为新时代中具有创新能力的建设者[6]。数智化时代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发生全方位转型,传感技术、自动化数据采集、数据集成与融合等技术整合了多源“教与学”数据,实现教学全过程管理与实时反馈机制,基于教学过程数据的教学评测为教师教学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促进教师职业发展;通过全景式教学诊断和自适应学习实现“以学定教”[7],真正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评价结果的认可度和效果转化的长效性。
3.2 评价主体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强调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与评价的过程性。教师教学评价实践过程无论是在“评价工具”还是在“评价目的”上都是相互统一、互补、促进的关系[8]。发展性教学评价最基本的特征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数智化时代需要构建“五维一体”发展性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五维评价主体是在传统教师自评、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三维度基础上,进一步延展督导评价和管理者评价两个维度,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师自评、督导评价、管理者评价五个维度,力求实现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多元性、差异性及民主性。
3.3 评价内容
数智化时代高校应加快建立健全校园数字化教学建设,加强网络教学技术和平台开发与维护,为教师在线教学提供良好的支持与服务,促进教师获得在线教学的正向体验与评价[9]。国际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研究内容丰富,范围较广,大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反馈为核心的评价内容,包括同行反馈、自我评估、形成性评价、同行评估等;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内容,包括学生满意度、批判性思维、学习成果、学生参与度、教师能力等;三是以评价信度与效度为核心的评价内容,主要针对评价质量展开。数智化时代高校教师教学基于教学数据对评价指标的相关性、评价方法的适用性、评价主体的代表性进行分析,对教学评价进行实时的监控与必要的预警动态评价,通过数据动态化分析及时进行反馈,从而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实现高校教师教学“注重评价质量”的动态评价。
3.4 “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由多种能力项构成,各能力项之间既互相独立,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又互相交融,共同构成有机能力整体。数智化时代,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应发挥课堂信息化、评价实时化的特色,基于学生专业特点构建立体化教学过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学生实时评价数据进行教学考核。立体化教学过程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评价类指标与绩效类指标两类教学评价指标,评价类指标是专家、学生、教师、督导、管理者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设计等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或体验后,根据评价量表进行评分的指标;绩效类指标是教师开展教学相关活动产生的各种成绩和结果,包括课堂互动数据、教学工作量、学生成绩、指导学生竞赛获奖、教改项目、教改论文、教材出版、教学团队建设及教改项目、各类教学成果获奖等相关数据。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指标设计既要考虑不同教学评价类型的可比性,又要兼顾不同类型指标在精准数据分析过程中的整合评判。
主要参考文献
[1]秦侠,杨金侠,杨善发,等.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支持系统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2):42-43.
[2]王寅谊.以学生为中心不代表由学生决定:基于高校学生评教的广义和狭义理解[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0(6):30-38,118.
[3]袁博,宋晓光,李琼,等.直播模式下研究生在线教学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0(6):114-119.
[4]徐巧云,康翠萍.反思与赋能:新时代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实然困境与理性应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7):76-80.
[5]马楠,陆国栋.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路径和优化策略研究:基于浙江省本科院校的实证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2):177-182.
[6]姜华.高质量教育体系视角下的高校教师评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24(2):22-27.
[7]牟智佳,刘珊珊,陈明选.循证教学评价:数智化时代下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新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2021(9):104-111.
[8]陈春莲,唐忠.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基于“五维一体”发展性评价的改革思路[J].中国高校科技,2020(10):29-32.
[9]吴薇,姚蕊,谢作栩.高校教师在线教学经历对自我教学评价的影响:基于全国334所高校在线教学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8):6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