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院所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研究

2023-11-21王春雨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年17期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绩效考核

王春雨

[摘 要]科研院所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可以为科研院所提供目标导向、科学管理、科技立院的发展思路,帮助科研机构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向产业化、商业化方向发展。现有科研院所绩效考核体系存在对科研人员的过度量化评价,成果评价方式的单一化,经费分配不公,评价标准时效性不强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需要注重科研人员素质与工作质量的评价,重视科研成果的应用和实用价值,制定科研项目经费的公平分配标准,实现绩效考核体系评价标准的系统化、标准化、透明化,建立适应科研创新和转型升级的评价标准体系等策略,以期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研院所;基层党组织;绩效考核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7.036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7-0127-03

0     引 言

科研机构是重要的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者,其研究成效是衡量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志。如何合理地评价科研机构的研究绩效并为个人绩效考核和组织评价提供技术支持,成为了学術界和管理界广泛关注的问题[1]。科研院所绩效考核体系能够使科研机构的管理逐渐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的道路,能够提高科研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精准评估科研团队和个人的科研成果和贡献,让科研机构每一个岗位和成员都能够理智地思考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目标,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科研院所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研究还有助于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通过绩效考核体系的引导和激励,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和优秀的研究团队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优惠,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成功率以及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充分考虑科研成果的市场价值,科研机构不仅可以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也可以增加科技创新转化的经济效益,使科研人员作出更多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尽管过去几十年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和成就,但科研绩效评价面临着以下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科研机构研究特性与产出的多样性、复杂性;二是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难以建立起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三是科研机构内部的自身特性和发展需求,如何从内部出发进行自我评价成为了重要议题。因此,科研机构如何构建科学、公正、可持续发展的绩效考核体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的目的与意义

科研院所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提高科研机构研究绩效与创新水平。科研机构是推动本国科技发展的基本单位,而研究绩效是衡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科学研究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有利于指导科研人员的工作目标,鼓励他们在正规渠道下进行创新,从而提高研究产出的质量和效率。二是激发科研人员的动力与积极性。科研机构内部主要的驱动力即秉持科学态度来推动科研工作,那么对科研人员的动因激励就显得极为重要[2-3]。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能够鼓舞科研人员不断向进军目标奋发努力。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投入度。三是帮助科研机构实现科研资源的高效配置和流动。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能够及时发现科研机构及其研究团队的短板和强项,及时进行资源调合。帮助科研机构实现科研资源的高效配置和流动,更好地满足国家和地方的科技发展需求,提高产出效率。四是促进机构内部机制创新和经验共享。科研机构需要更具匠心打造独具特色的管理体系,保证集体创新与个性创造有机协调[4]。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可以促进机构内部机制创新,帮助机构发现问题和挑战,进一步探索和创造更好的管理和创新机制,推动科研成果与管理经验向外部进行有效的宣传和共享,为科技创新提供不断更新的有益经验。

在国家全面深化科技创新战略,并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下,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成为提升科技创新、推动发展的必要举措,为研究机构推进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管理体系现代化提供重要的支撑。

2     现阶段绩效考核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科研院所绩效考核体系构建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对科研人员的过度量化评价。现有的绩效考核体系,往往过于注重科研人员的数量和产出量,忽视了科研人员个体的专业素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导致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自我提升的动力受到严重打击。其次是成果评价方式的单一化。现行的成果评价标准,主要以发表论文和专利为主,而忽视了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反映了存在着唯论文唯专利的问题[5]。再次是经费分配不公的问题。很多科研院所对科研项目的经费分配存在着一定的不公平性,经费的多少往往与研究人员实际工作的成果和贡献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这种做法不仅严重影响到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也影响着科研院所的整体发展。最后,是评价标准的时效性不强。科技发展迅猛,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新,科研院所绩效考核体系应更加注重行业前沿和发展趋势,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

3     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策略

3.1   注重科研人员素质与工作质量的评价

科技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和竞争的核心力量,而科研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质量是保证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注重科研人员素质与工作质量的评价是科研绩效考核体系的关键点之一。这种评价体系应该全面考虑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包括科研人员的教育背景、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等因素,并深入挖掘科研人员的个人特长和优势[6]。

首先,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是科研人员个人素质的重要衡量指标。一般来说,是否具备较高的学历和较丰富的专业知识是评价一个人是否具有科研能力的重要因素。科研人员应该拥有必要的学术背景和专业技能,才能完成高品质的科研项目,提高整体科技水平。因此,在绩效考核体系中,应该全面考虑科研人员的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水平,以此为基础,全面了解员工的专业特长和科研能力。

其次,创新能力是科研人员工作质量的重要考核因素之一。创新成果是科技发展的基石,也是科研工作的最终目标。在绩效考核体系中应注重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挖掘科研人员的潜力,鼓励员工勇于创新,在同一领域内开创新成果,提升科研能力。同时,針对团队协作能力,可以加大对创新团队的评估和奖励力度,鼓励科研人员加强团队交流与协作,共同完成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最后,项目管理能力是衡量科研人员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科研工作是复杂的,需要科研人员具备良好的项目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协调和管理各项工作,确保整个项目高效的进行。在科研绩效考核体系中,应重视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注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效益,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团队工作,提高团队运作的效率。

总之,注重科研人员素质和工作质量的评价是科研绩效考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科研项目成果的质量和数量,促进科技创新和转化,为推动科技进步作出贡献。

3.2   重视科研成果的应用和实用价值

科研成果的应用和实用价值是评估科研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一个拥有众多科研成果但无法实际应用的机构,无异于浪费社会资源。科研成果的应用和实用价值深刻影响着科研项目的成果可持续性和推广普及性,是提高整体科技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估标准体系,重视科研成果的应用和实用价值。拥有实际应用和价值的科研成果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科技应用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科研成果的应用和实用价值可以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绩效考核体系中,要注重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情况,特别是推向市场的数量和效益。这不仅可以激励科研人员做出更多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而且可以激励单位更多地投入到实际应用领域的研究中,推进全社会科技创新发展。注重科研成果的应用和实用性也可以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科研成果一旦得到实际应用,就可以解决社会和人民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社会效益,给人民带来实际效益。此外,科技应用的推进也将带来更多的财政投入,大量的社会资源将被优先分配给科技创新和实际应用领域,使得科技投资更加合理、有效,最终建立起以科技投资为基础的国家发展体系。

注重科研成果的应用和实用性也可以提高科研成果的可持续性和推广普及性,科研项目的成功需要在各个层面上得到认可和支持,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才能推动科技成果在工业生产、原型开发、推广等方面得到广泛使用和高效运转。评估科研成果实际应用和价值的评价体系要建立在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关注科研成果的推广普及性,努力制定适合国家发展的行业标准,确保科研成果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推广和应用。

3.3   制定科研项目经费的公平分配标准

科研项目经费的公平分配标准应该是建立在多方面因素的考虑之上的。首先,需要确定科研项目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实用性,这是科研项目是否应该获得资助的最基本条件。具体而言,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科研项目的背景与意义,科研目标的重要性,研究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预期获得的成果及其实际应用需求。其次,应该结合研究团队的研究水平和科研生产力,包括团队人员的学术背景、相关研究经历和贡献、同行评价等多方面,以此为依据制订出合理的经费分配方案。最后,还应该考虑到经费分配的选题平衡、科研团队的规模与结构、研究机构的治理等多方面因素;同时要注意经费的使用透明度和监管,以确保经费的公正使用。

3.4   绩效考核体系评价标准的系统化、标准化、透明化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是提高组织绩效、促进组织发展的重要方式。要推动评价标准的系统化、标准化、透明化,需要有具体的构建策略。首先,应统一评价标准,明确关键绩效指标,避免评价标准的主观性;其次,应建立科学的评审机制,确立考核流程,并设立专责机构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最后,应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建立可视化的绩效评价系统,让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参与者和公众,从而加强评价的透明性和公正性。通过这些策略的落实,可以推动评价标准的系统化、标准化、透明化,提高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3.5   建立适应科研创新和转型升级的评价标准体系

在当前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绩效考核应当具备足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建立适应科研创新和转型升级的评价标准体系。首先,应将科研创新与绩效挂钩,以论文发表、科研课题获批等项目为考核依据,并对项目的质量和影响力进行评估。其次,应以市场拓展、产品创新等指标作为考核内容,充分反映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最后,考核体系应根据组织的特点不断创新和更新,不断适应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的需求,建立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评价标准体系。通过这些策略的落实,可以有效建立适应科研创新和转型升级的评价标准体系,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4     结束语

科研院所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科研机构全面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手段,有助于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促进科技创新向产业化、商业化方向发展,是促进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进行科研院所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研究的意义在于对科研院所整体运行和绩效成果进行全面评估,促进科研机构内部和外部资源的整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升科研机构核心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冯兴.基于内部控制下的科研院所绩效管理研究[J].财经界,2020(1):199-200.

[2]朱明.基于KRIF的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设计[J].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2(12):55-57.

[3]蒋晓婷.科研院所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难点及对策探讨[J].当代会计,2020(24):3-5.

[4]黄艳,罗丽娜,李雄辉,等.公益类科研院所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J].经济师,2019(9):89-90.

[5]毛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T研究院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研究

[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2):91-92.

[6]李静.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安徽某公益一类医学科研院所为例[J].新经济,2021(9):86-87.

猜你喜欢

基层党组织绩效考核
国企改革视角下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应用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究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研究
如何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探讨
互联网+视域下基层党建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