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专业学习者口语流利性与其交际充分性关系的研究
2023-11-21骆北刚韩瑞
骆北刚 韩瑞
[摘要] 本文基于Kormos第二语言产出模型,采用自然实验法,以某大学英语专业一年级60名学生为被试,研究了基于图片叙述任务的被试口语流利性与其交际充分性的关系。研究发现,被试口语流利性对其交际充分性有显著的预测力。具体来看,被试口语速度流利性和其交际充分性呈现显著正相关;被试口语故障流利性的平均静止停顿次数、平均填充停顿次数和交际充分性存在显著负相关,但平均停顿长度和交际充分性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研究者认为大学英语专业学习者口语能力发展需要增强学习者口语交际语境意识,需要设置指导性的练习以及选择合理难度的口语任务。
[关键词] 图片叙述任务;流利性;交际充分性
[中图分类号] H319[文献标识码] A[文献编号] 1002-2643(2023)05-0059-10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College English Majors OralEnglish Fluency and Its Communicative Adequacy[JZ)]
LUO Beigang HAN Rui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Kormoss Second Language Output Model, this study, applying natural experiment method, and taking sixty freshmen of College English Majors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mainly explor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oral English fluency and their communicative adequacy in picture-narratingtask.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subjects oral fluency is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their communicative adequacy. Specifically, participants show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ir oral speed fluency and their communicative adequacy.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verage silent pauses, average filled pauses and communicative adequacy.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average pause length and communicative adequacy. Henc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nglish majors oral English communicative adequacy relies on arousing their contextual awareness, designing guided oral drills and oral tasks with proper difficulty.
Key words: picture-narrating task; fluency; communicative adequacy
1.引言
20世纪60年代,Chomsky区分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的概念,随后“能力”向“行为”转化机制成为语言习得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宏观层面语言产出机制研究和微观层面语言产出功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如Levelt(1999)提出母语言语产出模型;Kormos(2009)提出双语语言产出模型等。上述研究对语言产出机制的普遍性进行了描述和解释,但在跨语言研究中模型的可靠性以及模型中诸要素的关系仍有待验证和明确。据此,微观层面的研究期望通过语言产出功能特征影响因素分析为语言产出模型的完善提供建议。Nivja等(2012)、Andrea(2016)、文秋芳(2006)、鲍贵(2010)、刘春燕(2016)、Nivj 等(2012)、Andrea(2016)、Kuiken和Vedder(2017)这些英文先排,再跟中文人名。肖慧敏和徐彩华(2021)等采用不同的路径探索了影响语言交际充分性的因素,肯定了语言属性与语言功能特征的关系,但对以下问题仍存在分歧,例如交际充分性的关键预测因素是什么?在不同任务下,能稳定预测交际充分性的因素是什么?流利性的各指标与交际充分性的关系及其解释是什么?本研究将探究语言产出流利性及其具体指标与交际充分性的关系,以期从更微觀的角度明确语言产出各要素的关系。
2.理论基础及核心概念
2.1 理论基础
Kormos(2009)提出了“双语语言产出模型”,认为第二语言言语产出主要由三个模块构成:概念器、形成器和发音器。概念形成的过程是学习者根据所要求的内容和情境选择适当的概念,往往受到社会因素和任务要求的影响。同时,一些公式化的语言也会出现在概念形成阶段,例如特定的语言组块,概念形成器生成需要编码和表达的概念,形成言语前信息。言语前信息进入形成器阶段后,进行词目、句法、语音等编码来构建完整的句子。在这个阶段,第二语言的某些知识或者技能若尚未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就会产生注意力资源竞争,因此,语言产出过程中会发生形式和意义的协调。经过语言形成阶段,内部语言经过发音器,转化为外部语言,而流利性和交际充分性均属于外部语言的基本特征。
2.2 核心概念
2.2.1 图片叙述
图片叙述即看图说话,要求被试根据若干图片所承载的信息,利用言语储备描述图片内容。图片叙述考查学生观察、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语言表达以及运用各种心理策略的能力。
2.2.2 流利性
关于流利性的内涵,已有研究主要从广义和狭义两个维度对流利性的内涵进行界定。本研究将采用其狭义内涵。Lennon(1990)认为流利性是指言语规划和言语产生的心理语言学过程能够轻松而顺利地运作。Schmidt(1992:359)认为流利的言语产出是“自动的程序性技能”,“是自动的,不需要太多的注意或努力”。揭薇、金艳(2022)认为流利度是“连续话语在语速、语调、停顿等方面的自然程度”。总的来看,流利性内涵的共性是:话语产出者自然地输出语言;话语产出者的心理运行效率高,即在大脑中编码的语言能迅速地进入发声机制从而产出语言。
关于流利性的指标,本研究将采用Prefontaine和Kormos(2015)对流利性的划分。他们认为流利性包括速度流利性和故障流利性。速度流利性反映说话者输出音节的快慢,从语言产出的心理过程来讲,它依赖于说话者对特定的词汇和语法回忆速度的快慢;故障流利性与说话者大脑中所储存的知识或者信息的可靠性程度相关,如果说话者对所运用的知识熟悉,则停顿的长度较短或者次数较少,反之,则增多。
关于流利性的测量,Prefontaine和Kormos(2015)的测量方式得到广泛地使用。依据他们的研究,速度流利性指的是演讲的速度,可通过每分钟音节的数量来体现(总音节数除以总时间),每分钟的音节数量越多,速度流利性越好。在测量速度流利性时,需要对话语中的无效音节进行删除。故障流利性指连续的语音符号的中断,是一些关于填充、停顿的信息,可以通过静止停顿和填充停顿的次数和时间来测量,停顿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流利性越差。
2.2.3 交际充分性
Upshur和Turner(1995)从接受者角度理解交际充分性,认为交际充分性指交际的有效性,即信息的传递是成功的,是为听者所接受的。Palloti(2009)依据任务完成的结果对交际充分性进行了界定,认为充分性是学习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能有效完成任务目标的程度,即根据任务的指令,学习者完成任务的相关性和有效性。Upshur和Turner的观点更倾向于话语接受者的视角,而Palloti对交际充分性的认识更加包容,将语言产出过程的可接受性和交际作为目标的结果性相整合。本研究将采用Palloti(2009)的观点,即交际充分性是学习者完成口语任务的有效性。
关于交际充分性的测量,Nivja等人(2012)的测量方法得到了普遍的使用,他将充分性评级量表分为六个等级,unsuccessful, weak, mediocre, sufficient, quite successful, very successful,并对每个等级的衡量标准进行了规定,各等级评分分别为1-5分、6-10分、11-15分、16-20分、21-25分、26-30分。该交际充分性量表包含了所传达信息的数量和细节、主题的相关性、环境、话语类型、回答的可理解性等五个方面的描述。话语上兼顾数量和质量,主体上兼顾说话者和接受者。该量表的具体描述包含四个方面:说话者是否详细地陈述特定任务的内容点、是否容易理解、是否以清晰有效的方式传递信息、是否考虑当时所处的情境(见表1)。本研究根据语言产出的信息点以及信息成分来衡量被试完成任务内容的多少,信息点帮助研究者判断被试是否能够提供所要求的全部信息。但话语产出的可理解性、产出方式清晰有效程度、情境特点与听者的主观认知有密切关系,主观性相对较强。在对交际充分性进行测量和评分阶段,研究者采用协同评分(研究者和受过专门训练的专家)以计算平均值的方法获取被试的交际充分性分值。
3.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本研究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被试英语口语流利性与其交际充分性的整体关系如何?被试口语速度流利性、故障流利性与其交际充分性的关系如何?
3.2 研究被试
本研究以某大学英语专业(商务、师范)2021级一年级的学生为被试,共102名学生,其中,英語(师范)班31名,英语(商务)班71名。为了确保实验的效度,英语(师范)班参加了先导实验,主要目的是发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方案,优化正式实验过程和结果。鉴于图片叙述对于被试口语能力的要求,研究者根据英语(商务)班学生课堂口语测试成绩,遴选了排名前60的学生作为被试参与正式实验。需要说明的是,先导实验和正式实验采用的图片叙述任务、实验流程、实验模式完全一致,区别在于正式实验中教师的实验组织更加精细和准确。
3.3 研究方法和工具
刘淑杰(2016:164)认为“自然实验法是指在日常的实际教育情境中进行的实验”。该方法强调被试不受实验的干扰,自然地获得被试的真实表现。本研究的实验情境为图片叙述任务,操作过程为“呈现—准备—表达”,即教师为被试呈现测试图片,被试观察和准备,被试完成图片叙述,研究者收集语料。
研究工具包括四类:第一,测试图片,被试根据给定图片进行相应的口语产出。第二,流利性分析表和交际充分性量表,分别用于测量被试的流利性和交际充分性。第三,Cool Edit Pro,用于测量被试语言产出时与时间有关的量。第四,SPSS24.0,统计流利性与交际充分性的关系。
3.4 实验过程
实验前阶段主要完成以下任务: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梳理研究方法、准备研究工具、设计研究方案、开展先导性实验。
实验中阶段,即研究实施、收集数据。2021年10月26日,在被试的《英语视听说》线上课程进行了正式实验。步骤包括三步:第一,说明口语测试要求。针对被试在先导性实验中不明确任务完成过程的情况,研究者利用5分钟向被试说明口语测试的目的,同时强调被试需要在指定时间内上传口语产出语料,明确图片叙述任务的语言数量要求。第二,5分钟准备。被试在5分钟内对图片进行观察、构思和语言准备。第三,5分钟产出并录音,发送至指定邮箱。
实验后阶段,研究者整理语料,统计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研究者对收集到的60份语料的流利性、交际充分性进行评估,运用相关性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来统计流利性各个指标与交际充分性的关系以及可能存在的预测作用。
4.研究结果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结果
研究者采用SPSS 24.0对60名大学英语专业学习者图片叙述任务下的口语流利性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主要对速度流利性(SR)、平均静止停顿的次数(ASP)、平均填充停顿的次数(AFP)、平均停顿长度(APL)的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进行描述(见表2)。
表2为被试基于图片叙述的语言产出流利性的各个指标的描述性统计结果。SR显示被试单位时间内产生音节数量,均值越大表明被试语言产出流利性越高,也可以证明被试语言产出过程中语言信息的提取以及加工速度越高。ASP显示被试单位时间内无声停顿的次数,均值越大,表明被试语言产出流利性越低,反映被试完成言语任务时的言语加工和计划的困难越大。AFP显示被试单位时间内填充停顿的次数,均值越大,表明被试语言产出流利性越低。APL显示被试停顿一次的平均时长,均值越大,表明被试语言产出的流利性越低。
4.1.1 速度流行性特征分析
60名被试在图片叙述任务中速度流利性均值2.514,标准差0.081,最大值3.101,最小值2.16。整体上看,被试的速度流利性个体差异较小,被试整体口语流利性发展水平趋同。研究者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刘春艳(2017)以大学一年级英语专业学习者为被试进行了有关口语特征的测量,其所得SR为3.05。鉴于本研究与其在实验设计、研究方法、工具具有一致性,虽然被试群体不同,但是可以推断,本研究被试在完成图片叙述的过程中,其口语流利性一般。
4.1.2 平均静止停顿次数特征分析
60名被试在图片叙述任务中语言产出的ASP的平均值为0.334,标准差为0.101,最大值为0.381,最小值为0.281,意味着该群体被试单位时间内静止停顿的次数为0.334,且该群体被试的个体差异不大,表明被试在图片叙述任务中语言产出流利性基本相当,整体水平的一致性强。
4.1.3 平均填充停顿次数特征分析
60名被试的语言产出的AFP均值为0.104,意味着该群体被试单位时间内填充停顿的次数为0.104,且该群体被试的个体差异不大(SD=0.115),表明被试在图片叙述任务中语言产出流利性基本相当,整体水平趋向一致。通过观察ASP和AFP值,研究者发现在被试语言产出的停顿当中,无声停顿的次数远远高于填充停顿的次数。
4.1.4 平均停顿长度特征分析
60名被试语言产出的APL的平均值为0.6541,且该群体被试的个体差异不大(SD=0.341)。然而刘春艳(2017)对入学大一新生的口语研究时发现,大一新生的APL值为1.26,远高于本研究中的APL值。这种差异的产生可能有三个原因:第一,口语任务的难度。学生对口语任务的熟悉程度是一个重要原因,口语任务的复杂性决定了图片中要素与学生已有知识的关系。第二,任务准备时间。任务的准备时长可以影响流利性和复杂性。第三,被试心理状态。本研究采用线上的形式可能会降低被试焦虑情绪,降低停顿时长。
4.2 被试英语口语流利性与交际充分性的关系分析
表3为图片叙述任务下被试口语流利性的各个指标与交际充分性的关系数据。数据显示60名被试在完成图片叙述时的速度流利性和被试口语交际充分性在0.01的水平上呈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且r=0.8025,表明被试的口语速度流利性和其口语交际充分性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口语流利性的增加和口语交际充分性的提升是线性的关系。这与Iwashita等人(2008)的研究结果一致,他们认为词汇和演讲率(速度流利性)是交际充分性最强的预测指标。
从表3可以看出,60名被试在完成图片叙述任务时ASP(平均静止停顿的次数)在0.01的水平上与交际充分性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且r=-0.8942, 表明被试的ASP和其交際充分性间存在极强的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故障流利性中ASP的减少和交际充分性的增加呈现线性关系。
另外,60名被试在完成图片叙述时的AFP和被试口语交际充分性在0.05的水平上呈现出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且r=-0.2142,表明被试的口语故障流利性和其口语交际充分性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口语故障流利性中AFP的减少和口语交际充分性的提升是线性的关系。同时,60名被试在图片叙述任务中的APL与交际充分性的相关关系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本研究的研究结果证明停顿与交际充分性存在显著相关,这点与Andrea等(2016)的研究结论是相同的,但不同之处在于本研究中静止停顿与交际充分性的相关性强于填充停顿与交际充分性的相关关系,研究者将在讨论部分进行解释。
从上述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SR、ASP、AFP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下面研究者将进行多元回归判断流利性对交际充分性的预测力,见表4。
从上表被试口语流利性各指标对交际充分性的多元推断结果可以看出,流利性对交际充分性的影响是显著的,p=0.000,流利性能够解释交际充分性变化的83.41%(R2=0.8341),因此,被试英语口语流利性是显著影响交际充分性的,它能够预测交际充分性变化的83.41%。
5.研究讨论
研究发现流利性能预测交际充分性变化的83.41%。在故障流利性中,ASP(平均静止停顿的次数)与交际充分性的相关性最强(r=-0.8942)。而Andrea(2016)在探究不同任务表现中流利性、复杂性、精确性与交际充分性的关系时认为,AFP(填充停顿的频率)是交际充分性最强的预测因素;刘春艳(2017)对汉语学习者任务型口语流利性、复杂性、精确性和交际充分性的关系研究也认为AFP(填充停顿的频率)是交际充分性最强的预测因素。
口语产出中静止停顿和填充停顿在心理机制上存在什么差异?Housen和Kuiken(2009)认为,静止停顿和填充停顿都属于故障流利性范畴,这种言语停顿的心理特征既涉及言语加工,又涉及言语监控。这种停顿可能与表达内容的恰当性,准确性,语言组织的邏辑性、意义性及语言形式的正确性有关,但二者显然又是不同的。填充停顿更多受到情感方面的影响,比如大型的考试、测试或者在公共场合演讲时,被试容易紧张,常会不自觉的重复er,er,ah等,从而产生填充停顿。而静止停顿则是被试说出了第一句,忘记了第二句,或者需要更长时间回忆第二句,这种语言现象与言语加工相关。那么,导致本研究的结论与前人研究结果不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从研究设计和实施角度来看,首先,这种差异可能与“停顿”的不同定义有关。Andrea(2016)将0.25秒以上的无声状态称为停顿,本研究依据被试语言水平,将0.3秒以上的停顿记为静止停顿(无声停顿)。对于“停顿”定义的不同必然会影响静止停顿和填充停顿的频率统计结果,从而影响后续停顿对交际充分性预测的统计结果。其次,主观印象也是影响交际充分性评分的重要因素。在用Cool Edit Pro软件计算填充停顿次数和时间时,被试的呼吸声也会在声波图像中显示出来,但呼吸声显然是一种静止停顿。从常识的角度来看,呼吸声在空气中可能产生气流而形成“嘶嘶”的声音。当呼吸声以声波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观察声波线计算出来的静止停顿的次数比实际静止停顿的次数要少,这也会成为导致研究结论差异的原因。最后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口语产出任务的差异,本研究图片叙述任务和前人(如Andrea, 2016)探究的任务类型显然是不同的,不同任务类型产生不同的认知负荷,这也可能是导致本研究和前人研究结果的差异。
从语言产出的理论模型来看,ASP和AFP对交际充分性影响的差异可以得到解释。Kormos(2009)认为不管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的言语产出都是从概念的形成开始,在概念器内形成所要表达内容的宏观信息,即言语前信息。这些言语前信息输入形成器,并在此激活、选择长时记忆库中的情景记忆库、语义记忆库、音节发音库和二语规则陈述性知识库,形成内部言语,内部言语进入发生器,产生外部语言,最后外部言语进入听辨器,再输入言语理解系统进行分析。本研究得出ASP对交际充分性具有更强的预测力,说明本研究中被试在实验过程中产生了足够量的ASP,同时其交际充分性呈现反向发展的趋势(降低),可以推断的原因是被试在完成图片叙述任务时,其概念器、形成器、生成器或者发生器在工作中不够顺畅,换言之,被试从图片中提取信息后进行概念化的过程,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信息的过程,并对其进行内部言语加工的过程都是不够高效的,出现了无声停顿(静止停顿),即被试本身的语言产出能力系统存在某种不足,例如,感知关键信息弱化问题、已有语言知识存储的非范畴化问题、内部语言形成过程监控低效的问题等,这些都导致ASP产生的数量较多并对交际有效性产生了消极影响。整体来看,被试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自动化程度可能是导致本研究得出ASP对交际充分性更强预测力的重要原因。相较而言,被试口语产出的AFP并未形成对交际充分性的强显著预测,Kormos的理论也可以对其提供解释,因为图片叙述任务的熟悉度为被试减少填充停顿提供了条件,被试由于在日常课程学习中也会接触到基于图片的表达练习,被试已经形成了关于图片感知、理解、提取、产出信息的心理习惯,因此,被试对任务形式的关注不需要更多的注意资源,而是将更多注意资源分配于图片叙述任务的内容,从而导致了AFP和ASP的数量差异,进而影响到其对交际充分性的预测强度。
总体来看,前人研究证明语言产出属性与交际充分性是有关联的。然而,语言产出属性和交际充分性的关系研究不仅需要考虑语言产出者,也需要考虑接受者和语言产出的评价者;不仅需要考虑语言产出的场景、过程,还要考虑语言产出结果本身及其对听话人的影响。因此,Kuiken和Vedder(2017)认为二语表现和二语功能可能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即使说话人的语言表现(流利性等)较好,但并不意味着其交际任务能完成得很好。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若说话人的语言表现流畅、准确、丰富,其交际任务的达成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本研究结果可以证实流利性是交际充分性的重要因素。
6.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得出,在图片叙述任务中,被试口语产出流利性能够预测交际充分性变化的83.41%,其中速度流利性与交际充分性的相关性最强,故障流利性中平均静止停顿的次数是预测交际充分性最强的指标,证实了口语属性对口语功能特征的影响,同时也为平均静止停顿对交际充分性的预测力提供了解释。
在口语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语境意识,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范畴化,从而减少知识提取的障碍。同时,教师需要通过设计有指导的语言产出任务,强化学生形成概念、激活知识、产出语言的心理通道,促成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自动化,进而降低消极情绪和增强语言产出有效性。另外,对于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设计难度适宜、信息量适中的口语任务,以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和提高表达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Andrea, R., E. Monika & N. T. Eivind. The effects of complexity, acc
[3]Iwashita, N., A. Brown, T. McNamara & S. OHagan. Assessed levels of second language speaking proficiency: How distinct?[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8, 29(1): 24-49.
[4]Kormos. J. Speech Produc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Mahwah, NJ: Eribaum, 2009.
[5]Kuiken, F. & I. Vedder. Functional adequacy in L2 writing: Towards a new rating scale[J]. Language Testing, 2017, 34(3): 321-336.
[6]Lennon, P. Investigating fluency in EFL: A quantitative approach[J]. Language Learning, 1990, 40(3): 387-417.
[7]Levelt, W. J. M. Language production: A blueprint of the speaker[A]. In C. Brown & P. Hagoort(eds). Neurocognition of Language[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87-122.
[8]Nivja de Jong, M. Steinel, A. F. Florijn, R. Schoonen & J. H. Hulstijn. The effect of task complexity on functional adequacy, fluency and lexical diversity in speaking performances of native and nonnative speakers[A]. In H. Alex, H. Folkert & V. Ineke (eds.). Dimensions of L2 Performance and Proficiency[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12. 121-142.
[9]Pallotti, G. CAF: Defining, refining and differentiating constructs[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9, 30(4): 590-601.
[10]Prefontaine, Y. & J. Kormo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sk difficulty and second language fluency in french: A mixed method approach[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15, 99(1): 96-112.
[11]Schmidt, R. W.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second language fluency[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2, 14(3): 357-385.
[12]Upshur, J. A. & C. E. Turner. Constructing rating scales for second language tests[J]. ELT Journal, 1995, 49(1): 3-12.
[13]Willem, J. & M. Levelt. Models of word production[J].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999, 3 (6): 223-232.
[14]鲍贵. 英语学习者语言复杂性变化对比研究[J]. 现代外语, 2010, (2): 166-176.
[15]揭薇, 金艳.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口头表达典型活动和语言特征量表研究[J]. 外语界, 2022, (6): 2-10.
[16]刘春燕. 英语产出能力与课程优化设计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6.
[17]刘春艳. 汉语学习者任务型口语产出中复杂性、准确性及流利性与交际充分性的关系研究[D]. 北京语言大学, 2017.
[18]刘淑杰. 教育研究方法[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19]文秋芳. 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词汇变化的趋势与特点[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 (3): 189-195.
[20]肖慧敏, 徐彩华. 印尼少儿汉语二语看图写作质量评估研究[J]. 世界汉语教学, 2021, (2): 248-262.
(责任编辑:孙炬)
收稿日期:2022-05-11;修改稿,2023-08-20;本刊修订,2023-09-16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语言战略与文化安全視域下的新疆外语教育规划研究”(项目编号:18BYY093)和石河子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OBE 理念下大学英语口语与文化思辨能力协同发展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G20Z-0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骆北刚,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教师教育和二语习得研究。电子邮箱:1059002708@qq.com。
韩瑞,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教师教育和二语习得研究。电子邮箱:1368825206@qq.com。
引用信息:骆北刚,韩瑞.大学英语专业学习者口语流利性与其交际充分性关系的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23,(5):5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