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支持的初中精准教学模式与应用推进机制研究

2023-11-21匡昌林

中国教师 2023年11期
关键词:精准学科信息技术

匡昌林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改变了课堂面貌和教学手段,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提高教师智慧教学和学生智慧学习的有效性,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各地积极申报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并支持引导实验区内各学校积极探索实践。本文以某实验校(以下称“学校”)开展的“数据支持的初中精准教学模式与应用推进机制研究”为例,从研究背景分析、研究路径规划、研究成果展示、研究价值判断和研究不足反思五大方面分享學校的研究情况,以便深入推进智慧校园环境下数据支持的初中精准教学模式与应用推进机制研究,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落实素养导向的育人目标。

一、研究背景分析

1. 确立研究方向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被视作促进教育公平、有效提升教育质量、真正实现个性化规模教育的重要技术支撑。个性化、精准化和数据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未来教育的必然选择。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虽已完成,但是依然面临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不够、学生创新素养不高、学生难以实现个性化发展等难题,智能技术支持下精准教学的教育理念为破解上述难题提供了途径。

2. 分析研究基础

(1)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

2015年,学校作为市级首批试点校启动了基于智能教与学环境的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逐步建成了网上阅卷系统、智慧课堂授课平台和网络直播课教学系统三大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应用平台。学校于2020 年对校园网络进行整体改造,实行光纤进班,“一班一光纤”“一班一账号”,各教室使用独立网络,带宽不低于100M。在办公区域,为满足教师日常的办公需要,学校配置了带宽不低于200M的网络。

(2)学校信息化应用现状

目前,学校的智慧课堂授课平台常态化使用率达100%,形成了基于学校自身特点的信息技术与教学全环节融合的教学范式。

为提升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学校组织开展了“智慧课堂与课堂效率提升”专项培训、“智慧课堂教学展示周”活动和“创新拥抱未来、智慧引领成长”主题沙龙活动等,并申报了市级科研课题。

学校开发了“同步课堂”“名师课堂”等网络教学资源,适时向学生及其他学校推送这些优质学习资源,推动优质资源在区域内共享,既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又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方面,学校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下设教务小组、政教小组、办公小组、技术保障小组,并从激励机制、引进吸收、专家引领、设备保管、政策支持、校企对接、搭建平台等方面系统构建推进方案。

(3)学校信息化制约因素

信息技术平台需升级。网络研修便于教师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源,有效解决研修资源不足的问题,但学校的网络研修仅是通过微信群或 QQ 群开展讨论交流,学校需要有专门的网络研修平台,提高研修的时效性、记录教师的研修过程,促进教师成长。

配套方案与制度欠缺。学校信息化工作推进方案明确了教师发展目标、发展任务等,目前的方案仍有欠缺和不足,需要根据当前的发展状况,编制符合学校信息化工作推进的新方案。 各种信息化产品已覆盖全校所有班级、教师和学生,这对学校的教学常规与流程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管理制度需要做适时调整,向精细化、数据化和及时化的方向迈进。

教师教研能力需提升。随着学科精准教学模式研究的持续深入,教师教科研能力不足的弊端越发凸显,尤其是独立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需要学习提升和专家指导。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分析,数据支持的初中精准教学模式与应用推进机制研究,需要探索精准教学实践路径,形成不同层面、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研究成果,提炼研究价值和反思研究不足,促进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科课程素养落地和学校育人课程体系建构。

二、研究路径规划

为了保证数据支持的初中精准教学模式与应用推进机制研究能取得预期成效,必须界定好“精准教学”的内涵。为此学校组织学习了以“精准教学”“精准教学模式”“数据支持的精准教学”“教学模式推进机制”为主题词的数篇期刊论文,并查阅了《智慧课堂新理念、新模式、新实践》《智慧课堂与大数据》《智慧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等学术著作,梳理出了初中精准教学的内涵特征、核心要素、基本原则、技术作用点等关键要素。

精准教学实践研究过程中遴选学科骨干教师,共同规划学科精准教学模式构建的实施路径和步骤,选定语文、数学和英语三大学科为研究科目,制订了涵盖“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环节的学科精准教学模式研究路线图。在计划环节,拟定了分别完成三门学科精准教学模式构建,经过2~3轮实践检验,再完善学科精准教学模式的计划;在实施环节,三门学科的教师通过集体研讨的形式进行学科精准教学设计,开展教学实践,收集教学案例;在观察环节,从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设计等维度设计教学评价量表,通过与教师和学生访谈对精准教学的感知情况、接受度、认可度,以及存在的问题与需求,改进精准教学模式和应用推进机制;在反思环节,教师对精准教学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调整与优化策略,通过多轮迭代形成数据支持的初中精准教学模式与应用推进机制。

三、研究成果展示

形成了由专家、学校、教师组成的多元主体多维互动研究组织形式—专家负责理论、政策指引与解读,以及研究过程的具体指导;学校做好研究、推进机制的顶层设计和人员组织协调;教师负责完成学科精准教学实践、模式提炼和模式验证。

学校层面研究成果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教学范式2.0版”和“应用推进机制—风车模型2.0版”两项;学科层面形成了初中语文精准分层教学模式、初中数学“1+X”双闭环教学模式基本框架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评三阶教学模式的精准教学模式,三学科精准教学模式从教学案例中走来,又回到教学案例中进行检验迭代,最终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研究推动了学校教科研水平整体提升,参与研究的教师教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助推学校办学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参与研究的教师有4篇论文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数学学科2篇精准教学案例分别入选《2021智能教育蓝皮书》《2022智能教育蓝皮书》;在“数据驱动、因材施教”市级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多名教师获奖。伴随此项研究的逐步推进和研究成果示范作用不断显现,学校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常态化应用得到了极大推动和普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呈现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

此研究启动是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颁布之前,但研究目标、计划制订、预期成果等,都与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等有极高的契合度,研究目标也是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學生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价值判断

数据支持的精准教学是在真实的教育场景中,通过感知、汇聚、存储学习者有效、多模态的全学习过程数据与学习行为数据,利用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技术,实现对学习者认知特征与学习规律的深入理解与精准诊断,使得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持科学、有据,进而促进精准教学的发生。研究成果有利于完善智能教育环境下的精准教学相关理论研究,提供精准教学研究新方向和新路径,找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结合点。

此研究成果聚焦数据支持的初中阶段学科精准教学模式的构建、应用推进机制的建立以及典型案例的积累,有助于指导学校开展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对精准教学的内涵认识不到位、学情分析不充分、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而造成的教师对学生个体需求和学习障碍不明确、学生个体间学习水平不均衡等实际问题,不仅对学校其他学科教学方式的创新有一定借鉴意义,也可以为其他学校针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整校推进提供示范。

五、研究反思

数据支持的初中精准教学模式与应用推进机制研究虽已取得部分研究成果,但是囿于能力、时间、技术等因素,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有待后期逐步完善。

此项研究是在学校内多学科间展开,涉及班级和教师较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学科间的研究成果差异性大。数据是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模式应用成效的决定性因素,但是目前的研究数据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数据采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不足,二是教师的数据提取、挖掘和加工分析能力有待提升。精准教学主要以知识与信息的快速呈现和获取为主,信息技术的应用层次需要提升,目前的成效主要体现在效率方面,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还不十分显著。精准教学的教与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还在探索中,技术撬动课堂教与学方式变革的支点还在探索,技术改变教与学的重要作用需持续挖掘。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学科精准教学模式已完成更新迭代,但应用成效验证还要持续跟进,尤其规模化应用成效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本文系2021年度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教育开放课题(一般课题)“数据支持的初中精准教学模式与应用推进机制研究”(课题编号:iED2021-M01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新城中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猜你喜欢

精准学科信息技术
【学科新书导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