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区域探索
2023-11-21杨晓辉支梅
杨晓辉?支梅
一、研究背景
1. 社会发展的人才要求
站在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在人工智能技术风起云涌的当代,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党的二十大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的支撑。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做好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工作,打好学生创新素养和能力的地基是我们的关键任务。具体指向的是学生的创造力,协作交流能力,批判性地思考、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和社会责任,要将这些素养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
2. 课程改革的趋势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颁布,明确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关联性,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协同育人,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上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北京率先提出10%的学科实践活动的建议。如果说10%的学科实践活动是注重实践,增强学生的体验感;那么,跨学科主题学习则更加系统,强化协同育人,强化学科间的关联。
二、区域探索的丰台实践
在宏观思考的基础上,北京市丰台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探索已经开展了6年多的时间。中国基础教育一直非常注重思维培养,任何一个学科,都强调思维的重要性。跨学科主题学习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增加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加深学生认识事物的丰富程度,从而使学生在一个主题学习中,抓住主题属性,从多角度分析、建构,不断完善自身心理结构。这一过程还包括丰富的学习方式、充实的感知经验等,这些构成了学生思维加工、自我知识建构、元认知发展、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良好运行机制。
结合未来教育对跨学科主题学习在人才培养中的要求,丰台区在深入研究跨学科主题学习概念和课程实施模式的基础上,以整区推进项目式学习、“科技·人文·社会”跨学科课程开发工作坊两个项目作为区域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模式,以教师STEAM课程领导力培训打造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STEAM教师队伍,支撑两个项目的高质量实施。
1. 整区推进项目式学习
整区推进项目式学习是从学科出发选择主题,将学习内容与多学科知识建立联系,强调思考社会、学习、组织及多元智能等,并用课题、概念、议题等方式将主题与学科建立关联。
丰台区整区推进项目式学习提出了“学科化项目式学习”的关键概念。学科化项目式学习的特征主要体现在:①依据课程标准,依托相应的教材内容开展,是有限的真实情境,而不是无边界的真实问题;②以某一学科为核心,适当跨学科,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学习学科核心知识,以形成学科能力为主;③使用国家课程课时完成,用学科化项目式学习替代原有的学科课时分配,真正在课程的核心领域“动真格”;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除了学习方式的变革,还包括作业、考试等一系列改革;⑤学科化项目式学习具备项目式学习的黄金标准。
整区推进学科化项目式学习,分步开展两个“三年计划”,组建学科核心团队和项目式学习研究与实践领航联盟,从初中化学、物理、生物学、地理、数学五个示范学科入手,以13所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领航联盟校为载体,进行每学科每学期开展项目式学习的课时比例不低于30%的实践研究。鼓励实验校在遵从项目式学习本质的基础上,依据校情有选择性地探索,不搞“一揽子”计划,强调教研跟进,充分尊重学校实际,确保项目真实有效开展。各学科教研员在北京师范大学专家团队的引领下,带领实验教师开展常态化教学的实践研究,提升各学科种子教师全程、全课时实施项目式学习的能力,培养项目式学习骨干教师团队。
鼓励小学、初高中学段的学校开展“自主探索试验”。以学期为单位开展项目式学习优质课评比,以学年为单位开展项目式学习不同主题的教育教学科研征文、案例评比,以及优秀联盟学校、优秀种子教师、优秀学生作品的评比工作。截至2023年9月,丰台区初中9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历史、道德与法治)全进入,领航联盟实验校扩展到28所,种子教师达到500余人。在不断梳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丰台区形成项目式学习整体推进的行动指南,逐步实现初中校全学科全覆盖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样态。
2. “科技·人文·社会”跨学科课程开发工作坊
“科技·人文·社会”跨学科课程开发工作坊由一个主题出发,进而思考与该主题相关联的大概念或大观念,通过“主题—概念—活动”来进行学科内容和社会的连接,强调学生经验的社会性应用,忽略学科间的界限。
丰台区“科技·人文·社会”跨学科课程开发工作坊的实施目标是充分发挥区域的引领作用,帮助学校开发自己的跨学科特色课程。图1圆环中心突出的是三方(区域、学校、专家)的协同,通过研究引领、课程开发、技术支撑、评选交流四种方式协同发力,组成了跨学科课程开发的闭环,最终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教师课程能力、开发学校特色课程、构建区域优质资源以及共生教研良好生态。
3. 教师 STEAM 课程领导力培训
(1)构建“三阶段、四维度、五提升” STEAM教师培训模型
丰台区以“三阶段、四维度、五提升”STEAM
教师培训模型为标准开发相应的课程。“三阶段”指向培训对象,我们从2017年开始对教师进行STEAM素养的培训,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培训班。“四维度”指向培训内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教师能力等级标准(试行)》中对教师STEM素养划分了5个维度,我们进行了区域整合,将跨学科理解与实践和学科基础进行合并,即跨学科理解与实践一定建立在学科基础上,是对原有学科知识的再认识和再提高。“五提升”指向培训目标,最终要实现学生成长、教师提升、学校发展、社会满意、区域创新。
(2)制定分层分类的STEAM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丰台区根据培训模型开发分层分类的培训课程,设置普及入门、进阶成长、突破提升三个水平的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和相应的培训内容。整个培训过程中,适时调整培训方案,2017年召开STEAM教育研讨会,统一思想、广泛动员,2018年形成基础班,2019年加入学前教育学段,2020年增设骨干班,2021年和2022年增设领航班。经过几年的努力,基础班已经培养了760人,骨干班已經培养了108人,领航班培养了67人。
(3)形成STEAM教师培训实践路径
在梳理培训经验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台区STEAM
教师培训实践路径,我们将经验上升为模型,用以清晰、直观地指导未来的工作。在路径图中,首先将政策和理论的研究与学员的具体需求进行对照分析,形成培训方案,进而具体实施和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教学评一体化,将评价前置,不断优化培训方案。在培训成果方面,关注三个维度:一是辐射培训者,培训者不能只是组织者和管理者,培训者要在主持培训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生长点和发展点;二是辐射学校,帮助学校丰富国家课程,孵化校本课程;三是辐射教师,不断提升教师的STEAM素养和课程开发能力。
三、发展愿景
未来,丰台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区域探索还将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区域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整体机制还需要完善。在顶层设计中,三个项目的实施还较为孤立,没有形成融合发展的状态。二是学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整体实践水平有待提升。三是学生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亟须开展。项目实施对于学生层面的实际效果如何,目前缺乏实证研究做支撑。因此,我们的发展愿景是:一要构建融合三方的区域整体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二要探索集团内校际合作的跨学科主题特色课程开发;三要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证研究。
未来3~5年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可能是基于人工智能的STEAM学习,是个性化的STEAM学习,是可选择的STEAM学习,或是可组合的STEAM学习。但其核心都应该是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在STEAM教育的新时代,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将不断从探索应用向创新发展迈进,由个案探索转向群体实践,带领教师从“知识技能”走向“实践创新”;支持教师穿越课程边界,从“学科孤立”走向“学科综合”,从“学科教学”走向“课程育人”,从而培养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年度课题“‘三全育人区域研修中枢的应然设计与整合实践研究”(立项编号:CCDB2020191)的研究成果。
(作者系:1.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委员会主任;2.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党委书记、院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赵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