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新时代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

2023-11-21吴雅玲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桃花坞门神木刻

吴雅玲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美术教育课程开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苏州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桃花坞木刻年画是其代表性名片之一。文章探讨将非遗文化“桃花坞木刻年画”融入校园,拓展性课程中以传承与创新为主题,从“沿袭传统教学,体味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纯正味”“研究在传统元素中融入现代元素,挖掘年画的艺术味”“探索多样媒材,创新木刻年画的表现味”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现状

蜿蜒流淌的苏州河流孕育了厚重博大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髓,而传承了近百年的桃花坞年画也曾在这里生生不息。可现在,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桃花坞年画似乎慢慢被人们遗忘,因为现代的人们很少会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张贴年画,年画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民间艺人也寥寥无几,不仅是桃花坞年画,许多传统文化也面临巨大的传承危机。

为了了解同学们对桃花坞年画的认知程度,我们有针对性地做了问卷调查,通过本次调查发现,低中高各年级段只有28%左右的学生对桃花坞年画略有了解。桃花坞木刻年画对咱们苏州的孩子来说都很陌生,甚至有些孩子都不知道什么是年画。本地域的孩子不熟悉自己家乡的桃花坞木刻传统年画的现状实则让人担忧,究其原因,桃花坞年画制作工序烦琐复杂,并且本身内容与现代生活已然脱轨。除此以外,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艺术的市场越发萎缩,桃花坞年画后继无人的情况越发严重,值得欣慰的是调查数据显示有70%左右的学生愿意加入传统木刻年画的传承与发展中来,作为当今美术教师,有责任去引导学生了解地方文化,毕竟年画代表着一方文化,我们要让这一方文化的经典再放光彩。那么如今美术教师急需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把曾经的“潮流”介绍给现在的孩子们。因此,传承和创新这项地方文化艺术就显得十分重要。按照学校拓展性课程内容选择自主、自由、教学活动更加灵活的特点,尝试着把传统木版年画融入学校拓展性课程,教学实践过程注重让学生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夯实文化底蕴,领会非遗文化的价值。

二、沿袭传统教学,体味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纯正味

旧时逢年过节,每家每户都会在门上张贴喜庆祥和的年画,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生活幸福顺遂。年画起源于汉代,唐宋时发展迅猛,盛行于明清时期,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民族绘画。木版年画是中国春节习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元素,主要以描绘与反映民间世俗生活为主题,以图表意,以画抒情,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寄托了人们朴素的民风和信仰。

在我校的拓展课程中,有幸邀请到了苏州桃花坞年画的木刻年画老师到校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运用生动浅显的语言讲解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发展历史,欣赏了各个年代风格各异的年画作品。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木刻年画的一系列雕刻工具拥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直观性,老师刀法娴熟,简练古朴的形象跃然眼前,让同学们赞叹不已。在木刻年画老师的带领下,学生第一次感受到我国传统木刻年画在拓印过程的乐趣与魅力,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年画DIY的积极性。

三、研究传统装饰纹样,思考融入现代元素,挖掘年画的艺术味

(一)图案之美

桃花坞年画题材包罗万象,根据不同的内容大致分为门神类、歡庆吉祥类、民俗风情类、戏曲类、娃娃等。在构图设计上大多采用对称美的表现技法,画面均衡统一,虚实结合,色彩明快,风格精细雅致,充满生活气息,具有极强的装饰性。

1.传统纹样题材丰富

以神话人物为题材。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中最为流行的就是寄意于除旧迎新、驱鬼辟邪的门神类年画,门神画最早被称为“门画”。最具代表性的《门神》作品表现的是使尉迟恭手握双鞭,秦琼则手持双锏,两人脚踩五彩战靴,身披红甲,威风凛凛,杀气凛然,颇具驱邪避祟的气势。人们通过张贴门神的年画来祈求平安,门神年画植根于民间,土生土长,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和勤劳智慧,凝结了广大劳动人民淳朴的思想感情和期盼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以福禄吉祥为题材。随着苏州的历史进程演变,祈福庇佑这一题材成为家喻户晓的桃花坞木刻年画代表作品,如《福字图》《一团和气》等。《一团和气》中的人物形象是盘腿女童,形象圆润,满面含笑,披宽袍带团花,颈脖挂长命锁,手持的横幅上书写着“一团和气”,就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以风俗人情为题材。苏州年画的繁荣发展与当地的风俗习惯之间有很大的联系。苏州经济文化发展迅猛,群众的文化程度比较高,小说戏曲、诗词歌赋都体现了苏州的时代变迁、岁月流逝。木刻年画生动还原了时代的生活形态——苏州的黑瓦白墙、小桥流水、风俗习惯也成为木刻年画的主要表现内容,比如张晓飞的作品——《水乡元宵》,以俯视角度展现了水乡元宵佳节欢快热闹的情景,游戏丰富精彩,百余位人物形象生动传神。

2.现代元素

时代在变,年画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年画也要随之改变。目前,桃花坞木版年画实体经济流失,题材老套,更新缓慢,市场上留存最多的题材还是财神、福禄寿三星、仙女、大胖小子、戏曲人物,新型年画作品题材严重匮乏,加之审美差异,导致传统年画艺术与当下新一代消费群体的需求非常不符。

在木版年画产业发展中,要紧跟时代脚步,不断创新,迎合当下大众的审美需求,例如将木版年画与现代时尚元素进行结合。在学习了桃花坞木刻版画的艺术特色后,学会采用简化、对比、夸张、局部特写等直接设计手法,或比喻、联想、象征等间接手法来表现学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情,可以是身边的景,科技元素、传统的美食、传统节日活动、带有吉祥寓意的卡通形象等。如苏州丘塔、周庄、平江路、运河十景等地方的名胜古迹。在设计的卡通形象中添加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吉祥元素等。在此基础上,同学们可以绘制一些既具有桃花坞木刻年画文化特征,又富有儿童气息以及现代意味的版画作品。学生可以将作品印在练习本的封面上送给朋友,也可以将作品印在自制贺年卡片上寄给远方的亲朋,通过贺卡让更多的人认知和了解桃花坞木刻年画。还可以将作品印在春联上,表达美好的愿望与真挚的祝福。这样版画作品更加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二)教学运用

桃花坞木刻年画由多种技法构成,制作一幅年画最少要掌握绘稿、刻板、转印、印刷等复杂的绘制工序,每一道工序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传统技法。在学校开展非遗文化传承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考虑给技法“做减法”,尽可能地降低难度。绘画作为美术课常用的作画形式,重点引导学生识读年画作品中表现的内容,进而借鉴其独特造型特点,并融合现代元素进行创作。为此我们打算开发三个单元,即“门神”“年年有余”“一团和气”共6个课时的“欣赏评述”领域的单元校本课程,帮助学生把握桃花坞木刻年画的表现形式,提炼造型特点,从而转化自己的美术语言。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对于周围的事物始终充满好奇心,也比较喜欢听故事,教师在开展具体美术教学活动中,可以恰当合理地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将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中的内容转化为故事,借助故事的形式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并在思考中形成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掌握,获得启迪。在上《门神》这一课时,带着问题导入:“门神作品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开始讲述故事:唐太宗李世民常年在外征战,因噩梦致病,每逢深夜就听见鬼叫,吓得寝食不安。大将秦叔宝、尉迟敬德自告奋勇全副披挂,彻夜在宫门两边守护,后来唐太宗的病果然痊愈了。但将军守门不是长久之策,唐太宗李世民遂命画师把两位将军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这方法被民间的百姓效仿,用来辟邪保平安,从而就“推广”了年画。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思考:门神起到辟邪的作用,当前疫情非常严峻,你能联系“门神”创作思路,为来年“鼠年”设计一张年画作品吗?有同学设计了一张穿着战袍,手拿注射器的“战疫鼠神”形象,以祈祷来年疫情消散。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中蕴含大量的民间故事,教师则可以为学生讲解故事,从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民间故事入手,鼓励学生进行二次创作,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并在具体实践活动中传承与创新,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开阔学生审美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探索多样媒材,创新木刻年画的表现味

由于传统的桃花坞版画的制作材料主要以木头为主,课前需要把设计好的纹样转印到木板上,并且在木板上进行雕刻。对于小学生而言,木板质地比较硬,难度系数较大,存在刻痕不明显,用力过猛又容易划破手指等问题,因此材料的革新显得尤其重要。

(一)引入新型材料拓宽度

为了拓宽材料的范围,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让学生采用KT板,吹塑纸板、橡皮章等相对轻巧的材质来表现木刻版画的内容。

(二)改变表现形式降难度

由于小学生手臂力量较小,危险系数比较高,雕刻效果不是很理想。用什么其他形式来代替传统的木刻年画呢?降低技法难度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1.用漏印的形式

运用绘画与剪贴相结合的方式表现木刻年画的吉祥纹样,将设计好的“吉”字打印好分发给同学们,然后运用剪刀剪出“吉”字的外形,剪除字体内的装饰纹样,完成后的作品线条清晰,流畅,然后把剪好的字用膠带固定在自己喜欢的颜色的彩纸上,接着运用海绵蘸取卡纸颜色的对比色轻轻地拍打,直至拍打均匀,最后小心地将“吉”字的模板揭掉,一幅幅将汉字与吉祥图案相结合的色彩对比强烈、各具特色的漏印作品就完成啦。

2.用吹塑纸版画的形式

教师先把吹塑纸板剪裁成所需尺寸,然后用刮画笔勾勒年画的内部装饰图案,在刻画完成之后用水粉颜料进行刷色,最后印在卡纸上。用轻便的吹塑纸板代替厚重的木板,用更加轻巧、安全的刮画笔代替锋利的刻刀,以上所需的基本材料都是学生常备的美术材料。这样能够高效、安全地完成制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刻画,作品效果虽然没有刀味,但是稚拙朴素,别具风格。

3.用胶板版画的形式

拓展课时正逢中秋佳节,我提前让孩子们每人带来一个广式月饼。运用写生的方法把各式各样的月饼表现出来,然后在作品纸的背面描画出月饼的轮廓与花纹,接着用复写纸将刚才描画的月饼转印到胶板上,稍作调整,使月饼的外形更加精美,最后运用刻刀在胶板上进行雕刻,完成胶板雕刻后,用滚筒在胶板上均匀地刷上油墨,拓印到有水彩背景的明信片上,这样一幅作品就完成了。

4.其他形式的尝试

橡皮章、KT板、轻质砖等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都可以进行尝试表现,这些表现形式可能会给学生带来新鲜特别的感受,同时这些陌生、古老的非遗传统文化也会变得亲切、可爱起来。

木刻年画课程在拓展课中的开展既要重视技巧,也要重视情感的熏陶,试着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文化情境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和感悟,从而与精彩的非遗文化产生共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现代的设计方法、新型材料,对于桃花坞木刻年画传统文化进行再诠释、再建构、再创新。

五、结语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承载着烟雨江南的文化习俗,是千年来姑苏风土人情的记录载体,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当下,非遗美术课程体系还处于需要完善的阶段,成熟性和普遍性还不高,探寻新时代下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继承与创新需要实施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通过探究,能够了解其创作思路和规律、技法等要素,同时可获取相关的知识技能,形成探究学习的意识,培养探究的精神,提升探究学习的能力。除此之外,非遗苏州桃花坞木刻版画课程的开发还可以进行跨学科的教学尝试。关于年画的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各种实践仍在进行,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才能科学地对非遗课程资源这座“金山”进行有效传承并创新,构建独特的拓展性课程体系,让课程从文化走来,向学生迈进,让非遗文化在学校呈现出鲜活、生动的面貌。

猜你喜欢

桃花坞门神木刻
中流砥柱(黑白木刻)
足球场上的“门神”
《魂之跃》减版油套木刻
小小的家
当浮世绘遇上桃花坞
木刻年画
有趣的门神
桃花坞与梅花岭
门神都是什么样
寻梦桃花坞一晌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