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23-11-21沈林琴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创造性课文阅读教学

阅读本身是一种理解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迸发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条件,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专业素养,积极创造条件,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都得到激发。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观念落后

小学教师普遍认为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而这个基础又被简单的定义为知识基础,于是读、写、背成为小学语文老师的法宝,“思”则被踢出了局。为了在单位时间内达到知识传递的最大化,教师依旧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霸占了课堂的主动权,学生思维能力和其他综合能力的培养被忽视。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固化了,越来越懒得思考了,又何来创造性思维呢?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首先让学生学会思考,进而生动地创造,而不是一味地背书,沉浸在别人的思想中。”储备知识和培养创造性思维并不矛盾,两者恰恰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生发展的关系。

(二)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很多教师认识到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所有造成的局面是新手教师依据教参照本宣科,年长教师依据经验故步自封,教学环节固态化,教学方法依然以讲授为主,代代传承,教学模式难以突破。至于具体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是流于一句口号,而并没有具体的实际行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也只是在开设公开课的时候偶尔尝试一下,在平时的教学中又弃之不用了。其实语文既是语言学科,又是思维学科,文本用语言来启迪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思维,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通过语言来传达,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语言的创造性表达又是以创造性思维为前提,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

(三)学校管理考核制度固化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需要得到教师的支持和鼓励,同样教师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探索也需要得到学校管理和考核制度的支持。但是为了便于量化考核和管理,也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全校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竞争力,往往学校的管理和考核制度是固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不足,这使得教师只能屈服于制度,严重阻碍了教师创造性教学能力的发挥。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一)阅读内容丰富化,夯实创造性思维的基石

1.拓宽课外阅读,达到积累内化的效果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个人如果只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如果只是一味空想而不去踏踏实实地读书,那么心中将充满疑惑,最终一无所得。从中我们明白了只有将读书和思考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所收获。创造性思维并不是空中楼阁,水中镜月,并不是凭空幻想就能够出现的,它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积累和掌握更多的知识,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和创新基础。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和帮助学生拓宽课外阅读范围,并且达到积累、内化的效果。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我会利用寒暑假给学生推荐一些好书以及下学期的必读书目,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优美的句子勾画出来,并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迸发出来的所思所想及时地记录在书上。在下学期初再根据学生的假期阅读成果,评选出假期“阅读小达人”,从而激励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2.延伸课内阅读,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习惯于让学生围绕单篇课文进行学习,忽略了延伸课内阅读,将课内课文与课外资源相结合,对于拓展学生思维,展开创造性思考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课前和课后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展开延伸阅读,进行拓展性地创新思考,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

首先,设置预习环节。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没有受到任何的拘束,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将自学的潜能充分发挥,自学效果愈佳,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也就愈快。例如在学习《穷人》一文时,学生对于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背景等一点都不熟悉,当然这一切教师都可以在上课的时候通过“填鸭式”“应试式”的方式灌输给学生,但是这样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必然会被扼杀。所以我要求学生先预习课文,并且利用手头资料或者互联网等方式了解作者的生平、生活经历以及小说的创作背景等。通过资料的搜集,学生了解到了作者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学家。《穷人》这篇小说的创作背景是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封建农奴制逐步崩溃瓦解。贵族阶级生活糜烂,道德沦丧;广大劳动人民挣扎在贫困的边缘,但是依然保持着高尚淳朴的道德情操。在梳理这些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穷人”到底穷还是不穷,就会进行独立的思考,甚至会对于当今社会所追求的“高富帅”“白富美”等价值观产生不一样的见解。

(二)课堂活动多样化,助推创造性思维的生成

1.进行角色扮演,融入别样的创想

根据年龄特点,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善于模仿,且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角色扮演要求学生入情入境,先感受角色,然后进入角色,继而融入角色,最后表现角色,所以这并不是简单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需要学生对课文进行一个充满智慧与挑战的创造编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积极主动地创造,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加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

例如在教授《将相和》一文时,我发现本文角色不多,场景也比较集中,情节发展具有戏剧性,非常适合于角色扮演,于是我就设定了将本文改编成“课本剧”的学习任务。我首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将”“相”分别是谁,为何不和,又如何变“和”的,并且从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中了解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提示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要把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接着让学生寻找合作伙伴,在“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中选择一个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角色扮演。为了更好地融入角色,学生不仅自发地准备了道具,而且还去读了青少版的《史记》,全面了解了故事的来龙去脉,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真正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演绎的时候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独特的构想,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生动。

2.创意故事新编,发挥大胆想象

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却是无限的,想象力是一切创造的源头,小学生年龄小,大多思维活跃,脑海中充满了奇思妙想。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和趣味性,在发挥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故事性较强、学生感兴趣的课文,鼓励学生对其进行改编或者续写,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进而提高其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随着历史的发展,故事情节也在经历着不断地丰富和演变,例如嫦娥奔月的故事就由原来的嫦娥窃取仙丹飞升月中演变成了后羿徒弟逄蒙窃丹,嫦娥被迫吃下仙丹飞升成仙,独自忍受广寒宫的凄苦,嫦娥由一个不顾情义、背叛丈夫的恶人形象演变成了一个美丽善良、机智勇敢的形象,这就是再创作者的想象力得到了极大发挥的效果。所以在教學《牛郎织女》一文时,我也给学生布置了改编或者续写的任务,并在任务单上给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以便引导学生想象创作。比如课文中的老牛为什么会说话呢?它为什么帮助牛郎呢?它的皮为什么可以披着就可以飞呢?它是何来历呢……有些学生就据此写出了《金牛星下凡记》。又比如王母娘娘真的是如此的绝情吗?那为何又默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初七鹊桥相会呢?会不会有什么隐情呢?又会不会是一种考验呢……换个角度思考一下,故事可能就会像嫦娥奔月一般有个大翻转,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灵活多变的创造力。又比如牛郎织女就只能一直隔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相会一次吗?时间在流逝,岁月在流转,这种局面会不会被打破呢?他们的子女在这个过程中会发挥怎样的作用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尊重每一个故事,这样学生才能享受到想象带来的快乐,从而良性循环,在想象的海洋中无限遨游,极大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

(三)课堂氛围民主化,保障创造性思维的深化

1.鼓励学生提问,发挥主观能动性

善于提出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一个人只有发现了问题,才可能去解决问题,进而产生发明创造。世界上一切的革新创造都是思考问题的产物。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将提问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掌握课堂的节奏,让课堂不至于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跑偏了,跑远了,而拽不回来。但其实这是教师不自信的表现,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应该归还提问权,有意识地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冀中地道战》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读题,然后提出问题。学生很快提出了以下的问题:地道战是什么?冀中在哪里呢?接着我就让学生带着自己所提的问题去文中寻找答案,同时针对自己不懂的地方再次提出问题。由于是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迫切地希望尽快在文中找到答案,所以阅读起来专注力都特别高。很快学生就在文章的第二段找到了答案,我顺势给他们补充了“冀”是河北的简称,冀中是河北中部平原的知识介绍。接着我让学生提出自己新的疑问,很快学生就提出了“为什么要开展地道战”的疑问,这一回还没等我说话,就有学生举手帮忙解答了这个问题(文章第一段)。尝到了甜头之后,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大胆提问的队伍中来了,同时也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队伍中来了,学生自始至终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起到的只是穿针引线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深入地探索课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引导学生质疑,尊重个性化见解

敢于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当你对某样事物产生质疑了,就会对其进行理性地观察、分析,进而得出推断,这是一个深入思考探索的过程,对于创造性思维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一直习惯于照本宣科,学生主要是听、记,其实这是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小学生思维活跃,经常会有天马行空的想法,对于这些与众不同的见解,教师应该用开放公正的态度对其进行肯定和尊重,从而保护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落花生》一文时,学生对课文内容作者认为“桃子、石榴、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这一观点产生了质疑。我就顺水推舟让学生来辩一辩。甲方:学了《落花生》一文,我想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乙方:我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我们一直这样默默无闻,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的优点就很难被别人发现,所以我要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学生选择好自己的阵营,展开了激烈地辩论,通过辩论,学生的思维被巧妙激活,在相互碰撞中获得了启迪。经过这次辩论,学生明白了阅读是自己与文本一次思维的碰撞,对教材、对老师不应该盲目崇拜,对任何事情都要多维度地思考,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锻炼。其实《落花生》一文的文本内容是有时代局限性的,时代需要像落花生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所以作者拿桃子、石榴、苹果与落花生作对比,以便更好地突出其精神品质,表达自己愿意像落花生一样不为名利、只愿做有益于社会的人的崇高理想。

(沈林琴,中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创造性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