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链式管理体系在动脉造影术后患者中的构建与应用效果
2023-11-21曹仟仟
曹仟仟
(天津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天津 300120)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脑血管疾病患者也逐年增多。颈动脉造影(CAG)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是当前普遍用于脑血管疾患者筛查的方法[1-2]。但是很多患者对动脉造影检查不够了解,在检查过程中会产生负面心理,严重情况下出现抑郁、恐惧心理,给患者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3]。并且动脉造影检查存在持续时间长、并发症多等缺点,为此对于护理的要求比较高[4]。如造影剂外渗损伤涉及患者基本病情、导管针、高压注射筛查、血管选择、穿刺技术等多个环节,而目前减轻造影剂外渗损伤的护理比较单一,缺乏对患者的人性化关怀和科学护理,导致护理效果不佳[5]。渗链式管理体系是一种全新模式,对护理过程进行完善与优化,旨在减少风险因素和薄弱环节,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深化优质护理[6]。渗链式管理体系也是一种注重患者心理与行为过程、全新的护理管理模式,具有积极关爱人文的护理文化氛围[7]。本研究主要探讨与分析渗链式管理体系在动脉造影术后患者中的构建与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进行动脉造影检查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作为渗链式管理组,同时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进行颈动脉造影检查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初次行动脉造影检查;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符合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年龄16~70岁;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听力正常,能够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调查资料缺乏者;精神及神经病史的患者;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疾病者。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管理模式干预,即影像科、各门诊科室、各住院科室行独立的质量和风险管理,部门之间交叉比较少,患者给予常规的检查前健康教育。
渗链式管理组:在动脉造影检查中给予渗链式管理体系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制订科学化的动脉造影检查流程,定岗、定人、定标、定质,由经验型管理转化为规范化管理,使工作由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避免随意和盲目性操作。②建立链式护理管理小组,由多部门组建管理小组,并在各部门之间建立起相互激励、相互监督、相互关联的运行机制,所有成员按计划接受培训及考核,并进行传达学习,保证同质化。护士长及组长负责造影剂注射的全程护理质量把控。③实施“一站式”服务:动脉造影检查前由护理人员根据个体要求制定不同的动脉造影检查流程,进行个性化健康指导,介绍动脉造影检查相关项目的检测意义,做好患者的分流。④加强专业服务:增强保护患者隐私意识,对患者个人隐私问题全面保守处理,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位检查人员的特殊就医要求。选拔各科室的中级、高级职称人员专职从事动脉造影检查工作,对动脉造影检查中发现的疑难病症进行会诊,确保动脉造影检查质量。⑤做好心理护理:情况允许时,可让亲属陪同,从态度、语言、行动等方面给予患者支持和安慰。加强护患沟通,护理人员陪同患者进入检查室,协助其摆好体位,多给予安慰和支持,尽量满足其合理诉求。
1.3观察指标:①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造影检查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③观察所有患者在检查期间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包括皮下血肿、颈动脉痉挛、血栓栓塞、造影剂反应等。④在检查后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保护个人隐私、流程便捷、健康宣教、检查环境舒适等4个方面进行评分,问卷的信效度都在0.90以上,分为0~100分进行评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0统计学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两组动脉造影检查时间比较:渗链式管理组的动脉造影检查时间为(17.73±1.28)min,对照组动脉造影检查时间为(25.55±1.53)min,渗链式管理组的动脉造影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渗链式管理组并发症发生率[1.66%(2/120),皮下血肿1例,造影剂反应1例]低于对照组[11.67%(14/120),皮下血肿3例,颈动脉痉挛4例,血栓栓塞2例,造影剂反应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43,P=0.002)。
2.4两组检查前后SAS评分与SDS评分比较:检查后渗链式管理组与对照组的SAS与SDS评分均低于检查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管理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检查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分,n=120)
2.5两组满意度比较:渗链式管理组对于保护个人隐私[(97.09±1.44)分]、流程便捷[(96.21±1.84)分]、健康宣教[(95.98±3.20)分]、检查环境舒适[(96.14±2.13)分]等满意度评分分别高于对照组[(90.11±2.85)分,(86.87±2.22)分,(89.11±4.98)分,(87.29±4.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13,P=0.001;t=10.923,P=0.000;t=7.822,P=0.006;t=9.932,P=0.000)。
3 讨论
动脉造影可明确颈动脉病变范围及程度,快速采集数据,获得高对比度与清晰度的图像,从而有效、早期地发现脑血管病变[8]。但由于动脉造影检查的持续时间长,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恐惧感、紧张感。并且对于动脉造影检查多需要进行专科护理,使患者在没有主观症状的情况下发现身体的潜在疾病,从而达到检查的目的[9]。渗链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护理模式,可使患者感受到亲人般的照顾和关怀,也更加注重患者心理与行为过程,促进持续改善检查质量[10]。本研究表明渗链式管理体系能够改善动脉造影检查秩序管理,缩短检查所需时间。特别是渗链式管理体系注重改善服务理念,增强患者信任感,体现出人性化精细护理服务[11]。
作为一种有创诊断技术,动脉造影在实际引用可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临床较为常见的有皮下血肿、造影剂反应,轻者通常情况下会对诊治的顺利进行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12]。本研究表明渗链式管理体系在动脉造影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机制上分析,渗链式管理体系是一种针对并发症因素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护理,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并发症事件的发生。渗链式管理体系是一种创新性、整体的护理模式,其要求消除患者对检查的误解,掌握患者的心理情况,了解患者目前最担心、最关心的问题,舒缓患者紧张情绪[13]。其次需要尽量站在患者的角度去理解、关心患者,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从而提高检查的效率和质量[14]。本研究还表明渗链式管理体系在动脉造影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能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机制上分析,渗链式管理体系能够改善患者不良心态,通过营造舒适温馨氛围,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使患者心理得到慰藉和满足[15-16]。不过本研究由于人力资源限制,没有建立完全有效的渗链式管理体系,在其他医院的实施还需要再次明确分析,将在后续研究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