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内固定术治疗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效果
2023-11-21何亚标孙俊明陈振南
何亚标,孙俊明,陈振南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中医院骨伤科,福建 漳州 363000;2.漳州市第二中医院骨伤科,福建 漳州 363100)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再加上我国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踝关节骨折的发病率不断上升[1]。踝关节是人体中发挥承重功能的重要部位,但因其周围软组织较少,缺少保护功能,当遭受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时易导致骨折的发生[2]。有研究显示[3-4],Lauge-Hansen分型中,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病率约占踝关节骨折的70%,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踝关节骨折类型,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出现踝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目前,临床上对于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并无定论,而治疗的目的只有一个,即尽最大可能恢复踝关节的解剖关系,恢复踝关节的功能活动[5]。本研究采用手法复位内固定术对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探究手法复位对踝关节骨折的可靠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Ⅲ度-Ⅳ度骨折患者62例,其中手法复位组(实施旋后外旋型手法复位)28例,手术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34例。手法复位组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25~65岁,平均(43.36±5.39)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2例、交通事故7例、扭伤11例、运动损伤8例。手术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25~65岁,平均(43.26±5.22)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3例、交通事故9例、扭伤13例、运动损伤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了解本次治疗方案,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此次研究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标准:①X线片显示明确诊断和位移情况,应力位片可明确韧带损伤和距骨移位情况。MRI检查明确三角韧带或是下胫腓后韧带损伤情况;②临床表现踝关节疼痛、局部压痛,瘀斑、肿胀、畸形、功能障碍;③Lauge-Hansen分型为旋后外旋型(Ⅲ度-Ⅳ度);④年龄25~65岁;⑤闭合性损伤者。排除标准:①既往踝关节骨折或有踝关节手术史者;②合并严重关节软骨损伤、Plion骨折、其他骨折者;③凝血功能异常、精神异常者。
1.2方法:手法复位组实施旋后外旋型手法复位:让患者呈平卧位,屈髋,屈膝90°;助手位于患者外侧并将双手置于腘窝处,维持屈膝姿势;术者位于足底位置,左手放置在患者足跟处,左手放置于足背,①顺势牵引、扣挤:跖屈位顺势拔伸牵引2~3 min,使踝关节外形简单恢复,牵引时力量要持续缓慢柔和,避免加重损伤到周围韧带;②保持牵引、复位外踝:保持牵引的同时尽可能恢复外踝长度,纠正外踝外侧成角;③扣挤:复位下胫腓联合;④紧内外踝,背伸、跖屈踝关节:塑形关节面,纠正内踝“前张嘴”,利用关节囊的张力恢复后踝的位置;⑤挤压内踝(以此为支点)、内旋20°、内翻30°:复位内踝、维持复位的外踝长度;⑥踝关节处于稍内旋、内收位,背伸90°,完成手法复位。手法复位完成后采用短腿“U”型石膏固定,常规患肢抬高,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消炎止痛治疗。
手术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行全身麻醉,在患者外踝尖作一切口,长度约8 cm,依次切口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层,使腓骨长度肌和外踝骨折端充分暴露出来,钝性剥离外踝骨膜,将外踝远端向后外侧翻出后,钝性分离胫骨下缘骨膜,使胫骨远端踝骨折块充分暴露,然后对踝骨折块进行复位。使用松质骨螺钉对踝骨折块中下以及中上部位进行固定,背伸患足并对腓骨骨折端进行复位,并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待经X线透视达到理想复位效果后,使用远端钢板将腓骨固定于外踝。于患者内踝处作一弧形切口,长度3~4 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层,使内踝骨折端完全暴露,用松质骨螺钉对其进行加压固定,修复内侧三角韧带,背伸踝关节然后再将皮质骨螺钉拧入下胫腓联合上方,术后常规抬高患肢。
1.3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以及踝关节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6]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的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7]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踝关节疼痛情况进行评定,VAS评分分值0~10分,评分越高说明疼痛越剧烈。③观察两组治疗后骨折复位效果。采用Mazur等[8]制定的踝关节评分系统对骨折复位效果进行评定,分为优(0~2分)、良(3~8分)、可(9~20分)、差(>20分)4个等级,分值越高说明踝关节功能越差。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χ2及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比较:手法复位组均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比较
2.2两组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以及踝关节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的AOFA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手法复位组较手术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VAS平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手法复位组较手术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以及踝关节疼痛情况比较分)
2.3两组治疗后骨折复位效果比较:观察组优良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骨折复位效果比较[n(%)]
3 讨论
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的屈戌关节,在人们的日常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Lauge-Hansen分型中,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踝关节骨折类型,而Ⅲ度~Ⅳ度是较为严重的骨折,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会影响患者关节活动,降低其生活质量[9-10]。有研究表明[11-12],手术治疗有较好的复位效果,但切开复位内固定会对患者的踝关节造成二次损伤以及易出现切口感染、内固定置入感染、内固定失败等风险,不仅加剧患者痛苦,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对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治疗的目的,即尽最大可能恢复踝关节的解剖关系,促进踝关节功能活动的恢复。
本研究结果说明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经手法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少。旋后外旋型手法复位由术者徒手对患者骨折端进行复位,操作简单,无需麻醉,也无需置入克氏针固定,仅需在手术复位后用石膏进行固定,节省了医疗资料,而且对患者创伤小,还避免了术后切口感染、内固定置入感染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还减少了医疗费用[13-15]。本研究另一结果与谭新欢等[16]的治疗结果有相通之处,说明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经手法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可以改善踝关节功能,减轻踝关节疼痛,骨折复位效果较好。手法复位内固定术相比于单纯石膏外固定可以避免复位后骨折端不稳,又能够避免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切口感染、软组织损伤等并发症,进行旋后外旋型手法复位,通过牵引、扣挤等手法将骨折端进行复位,利于骨折愈合,减少疼痛,从而改善踝关节功能[17-18]。
综上所述,手法复位内固定术治疗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有较好的骨折复位效果,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较少,可减轻踝关节疼痛,有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