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智能化会计背景的高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三教”改革探析

2023-11-21周燕玲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3

商业会计 2023年20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数字化

周燕玲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530023)

一、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的修订和变更,多个高职专业名称融入了“大数据”字样,如将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等财经商贸类专业更名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等,这预示着在国家政策层面将引导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向数字化转型。而以信息处理为主要功能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在业财融合背景下,有助于支持组织实施管理科学决策。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已经不再适应智能化环境下企业管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2019 年6 月,教育部印发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提出: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决策部署,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师、教材和教法三方面的改革,有利于实现课程标准与智能会计岗位标准一致、课程内容与智能会计工作内容一致、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需求一致的课程目标,为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我国会计人才战略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发展、数字智能转型,提升我国会计人才教育培养综合实力和会计人才资源竞争优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是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以及会计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教学主要以用友ERP U8 软件为操作平台,将一个工业企业的常见经济业务分解成财务链和供应链两大功能模块,分别介绍信息化环境下的系统管理、企业应用平台、总账管理、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UFO 报表、供应链管理初始化、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供应链管理期末处理等子功能模块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从该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课程强化了业财融合的理念,通过财务链和供应链的贯通,将业务系统产生的数据推送到会计账务处理流程,实现业务链驱动财务链的信息流通和账务处理自动化。但纵观课程教学实践,仍存在以下问题,使得教学成效偏离课程目标,且没有体现大数据、智能化等现代技术的融入:

(一)教师缺乏实践工作经验,跟不上数字化发展需要

近年来,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不断推动会计工作的创新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开始成为财会工作的底层技术。数字时代对会计数字化转型提出了必然要求,需要财会工作人员掌握数据处理的敏捷性和信息决策的实时性。目前职业院校的师资普遍来源于高校毕业生,存在明显的实践经验短板,不了解企业的会计信息处理工具、方法,未能掌握企业的生产流程、业务流程和财务制度,未能及时将行业企业的前沿信息和技术需求融入教学。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作为岗位技能和工作过程的传授者,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教师群体本身没有实践工作经历,没有机会接触真实的工作场景,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数字化理念的更新,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授课内容滞后于生产技术发展等情况,授课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也滞后于数字化智能会计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教材重操作、轻原理,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当前大多数的《会计信息系统》教材数字化资源丰富,图文并茂,流程清晰,按照教材提供的操作视频和操作步骤,学生可以学会使用软件完成会计信息处理,学习操作无障碍。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能够快速上手操作会计软件,帮助企业高效率地完成会计工作,是岗位职责之一,但如果只是机械式地操作软件,并不能为企业解决新遇到的问题,更不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这样的岗位门槛较低,可替代性较强,市场竞争力弱。这可能是当前手册式教材重操作、轻原理引导的结果,不利于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塑造。比如每个模块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绍操作流程,但模块的初始设置往往只给出数据表格,学生根据表格录入参数即可。学生不熟悉初始设置中的选项卡、选项内容,也不会去思考各选项的内涵和对工作的影响。相当于学生学完一门课,只能应对一种特定情形,并不具备针对不同工作环境设计方案和规划布局的能力。

(三)智能化教学改革尚处于摸索阶段

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存货的进销存、会计核算、费用报销、财务报告等问题,随着会计智能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将引领会计工作向智能化领域延伸:首先是大数据技术,以数据采集、清洗、存储、挖掘、分析、可视化为核心,聚焦财务数据分析与应用。其次是RPA 财务机器人,基于RPA 技术,能够代替人工进行简单重复操作,处理量大易错业务,可在银企对账、合并报表、费用审核、财务处理等方面大大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使财务人力投入到更具创造性的工作中,促进财务转型。再次是财务共享,依托信息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以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创造公司价值为目的,提升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能力,推进财务业务一体化。最后是智能的动态会计平台,同时满足对内的管理和对外的披露、日常所使用的科目和相应的组织变化。面对转型升级的不确定性挑战和改革的势在必行,高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育呈现出应对不足的态势,在课程智能化教学改革中处于摸索阶段,在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能力框架等方面远未达成共识。

三、基于会计智能化转型背景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再设计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如何向智能化转型改革,以适应行业企业多维度的信息技术冲击,最大化实现突破,结合“三教”改革任务要求,本文在师资队伍、教材开发、教法改革上提出《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再设计的具体措施,以期有效提高课程的教育教学成效。

(一)教师改革

教师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目的是要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为基本,以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以引导教师切实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为重点,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获得持久发展动力,取得高质量突破的根本所在。

1.持续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教师改革应以德为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国家已出台《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师德建设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轨道。高职院校和各二级学院可以成立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打造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其次,举办教师国情研修班、教师德育工作创新研讨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等活动,提升教师思政素养、推动教师实施课程思政进课堂,重视发挥课程思政的价值导向作用,实现课程思政覆盖率达到100%。同时,推行负面清单和师德严重违规禁止准入制度,以构建师德教育体系,突出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打造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平台,推进师德教育走向常态化。

2.加速补齐教师实践短板。为了解决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薄弱、理论与实务缺乏有效联动的问题,可以从“积极走出去,加强引进来”和“多渠道培训,多维度培养”两个方面入手,打造一支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一方面,打破高职院校和社会的壁垒,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拓展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将企业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学校。同时聘请行业企业优秀专家参与人才培养,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优质教材、共同组织教学团队、共同指导毕业论文、共同建设实践基地,构建立体教学体系,实现教师资源的多元化。另一方面,来源多样化的教师团队组建后,要按照“分类型、分层次、分阶段”的个性化培养思路,多渠道多维度组织师资培训,完善师资培养体系。如对各类师资培育项目分类推给相应的教师,引导教师逐步成长;定期选派专任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增加教师的实践工作经验,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与行业企业开展数字化技术研讨会,组建技术能手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等,将行业企业的前沿资讯、技术发展及时有效地输送到学校。一人一策的培育模式可以使高职院校师资教学技能储备不断动态调整和完善,从而适应新形势下产业变革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挑战,确保教师团队与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动态适应性,赋能和引领区域经济发展。

3.积极引导教师实施课程改革。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型、研究型教师分类担任课程教改、课程创新、教学竞赛、学生技能竞赛等不同方向的任务,发挥教师所长,推进课程教育教学改革。鼓励研究型教师不断融合产业数字技术,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持续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产出高效的技术创新平台。教学型教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行、以赛促创、以赛促改,培养数字素养高、理论基础扎实、专业能力精、创新能力突出的数字化会计信息人才,为财务工作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二)教材改革

传统的高职《会计信息系统》教材只注重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和操作会计软件,对系统的规划设计、数据的流转过程缺乏思考,不能针对企业具体管理需求提出解决方案。同时,传统教材没有融入智能化会计理念,导致教学成效无法满足企业实际需要,人才培养无创新性可言。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重组教材结构,项目化任务制重新设计教材内容,以活页的形式将任务贯穿起来,将智能会计理念融入相应的学习单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操作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掌握相关信息技术在财会领域的应用,加强教材和学习者之间的深层次互动(详见表1)。

表1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新型教材设计

(三)教法改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明确了教育数字化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启动实施以来,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涌现出翻转课堂、对分课堂、慕课教学(MO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教学(SPOC)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快推动了国家智慧教育新发展。德国双元制所蕴含的项目式学习(PBL)模式,将企业的岗位需求提炼出来,形成课程学习项目,分模块布置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协作,以项目为目标完成模块任务,最终形成一套解决方案。PBL 教学方法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知行合一的理念,培养具有扎实技术技能的人才,满足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传统教法以教师讲授和实训指导为主,学生被动学习软件操作步骤,教师教法缺乏启发式引导,学生学习缺乏创新性思考。本文结合“SPOC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教学”+“PBL 项目式学习”这两种教法的优势,积极探索“线上+课堂+实践”的混合式教育模式。

课堂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教师在课程平台发起PBL 项目,上传任务指导书,说明任务目标、要求和评价标准;推送相关教学资源,如智能会计技术的应用,并发起讨论,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布测试题,检验学生线下学习成效,筛选出错误率高的知识点,确定课堂教学重难点。课中,教师开展SPOC 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项目单位,引导学生参照任务指导书,翻阅活页教材的实验手册,分工协作完成任务,教师巡堂答疑,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课后,教师推送相关技术领域的前沿资讯,布置延伸任务,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主动探索问题,形成分析报告,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战略分析能力。此外,教师通过查看课程平台数据,跟踪学情,调整教学方法,总结教学成效,使会计信息化系统课程教学进入良性循环。

四、结语

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队伍的关键核心在于“人职匹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相对于传统的手工会计、电算化会计和信息化会计,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智能会计借助OCR 影像识别、RPA 流程自动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人机深度融合的工作模式下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型财务管理功能,这无疑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职业教育要应对这一趋势变化,应以“三教”改革为抓手,对教师、教材、教法进行改革探索。基于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背景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三教”改革,提出打造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的师资队伍,开发蕴含数字智能技术的新型活页式教材,实施以学生技能习得为中心的“SPOC+PBL”混合式教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数字化综合能力,以推进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本门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范式,也为财经商贸类其他课程的教育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数字化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数字化制胜
ERP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AIS课程探讨
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探讨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