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促乡村治理有效途径研究
——以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官圩镇为例
2023-11-21梁伟萍
梁伟萍
(广东省德庆县委党校,广东肇庆 526600)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充分体现。《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1]因此,抓好农村党组织建设,促进乡村治理有效,是新时代农村工作中的重点。笔者到官圩镇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当地领导干部、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了深入访谈,在整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德庆县官圩镇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促进乡村治理的做法进行了现状分析、经验归纳和总结,探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乡村治理的有效途径。
一、德庆县官圩镇面临的乡村治理难题
(一)乡镇面临的难题
社会治理共同体要求各界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来,但是官圩镇能够提供公共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相关社会组织的发展比较滞后,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不高。乡镇干部普遍责任重、压力大、风险高。
(二)部分村(居)委会干部的担当意识不强
部分村干部只会做领导和上级安排的工作,不主动去了解群众诉求,不主动想办法落实相关工作,在遇到群众有困难时,只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答复解决,而不去通过其他方式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难题,未能及时跟进并化解矛盾纠纷。
(三)基层党建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基层党建肩负着基层社会治理引导和发挥作用的重要使命,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村(居)难以将基层党建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因为村(居)民的年纪较大,文化程度较低,致富带动力不足,导致难以起到实际的带头作用。
(四)治理人才短缺,治理主体缺失
官圩镇乡村人才流失比较严重,许多具备劳动力的村民外出打工,其子女也到城里念书,最终越来越多的人定居到城市,乡村出现“空心化”现象。劳动力和人才流失严重导致乡村治理人才的短缺,治理主体缺失。
(五)村民自主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低
创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村民的参与是必要条件之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村民越来越少,而这部分人大多是老年人和小孩,他们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不足,有部分群众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治理工作当中。
近年来,官圩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发挥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坚持示范引领、抓点带面、创新实践,探索建设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社会治理新格局,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成效显著。2021年9月,官圩镇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公示名单。
二、官圩镇党建促乡村治理有效的实践
(一)实现产业链上党组织联动连接
按照“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要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官圩镇建立“两新”党组织6个,推动建设县“西江党旗红—贡柑产业红链”,持续提升东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德庆县柑橘协会、碧桂园农业(德庆)有限公司的引领带动效能,以党建引领促各行业党组织联动连接,推动党建力量融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实现非公党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双赢共促。
(二)构建镇村组三级党建网格
官圩镇坚持以支部班子成员及骨干党员作为“网格管理员”,分区域进行网格化管理,让每名党员都有“责任田”,把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的每个角落,自然村“微网格”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2021年,官圩镇协调解决党员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74个,推动125个乡村振兴项目落地落实。
(三)注重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官圩镇通过多渠道培训,培养了官圩镇“双百人才”,涌现出党员乡村振兴带头人,如“网红直播村”红中村党支部书记潘洁华、优秀“新农人”东璞公司党支部书记陈慧等,为乡村治理夯实人才基础。
(四)党建促产业融合发展
官圩镇打造党建产业联合共建体,构建“党建生态圈”,产业链党委带动一、二、三产业各环节党支部、农业文化旅游各环节党支部,有效共享各链条资源,贯通产前、产中、产后发展各环节。在党建引领下,官圩镇逐步形成五大万亩(贡柑、荔枝、花生、水稻、玉桂)现代农业产业集聚,打造“官圩有礼”优质农产品品牌,推出官圩“大桔大荔”农文旅路线,党建促产业发展的成效凸显。
(五)创新组建“四大中心”,解决镇域治理效能不高的问题
官圩镇围绕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主责主业,在不改变原有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前提下,搭建党群服务、建设发展、社会事务、依法治理“四大中心”工作平台,设立“四大中心”党支部,实行人员集中办公、设施互通共享、业务齐抓共管。创建后的“四大中心”大大提高了治理效能。
(六)突出放权强镇,解决基层事务“小马拉大车”问题
官圩镇得到了县级支持和政策指导,围绕财政、人事、审批、执法四个方面,县级下放涉农资金统筹、小工程项目审批决定等“真金白银”权限46项给乡镇,努力实现乡镇责权利统一。官圩镇摸清县、镇两级职责权限边界,梳理面向群众的高频公共服务事项67项,明确县、镇、村各自应承担的职责,县、镇、村各司其职,让镇实现轻装上阵。
(七)提供农村治理智治支撑
官圩镇在县委、镇委的统筹下,在镇上建设德庆联农带农信息化服务平台,每个村建设助农服务中心,让村民可通过手机在指尖上便捷获取相关服务。官圩镇积极探索智慧农村试点,打造官圩镇“1+1+25”模式(智慧官圩一张图+一个农业大脑+25个智慧村庄),推广智慧党建、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村居等应用,为农村安上智慧大脑。
三、党建促乡村治理有效途径研究
借鉴官圩镇乡村治理的成功经验,我们得出了党建促乡村治理有效的途径。
(一)以党建织密乡村治理“大网格”
一是坚持发挥党委统筹作用。官圩镇组建“镇村组”三级党建,挂牌“党员家庭户”,设立“党员示范岗”,亮身份、做表率,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难事提级处置、问题就地消除”。官圩镇落实领导班子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化、网格化,班子成员“联村联户”和定点联系困难群众,凝聚党群合力做细做实基层治理工作。二是数字化赋能治理。官圩镇建立党建引领“多网合一”的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站点,将党建、综治、公共服务、行政执法等原网格数据资源整合到“综合网格”,实现基层治理中涉及人、地、事、物等元素数字化呈现、可视化调度,有力促进基层治理科技化、便捷化、高效化。三是精细化服务。官圩镇推行“群众点单、网格派单、党员接单”的“三单”模式,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收集整理群众“需求清单”,建立“受理—处置—跟踪—反馈”全链条闭环处理机制,及时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党员在格中走,事情在格中办”治理格局。
(二)党建+提升镇域经济实力
一是做大特色产业。官圩镇坚持支部引路、大户带路、产业铺路,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通过“村社共建、村企联建”的形式,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或“支部+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压实班子成员联村联社产业责任,大力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创建特色品牌。二是做强生态游。官圩镇通过“党建+生态旅游”的模式,推动“农文旅”相融相促,依托本地特色产业、红色资源、古村落、周边民宿、农家乐等,形成集休闲观光、生态采摘、文化体验、教育研学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综合体,带动镇域经济发展,夯实乡村治理经济基础。
(三)党委统筹,整合资源
乡镇普遍存在机构小、散、乱、弱等问题,办事效率低。针对这种情况,在镇党委的统筹及不改变原有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前提下,官圩镇将职能相近、服务对象相同的部门进行整合,整合后不改变原来的职能,而是坚持主业主责、兼职兼责,提升乡镇的整体管控能力。组建后的部门由镇委分管领导担任,部门人员按岗位分工,平时抓牢主业主责,忙时实行兼职兼责,由部门按实际需要统筹推进专项工作,保证机关正常运转的同时快速完成临时任务。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党支部建在工作链上、把党员凝聚在工作链上,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提高乡村治理的效能。
(四)党员骨干下沉,放权强镇
基层政府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执行者,是直接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许多乡镇党委政府面临着责权利不对等的情况,乡镇干部普遍责任重、压力大、风险高。要解决这些问题,官圩镇首先要摸清县、镇两级的职责权限边界,明确县、镇、村每一环节各自应承担的职责,县、镇、村各司其职,落实各项工作。其次,官圩镇要将乡镇急迫需要、能够管好的事权下放相关部门,尽量做到“能放则放、应放尽放、真放实放”。再次,官圩镇要做好事权下放配套工作,在各单位、各地选派中层党员骨干力量参加乡村社会治理综合改革,培育改革业务骨干,做到承接机构、人员力量、岗前培训“三个到位”,打通“放得下”与“接得住”的中间环节。官圩镇要通过事权下放、完善基层党组织职责与人员配置,努力实现乡镇责权利统一,使乡镇党员干部清楚要干什么事,有时间干事、有权限干事、有力量干事,使党在基层的治理基础得到有效巩固。
(五)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村级自治主体的作用
在乡村治理的过程中,官圩镇要坚持党的领导,突出群众自治主体地位。首先,官圩镇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群众自治全过程和各方面,能够确保基层群众自治的正确方向,进一步打牢党的群众基础。镇党委、镇政府要把自主权交给村民,赋予村民村(社区)建设权、管理权、发展权和监督权,强化村集体在经济发展、资金支配、工程建设、人员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支配、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权限,保障村民的自治权益,激活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和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使农民的乡村治理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其次,官圩镇要建设村级治理共同体。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召开以筑牢“本地村”、依靠“外地村”、团结“网上村”为主要内容的“三村”社会治理议事会,让村党组织在乡村事务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村民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有效解决空心村问题。最后,官圩镇要增强村规民约的约束力,在村党组织的引领下,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制订村规民约和评价标准,并把评议结果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官圩镇要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实现信用赋能移风易俗,有效推进乡村治理。
(六)加强党员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乡村治理的关键,而党员人才是农村基层组织进行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农村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创新能力不强,制约了乡村治理效能的提升。因此,官圩镇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提高农村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为乡村治理提供智力支持。首先,官圩镇要实施乡村治理头雁工程,大力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吸引优秀人才回到家乡任职,充分发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的作用,充实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官圩镇要注重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员队伍,抓好“关键少数”,发挥“头雁效应”,进一步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提高党员队伍的学历层次,打造农村基层“带头人”队伍。其次,官圩镇要创新实施“镇委书记人才项目”,培育以镇村干部为主体且能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助农团队。官圩镇要实行“将党员培育为人才,将人才发展为党员”战略,带动人才听党话、跟党走,推动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有力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优势。最后,官圩镇要利用好镇街党校(片区中心校)、乡村振兴实训中心、书记课堂、青年大讲堂、农民夜校、人才驿站、助农直播基地等阵地,使党员干部通过谈经验、比做法、交流学习,互促互进,为乡村振兴人才孵化培育奠定强有力的基础。乡村要留得住人才,就得为他们搭建大舞台,让他们有用武之地。农村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必定能吸引高素质人才到农村来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
(七)党组织统筹协调多元治理主体
乡村治理要求社会各方合力,但社会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力量还比较薄弱,即使有社会组织参与其中,因没有一个专门统筹协调的部门,治理效能依旧不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体组织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县、镇、村三级党组织应想方设法统筹协调好社会组织,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到乡村治理工作中来,发挥自身的优势,凝聚各方力量,促进乡村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