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生教学趋同化管理体验的实证测量与策略研究
2023-11-20韩艳丽陈少平张金萍
韩艳丽,陈少平,张金萍
(1.太原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山西太原,030000;2.太原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山西太原,030000)
一、引言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数量迅速增长,来华留学教育规模扩张,高校急需转变管理模式以实现来华留学生规模数量、人才质量与培养效益的有机协调发展。提高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探索符合现阶段特征的留学生教学管理模式,是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来华留学教育管理模式急需转变的背景下,趋同化管理成为高校从规模发展到提质增效转型的基本原则。[1]趋同化管理是当前世界各国招收国际学生的主要管理模式,对提高国际学生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依托高校现有的教学培养模式对留学生进行趋同化管理,可优化教育资源,节省管理成本,同时有利于保障高校留学生的培养质量,推动来华留学质量体系建设,提升高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明确提出,高校应大力推进中外学生教学、管理和服务趋同化,将来华留学生教育纳入全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对中外学生实施同一标准的教学管理与考核制度,提供平等一致的教学资源与管理服务。[2]
目前,我国趋同化管理实践尚不成熟。现有研究多从学校管理者角度出发,侧重留学生管理及服务层面的趋同研究,缺乏针对教学领域趋同化管理的深度探讨,忽视了留学生在教学趋同化管理中的作用,对留学生在学体验的关注不够。[3]高校的本质职能是教育教学,学生应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高校应关注留学生群体在推进教学趋同化过程中的作用,以改善留学生的学习体验为目标,开展教学趋同化管理,充分利用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有效提升留学生教育管理成效,从下到上推动高校教学趋同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助力高校留学生教育转型发展内涵式建设。鉴于此,本研究以高校教学趋同化研究为方向,以留学生在学体验为抓手,通过剖析高校趋同化管理现状,分析高校教学趋同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高校来华留学生教学趋同化管理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以期为高校来华留学教育管理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二、实证测量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了解来华留学生教学趋同化管理模式的体验情况,从留学生视角全面分析高校教学趋同化管理模式的教育特征和教育成效。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借鉴了国外的学生体验质量调查工具,以澳大利亚的“课程体验问卷”(course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CEQ)和美国的“全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NSSE)指标体系为架构[4],划分为优质的教学、合理的考核、学习资源支持度、校园环境支持度、总体满意度五大维度。测量内容既包括留学生在课堂中对教师、教材、教法、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和课堂环境方面的感知,也包括留学生在课堂外对学校各种教学服务的在学体验。本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设置题目选项,调查对象通过选择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及非常不满意进行态度表达。为保证调查的信效度,本研究对问卷进行了多轮专家意见征集及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问卷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本研究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306份。在就读院校上,调查对象主要为太原理工大学(158人)、北京工业大学(111人)、上海交通大学(30人)三所理工科院校的留学生,这三所高校在地域和留学教育发展上各具特色,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在生源国家和地区上,参与调查的留学生来自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生源国以亚非国家为主。在性别上,男生208人(67.97%),女生98人(32.03%)。在年龄上,18—25岁区间的学生人数最多(53.59%)。在汉语水平上,学生多为中高级水平。在学生类型上,参与本次调查的留学生涉及65个专业,包括本科生(49.35%)、硕士研究生(14.05%)、博士研究生(28.76%)及少量预科生和语言生(7.84%)。
(二)优质的教学
就班级特征而言,参与调查的留学生班级类型包括中外混合成班与独立成班两大类。在两种班级类型中,中外混合成班以中文授课为主要模式,中英授课语言比例相差较大。与之相比,独立成班模式在中英授课语言人数比例上相差不大。同时,针对不同学历层次的留学生,班级授课语言也各不相同。针对本科生的授课,以中文为主;针对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授课,则以英文为主。此外,受各高校留学生数量及管理理念的影响,留学生班组模式呈现出较强的校级特征。
就教学要素而言,本研究主要针对留学生教学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三教”即教师、教材、教法三大要素进行调查。如表1所示,留学生对教学三大核心要素的认可程度差别较大。
关于教师,近八成的留学生对教师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这一数据充分肯定了高校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教学能力。然而,留学生对教师英语水平的认可度相对偏低,这说明高校教师的英文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待提升。
关于教材,本研究主要从教材语言、内容编排、教材难度等方面对留学生教材使用情况进行统计。调查表明,近三成的留学生对现有教材“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具体而言,35.36%的留学生对教材内容编排表示“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32.36%的留学生“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教材的难度。由此表明,目前高校留学生教材的针对性不够,高校急需加强留学生课程资源建设,以提升来华留学生教学质量。
关于教法,留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不满意度高于其他项,对教师教法持“非常不满意”“不满意”或“一般”观点的学生占比均超过三成。结合访谈可知,留学生对我国高校教师教学方法评价偏低的原因,主要是国别不同导致的教学风格差异及学习模式差异。不同于我国传统的讲授法,国外教师在课堂上多采用启发法、小组讨论法等多元教学方法,课堂氛围较为轻松。这表明留学生教师群体需要转变教学理念,进一步探索适合留学生群体的教学方法。
表1 关于“三教”的评价统计 单位:%
(三)合理的考核
本研究主要从留学生的考试方式、考试标准、考试难度及分数评定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表明,多数留学生对目前考试合理度的评价较低,尤其对期末成绩分配比例、考试形式、考试标准等方面的满意度较低。六成以上的留学生认为平时成绩在总分中的占比应大于50%。闭卷考试的支持度不到四成,远低于开卷考试和平时作业的支持度。超过六成的留学生认为没有必要与中国学生统一考试标准。留学生的态度在本质上与趋同化管理理念相悖,将会导致趋同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
由此可知,教育文化背景和角色认同使留学生对考试评价的满意度偏低。将来华留学生教育纳入全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实行同一标准的教学管理与考试考核制度,是趋同化管理的必然要求。[5]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高校如何界定趋同管理的度,如何转变留学生的身份认同,以实现差别化和等同化的动态平衡值得深入探讨。
(四)学习资源支持度
整体而言,大部分留学生对培养方案、高校职业指导和科研支持、教学资源的支持度评价较为中肯。近三成的留学生对现有学习资源的总体表示一般,四成以上的学生表示满意。在职业指导方面,留学生对职业指导和科研支持的满意度偏低,硕博留学生对导师评价的满意度整体偏低。随着来华留学生学历层次的不断丰富,硕博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多,高校需进一步完善硕博留学生的科研培养模式。
(五)校园环境支持度
在师生关系方面,与留学生关系较好的群体是任课教师,其次是班主任,留学生对行政教师的满意度最低。此外,近四成的留学生表示“遇到问题需要咨询时,无法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关人员”,这表明高校需进一步完善留学生联防联动管理体系,加强对留学生的人文关怀。
在校园环境硬件方面,28.10%的留学生认为高校提供的硬件管理服务水平“一般”,认为高校硬件服务“不方便”和“很不方便”的留学生占10.78%。这一数据表明目前高校在硬件设施配备建设上仍不够完善。因此,高校应不断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完善英文网站、校园标识等方面的建设,不断增强校园国际化办学氛围。
(六)总体满意度
整体而言,参与调查的留学生对其在学体验满意度总体评价较积极,约六成的留学生对其在学体验持肯定态度。这一数据充分肯定了高校在留学生管理建设上的积极尝试。高校应进一步探索完善趋同化管理机制、提高留学生教学趋同化管理体验的实践路径。
三、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目前高校在教学趋同化管理实施中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面临多重困境。具体而言,影响留学生教学趋同化管理满意度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留学生个体因素。留学生自身的汉语水平和学术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日常学习的体验和效果。相对而言,汉语较好的留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同时,学生自身的适应能力和专业基础水平也会对其在学体验产生一定影响。此外,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也会导致学生对高校教学趋同化管理中的规章制度、教学要求、交流方式等有不同的态度。
第二,教学设置因素。不同的班级形式、班组规模和授课语言会对留学生的在学体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小班授课的留学生在学体验满意度相对较高,同堂授课班型下的留学生教学趋同化管理满意度相对较低。此外,教师国际化语言水平也会对留学生的学习满意度产生一定影响。
第三,趋同化理念的认同度和执行力。目前,我国来华留学生教学趋同化管理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趋同化理念尚未深入人心。留学生对教学趋同化管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教师难以清晰界定趋同化管理执行的度,导致趋同化管理在教学实践中的效果不甚理想。我国高校教学趋同化管理经验不足,顶层框架构建、各管理环节衔接、归口管理权限等逻辑尚未理顺,这些因素都极大地制约了趋同化管理在来华留学生教学中的深入推进。
第四,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高质量的生源是实施教学趋同化教学管理的先决条件。就生源质量而言,目前来华留学生在学历层次、生源结构、专业结构等方面都有待提升。此外,教学趋同化管理的实施应以高校高等教育水平为依托。现阶段我国高校在留学生课程设置、师生配置比例、国际化水平等方面都有待提高。
四、策略建议
随着《留学中国计划》阶段性招生目标的实现,来华留学教育逐渐步入新的发展轨道。以教学趋同化管理为入口,促进来华留学教育提质增效势在必行。本研究在全面分析来华留学生教学趋同化管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以下策略,为高校实施来华留学教学趋同化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一)响应政策引导,紧抓时代机遇
第一,进一步将来华留学教育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人才战略和国家大局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来华留学效益,助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第二,高校应多措并举推动来华留学教育内涵式发展,发挥“双一流”高校的引领作用,深耕提质增效实现路径。第三,高校应坚持“以质量促发展,以规范促管理”原则,聚焦来华留学教育质量提升,规范管理制高点,通过建立健全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全面提升来华留学教育质量。
(二)明确发展方向,坚定趋同理念
高校应遵循来华留学教育发展规律,建立与我国教育规模和办学定位相适应的来华留学工作体系,多方联动稳步落实教学趋同化管理培养机制。例如,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来华留学教育质量标准。高校应成立留学生教育评估委员会,引入第三方认证等。同时,高校应以教学趋同化管理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以“双趋化”为手段,反哺高等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体制创新,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内生动力。[6]
(三)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培养质量
第一,改革来华留学生招生模式,规范招生流程。高校可通过提升奖学金效益吸引优质生源,实现招生规模扩大与招生质量提高的同步发展。第二,改革必修选修课程体系。高校应着力完善选修课程建设,建立符合来华留学生需求的培养体系和方案。第三,改革课程考核方式。高校可通过调整考试成绩比例,优化考核内容及考核标准,推进留学生教育课程质量标准及课程成绩评定方式国际化。第四,改革教师考核评价体系。高校应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加大教学质量监管力度,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学生教学评价制度。
(四)健全管理模式,规范工作流程
第一,高校应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顶层设计,搭建留学生培养系统人才定位、人才培养、过程监控、毕业要求、评价反馈的闭环架构。第二,高校应进一步对标中国学生教学管理标准,始终坚持以制度促管理,及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健全管理机制体系。第三,高校应不断加快机构整合,明确职责分工。将国际学生教育纳入学校总体设计大盘,建立健全以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学科为主力、学者为主角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新机制。各方分工合作,协同联动,共同推进校院二级国际化工作管理体系、留学生日常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完善留学生管理服务系统链条。
(五)秉持文育理念,完善服务体系
第一,高校应基于手段导向,深入教育过程内部,构建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体验新平台。[7]例如,高校可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等院校英文网站建设维护工作,完善校园标识标牌、教学生活设施说明等工作,营造国际化办学氛围。第二,高校应积极搭建中外学生交流平台,通过举办文化沙龙、开设学生社团等途径,搭建立体式、多样化的中外学生交流平台,形成中外学生双向交流的长效机制。第三,高校应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打造各类讲堂、“丝路青年观中国”品牌等活动集群,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
五、结语
随着来华留学教育迈入新阶段,进一步推动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成为来华留学教育内涵式转型发展的应有之义。高校需重新审视教学趋同化管理现状,不断完善教学趋同化管理架构,以优化来华留学教育管理层次,全面提升来华留学教育管理质量,开辟来华留学教育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