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提升高校辅导员政治能力的价值、困境与路径

2023-12-26周天涯王一帆

教育观察 2023年28期
关键词:辅导员政治思想

周天涯,王一帆

(1.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江苏徐州,221116;2.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1]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职责。政治能力是辅导员最重要的能力,也是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核心、最关键的能力。立足新时代,提升辅导员政治能力是高校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为培养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保障。本文对提升高校辅导员政治能力的价值意蕴和现实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升高校辅导员政治能力的实践路径,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价值意蕴

政治能力是辅导员最重要的能力,具有主导性和决定性作用。提升辅导员的政治能力是应对复杂形势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履行政治使命和岗位职责的必然之举,具有重要价值。

(一)应对复杂形势的迫切需要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大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缺乏社会阅历和现实辨别力,因而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断冲击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意识形态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内容等方面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高校辅导员应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是一个重要课题。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高校辅导员应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新形势、新特点,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诉求,具备分析和研判时事热点、社会思潮的能力,持续提升自身政治能力。高校辅导员只有政治能力过硬,才能从容应对复杂形势,更好地引导青年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新时代需要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大学生不应局限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应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肩负起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辅导员的“双重身份”在立德树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辅导员作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坚持“六要”标准。其中,“政治要强”是首要标准。辅导员要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讲道理,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辅导员作为第二课堂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应把准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品德文化素养,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辅导员作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桥梁纽带,提升政治能力能更好地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

(三)履行政治使命和岗位职责的必然之举

1953年,清华大学创立“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正式拉开高校辅导员制度建设的序幕。[3]高校辅导员设立的初衷就是为政治服务,政治属性是其根本属性,政治身份是其第一身份。随着时代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加强,辅导员工作也被赋予了新内涵,但明确的政治特征始终贯穿其中。新时代,辅导员的政治属性进一步强化,辅导员成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使命,肩负着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政治责任。《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将政治强作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特征的首要标准。[4]《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将“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作为高校辅导员的首要职业定位。[5]因此,高校辅导员提升自身的政治能力是其政治身份属性所赋予的内在要求,是履行政治使命和岗位职责的必然之举。

二、现实困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外环境、学生群体等都出现了新特点、新变化,对高校辅导员的政治能力也提出了新要求。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辅导员存在政治理论素养不扎实、政治学习精力不充足、政治身份认识不到位等现实问题。

(一)学科背景多样,政治理论素养不扎实

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的招聘、选拔、准入等标准基本上由各高校自行设定。但出于学科相同能更快适应学校环境、与学生有共同话题等方面的考虑,辅导员招聘一般不设专业限制。这样,高校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选拔优秀人才,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辅导员学科背景多样,所学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政治理论素养不扎实。高校辅导员招聘条件普遍要求是中共党员,部分高校也存在放宽至中共预备党员的情况,且招聘来源有应届毕业生、社会人员等,因而政治理论基础难以得到保障。高校辅导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将直接影响其政治能力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尽管高校辅导员普遍具备学生干部经历,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其具备办公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但无法保证其具备较强的政治能力。新时代的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强烈,观点表达意愿强,高校辅导员如果缺乏扎实的政治理论素养和良好政治能力,那么面对学生出现的思想困惑就只能生搬硬套、泛泛而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会让学生产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情绪。

(二)实际事务工作繁重,政治学习精力不充足

高校辅导员的核心职责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由于学生数量多、学校事务繁杂,使得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不断被拓展。从思想政治教育到处理学生学习生活各类事务,辅导员逐渐成为学生事务管理的主要执行者和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主要应对者,繁重冗杂的事务性工作占据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其职能定位更偏向行政管理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职能反而趋于弱化。高校辅导员常被戏称为“大保姆”“百事通”“救火队”等,足见其工作内容繁杂琐碎。由于政治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到保证,因而辅导员的政治能力难以有效提升。《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虽早已明确规定高校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的师生比不得低于1∶200[5],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因编制改革、岗位流动等原因而难以达标,这也体现出辅导员工作力微任重的现实困境。此外,高校辅导员入职时正值适婚年龄,结婚成家、照顾家庭导致政治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更加有限。还有部分辅导员安于具体事务工作,对理论与实践研究不够重视,科研投入较少,政治能力提升缓慢。

(三)缺乏职业发展动力,政治身份认识不到位

近年来,高校加大辅导员扩招力度,导致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高校辅导员相较专业教师入职门槛较低,普遍存在重教学、轻管理的现象,导致辅导员在学生中的人格魅力和话语权威性弱于学识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这直接影响了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力。为此,部分高校拔高辅导员学历门槛,招聘博士,但这也带来了新问题。一是博士科研思维与实际学生工作有一定差距,且师生年龄差距较大,关系构建可能存在问题;二是博士的职业选择更多,更易转为教学岗,这使得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增大、稳定性不足。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辅导员岗位成为入职高校的重要选择,部分辅导员入职后安于现状,习惯做事务性工作或追求职务晋升,忽视了职业政治认同。高校辅导员的社会认知度不够清晰,学生、家长、专业教师、行政人员等不同社会群体对辅导员的身份和职责的认知也不尽相同,与辅导员的设置定位存在较大偏差。不同群体的认知度也会影响辅导员的政治定位和政治功能。此外,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相对单一,虽然部分高校已出台政策允许“双线晋升”,但大多数辅导员受限于学历、精力等因素,基本只能走职务晋升这条路,因而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对提升政治能力不够重视。辅导员的管理培训、考核评价、待遇提升等政策不够完善,也会影响其职业认同感、幸福感、获得感和提升政治能力的主观能动性。

三、提升路径

政治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提升政治能力是高校辅导员的基本功和必修课,既需要高校宏观上的统筹规划、提供保障,也需要辅导员微观上的自觉淬炼、内外兼修。高校辅导员要提升政治能力,就应夯实思想政治理论功底,在复杂形势中坚定政治信仰;深化职业身份政治认同,在立德树人中锚准政治定位;强化工作岗位实践锻炼,在履职尽责中彰显政治担当。

(一)夯实思想政治理论功底,在复杂形势中坚定政治信仰

政治上的坚定来自理论上的清醒。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6]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辅导员应该首先成为什么样的人,让有信仰的人来讲信仰,让懂理论的人来讲理论。高校辅导员提升政治能力首先要坚定政治信仰,从根本上夯实理论功底,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掌握贯穿其中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底气,理直气壮讲思政。高校辅导员作为党员,要始终牢记党员是第一身份,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以“四个意识”导航、“四个自信”强基、“两个维护”铸魂,永葆对党忠诚的首要政治品质。高校要以思想政治引领贯穿学生教育培养全过程,创新引领方式,避免以品德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避免弱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高校应为辅导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供良好保障,加强培训研讨,鼓励辅导员进修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专业、开展思政科研项目等。

(二)深化职业身份政治认同,在立德树人中锚准政治定位

政治属性是高校辅导员的根本属性。辅导员的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辅导员是党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骨干力量和专业队伍,应具备良好的职业认同和身份归属,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辅导员工作的价值意义,才能清晰认识自身肩负的职责使命。辅导员要找准政治定位,将个人职业追求融入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事业,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树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观,树牢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观,树牢爱生敬业、教书育人的职业观,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在实际工作中要准确把握辅导员的“双重身份”,凸显职业政治属性,清晰划分工作职能,理顺管理关系,优化事务工作,提高辅导员的地位。高校要严把辅导员选聘“政治关”,由单一的政治面貌考察转为侧重政治能力考察;要加强辅导员的政治考核,改变以事务考核代替政治考核、考核内容泛化等现象,加强对实际工作过程中政治表现、政治能力的考核。高校应切实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有效拓宽发展渠道,保证合理公平,激发辅导员工作热情,减少职业倦怠,落实辅导员编制待遇等问题,促使辅导员队伍稳定长久、健康发展。社会各方应从“讲政治”的高度,正视高校辅导员工作,深入了解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加强正面宣传。同时,辅导员也要接受社会监督,以实际行动改变固有印象和评价。

(三)强化工作岗位实践锻炼,在履职尽责中彰显政治担当

实践锻炼是辅导员提升政治能力的重要法宝,根本要求是担当作为。在实际工作中,院(系)团委书记多数由辅导员担任,学生党建多数由辅导员指导,此类工作政治性强,能够锻炼辅导员的政治能力。高校辅导员要主动强化政治意识,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将政治历练与具体工作深度融合,将“政治三力”与辅导员工作紧密结合,挖掘日常工作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教育管理全过程,以工作实践成效推动政治能力提升。高校辅导员应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用好互联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辅导员应自觉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抵御腐朽思想和文化的侵蚀,加强师德师风和作风建设,做“四有”好老师、“六要”思政课教师。高校应为辅导员提供政治历练机会、实践平台和政策保障,具体如下。一是鼓励辅导员参加素质能力大赛,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二是鼓励辅导员进行校内轮岗锻炼,加强其与组织、宣传、统战、群团等部门的工作交流,在关键岗位强化政治意识。三是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人才交流,提供合适岗位,选拔优秀辅导员进行挂职、兼职锻炼,改善辅导员在校企沟通中缺乏参与度等问题,使辅导员能够进一步接触和了解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在基层实践中磨砺政治意志,提升政治能力。

辅导员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和骨干力量,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使命。高校辅导员的实际工作应回归政治属性,坚定政治信仰,强化身份政治认同,彰显务实政治担当。各高校应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的政治能力,使其更加有理、有力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和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辅导员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