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馈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2023-11-20金雪萍

康复 2023年17期
关键词:肢体神经功能康复

金雪萍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贵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556000)

研究表明[1],因脑卒中其发病后,会影响人体脑神经功能,所以大多数患者发病后,虽经过合理的治疗,但仍会出现后遗症,影响日常生活及活动[2]。所以,如何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成为了临床研究中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次分析主要通过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额外开展反馈式早期康复护理进行干预,旨在为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有效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9月— 2023年2月期间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5 ~ 79岁,平均年龄(61.34±2.27)岁;发病到治疗时间2 ~ 26 h,平均时间(16.21±1.67) h;其中,基底节出血7例、丘脑出血6例、脑室出血9例、小脑出血8例;出血量29 ~ 51 mL,平均出血量(39.13±3.47)mL。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6 ~ 78岁,平均年龄(62.31±2.02)岁;发病到治疗时间3 ~ 21 h,平均时间(13.52±1.48)h;其中,基底节出血9例、丘脑出血11例、脑干出血6例、小脑出血4例;出血量30 ~ 54 mL,平均出血量(40.13±3.58)mL。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 临床症状与表现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② 经颅脑CT确诊为脑卒中;临床资料完善;③ 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 合并恶性肿瘤;② 生命体征不稳定;③ 合并其他血液系统疾病;④ 合并凝血功能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含常规生命检测和病房巡视、按照医嘱按时用药和检查、日常饮食指导等内容。

观察组在上述护理模式基础上采取反馈式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1)经过治疗,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生命体征检查。成立专门的护理干预小组,根据患者检查结果和身体情况,由护士长和主治医生共同为患者全面的康复护理计划,尽早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治疗后的快速恢复。

(2)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康复知识的培训,为护理人员详细讲解康复计划的内容和操作要求,每日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准确地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估并反馈,以便能够护士长和主治医生能够及时调整康复护理计划,促进患者的康复效果。

(3)护理人员耐心与患者进行简单的交流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为患者朗读新闻、书籍或播放电视、音乐等方式对患者的大脑进行刺激,通过指导患者进行颜色、数字或计算等方式进行引导,对患者的认知和交流能力进行训练,训练难度可从最基础的认字、识图等开始,逐渐增加难度,20 ~ 30 min /次,1 ~ 2次/ d。

(4)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先指导患者进行正确健侧处肢体摆放,被动屈伸四肢,并记录患者的肌力情况和反射状态等。可先协助患者在床上开展简单的坐姿训练,指导患者进行髋关节屈曲锻炼,弯曲角度90 °左右,使患者的脊柱进行有效伸展。待患者能自行坐起和躺下后,可通过坐在定制座椅上,锻炼患者的平衡能力;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难度,加入站立和慢走训练。

(5)患者在进行坐姿和行走训练后,待患者能够自行坐起并下床缓慢活动后,护理人员可辅助患者进行常规生活锻炼,如辅助患者穿衣、吃饭、如厕等常规生活行为。

1.3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采取神经功能量表[3]评估2组神经功能,总分42分,患者分值高,代表神经功能缺损严重。

(2)肢体运动功能:采取运动功能评定量表[4]评估2组肢体运动功能,总分100分,患者分值高,代表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好。

(3)临床效果[5]:通过2组神经功能量表评分评估其临床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经过治疗,如患者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神经功能量表评分减少85%以上,为显效;如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神经功能量表评分减少50% ~ 85%,为有效;如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神经功能量表评分减少50%及以下,为无效;总有效率 =(显效 + 有效)/总例数×100.00%。

(4)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取2组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总分100分,85分以上为满意,60 ~ 85分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数据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以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认知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

护理前,2组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2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降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比对照组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分,±s)

表1 2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分,±s)

神经功能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3028.12±4.5415.42±3.2348.42±2.3172.49±2.36对照组3028.08±4.3919.86±3.5747.45±2.5168.35±2.83 t值0.0355.0511.5576.154 P值0.9720.0000.1250.000组别n

2.2 临床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29 / 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23 / 30),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效果对比[n(%)]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3%(28 / 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21 / 30),P<0.05。见表3。

表3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研究表明,因脑卒中发病后,影响人体脑神经功能,所以大多数患者发病后,虽经过合理的治疗,但患者因脑梗塞后的脑细胞死亡和脑组织所产生的损伤仍不可恢复,对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能力及预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6]。但患者在治疗后通过有效的护理和康复训练是能够使部分脑神经功能恢复的[7]。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脑卒中患者治疗后开展反馈式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神经功能与肢体功能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以常规护理模式为基础开展反馈式早期康复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还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肢体功能,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肢体神经功能康复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肢体语言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
康复治疗对周围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