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在慢性难愈性伤口愈合中的效果观察

2023-11-20惠媛

康复 2023年17期
关键词:换药伤口疼痛

惠媛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8)

当患者因手术创伤性影响或受到不可抗力因素时会出现伤口,临床中大多数伤口会按照正常的愈合三期进行。少数伤口可能会在愈合期间进入到持续炎症的状态,不仅延长了愈合时间,还会因各种临床症状对患者身心产生严重影响[1]。慢性难愈性伤口愈合时间缓慢,患者常常会因伤口疼痛以及换药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导致各项护理干预措施难以有效顺利开展。常规护理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促进伤口愈合领域中依旧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本文重点探究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将数据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 年3月— 2021年3月收治的慢性难愈性伤口愈合70 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男女比例15∶20,年龄区间65 ~ 80岁,平均(72.22±7.69)岁。观察组男女比例18∶17,年龄区间65 ~ 80岁,平均年龄(72.14±7.73)岁。资料比较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患者开展生活护理、知识宣教以及心理疏导,了解患者当前存在的心理问题。每日需要及时做好伤口的换药工作,一旦发现感染迹象,需要立即采取抗感染措施。每日需要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干预。

(1)构建良性护患交流渠道:详细了解患者的受教育水平、认知程度、年龄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做好对每位患者个人基本资料的调查工作。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从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出发,营造轻松愉悦的对话氛围,加强双方之间的情感,进而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根据患者的倾诉评判患者的心理问题,例如部分患者认为伤口愈合时间过于漫长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讲解慢性难愈性伤口同普通伤口的区别,并结合我院成功治愈案例增强患者的治疗自信心。部分患者认为清创缝合术会对身心产生严重影响且可能会增加住院费用,护理人员需要引导患者正视伤口愈合对身体健康产生的重要意义。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观察每一位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面貌特征。一旦患者出现精神萎靡以及长时间情绪低落现象,须立即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从多个维度帮助患者减轻不良情绪影响。

(2)重视患者舒适度的提高:临床中大多数慢性难愈性伤口愈合患者普遍会因不同程度的疼痛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加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护理人员需要充分重视患者舒适度的调整,可以采用注意力分散的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减少疼痛对心理状态产生的不利影响。在换药期间也可以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采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及时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少疼痛影响。对于存在长时间严重疼痛的患者,需要采用药物镇痛治疗或者改良换药方法,也可以使用短期红光照射治疗促进创面的愈合,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

(3)饮食指导促进伤口愈合:营养支持能够有效促进伤口愈合,为了满足患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饮食需求,需要提前根据患者的饮食偏好为其制订每日食谱,加大关于鸡蛋、瘦肉、鱼肉等蛋白质丰富食物的摄入,每日需要加大食用新鲜蔬菜以及瓜果,避免患者食用高油脂、高盐的食物。

(4)知识宣教减少隐患发生:少数患者因伤口疼痛或瘙痒,可能会出现抓挠伤口的迹象,进一步增加感染概率。部分患者长期遭受伤口及换药的疼痛影响,可能会出现过激行为,进一步导致伤口出现破损风险。为规避上述现象,需要加强对患者群体的知识宣教,减少各类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1) 愈合效果:观察2组患者的平均伤口愈合时间、平均换药次数及疼痛程度。

(2) 心理状态:焦虑抑郁评价量表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分值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正相关。

(3) 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4) 护理满意度:我院自研满意度评价量表进行数据分析,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对应>85 分、60 ~ 84分、<60分。总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用软件(SPSS 24.0)数据统计。(±s)表示愈合效果、心理状态、生活质量,t检验。计数资料方式呈现护理满意度。百分制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议。

2 结果

2.1 愈合效果对比

观察组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愈合效果对比(±s)

表1 愈合效果对比(±s)

组别n平均伤口愈合时间(d) 平均换药次数(次) 平均疼痛程度(分)对照组3513.65±3.2922.85±4.313.85±1.27观察组3510.28±3.4714.64±4.082.79±1.34 t值—4.169 48.184 03.396 7 P值—0.000 10.000 00.001 1

2.2 心理状态对比

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心理状态对比[(±s),分]

表2 心理状态对比[(±s),分]

焦虑抑郁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3563.58±3.5443.98±2.8565.38±3.6740.19±2.52观察组3562.83±3.4422.18±1.2765.43±3.2623.61±2.08 t值—0.898 941.334 60.060 330.019 1 P值—0.371 90.000 00.952 10.000 0组别n

2.3 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3 生活质量对比[(±s),分]

生理质量心理质量物质生活社会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护理前 护理后护理前 护理后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35 12.62±2.31组别 n 16.34±2.74观察组 35 12.47±2.58 17.37±2.61 13.24±2.47 18.29±2.33 12.05±2.33 16.56±2.19 13.34±2.26 22.13±2.46 t值— 0.256 3 10.594 0 0.885 2 10.396 7 0.785 4 8.116 1 0.475 2 9.302 4 P值 — 0.798 5 0.000 0 0.379 1 0.000 0 0.434 9 0.000 0 0.636 2 0.000 0 23.38±2.11 13.73±2.15 23.97±2.24 12.47±2.14 21.34±2.71 13.59±2.14

2.4 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重,各种老年患者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与之而来的压疮、糖尿病足以及下肢静脉性溃疡等慢性难愈性伤口的出现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2]。各种因烫伤烧伤以及糖烂足所导致的慢性难愈性伤口已经跃居于发病率的首位。导致患者出现慢性难愈性伤口的最主要因素在于患者合并各种老年病、糖尿病或受到放射治疗中放射性物质的影响[3]。虽然慢性难愈性伤口并不会立即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但由于伤口愈合时间十分缓慢,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以及十数年,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少数伤口在愈合期间可能会因各种因素增加溃疡癌变的发生风险,倘若感染扩散甚至还会导致脓毒症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危及患者生命安全[4]。

临床中存在慢性难愈性伤口患者普遍会因疼痛影响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常规护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原因在于患者产生不良心理情绪的原因来源于多个方面。缺乏正确认知、疼痛、难以寻找有效倾诉的对象等都是增加患者心理压力以及无法促进伤口愈合的重要因素[5]。本实验结果表明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在伤口愈合、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中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慢性难愈性伤口愈合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够促进伤口愈合,还能够有效改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换药伤口疼痛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疼痛不简单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