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023-11-19郭志航
郭志航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体育;体育教学
合作学习指的是教师把班级学生按照一定的原则或规律进行合理组合,引导各组通过组内交流、组内互助的方式完成课程学习任务,以此来提升学生协同合作、互助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效果。小学体育教师若想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运用合作学习的策略开展多样化互动互助类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扎实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提升体育综合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观念和互帮互助意识,同时,提高体育学习的质量。
1合作学习策略的教学优势
1.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训练效率
体育教师为了让合作学习策略发挥出更强的教育作用,会创建多种有趣的合作教學活动,而这些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减轻他们体育学习的压力,使其在互助合作的过程中快速完成体育训练任务,从而更好地提高体育学习的效率。
1.2加强交流合作,提高学习质量
体育教师创建合作学习类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他们互助合作的意识,使其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提高课程学习的效率,改善运动训练的质量,从而真正实现共同进步,使体育合作学习类教学活动展现出应有的效果。
1.3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运动水平
学生通过参与合作类体育教学活动,能够逐渐形成较强的合作学习意识和互帮互助意识,从而在协同互助过程中提升综合能力。
2小学体育课程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活动的具体策略
2.1构建体育合作情境,激发合作学习兴趣
体育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让他们产生较强的合作学习兴趣,使其能够自觉以小组合作或者团队合作的方式学习体育知识、练习体育技能,需要结合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创设具有一定趣味性或娱乐性特征的合作学习情境。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体育运动的不同特点设置与之相应的趣味性团队活动,营造积极的合作学习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协同互助的兴趣。而学生则需要自行寻找合作默契的伙伴,按照具体要求以多人协作的方式完成情境任务,从而提高体育运动的学习质量。
例如,教师在教授韵律操、广播操、舞蹈、器械操等体操类体育运动项目时,可以设计以团队组合形式为主的趣味性自主学习任务,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创作的空间,创设有趣的合作训练情境,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体操动作、练习体操技能的兴趣,进而提高体操项目的学习效率。体育教师通过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合作的兴趣,既可以改善体育课程的教学氛围,又能借此培养学生互动合作的意识,增强其团队合作的意识,进而有效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
2.2优化体育教学活动,实现高效合作学习
小学体育教师若想让合作学习策略发挥出应有的教学作用,就需要合理优化各类体育运动项目教学与训练的方式和方法,根据班级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协同互助类体育活动,或者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特征与成长规律开展游戏类或竞技类体育教学活动,使其通过参与多样化的集体运动提升合作能力,提高体育课程的学习效率。
2.2.1开展分层合作活动,提高整体学习效率
体育运动能力的高低不仅与后天的体育锻炼有关,也与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密切相关。对此,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特点,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其具体的成长特征、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进行教学层级划分。另外,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促使其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征,为了提高班级整体的课程学习效率,教师需要根据每名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合作小组划分,开展运动强度不同、体育技能难易程度不同、运动项目不同的分层合作教学活动,让各组成员之间都能够实现有效的互帮互助,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体育学习的质量,提升每名学生的个人运动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体操类体育技能时,为了快速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效率,就需要根据实际学情开展分层合作的学习活动。首先,教师需要深入了解班级学生,了解他们的基本运动水平,如身体柔韧性、肢体协调性、臂力、腿部力量、腕部力量、身体平衡性等。同时,教师需要了解每名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个人特质,如性格内向、性格外向、善于交流、排斥交流、记忆力强、喜欢运动、集体意识强、有责任心等。然后,教师再根据上述信息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合作学习小组划分。比如,教师可以把肢体协调性强的性格外向与性格内向的学生分为A组;把身体柔韧性较强的善于沟通和不善于沟通的学生分在B组;把肢体力量较强的喜欢运动的学生分在C组;把身体平衡性良好的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分在D组。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各学习小组的突出特征设计分层体育训练活动。例如,A小组在练习韵律舞蹈类体操项目时,性格外向的学生需要主动与性格内向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舞蹈动作,讨论怎样合理变化舞蹈队形;B小组在练习技巧类体操动作时,需要针对具体动作进行探讨,交流每个动作的标准位置,找寻更加高效的训练方法;C小组在练习支撑跳跃类体操技能时,可以自行组织小组比赛活动;D小组在练习平衡木等器械类体操技能时,可以对体操动作展开讨论,合作设计出更加美观的体操动作。体育教师通过创建分层合作学习活动,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互助能力,又能满足他们不同的体育训练需求,从而更好地提高其课程学习的质量。
2.2.2开展合作互动游戏,提高体育训练效率
小学体育教师为了减轻学生运动训练的压力,增强他们主动进行体育技能锻炼的动力,可以运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思路创建合作互动类游戏活动。在此类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协同合作的方式完成游戏任务,以此来增强他们互帮互助的意识,提升其团队责任感,提升他们互动交流、合作互助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体育游戏化合作学习的效果。
例如,体育教师在锻炼学生身体灵敏度、爆发力、肢体协调性、急起急停、快速移动、跳跃躲闪等基本的运动能力时,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合作互动类游戏化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创建“冲过战境”体育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开始前,教师需要利用跳绳、木板、小篮球、跳板、圆筒、呼啦圈等各种体育器材在学校运动场设置运动障碍。而在活动过程中,班级学生将作为一个整体,学生之间需要以互帮互助的方式越过各个障碍,冲破各种关卡,最终取得游戏的胜利。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让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实现有效互助,从而提高合作完成任务的效率。体育教师通过开展合作互动游戏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主动进行体育基本技能训练的兴趣,又能借此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帮互助意识,增加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频率,进而更好地提高其体育技能的训练效率。
2.2.3开展团队体育竞赛,提升合作能力
体育教师为了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形成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他们体育学习、运动训练的热情,可以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创建不同内容的体育竞赛活动。比如,针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开展方队创意比拼活动;对于中年级学生,可以创建艺术体操比赛活动;针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创设小篮球、小足球、软式排球等球类团队竞赛活动,或者开展团体舞蹈、团体武术等体操类竞赛活动。
例如,在小学高年级的小篮球体育竞赛活动中,教师需要按照正规篮球比赛要求分配对战双方的参赛队员和候补队员,组建啦啦队,制定篮球比赛规则。在篮球竞赛过程中,比赛场上的各组参赛队员需要注重彼此之间的配合。比如,大前锋与小前锋之间的配合、前锋与中锋之间的配合、中锋与后卫之间的配合等。另外,两队组长还需要根据实际比赛情况合理调整进攻策略和防守策略,要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在比赛场外,各组啦啦队也要及时给予队员鼓励,有效活跃赛场氛围,增强队员的比赛信心。体育教师通过创建团队体育竞赛活动,既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训练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运动训练的效率,又能借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提升其协同合作、互助运动的能力。
2.3完善课程评价机制,提升合作学习效果
課程评价属于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了解学生的体育技能学习进程、弥补他们的课上学习漏洞、提升其体育综合素养具有关键作用。对此,体育教师为了让课程评价展现出应有的效果,需要运用合作学习策略对评价方式进行科学优化,合理增加评价角色,开展有效的生生互评活动。在互评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课堂学习目标、体育活动内容、协同互助过程和合作学习结果等方面,对合作对象进行客观的评价。教师则需要进行适当补充,并对学生的学习漏洞或运动缺陷提出科学的弥补方案,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提升体育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
例如,在小排球传球训练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开展生生互评活动。各训练小组需要对同组成员的训练过程和训练结果进行客观点评。与此同时,教师需要从整体视角出发,了解各个团队的综合学习水平,指出每个学习小组在运动方面的不足之处,并给出针对性的运动能力提升建议,从而使各个团队实现体育技巧、运动技能方面的查漏补缺,增强其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体育运动能力,提升班级整体的体育综合素养。
3结语
小学体育教师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可以运用合作学习策略营造良好的互动学习氛围,开展多样化团队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情境合作、分层合作、互动协作和团体比拼的过程中扎实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提升体育综合能力,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另外,让学生在合作评价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查漏补缺和运动技能的提升,进而真正提升他们的体育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