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训练中的多球训练研究
2023-11-19刘畅
刘畅
(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海南海口 571100)
多球训练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日本著名女排教练大松博文在排球训练中提出的,当下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球类体育运动项目训练中,均取得了良好的训练效果。简单地说,多球训练法依靠连续不断地送出各种速度、角度、旋转、落点的球,在高强度、大密度的训练下,巩固提升学生基础技术和身体素质。当前,我国网球训练多数高校还是采取传统训练模式,一对一进行单球训练,教练员针对个别问题进行指导,只有少数学校采取多球训练模式,由教练员供球、运动员接球和本人自抛自击练习相结合。而实际上,相比于传统训练模式,多球训练能在短时间内让运动员进行大量运动,并逐步递增运动强度,充沛运动员体能,巩固运动员身体素质,在网球训练中应用有其必要性。
1 研究目的
近年来,网球因激情、奔放、时尚等特点,迅速成为我国国民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多球训练作为一种实践总结出来的训练模式,通过发送速度、力量、落点、角度、旋转不同的球,能加大训练的难度、强度和密度,最优化练习效果[1]。当下,关于多球训练在网球训练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较少,大部分停留在理论层面。由此,该文对高校网球队运动员多球训练与传统训练模式的实验对比进行分析,从而评估哪种训练方法更高效科学,给网球训练提供一定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择某高校网球队运动员26 名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分为实验组(n=13)和对照组(n=13)。实验组中,运动员年龄在22~23 岁之间,平均(22.51±0.36)岁;球龄为1~2 年,平均(1.5±0.34)年。对照组中,运动员年龄在21~23 岁之间,平均(22.34±0.27)岁;球龄为1~2 年,平均(1.5±0.37)年。两组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均为男子网球队运动员,球龄>1年,身体素质过关符合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主要通过网络平台和图书馆文献等方式搜集相关理论资料,来为本次研究提供理论文献支持。
2.2.2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内容和多球训练实验安排,采取面对面咨询、电话咨询、网上咨询的方式,来和专家进行交流,听取相关建议。
2.2.3 数理统计法
应用SPSS 20.0 软件来处理本次数据,计量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运用t检验,P<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2.4 实验法
选出高校网球队运动员26 名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 名运动员。对照组运动员采取传统训练法,实验组采取多球训练法。训练时间为每周二、周四上午的9:30~11:00。之后对两组各项技术水平、身体素质状况进行对比。
训练前先测试两组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记录下测试数据用作实验结果的前后对比。两组的具体练习方法如下所示。
(1)对照组采取的是传统网球训练方法。主要内容为采取自抛自打或一对一对打的方式完成训练内容。一对一对打是将学生两两分组,站在两边场地中间或是底线处,进行互相发球、正反手击球运动,每一组学生拥有3个球。
(2)实验组采取的是多球训练方法,主要内容为自抛自击训练:实验组运动员在进行自抛自击训练中,每个运动员自己为一组,每次以连续的10次发球训练为1组,完成3组训练。一抛一击训练要求实验组运动员距离击球者3~5 m左右,每个运动员连续击球10次为1组。练习过程中要着重规范运动员的正反手技术动作。
3 结果与分析
3.1 训练前后两组运动员技术水平对比分析
从表1 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组的正手抽击球、反手抽击球、发球以及技评分数都得到显著提升,差异显著(P<0.05)。
表1 实验组在实验前后的各项技术水平对比表
从表2 可以看出,实验前后,对照组的正手抽击球、发球以及技评分数皆得到提升,差异较显著(P<0.05),但反手抽击球提升不显著(P>0.05)。
表2 对照组在实验前后的各项技术水平对比表
分析对比表1、表2 数据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正手抽击球、反手抽击球、发球以及技评分数相比于实验前都得到了强化,但实验组的成绩要显著好于对照组,由此可以看出多球训练的效果要优于传统训练法。其原因在于,多球训练的密度、强度皆要大于单球训练,在单位时间内练习次数更多,还能强化运动员的动作质量,使其快速形成动力定型。另外,教练员通过多球训练来对运动员在攻防转换、发球、接发球等方面进行单球传统训练很少用的技术指导,能提高运动员综合技术能力,供球的落点、速度、旋转不同,还能锻炼运动员反应力、判断力。
从表3 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各项技术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在正手抽击球、反手抽击球、发球以及技评分数上皆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是因为运动技术的形成是需要有足够的重复次数和单位强度的。在同样的单位时间内,重复次数越多,刺激强度越大,就越容易使运动技术动力定型建立起来。多球训练就是根据该动力定性理论来增加运动员的动作记忆,促进技术动作动力定型的,而传统单球训练在运动员动作定型上不如多球训练。
表3 两组在实验后的各项技术水平对比表
3.2 训练前后两组运动员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从表4 来看,实验后,实验组的3 项基本身体素质测试成绩相比于实验前显著提升,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实验后实验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强化。
从表5 来看,实验后,对照组的3 项基本身体素质测试成绩相比于实验前有所提升,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实验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并未得到显著增强。
表5 对照组在实验前后身体素质对比表
可以看出,相比于传统训练模式来说,多球训练的练习强度、密度,对于身体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的提升是显著的。
从表6 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组的折返跑、800 m跑和跳绳测试这几项身体素质测试成绩相比对照组提升明显,差异显著(P<0.05),说明实验组的身体素质相比于实验前显著提升,而对照组的提升则不明显,前者优于后者。其原因是多球训练的练习频率、次数、强度以及方法对于身体素质的提升更显著,其能在短时间内增强运动员的爆发力、肌肉耐力等。而传统训练法对于运动员来说过于单一,难以在短时间内强化运动员身体素质。
表6 两组在实验后的身体素质对比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网球训练中多球训练的应用,能提升训练难度,其对运动员的移动速度、击球速度、击球力量等都有更高要求[3]。在训练的时候,运动员需要不断地快速移动来击打网球,没有多余的休息时间,密度大、强度高。而传统单球“一对一”的训练,球击打的速度平稳,节奏不强,运动员能够找到喘息时间并准备后击球。但为了强化网球运动员在缺氧时候的运动能力,也就是短时剧烈运动力,需要选择一种糅合网球动作、技术、素质锻炼于一体的训练方法,多球训练正是理想选择[4]。
从表1~3 可以看出,多球训练能够显著提升网球运动员的正手抽击球、反手抽击球以及发球技术,并起到技术巩固稳定的效果,相比于对照组,其效果更明显。
从表4~6 可以看出,多球训练还能够强化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相比于传统训练提升显著。其原因是多球训练需要运动员全神贯注于训练,更快地挥拍、更快地移动步伐、更灵敏地反应,时间一长,自然而然其体能素质就得到了增强。
4.2 建议
4.2.1 提高教练员能力,建设硬件设施
多球训练法有各种组合形式,有底线左右移动多球训练、底线前后手抛球、发球—底线—网前组合球练习等。为了更好地指导运动员进行多球训练,最优化训练效果,教练员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研究、训练能力,对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发展情况、身体素质变化情况详细记录掌握,为训练的布置提供参考[5]。另外,因为多球训练离不开宽阔网球场地的使用,如果学校网球场地较小,则需要重视网球场地的扩建和相关设施的配备。
4.2.2 教练员要重视多球训练的节奏
多球训练主要是加强训练密度、强度,为保证运动训练的规范,在实际训练中,教练员应当结合运动员实际情况来安排训练,而不是盲目地增大训练量,而导致运动员身心压力加重,起到负面效果。例如,在训练后,如果运动员反映肌肉紧张僵硬,则不应当强迫其马上继续训练,容易提高其肌肉拉伤概率,最好的做法应当是帮助其按摩放松,或适当减轻训练负担。网球训练中多球训练的应用,节奏把握十分重要,比如训练量应保持在20次/组以内,且训练不应超过5组。
4.2.3 给予运动员自主发挥的空间
多球训练的重点是规范运动员的动作,并增强运动员的训练意识[6-7]。但在实际网球训练中,教练员还应给予运动员自主发挥的空间,让运动员就自己对网球的理解,对相关动作进行细微有效的调整,从而建立起自己的风格,树立运动自信心。当然,在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要时刻注意观察运动员的动作,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使训练效果达到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