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经典研读实践探索

2023-11-18李兰兰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19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李兰兰

摘要:经典研读是人文通识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生经典研读的基本价值主要为:引导小学生通过研读经典实现思维的启迪,运用经典赋予的智慧融通生活的体验,通过生活所产生的感悟来陶冶人格。实践中,要重视经典研读德育功能发挥,构建经典研读联动机制,实现经典研读融合育人目标。

关键词:经典研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19-0088-03

经典研读作为人文通识教育的途径之一,其目的是为学生敞开一个提升自身生命的文化世界,帮助学生寻得一种具有文化底蕴的恰切生活方式。“经典”不是永恒不变的,它包括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名著,也包括具有时代、阶级特征的权威著作[1]。经典研读是汇聚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傳统文化的过程,开展经典研读,是开发多样性课余活动的有益尝试,也是学生在经典中“寓学于趣”,释放学习空间与发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

一、小学生经典研读的基本价值

小学生经典研读的基本价值主要为三个层面:引导小学生通过研读经典实现思维的启迪,运用经典赋予的智慧融通生活的体验,通过生活所产生的感悟来陶冶人格。

(一)启迪思维

以“人”为中心的学生本位思想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参照。处于低龄的小学生心智稚嫩,也正是这一特点,更容易让他们接触、认知、认同并主动投入经典研读活动。

在小学生经典研读中,教师和家庭在可定的范围内为学生接触经典创造了多少机会,是小学生通过经典研读启迪思维的重要影响因素。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已涉及经典阅读篇目,所以在小学生经典研读的启迪思维阶段,教师是“引路人”的角色。以课程为引是启迪思维的主要途径,在经典篇目的教学中,教师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无疑会为小学生开启经典研读的大门,让他们在刚开始接触经典时就获得良好的体验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思维能力,通过经典作品对生活和学习形成初步认知。利用熟悉的场景转化经典知识是启迪思维的强化。家长需和教师密切配合,将经典作品带入日常化的生活场景,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经典共读”亲子阅读活动,将经典所蕴含的抽象知识阐述成符合小学生身心特征的故事,与学校课堂教学形成互补,这会启迪学生模仿经典蕴含的思维模式,优化行为方式。

(二)融通生活

根据索恩伯格提出的“生活学习场景”理念,要满足小学生经典研读的多样化需求,提供质量优先的经典研读场景。经典研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与历史、与人、与精神的对话互动过程,具有情境真实、情感真挚、语言精辟、智慧深邃的特点。将学生的生活和经典的情境紧密结合,学生能深入体会经典的语言和思想,感受经典与生活、自然、人文的关联,促进身心发展。若学校联合家庭、社区为小学生经典研读提供更为丰富的阅读空间、经典共读活动、主题实践活动,会释放经典蕴含的更多能量,也会促进小学生主动利用课后时间进行经典研读,利用从经典中学到的观念、知识,举一反三地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陶冶人格

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发展,促进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带领学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经典研读要帮助学生实现更深层次的精神升华,形成健康的人格,具备积极的生活态度,对自身和社会有正确的认识。

陶冶人格是漫长的历程,也是让优秀人格形成并趋于稳定的过程。学校、家庭和社会是新时代教育语境下的育人共同体,也是小学生经典研读的合作共同体。从经典中获得正能量,将之融入日常生活,并使小学生的人格达到更高的境界,仅靠一方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当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一种科学而协同创新的力量时,经典研读才有可能更为有效地促进学生陶冶人格,提升精神境界。学校持续鼓励小学生经典研读的实施,家长以自身的言行促进小学生对经典的切身理解,社会提供更广阔的经典研读时空,是小学生人格陶冶、精神升华的重要保障。

二、小学生经典研读的实践路径

经典研读根植于中华文化底蕴与优良革命传统,赓续中华民族精神理念。通过经典研读,小学生将优秀文化基因深深刻进心中,不仅是实现民族文化自信的基本要求,而且是培养新时代接班人的应然路径。

(一)重视经典研读德育功能发挥

无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红色文化,其本质都是德育精神的显性表达。德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除了学校,家庭、社会环境都和小学生德育发生关联,对小学生培养良好的情感与实践能力有着重要影响[2]。经典研读首先要在此语境下,重视经典的德育功能。

经典中蕴含着众多德育基因,如以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等为代表的革命烈士的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精神,以雷锋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丰富的精神内涵与深厚的历史底蕴,对小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3]。如果单纯进行课文的研读,小学生只会解其意,而不知束己身。因此,教师应充分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利用教具、新媒体技术等辅助授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将好读、易懂的故事与沉浸式参与形式相结合,积极引导小学生将经典中蕴含的革命精神等融入日常生活中,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构建经典研读多元联动机制

多方联动促进学生回归真正的学习,提升阅读水平,达到生活塑造与日常涵养的效果。推进小学生经典研读,需要建构多元联动机制。一方面,以小学生自身为核心,凝聚学校、家庭、社会的多方力量;另一方面,以经典的文本内容为根本,通过多种呈现形式促进小学生思维和行为的“经典化”。两条思路并非互不相关,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教师可以利用校内外各方面资源,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拓展阅读。学校可以根据小学生自身对经典的认知与感悟,组织“生活中寻经典”活动,让小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探寻,不断加深对经典的认识。对家庭来说,可以在家务劳动、文化活动中,让小学生以经典的角色身份,加深对角色所处背景的了解,理解角色行为的内涵。小学生是智能化时代的“数字原住民”,线上学习资源可成为小学生经典研读的补充。教师还可以鼓励小学生运用线上经典资源,进行视频录制、绘画、朗诵等二次创作,以独特方式记住经典、传承经典。

(三)实现经典研读融合育人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方主体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小学生经典研读,将经典研读融入语文、道德与法治、美术、劳动等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

在语文教学中,《静夜思》《悯农》《赠汪伦》等经典古诗词蕴含着思乡、勤劳、友谊等思想内涵。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诗义,在此基础上引入作者的相关故事,深化学生对作者人格品质的了解,课后鼓励学生拓展性研读更多诗词,互相交流分享,学以致用。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吴道子、齐白石、徐悲鸿等名家的中国画作品,讲述画家的经典故事,让学生理解画家的创新精神与人格魅力,并在课余时间或家庭活动中创作美术作品。劳动教育则可将四大发明作为研读案例,并在课后服务时段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科技馆参观,用生动、灵活、通俗的教学形式和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热爱,帮助他们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更为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金顺明.经典研读及其与人文教育的关系[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1):49.

[2]刘星明.小学生德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8:11.

[3]马军.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立德树人[J].新课程,2021(15):37.

责任编辑:石萍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