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们尽管想象,我们负责实现

2023-11-18王秦怡

青年文摘 2023年9期
关键词:三体流浪科幻

王秦怡

2008 年,《三体》第二部《黑暗森林》中,太空电梯横空出世:

“那个圆柱形运载舱从基座升起,飞快加速,消失在黄昏的天空中,由于看不到导轨,它好像是自己飞升而上的。运载舱的最高速度能达到每小时500 公里,即使这样,到达太空电梯的同步轨道终点站也需68 小时。”

学生时代的崔原豪第一次读到此处,内心一下子被这幅宏阔的景象点燃了:“68 小时!算下来是3.4 万公里了。这是地球直径的2.7 倍,是地月间距的1/11。原来地球是一个小球,等太空电梯实现后,它就类似于一把长勺了,在宇宙中都可以看到。这将是一首文明的史诗!”

十多年后,崔原豪成了電影《流浪地球2》人工智能组科学顾问,在他的参与下,太空电梯这个瑰丽的想象终于被搬上了大银幕。随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微博,展现我国2017 ~ 2045 年航天运输系统发展路线图:到2045 年,进出空间和空间运输的方式将出现颠覆性变革,天梯、地球车站、空间驿站建设有望成为现实!

对《流浪地球2》“喊话”的,还有中核集团、中国建筑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60 多家央企。“你们尽管想象,我们负责实现。”中国科技与中国科幻的故事,成为这个春天里最振奋人心的事件之一。

崔原豪是80 后,小时候看得最多的是好莱坞的科幻大片。在那些片子里,角色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外国面孔,偶尔有一两个中国人出现,也是反派。“这样的片子看多了以后,当时谁会觉得中国人能拯救世界呢?”

“未来事务管理局”创建人姬少亭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一段往事: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科幻小说里,很多科学家的名字是外国人。她甚至遇到过一位老导演,提到中国科幻电影时直言:“中国人坐宇宙飞船拯救人类,这样的故事就是不可信的。”

今昔对比如此鲜明,不得不令人感叹: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给中国科幻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不仅有这种心理上的信服,还有实打实的物质支撑和国家引领。

20 世纪60 年代,美国航空航天局就组建了公共事务部专门对接影视界。2008 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成立科学与娱乐融合项目,向好莱坞输送科学家。中国的科影融合则要晚一些。2017 年,中国科协启动科学影视融合项目。2020 年,中国科普作协科学与影视融合专委会成立。同年8 月,国家电影局与中国科协共同发布《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科幻十条”。科影融合自启动以来,就承担着展现真实科研工作与科技成果的责任。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独行月球》《三体》《流浪地球2》等影视项目中,出现了一批专业的科学顾问。

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诞生了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而《三体》中红岸基地的计算机,正是第一代计算机迭代后的产物,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算力最快的计算机。王元卓研究员说:“它的大小、形状、显示屏是什么样?命令如何输入,又怎样输出?叶文洁接收三体人‘不要回答’的警告,信息存储在打孔纸带上,这个纸带是一行还是矩阵?都要符合时代背景。”

而当时间前进到2044 年时,在《流浪地球2》中,550 系列智能量子计算机的强大算力同样有着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量子计算机的发展,无论是‘九章’还是‘祖冲之号’,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我们的高性能计算机,也都处于第一梯队,‘天河’‘神威·太湖之光’‘曙光’都曾在国际上排名领先。2022年,为了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东数西算’工程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8 地启动。这些名称和基本信息是观众们有所了解的,所以当他们看到550 系列时,会觉得未来有可能实现。”王元卓说。

从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向北约13 公里,就是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也是《三体》中良湘加速器的取景地。只看了一集,梁文杰就知道,《三体》“拍对了”!梁文杰是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也是《三体》《流浪地球2》的科学顾问。“搞科研的人一看:哇,我去过那个地方!”

实地取景的背后还有一段逸事。一开始,剧组向高能物理研究所申请拍摄时,吃了闭门羹。因为所里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在粲物理能区是国际最先进的,属于高精密仪器。双方多次沟通,最后想到一个折中的办法:在仪器检修期内,给剧组做了限定条件,再进来拍摄。

凭借着对中国科技的强烈自信,以及对中国科幻的美好期许,科学界和科幻界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最终,《三体》导演杨磊清单上的那些梦想场景——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正负电子对撞国家实验室、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国家天文台密云观测站等,都被“攻”下来了。

千里之外,在“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的江苏徐州,徐工集团也成了《流浪地球2》里的“明星”。42 款车型、61 台设备、400 多套零部件以及车间道具,影片中那些极具未来感的机械很多是本色出演。比如,步履式山地挖掘机、无人驾驶平板运输车、越野底盘运输系统……

不过,为了配合故事发展,徐工集团不得不人为破坏自家的设备。影片一开场,人类便面临太空电梯危机,在一片狂轰滥炸中,地面上的UEG 越野底盘运输车也遭到爆破。这可难倒了工作人员,徐工集团改造的这款车型采用防弹玻璃,车窗坚固,爆破难度很高。工作人员试了各种方法,玻璃就是不碎。试到最后, 专门让ET120步履式山地挖掘机上场,用它的斗齿反复、猛烈地撞击驾驶室,才击碎玻璃,让导演满意。

采访中,记者试图与每一位采访对象讨论科幻影视剧中的大国重器,得到的回答往往是“太多了”:外骨骼机器人、空间站、月球基地,还有很多支撑起中国科幻的硬科技,“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致力于引力波探测的天琴计划、即将发射的巡天望远镜……硬实力的发展为软实力的增长保驾护航,中国科幻的底气,正来自大国重器的实力。

(摘自《环球人物》2023 年第4 期)

猜你喜欢

三体流浪科幻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流浪
流浪的歌
流浪猫鲍勃
遇见一只流浪猫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基于7.1 m三体高速船总强度有限元分析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
“三体联动”构建应对反倾销的会计功能衔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