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溶血、脂血对生化检验的影响
2023-11-18刘红梅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江苏扬州225001
刘红梅(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1)
在临床工作中,血液标本溶血或是脂血的现象非常常见,样本采集不顺利、对样本处理方式不当、受检者饮食情况及身心状况等都极易造成样本发生溶血或者脂血[1]。本研究旨在探讨溶血、脂血标本是否会对血液生化检测结果产生影响,以及该影响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帮助检验人员客观分析检验结果能否真实反映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了解溶血和脂血的常见原因,对在标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可能造成溶血、脂血的因素进行有效规避。
临床检验流程中,检测结果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样本采集顺利与否、患者身体及心理状态、标本送检前的保存与运输、标本周围温度等都会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检验中的环境温度、仪器、试剂等因素也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干扰和影响[2]。临床工作中造成血液样品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以上诸因素中,溶血现象与脂血现象是常见和影响较大的因素,其中正常情况下,血液遭到破坏后样本内成分含量会发生明显差异,溶血指标的出现可以为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循证医学上的依据,体外溶血会造成检验数据产生变化,使检验结果产生误差,无法客观反映人体机能指标,误导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溶血时,样本中的血细胞浓度会发生变化,尤其是红细胞会高于血浆浓度,溶血情况下白细胞、血小板因为破坏也会释放出某些成分,对生化检验造成严重影响[3]。陆建国[4]在研究中发现,当标本发生溶血后,血液成分也会发生变化,其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等指标会产生明显变化,溶血对样本的理化性质产生影响,进而导致指标数据变化。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对操作的规范性严格要求,这样能降低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有研究[5]指出,当标本溶血后样本中的血清成分会产生明显变化,对血清相关的成分等指标产生影响,使指标数据产生显著变化,提高血液标本采集、运输以及保存和检测质量。避免血液破坏很重要,有利于提升检验结果的可靠性。脂血是指脂类物质进入到血液中,使血液样本的指标产生变化,患者生病、饮食结构等因素均会造成脂血现象。学者李莹[6]证实,脂血发生时,血清标本的ALT水平显著升高,临床工作中发现脂血现象明显影响生化检验结果;还有学者[7]在研究溶血和检验的关系时发现,轻中重度溶血会使血尿酸、乳酸脱氢酶以及血清肌酐等指标产生明显变化,严重溶血则会对检验结果造成不良影响,张竹俊[8]在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中证实了这个现象。
学者王燕[9]在工作中发现,破坏后的血液标本在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指标上高于非脂血标本,因此在临床检验中要有效控制相关影响因素,保证生化检验质量。此外,血浆或是血清也会出现混浊现象,这是由血样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上升而导致的。朱维罡[10]指出,脂血是由于乳糜微粒堆积造成的,其散射光能够对化学反应的吸光度和产物颜色产生叠加影响,因此在采用比浊法、比色法测定过程中往往受到严重干扰,并且这种干扰会随着微粒直径的增大不断增加。
本文研究160例受检者的溶血样本、脂血样本与正常样本,分析溶血和脂血样本的各项指标的变化,用以探讨溶血和脂血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本研究选取我院健康体检中心1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2例,女性78例,年龄为20-45岁,平均年龄(34.31±2.51)岁。
1.2 仪器与试剂 所用仪器为迈瑞Mindray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S-230,Microfuge系列台式微量离心机;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葡萄糖(GLU)、血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白蛋白(ALB)等试剂均购自上海透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 方法 采集160例受检者的血液样本,分别装置在三支真空采
血管里,并将其分为对照组、溶血组和脂血组,分别对三组标本进行临床检测,并对比三组样本的生化检验结果。对照组的血液样本采取严格措施保存;溶血样本捣碎后以3065r/min的速度离心6分钟,致样本溶血,对其进行标记区分。脂血样本以3065r/min的速度离心6分钟提取血清样本,留存制备脂血血清样本。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相关实验试剂分别进行各项指标的检验,反复进行6次,取平均值且准确记录检验数据。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检测结果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统计学分析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使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溶血组与对照组生化检验结果比较 对比溶血组与对照组的生化检测结果发现,溶血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肌酸激酶(CK)和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均高于对照组,葡萄糖(GLU)的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溶血组与对照组生化检验结果比较(±s)
组别例数ALT(U/L)GLU(mmol/L)ALB(g/L)BUN(mmol/L)AST(U/L)CK(U/L)溶血组16028.20±5.552.922±0.7241.66±6.146.01±1.6229.42±17.24165.18±76.16对照组16021.24±5.153.59±1.10844.67±5.846.35±1.2223.54±5.15104.16±47.15 P<0.05<0.05>0.05>0.05<0.05<0.05
2.2 脂血组与对照组生化检验结果比较 对比脂血组与对照组的生化检验结果发现,脂血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葡萄糖(GLU)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脂血组与对照组生化检验结果比较(±s)
表2 脂血组与对照组生化检验结果比较(±s)
组别例数ALT(U/L)GLU(mmol/L)ALB(g/L)BUN(mmol/L)AST(U/L)CK(U/L)脂血组16049.52±4.368.32±1.1144.35±6.235.87±1.5924.42±5.87114.0±43.9对照组16019.34±4.984.30±1.0739.37±5.985.88±1.1921.81±5.33104.21±45.65 P<0.05<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3.1 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分析 溶血是检验科常见的标本不合格原因,引起溶血的因素也有很多,大多与操作不规范有关,如穿刺不顺利、抽血速度太慢、反复挤压近端血管、组织损伤过多、混匀时用力过猛、血液存放时间过长、标本在送检时晃动幅度大、压脉带一直捆扎等因素均可引起溶血。临床检验中最常见的溶血原因主要是采血不顺利、真空管不合格以及血清的分离操作不规范。此外,血液标本在不正确的运输中也可能会造成溶血,如:运输的时间太长、温度过高时也会引起溶血现象。溶血后,血细胞被破坏,会导致血细胞内的成分溢出到细胞外液中,尤其是红细胞的破坏造成的结果会更严重。因为各种化学成分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是不一样的,从而使测定结果发生改变[11-12]。有些物质的红细胞内浓度低于血清浓度,发生溶血后,血清相当于被稀释,这些物质的检测浓度就会偏低,这就是溶血时血清GLU、Mg、Na等的检测结果偏低的原因。有些指标在溶血后的血清浓度高于红细胞内浓度,如钾离子浓度、转氨酶浓度、乳酸脱氢酶浓度等,其血清检测结果会偏高,但溶血对血清白蛋白ALB和尿素氮BUN水平影响不大,可能的原因是,虽然溶血会对血清这些指标产生影响,但是溶血后,血清颜色会发生改变,而且血红蛋白也会干扰这些物质的检测,两种作用就会相互抵消,最终使得检测结果与溶血前没有太大改变。溶血后血液中的高浓度物质析出,溶血的敏感度不明显,使ALT、AST、CK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实验中发现溶血后酶类物质的浓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说明酶类物质对于血液标本的要求高于其他检测项目,所以在发现溶血后,不建议对酶类物质进行检测[13]。因此要严格按照血生化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予以血样采集,确保采集器具干燥及干净卫生,建议用碘伏等消毒,以免发生溶血[14]。
3.2 脂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分析 临床中出现脂血现象非常普遍,主要是因为血液中乳糜微粒增加,使血清呈现出浑浊的状态。脂血常见的原因有:患者进食高脂肪含量的食物;患者本身就存在脂代谢紊乱引起的高脂血症;患者静脉输入脂类营养物质。临床工作中发现,胆红素、血糖会受到脂血因素的影响。虽然稀释标本可以降低脂质干扰,但同时也存在因稀释不准确而导致结果不准确的情况,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溶血和脂血会对生化检测结果有影响,因此在生化检测的各个环节要采取严格措施来避免溶血和脂血现象的发生。临床生化检测中,最常用的检测原理是比浊法和比色法,因标本浑浊会影响光的散射和透射,影响散射光和透射光的变化,从而影响检测结果。一旦标本出现脂血,无论使用连续监测法还是终点法均无法消除脂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乳糜微粒在碱性环境中也会使血清发生改变。此外,临床中也常使用比色法检验,但脂血会对检测产生一定的干扰。乙醚在该项处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使用乙醚处理能避免脂浊的干扰,但并非经过乙醚处理都能排除干扰情况,部分检测结果仍然会发生变异。乙醚处理可以部分消除脂血对ALT、AST等检测指标的影响,但不能消除对ALB、BUN、GLU、CK等指标的干扰。生化检验是常用的检测方式,同时也是身体检查的重要方式,可对某种疾病进行针对性的筛查与准确检验,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15]。因此,医务人员要对影响溶血、脂血发生的可控因素进行培训学习,对血液样本采集、储存和处理技术进行保证,避免由于管理失当、处理不规范使血液发生溶血、脂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