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产业融合的现实困境及政策建议

2023-11-18赵霈霈

山西农经 2023年16期
关键词:农产品融合农业

□赵霈霈

(广州华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13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农村产业融合主要是指随着技术的进步,第一产业中的农林牧副渔等产业同第二、第三产业相互融合,改变原有农业的产品特征和农村市场特征,现有关于农村产业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内涵、发展路径及融合评价指标等方面,对不同融合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横向比较研究。文章将介绍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农村产业融合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融合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1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农村产业融合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发展,为农村经济带来更多的好处,促进新型业态的蓬勃发展。因此,不同的模式并非完全不相互关联,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1]。

1.1 技术渗透型融合模式

由于农业资金消耗高,农产品生产周期较长,并且生产受自然约束较大,因此农业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发展成果,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过程中,农村三产融合,形成了新的产业发展状态,改变了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越来越多的农村从业者进驻互联网平台宣传和销售农产品,使其实现从菜地到餐桌,有效提高农民收入,降低农产品的区域限制[2]。

通过技术渗透,产业之间有效融合,实现农业整个生产结构的优化,实现绿色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内部资源极其丰富,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实现农业产业整个价值链的增值增效,取得“1+1>2”的效果。

1.2 产业链延伸型融合模式

产业链的扩展延伸是从生产链角度扩展现有生产经营业务,也就是纵向一体化发展。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生产链的延伸能够带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效益。同时,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需要充分利用多种营销渠道,以产品质量和种类为手段,切实让农户获得更大的利润[3]。

产业链延伸模式通常以一种农产品为生产核心,将整个生产链条往前或者往后扩展,所以更适合农业基础较好、比较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地区。拥有“三品一标”认证和地理标志认证的农产品具有品牌知名度,通过向前或者向后延伸产业链可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提升整体竞争优势。

1.3 功能拓展型融合模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对物质精神需求越来越多,农业的功能拓展恰好能够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农业的功能拓展融合模式可开发农业的多样化功能,实现农业跨界融合,形成新的业态,让农业兼具文化、生态、休闲旅游等功能[4]。

通过农业生产与旅游业的有效融合,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产品。旅游者既可以体验乡村事物,又可以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乡村放松心情。同时,在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与当地特色文化充分融合、充分挖掘,能够提升农产品的价值。

1.4 龙头企业带动型融合模式

龙头企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农村产业融合方面,由实力强大的企业牵头,深度开发农产品,形成集农产品生产、销售、服务等为一体,从而实现全产业链覆盖。龙头企业整体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科技实力较强,管理发展规范,对高素质人才有较大吸引力,能够极大提高地方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的水平和效果[5]。

农村产业融合中,由龙头企业作为重要的参与主体,与农户等其他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也是重中之重。由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其成员之间构建互利互惠机制,让成员以股份形式加入,实行“按股分红”的利益分配方式,共担相应生产发展风险,提升农村整体产业融合的效果,充分激发农户的生产经营热情。

2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深刻影响着农村产业发展和三产融合的基础,社会经济因素决定了三产融合的质量和速度。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土地利用情况和地形起伏情况,社会经济因素则包括地区区位、吸纳投资情况、交通状况和龙头企业。

2.1 土地利用情况

土地是农业生产及发展最基本的承载体,是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适宜开展耕种的土地面积和农作物产量存在直接联系,决定着农业生产的规模、是否拥有充足的土地资源以及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6]。

2.2 地形起伏情况

地面的起伏状况会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比如平原和山地对开展农业活动的难度和收益有明显区别。地面起伏常用来表述地形特征,影响着农作物生长的状况和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在比较平坦的地方,地面起伏较小,农业生产活动频繁,便于三产融合发展。

2.3 地区区位

良好的地区位置能够在经济发展中处于更优势地位。经济活动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从而容易产生空间位置的集聚性,使距离中心城市更近的农村产业发展有一定的优势。中心城市集聚大量人才、资本,因而更容易获得各种生产要素。城市大量的人口又提供了潜在消费人群,距离中心城市的远近对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2.4 投融资情况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投入,投资对于整个农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招商引资为推动产业融合、引入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加快三产融合不可忽视的力量。

2.5 交通状况

宣传语“要致富,先修路”,直观说明了交通状况对于农村发展的重要性。交通状况对于产业融合中所必需的物流及产业集聚效应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是整个农村产业融合条件优劣的重要指征。想要推动农村地区产业发展,便利的交通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2.6 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升级、提升产业融合能力和水平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龙头企业不仅能够带来管理技术方面的更新,还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留在农村发展,为产业融合提供人才保障。

3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三产融合迎来很多机遇。不管采用哪种模式推进产业融合,都在实践中面临一些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农业欠缺活力,农产品带动能力不突出

由于土地分散,相应的流转面临各方面利益博弈,整体进程缓慢,从而导致我国农业生产规模较小,不能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进而使得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为了弥补生产效率不高的劣势,部分农户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升效益而过度利用土地、滥用农药化肥等,使得农产品质量降低,并产生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农产品自身的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区域同质化严重,使得部分区域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中面临农产品带动能力不足的问题。广州市增城区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时进行了“一村一品”的发展规划,小楼镇邓山村的农产品就是乌榄。在调查走访中发现,乌榄的整个生产周期较长,生长几十年才能挂果,难以扩大种植规模,很难通过乌榄带动邓山村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现阶段农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创新投入不足,农产品同质化严重,产供销等产业融合模式不完善,农产品大量滞销。

3.2 产业融合经营主体缺乏

近年来,农业产业不断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生产经营组织发展迅速,但农村产业融合的经营主体在数量、规模和组织结构上依然存在很多不足。首先,由于农业生产经营的投资回报周期普遍较长,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对于农村投资的意愿不高,部分企业承诺的相应投资迟迟不到位。其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部分经营主体对于资源、财政支持的依赖性强,相应的经营组织结构不科学。再次,农村的劳动力流失,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缺乏劳动力,阻碍了农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融合。

3.3 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

受制于农业自身的经营特点,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小,贷款业务的种类开展较少,无法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不能满足经营者的贷款需求。

部分农民缺乏相应的金融知识,不了解信贷服务,缺乏信贷意识。在实践走访中可以发现,目前在乡村从事产业融合的经营者普遍资金压力大。在增城区走访一位橄榄加工厂负责人,其因为缺乏资金支持,无法进行生产的改良和升级,难以向市场推出新的农产品。

3.4 产业融合基础服务保障投入不足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工作重点。在各地农业发展实践过程中,政府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与保障,但力度仍略显不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为农村群众、投资农业企业等提供更多针对性的服务与保障。对于参与农村投资的企业,由于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在其经营过程中地区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部分支持。通过改进服务,降低获取各类发展资源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同时,基础网络、仓储物流等基本的公共服务保障不到位,增加了产融参与者经营的成本与风险。受制于资金与人才的匮乏,农村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增加了产业融合的不确定性。

3.5 环境治理不足,生态环境压力大

乡村振兴随着乡村产业振兴,在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往往出现忽略和透支环境资源的现象。长期以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过度施用农药和化肥的现象,对农村环境产生一定污染。在产业融合发展道路上,单纯以增加农村群众收入、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为目标,会与保护环境存在一定的矛盾。部分地区不重视监督管理,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得经济发展,农村群众怨声载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新技术的引入,避免产业发展给环境带来破坏,降低环境处理成本。历史经验证明,先污染后治理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4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4.1 创新驱动,激活产业融合发展活力

农村产业融合迅速发展的关键点就是增强产业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形成市场化创新机制。随着全球气候等自然条件的不确定性增大,农业融合发展面临的压力更大,要通过提升科技水平,减少自然因素带来的风险。其次,农业产业融合是农业发展过程中与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应用新技术能够扩大产业融合的发展空间,带来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互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加速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产业融合想要开拓更广阔的天地,离不开更多新科学技术的引入。

4.2 吸引和培育更多产业融合经营主体

农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经营主体的支撑。需要通过政策对符合地区发展的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相应的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投身于农业产业发展,从而培育一些具有市场竞争力、技术水平较高,并且辐射带动面积较广的示范性企业。更多的经营主体能够加快产业融合的发展速度,吸引更多的先富群体回归农村进行经营发展,带动整体产业发展。

注重协调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户之间的关系,发挥好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增强普通农户的获得感。鼓励大学生、技术人员回归家乡设立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推进更多产业经营活动。

4.3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给予的资金支持。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任重道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根据农业融合发展的特点,加强政策性和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农村的作用,给予经营性主体相应的资金支持。其次,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种类,引导农村性质的金融机构业务以支持当地农业为主,激励其针对农业产业融合开发金融产品和服务。再次,对于取得一定成绩的金融机构,应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吸引更多金融机构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4.4 加大基础性服务保障建设力度

农村产业融合离不开相应的配套保障设施与服务支持。从硬件设施来讲,交通网络、信息网络的基站、基础生活相关的水电设施等方面都需要完善升级。从软件方面来讲,需加大知识服务、技术等扶持力度。政府在发展规划过程中,除了要充分考虑各种基础性服务的提升,还要协调区域内容的发展布局。既不能因为相关基础性服务不足而影响了产业融合发展,也不能因为布局不合理导致相应基础性服务体系不完善。

4.5 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停留在政策文件中。应利用科学技术,探索出更加适合绿色发展的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将产业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统一。在环境保护监督方面,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建立更全面、更严格、更经济的监督机制。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离不开农民自身观念的改变。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施用农药化肥。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相应的技术指导,推广更多科学的种植技术。

5 结束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困境。只有各方积极投入,根据当地农业资源以及发展状况,科学利用市场和技术,才能稳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农产品融合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融合菜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