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乡村振兴视域下的文化振兴方案研究
——以秦安县为例

2023-11-18□班

山西农经 2023年16期
关键词:秦安县特色文化

□班 田

(中共秦安县委党校,甘肃 天水 741600)

党的二十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描摹了伟大蓝图。其中,最难最重的任务仍然聚焦在农村。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力量攻坚克难,解决好“三农”问题,要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和乡村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要集中力量,同步打造美丽乡村和繁荣乡村文化。《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在乡村振兴中实施“德治”措施。按照相关重要工作部署,探索如何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围绕乡村振兴工作,孕育高质量乡村文化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1 新时代乡村振兴视域下文化振兴的内涵解读与价值分析

乡村文化的发展和孕育基础必须是特定的农村经济和农村环境,其文化根基和文化氛围都比较特殊。乡村文化的发源背景和根基是农村,是我国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乡村文化的内涵可分为物质、精神、行为和组织等方面。其中,物质文化是乡村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乡村景观、乡村建筑、乡村空间布局、乡村生产资料等。精神文化是乡村文化的重要内核意义,是农民在特定的农村自然和社会环境下,经过改造和创新、积淀和发展而来的特殊意识形态,包括精神、信仰、道德、理想、价值观等。行为文化是农民表现出来的特定的生产生活行为方式和结果,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组织文化是农民之间在行为文化指导下形成的多种社会关系,包括村约、村规及村集体生产方式等。

乡村振兴是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决策部署,体现了国家在发展农村方面的决心,这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从传统角度来看,我国古人就有追求家国天下“大同”的朴素观念。乡村振兴不仅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征程中实现“大同”的重要推进型举措,也是国家在帮助人们改善生活品质并实现共同富裕方面的见证[1]。

对乡村振兴而言,文化振兴既可以被认为是前提,也可以被认为是成果。在描摹乡村振兴的伟大蓝图中,将乡村文化振兴纳入进来,能够为其增添强有力的内核驱动力。

2 新时代乡村振兴视域下的文化振兴方案与策略

2.1 积聚乡村文化力量和智慧

秦安县不仅旅游资源丰厚,而且非常具有地域特色。从2022 年开始,为响应党中央、国家,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号召,秦安县充分积聚了深藏在乡村文化中的深厚力量和智慧,让乡村振兴有架构、有层次地精准实行。围绕“一村一落皆风景,看山望水忆乡愁”主题,秦安县进行了文旅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包括大地湾峡谷探秘漂流景区、大地湾之眼——苏家峡景区、沐心谷艺术温泉度假村等22 个项目,旨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形成良好发展导向,凝聚文化力量,谋划秦安县新发展。

2.1.1 发扬乡村文化,打造“秀美小镇”

秦安县在乡村文化建设带动乡村振兴发展中,结合乡村文化特色,着力发展旅游产业,做好3 篇文化发展文章。一是建设美丽乡(镇),加速推进康养文旅结合的全域旅游项目基础建设,开展2.0 版本的环境综合治理。二是提升美丽乡村,高标准重点建设几处美丽乡村“样板间”,打造高精尖旅游。三是创造美好生活,提高精准服务实施水平,打造专业服务团队。基于此,秦安县计划在5 年时间内建设成高幸福指数的美丽县城。为此,秦安县充分开发当地乡村文化中具有文旅互动性、地域特色性、品鉴艺术性的可开发要素,并将县内的开发景区串联,分别推出县域内3 h和乡镇域内8 h 的精品旅游线路。在秦安县打造的精品旅游路线中,包括爱国教育纪念馆、历史文化街区、生态康养景区、文化艺术中心、山水民宿酒店等特色项目。例如,在历史文化街区和生态康养景区部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有机整合美丽乡村文化中彩陶、草编、麦秆画、麻鞋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西北文化遗产,充分展现了秦安县的鲜明文化特色和美丽乡村风貌,同时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游览方式和清晰的游览思路,力求在动静结合中实现融合文化内涵和风情韵味的文旅特色。

2.1.2 着眼特色亮点,建设“一村一点一品”

秦安县各村镇联合文旅局和文化团队,着眼自身特色和亮点进行“特色”加工融合和“亮点”嵌入整合,充分彰显美丽乡村的深厚底蕴和生机活力。例如,秦安县计划在“红色革命村”打造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挖掘本村历史文化基础,最终整理形成12 个比较成熟的参观节点。秦安县邢泉村以农耕和廉孝为内核,打造成教、旅、景相结合的主题性参观节点。截至目前,各个村镇打造的文化节点多达52 处,为推动乡村文化由点向面辐射作出了贡献。

2.2 挖掘乡村文化宝藏和底蕴

乡村文化对乡村振兴影响深远,利用本土特色乡村文化、引领乡村振兴发展是秦安县发展蓝图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2]。为此,经过调查和研判,认为秦安县可以充分挖掘地域特色优势,主要是具有文化特色的资源优势,让乡村建设形成全方位、高品质的内外合力推动,实现乡村新文化萌芽。

2.2.1 内生文化焕发光彩,新颜换旧貌

秦安县专门组建县镇文化团队,广泛吸收文化界、文旅界、艺术界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其中包括大量本县籍人员,初步形成社会多方齐心、专家共同谋划的格局。通过对内进行细致全面的整理,包括自然景观、历史人文和产业发展等不同视域下的文化脉络,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地方特色和品牌基础。要充分挖掘秦安县多年以来的三国文化资源、凤山古建筑文化资源、大地湾考古文化资源等历史文化轨迹,并发挥县镇文化团队的引领作用,把金点子和好思路都运用到文化保护和改造当中去,从而浸润乡村文化,激发无限生机。

2.2.2 外来文化落地生根,引领新风尚

近年来,以知名的靳勒乡村美术馆为代表,众多农村美术文化艺术馆先后在秦安县着陆,这代表秦安县对高素质、高眼界人才具有强劲吸引力。同时,文化发展也成为不同群体的重要精神追求。如今,多所美术培训学校在秦安县落地开花,包括雕塑、绘画、书法等不同的美术类型都得到了发展,这对于提升打造秦安县的文化品位、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具有重要作用。著名艺术家李庚曾带领20 多名青年画家到秦安县进行休养创作,并将优秀的美术作品赠送给县文化馆。现在这些作品正在县文化馆的对外展馆进行展览,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游客,全面生动地唱响了秦安县的文化艺术旋律,也在融合秦安县本土乡村文化的进程中,形成具有创意的新文化模式。

2.2.3 文化产业有机融合,形成新合力

县政府多次组织召开座谈会,为实现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特别聘请了国家书法家协会、历史文化研究会、文化企业等多方在内的4 家新文化组织,期待能够为秦安县的美丽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新思路。目前,具有合作意向的团队已经就文化建设助力项目签署了结对共建协议。秦安县本土有很多在外地求学、工作、经商的人才,他们对家乡的美丽乡村文化振兴十分关心,也乐于发挥自己见识广、阅历深、资源多的优势,助力发扬家乡文化。为此,秦安县建设了相应的“乡筹”和“乡建”平台,为积极投身家乡建设的有志人士提供了渠道。在该过程中,部分知名度较高的成功人士投资家乡举措还引发了“明星效应”,循环吸引了更多工商企业家和新知识阶层回乡反哺,并联结形成了助力乡村振兴的新青年力量团体。

2.3 打造精品产业,激活村民自豪感和实干劲

2018 年,秦安县通过学习和借鉴成功案例,结合本地实际,将乡村和乡村文化发展2 套体系有机结合,同时发挥各自优势,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维度内,都花大功夫、下大力气,做好文化和建设这2 个维度的工作,使秦安县在全国乡村振兴的发展背景下,能够突出打造具有特色的精品文化产业和模式。

2.3.1 加强组织,做到精心规划

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特别是从文化振兴的发展定位出发,科学合理的规划能够从根源上保证项目稳扎稳打地推进。盲目推进项目有可能导致项目载体脱离文化,文化内核茫然若失,甚至出现“四不像”的尴尬局面。但是,在人们对于文化发展需求日益凸显的今天,只做到高质量的规划设计还不够,还应做到精益求精,就规划设计工作下一番“针线绣花”功夫。秦安县的规划设计在学习借鉴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的有机作用,没有照搬照抄,而是结合自身美丽乡村文化的优势,在五彩缤纷的“绣线”中精心挑选了最适合本地发展的美丽色彩,力求能够绣成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锦绣图。为此,秦安县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和其他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指挥领导小组,将相关各单位、各镇领导班子吸纳为小组成员,广泛招贤纳士,包括社会热心人士、文化知识精英等,从乡村文化振兴的初心和使命出发,在脉络清晰、一致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共同努力,为秦安县美丽乡村文化建设进行精心谋划。

2.3.2 以人为本,建设特色乡村

为了秦安县能够在文化振兴过程中建设好特色乡村,挖掘文化重点,打造文化亮点,指挥领导小组成员专门成立了小分队,对包括村民、游客在内的相关群众进行了深入走访和调研,其目的是充分吸收和整理民间遗落的文化碎片。深入村内,对打造美丽乡村过程中可能具有利用价值的各类文化资源进行初步调研,特别是在多年经济建设发展中遭受忽视和破坏,甚至濒临消失的本土文化,期待在此次文化振兴项目中,使这些珍稀的文化碎片能够得到重新拼凑并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2019 年12 月,秦安县为了建设特色乡村,提升辖区内农户的文化生活品质,创新性开启了“互联网+”服务业项目,这些项目在目前的文化振兴项目中仍然能够发挥优化升级作用,有利于将本土文化特色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2.3.3 深挖内潜,实施精准投入

在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支持下,秦安县已经初步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并基本形成稳定的发展节奏。未来,秦安县将瞄准焦点进行思路创新,实现高效、精准的资金和资源投入,谋划与众不同的发展方向,通过精品项目优先带动的方式,引领秦安县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力求强化文化标签和文化主题,做到项目规划虽然体量小,但特色和内涵深厚的高级定位。截至目前,秦安县的爱国教育纪念馆和历史文化街区,从省市的文旅产业排行来看,都是榜上有名,这也验证了秦安县文化振兴思路的正确性。

2.4 保护乡村文化成果和灵魂

乡村振兴要与文化振兴齐头并进,物质文明要与精神文明两手齐抓[3]。对于乡村文化的建设和开发,应该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对文化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发展,坚决杜绝非法开发利用,甚至破坏情况发生。积极弘扬正能量,摒弃落后腐朽,提升乡村文化振兴的档次和品味,让乡村文化酝酿有发展、有渊源的深刻内涵。

2.4.1 完善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地方政府和相关单位要从基本法律法规出发,对涉及乡村文化的违法违规行为,例如非法损毁或者非法利用等实行严厉处罚。同时,还要加大保护和管理力度。在积极响应相关政策的实际工作中,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始终冲在最前列,同时,从保护和开发乡村文化资源的角度出发,进行广泛有效的宣传[4]。选择宣传方法时,要使用容易被不同群体接受的有效方式,例如短视频媒体、电视媒体等,避免使用传统老旧的宣传渠道,宣传效果差、辐射窄,容易使宣传流于形式。选择宣传内容时,要包括文化资源利用和保护等多方面知识,切实提高社会各界对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5]。

2.4.2 发挥地方文化特色优势,引进复合型人才驻扎

对全国发展的大背景和大环境进行分析,认为在乡村振兴中人才稀缺现象尤为凸显,特别是能够实实在在扎根乡村基层,并同时具备理论基础和实践功底的复合型人才。为了让乡村文化振兴的产业发展能够更有竞争力,要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制定有效战略,落实培训和管理机制,为顺利实施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做好前提准备。一是要大力培养综合性文旅产业人才。挖掘一批在文旅领域有热情、有知识、有素质、有实践经验的人才。二是要制定科学长期的人才引进方略。优化人才落地激励机制,充分重视本地离乡就读大学的毕业生返乡就业,吸引有文化特长的外籍人口落户,为秦安县发展助力。

2.4.3 强化村民保护乡村文化资源的观念

村民既是过去乡村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将来乡村文化的耕耘者。乡村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需要依靠村民。为此,在乡村文化产业开发全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和尊重村民的地位和作用,保障村民参与建设自己家园的基本权利,让村民积极投身乡村文化的建设、发展、保护和传承,发挥村民的关键作用[6]。

3 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充分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在强化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上,提升农民综合素养、培养农村文明风尚,广泛挖掘和发扬优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猜你喜欢

秦安县特色文化
省直及中央在甘单位在秦安县召开帮扶衔接会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省直及中央在甘单位帮扶秦安县工作推进会召开
甘肃省秦安县桥楠初级中学学生书画作品选登
中医的特色
谁远谁近?
完美的特色党建
走进天水市秦安县王窑初级中学——大山上最美是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