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下农业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研究
2023-11-18管思语李彦熹
□管思语,李彦熹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6)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数字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深,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仅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还有效解决了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电子支付、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逐渐成为推动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重要动力。与传统供应链金融相比,数字技术赋能下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传统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信用缺失问题,还能够更好地挖掘农户数据价值,提高农户融资能力。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数字技术的应用为破解供应链金融难题提供了解决路径。而农业产业数字化也是国家对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电商平台等大型互联网企业正在不断向农业产业链上游延伸,这些环境要素都使得农业供应链金融需要从数字化转型中寻找出路。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供应链金融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界定,对于农业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研究较少,对于供应链金融在农业方面的使用还未完全规范。对于新型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合理性,梁淑君(2022)[1]提出,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新型的模式,能为农业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并且逐渐成为农业金融的研究方向。肖志源(2023)[2]重点分析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运行模式,认为运行过程中存在风险及控制管理。吕鹏和曲文俏(2022)[3]认为,为了有效地改善农业供应链,必须加强对其结构的维护,开发更多的金融产品,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并且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以期解决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根据邹建国等(2022)[4]的研究发现,尽管我国农户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信贷限制,但这种限制仍然存在,其会导致农户家庭消费减少,从而阻碍其投资行为,进而导致农业生产效率显著下降。所以想要缓解农户信贷约束,还需从优化环境、完善载体、提升能力和规避风险等方面,完善农业供应链金融运行机制。
刘迅等(2022)[5]认为,利用数字技术在农业供应链金融中的运用,可以降低服务成本,促进农业生产,促进绿色发展。数字技术赋能下的供应链金融可促进信息资源共享,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和风险管控水平,通过数据流带动资金流的优化配置。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金融知识匮乏、信用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影响了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对农村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研究并不多,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农业供应链金融实践情况的分析,而对于农业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及风控模式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较少[6]。
1 农业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京东数科“京农信”服务于农村中小微企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对中小微企业客户进行筛选和分类后,结合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建立模型进行授信和风险控制。在应用过程中将数字农业贷款和整村信贷有机地结合,帮助提高整村信贷的质量和效率。
将数字农贷与农产品产业链相结合,充分利用京东的客户资源,将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上下游客户等信息进行对接,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网上借贷、网上支付等服务,“在外”提高农贷的服务体验,“在内”帮助银行提高信用质量。京东数科“京农信”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充分发挥京东数科供应链金融优势、数字技术优势以及农产品上行平台资源优势,为农户及中小微企业提供全面、精准的金融服务。
农业中小企业是农业产业链上的重要主体,但是由于资金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等特点,往往很难获得银行贷款。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场景,使得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对农业中小企业进行全方位的风控,帮助中小企业获得低成本的资金支持。但由于数字技术的约束条件较为广泛,应用意识薄弱、实际操作困难、数字技术基础设施设备稀缺,并且政府未建立合理的激励政策鼓励农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导致大多农业中小企业尚未普及数字技术。同时,数字技术本身存在数据真实性偏低、数据传输安全性较弱、大数据处理效率较低等问题。
2 农业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
2.1 数字技术基础设施不完善
首先,核心数字技术发展受限。当前我国数字技术科研创新水平不够高,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深度和创新性都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差距,并且数字共享技术存在短板,数据开放和共享程度不高,信息沟通交流不畅,导致数字基础设施赋能作用有局限。其次,资金投入有限。我国政府虽然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资金,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投入资金的力度较小、比例相对较低,难以满足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投资机构难以给予资金支持,部分投资机构顾虑投资风险、回报周期、盈利情况等多种因素,不愿加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中,导致资金投入主体力量不足。再次,建设不平衡、应用不充分。农村各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创新技术领先,数字基础设施配备完善,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产业结构、技术研发、科技水平、人才布局等与发达地区差距大,导致数字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经济是支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和核心,然而当前部分农村地区关键产业基础薄弱、融合数字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导致地区间数字基础设施应用有限。
2.2 数字技术与农业供应链金融结合不全面
供应链金融是农业供应链中的核心,以核心企业为支点,通过核心企业将上下游中小企业联系起来,以整体运营为基础,在产业链上开展贸易金融、支付金融等创新业务。然而在农业中小企业中因其核心主体不明确,无法有效连接上下游中小企业,以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物流等诸多环节,分布在产业链的不同主体之间尚待整合,这些都阻碍产业间的沟通与协调以及协作能力的提高,导致运转体系效率低、风险高、成本高。数字技术与农业供应链各环节连接不紧密,信息化共享程度低,导致农业供应链金融所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大,无法将供应链生产、流通、服务各环节进行有效连接与优化。
2.3 数字技术应用存在风险
由于农业供应链自身特点,导致供应链金融在农业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存在很多困难。虽然国内许多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供应链金融产品,但实际应用效果却不尽人意,使得供应链金融项目对于解决企业融资问题的效果大打折扣,更不用说助推产业链升级与实现现代化。究其原因是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内在动力不足,由于农产品供应链内道德风险、信息真实性与共享有效性等问题,带来风险评估难度较大,以及担保的高成本与高风险,使得无论内部、外部供应链融资模式推进艰难。农产品供应链组织结构带来的运营风险,产品特征差异大、地域分布分散,这就造成了农业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在数据获取、交易成本、风险控制等方面都有一些不足之处。
3 数字技术赋能下农业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转型策略
3.1 完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技术在农业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需要有健全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以便于各主体更好地进行信息交互和共享,从而提升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效率。目前,农业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完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为各参与主体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其次,各个利益主体应当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和交流,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以便政府能够及时掌握各主体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再次,各参与主体应该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从供给侧和需求侧角度出发,实现各环节的整体优化与重构,以更好地推动数字技术在农业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
3.2 加强数字化培训
针对农村中小企业数字化应用来说,企业人员大多是农民。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企业中的人员了解数字技术在农业供应链金融中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数字技术培训,让其掌握数字技术的应用方式,帮助其建立起良好的金融信用意识。其次,要加强对农业中小企业的数字化信息素养教育,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农村地区就业形势也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开始向外转移,但很多企业中的员工不知道如何使用数字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信息素养教育,让其能够合理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农业生产信息。再次,要加强相关数字技术培训工作,政府应该为农村地区提供数字化培训服务,比如对农村地区开展数字化技能培训,使农民能够学习数字技术,学会使用数字技术来获取农业生产信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还能让农民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
3.3 构建基于数字技术的一体化供应链金融体系
通过将上下游企业的金融供给进行连接,根据农业供应链的特点和各环节的资金需求,通过“金融+产业”的有机结合,以核心企业为依托,整合政府、银行、保险公司和融资企业等相关资源,构建一体化供应链金融体系,服务农业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一体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能够对中小企业供应链生产、流通、服务各环节进行连接与优化,实现整个供应链的“降本、提质、增效”。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优化货物存储、流通加工和产品运输管理,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和货物流转效率,以实现各种复杂作业的自动化和精准化管理,同时还能提高库存周转率、提升交货效率、降低管理和仓储成本等。
一体化供应链金融体系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更高效的管理,减少人工干预、降低人工成本,并实现数据透明、安全、准确,进而降低供应链金融风险,提高风险控制水平。还可以借助物联网等技术,提升企业的业务处理效率、市场价值和融资能力,整合农业供应链资源,进一步减少在金融服务中的交易成本,最大程度发挥供应链金融的功能,提高农业中小企业市场价值。
3.4 数字技术在农业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
3.4.1 风险控制
由于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受自然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影响较为严重,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农业金融市场风险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风控模式很难满足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并且农业供应链金融中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信用缺失问题,需要建立国家、行业、企业和个人的多层次风险防范机制,针对不同信用等级企业进行差异化监管。农业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中存在着平台过度竞争问题,因此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约束供应链金融市场主体行为和平台过度竞争问题。数字技术赋能下的供应链金融中还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基于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去分析企业信用状况和违约概率,建立规范的风险防范体系,合理防患与减轻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3.4.2 平台体系
数字技术在农业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有助于规范农业金融市场,可以将整个供应链中涉及的各方组织起来,建立一个可信的供应链信用评价体系。数字技术可以使供应链中的企业建立起在线支付结算机制、风险预警机制等,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经营风险,提高银行信贷业务开展的效率和水平。具体来说,数字技术可以从以下方面规范其应用。首先,通过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创新搭建多方参与、互信互利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平台,切实解决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其次,为促进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相关部门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完善新型信息技术平台,推动数据共享,提升农户科技水平,培养新时代新型农民,发挥联盟优势,实现合作共赢。再次,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化风控体系,加强对供应链各环节信息的管控以及对农户违约行为的监控,防范数字技术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以及数据泄露风险等问题。
4 结束语
随着农业数字化进程的加快,金融科技与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融合,供应链金融业务呈现出数字化、场景化、生态化的特征。数字技术赋能供应链金融可以实现对传统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优化升级,农业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信贷业务,而是运用数字技术为农产品提供金融服务支持。
数字技术赋能下的供应链金融能为农业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还能够极大地解决贷款难的问题。由于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很多农村地区存在融资难、融资贵、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进而严重阻碍了数字化发展进程,因此在数字技术赋能下解决农村地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才能实现农业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最终达到乡村振兴的目标。